生而不凡:手脚变大、鼻宽唇厚……这种“二次发育”要小心!
原创 • 罕见病 • 暖心科普
第 54 期
罕见病往往意味着确诊难,
病友们积极求医,却总是难以确诊;
今天要介绍的这种病格外特别,
有些病友自己还没意识到已经患病,
医生打眼一“看”就看出了问题,
原来,他们往往有明显的外貌特征,
来认识肢端肥大症吧!
我叫刚子,2005年在河北读大学时,
恰逢民航高校来招飞行员,果断报名,
顺利通过了体检等环节,来到航校,
在教练机上翱翔蓝天,憧憬着未来。
然而,07年即将毕业,
北京家里传来的一个消息,
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
同时,也挽救了我自己的身体!
我正准备签约南方的一家航空公司,
父亲却在此时患上了糖尿病,
为了能时刻陪在他身边悉心照料,
我决定转地面空管,留在首都。
08年的一天,
我陪父亲来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看病,
接诊的金教授在给父亲问诊快结束时,
突然对我的容貌格外注意,
他仔细端详着我,又握了握我的手,
问了一个让我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别说,还真准!
没错,我向来是油性皮肤,
特别是最近面部多油、手心容易出汗;
他又问,你最近经常头疼吗?
我感觉近期没有,但之前确实有头疼,
去医院说是鼻炎,吃了药就没事儿了。
金教授说,你可能有肢端肥大症,
连招飞体检都不在话下的我,
内心只有三个大字:不会吧!
检查发现血液生长激素(GH)值明显偏高,
垂体增强磁共振,查出脑垂体有肿瘤,
果然,我确诊患有肢端肥大症。
原来,这种病容易导致面容、身体异常:
鼻大唇厚、手足肥大、额头突出、
皮肤增厚、指节变粗、牙齿稀疏等,
我和家人并没有注意这些渐进的变化,
后来,拿我几年前的照片一比对,
鼻子、额头的改变其实很明显,
它已经潜伏在我身体里很久啦!
直接导致肢端肥大症的病因是
血清生长激素(GH)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升高,
同时,根据2013年发布的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
95%以上的肢端肥大症患者,
是因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所致。
非常遗憾的是,对我们病友而言,
当手脚变大、下颌突出、颧骨增大,
面容莫名地变得越来越“丑”时,
也许垂体瘤已经藏在身体很久了,
肢端肥大症比较隐匿,
病友确诊时,病程甚至能达到7-10年!
手指突然套不上戴了多年的戒指,
鞋子、手套变小,乏力、多汗、头疼,
心慌房颤、睡觉打鼾、白天犯困,
视力下降、多发关节疼痛,
新发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
糖尿病、腕管综合征、
合并甲状腺肿瘤、结肠肿瘤等,
有两项以上情况出现,要小心这种病哦!
建议尽早去内分泌科就医。
好在这种病的治疗方案比较成熟,
根据情况可选择手术、药物和放射治疗。
我因为垂体瘤侵袭到侧方的海绵窦,
医生建议先服用生长抑素类似物(SSA),
几个月后,肿瘤缩小,GH值大为下降,
09年,做了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手术,
过程很顺利,GH值基本恢复正常。
但因为我的垂体瘤离血管比较近,
不能完全切除,稍有一些残留。
2015年,我又进行了第二次手术,
配合立体定向放疗,效果良好,
此后一直坚持复查激素、保持用药,
至今我的病情比较稳定。
是的,只要及时确诊、合理治疗,
完全可以控制病情,回归普通的生活。
09年之前,我加入了垂体瘤GH病友会,
和病友充分交流后,我强烈感受到,
肢端肥大症十分缺乏社会公众的认知
和医保政策的有力支持。
为了控制病情,不少病友需要终身用药,
我确诊时,治疗用药SSA普遍未纳入医保,
每月费用高达上万元。
很多病友在术后直接放弃了用药,
导致垂体瘤复发或者激素很难达标,
各种并发症缠身,甚至危及生命。
我很希望能为病友们尽一份自己的努力。
机会真的来了,就在09年,
罕见病伙伴机构瓷娃娃中心发起了
全国首届“罕见病法律研讨会”,
邀请各界专家研讨罕见病保障政策,
我们在内的5家罕见病组织应邀参加,
受GH病友会委托,我作为代表参会,
不巧的是,正赶上手术啊!
关键时刻,还是父亲给力!
近七十高龄的他欣然决定代我参会,
在姐姐陪伴下,他热情地参会、讨论,
积极接受采访,得到多家媒体报道,
每每想起,我心底都涌上一股暖流,
GH群里的病友们也一直感念不已。
以父亲为榜样,我参加了许多公益活动:
去台湾参会交流,回来积极分享收获;
和医生一起拍摄短片,开展科普宣传,
倡导公众关注、支持肢端肥大症群体。
按国外患病率估算,国内约有10万病友,
这种病隐匿性又特别强,危害极大。
许多病友早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辗转多科室,都没能发现这个罪魁祸首,
确诊时已出现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
睡眠呼吸暂停等严重的合并症。
这时的他们往往正值壮年或中年,
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
因病失业、家庭破裂等悲剧,时有发生。
而只要我们了解这一疾病,
避免误诊漏诊、合理诊疗、费用可负担,
肢端肥大症并不可怕。
目前,治疗用药SSA用药选择很少,
在各地的保障情况并不均衡,
不少地方尚待完善,
期待有更多创新药物纳入医保。
2017年,世界垂体组织联盟(WAPO)
将11月1日设立为“国际肢端肥大症日”
(Acromegaly Awareness Day),
2020年,WAPO将10月设为垂体月
(Pituitary Month),
希望公众了解肢端肥大症、关爱病友。
从今天起,你可能会在许多平台,
陆续看到一系列我们病友的故事。
爱不罕见,“肢”造非凡,
欢迎和我们一起,
为肢端肥大症病友加油!
故事|皓宇
漫画|晶皮豆芽
图解|Echo、freepic
特别感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幸兵医生的指导。
感谢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的支持,该协作组由国内知名垂体领域专家共同发起,致力于多学科融合下的垂体腺瘤研究,推广垂体瘤多学科合作模式、联合会诊模式,推动全国垂体腺瘤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
感谢益普生中国对本次“肢造非凡”系列宣传活动的支持。
本期故事素材由垂体瘤GH病友会(CAPA)提供。该组织是主要由肢端肥大症患者及其家人自发成立的公益性、非营利组织,2016年加入垂体组织世界联盟World Alliance of Pituitary Organizations (WAPO)。
网站:https://capa.wohenok.com
微信:chuitiliu(公众号)
微博:@垂体瘤GH病友会
联系邮箱:chuitiliu@163.com
系列介绍
— 罕见病 · 暖心科普 · 系列 —
由遗传学与罕见病科普公益项目豌豆Sir与病痛挑战基金会联合出品。每月一期,每期带你了解一种罕见病,感受一位罕见病病友,一组暖心漫画,一段非凡人生。
暖心科普背后的创作团队
我们的创作团队一共有7人。
其中,五位小伙伴是罕见病患者或家属,
另两位是遗传学与新媒体领域的专业人士。
暖心科普系列的制作经费全部来自公益募集。希望有你的爱心注入我们的努力,一同创作更精彩的科普故事。
你,愿意支持我们吗?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捐助
精彩回顾
生而不凡:“菠萝的海”的温柔与阳光 | 卡尔曼综合征【59】
生而不凡:明星妈妈的SMA天使 | 脊髓性肌萎缩症【110】
生而不凡:“走心”情侣 相伴路遥 | 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111】
生而不凡:破茧成蝶之路 你们不孤单 |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39】
生而不凡:“爱力勇士”的梅里雪山120小时 | 重症肌无力【32】
生而不凡:宇宙宇宙,妈妈有多么爱我?| 黏多糖贮积症【73】
生而不凡:她的心愿要在告别世界后实现 | 亨廷顿舞蹈病【47】
生而不凡:他的生命,是一场与“泡泡”的战斗 | 神经纤维瘤病
生而不凡:38万分之一的我不怕疼痛,但害怕孤单 | Lesch-Nyhan综合征
生而不凡:能吃是福?小心带走宝贝的致命食欲!| Prada-Willi综合征【93】
生而不凡:倔强的小孩运气总不会太差 |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60】
生而不凡:有一种母爱,渴望离别 | FGFR相关颅缝早闭综合征
生而不凡:至爱父母,伴我走进清华 | 抗肌萎缩蛋白病【98】
生而不凡:人生马拉松,这位跑者很酷!| 肝豆状核变性【37】
生而不凡:让我牵起你的手,走过摇摇晃晃的人生 | Joubert综合征
生而不凡:笔墨点亮我眼中的灰暗世界 | 视神经脊髓炎【81】
生而不凡:如果我活不过30岁,你还会爱我吗?| 腓骨肌萎缩症【17】
生而不凡:青春期的魔咒,不听话的身体——我是PKD | 发作性运动障碍
生而不凡:“妈妈,你应该早生我几年!” | 尼曼匹克病【82】
生而不凡:五年努力,我的天使重回人间 | Angelman综合征【5】
生而不凡:爱与求知,带我打败恐惧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1】
生而不凡:放下“坚强”,我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 硬皮病【112】
生而不凡:4岁的居家小达人&围棋小能手 |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生而不凡:漫漫确诊路,我辗转全国10家大医院…… |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19】
生而不凡:肾炎竟然也遗传?只因太罕见!| Alport综合征【3】
生而不凡:假如“药神”能带给我光明 | 视网膜母细胞瘤【103】
生而不凡:肺炎鼻炎反复发作?折磨孩子的竟是这种病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19】
生而不凡:呼吸之痛,我们回以自由高歌 | 淋巴管肌瘤病【64】
生而不凡:有爱的家园,伴我们共闯难关!| WAS相关疾病【118】
生而不凡:曾与死神擦肩的我,依然笑对人生!| 卟啉病【92】
生而不凡:肯尼迪call我当“游侠”|脊髓延髓肌萎缩症【109】
生而不凡:骨骼清奇不一定是天赋异禀,也可能是致命的异病|马方综合征【68】
生而不凡:做你的守护神,为控温而战!【105】
【数字】为《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的对应编号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向上滑动阅读更多
病痛挑战基金会
病痛挑战基金会是北京市第一家关注罕见病领域的公益基金会,缘起于“冰桶挑战”,致力于支持罕见病病友的医疗康复,培育积极行动的罕见病自组织,搭建多方参与的平台,打造公众链接感强的品牌项目,推进罕见病问题的制度保障,解决罕见病群体在医疗康复、社会融入等方面的迫切问题,为其建立平等、受尊重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