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莫同:营销“老司机”对新三板生态的犀利洞察 | 三板故事⑬

翟宁 洞见资本 2023-09-06

博弈状态下的挤出效应导致新三板的底层机构出现问题!我虽不是新三板的死多头,但也一定是多头派了,我们是用行动在做新三板,原因是我们判断未来三到五年,是资金方做PE的好光景!”
——营销老司机 张莫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666aduk2u&width=500&height=375&auto=0▲张莫同三板故事视频版 | 三板经验值4年


嘉宾介绍:目前就职于芳晟基金业务创新部总经理,前中科沃土新三板事业一部总经理。曾任宣亚国际首席策略顾问、奥美中国资深策略总监,北京恒运九天汽车营销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曾入选中国公关关系100人榜。2017年,张莫同率中科沃土新三板一部,为国内体育装备领域新三板创新层某公司提供“资本管家+价值管理”资本全案,并于同年连续与知名机构发起先进制造业、文创消费升级领域的专项投资基金,并开展相关投顾工作。

对于今天这位主人公的开篇我顿笔了好久,不知该如何描述他,应该归结为是两面性吗?我不太知道。

采访时初遇,感受到的是平和,憨厚,一对上挑的眉毛透露着天然的幽默和有趣。但当我问他,您觉得您是一位怎样的人的时候,他不假思索的给出了一个答案“我是一个攻击性比较强的人”,回答的之爽快让我不知该如何质疑,应该是深刻的认知吧……他嘴里的“刀客与江湖”与我面前的这位用曹格女儿(姐姐Grace)作为头像的逗比形象形成强烈反差,我脑中努力的想象着他口中描述的那个画面,终于,聊完了他的故事,我把这两个形象和平的放在了一起,那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丰富的层次感,是为事和为人的不同生命状态,“攻击性”的背后是成王败寇的野心,更是江湖地位;而为人的幽默和有趣,是天性使然,让这份“江湖气”更多了几分难得和魅力。

铁汉柔情,这个词有点合适!

他,就是现在资本市场里营销策划绝对的“老司机”,张莫同

1

十八年的营销策划“老司机”转战新三板

1993年入行,从早年师从叶茂中营销策划公司到后来操盘中国网通、中国移动全球通再到参与到耳熟能详的加多宝与王老吉的两强之战,从宣亚国际首席策略顾问、奥美中国资深策略总监、北京恒运九天汽车营销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到入选中国公关关系100人榜,2008年,他创办了自己汽车营销管理咨询公司,为江淮奇瑞等企业量身定做了一系列品牌营销全案。

厚积薄发,18个年头的行业沉淀,让他对新三板的投资逻辑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作为一名营销策划“老司机”,张莫同从营销策划的角度切入,反而更能看清一家企业卸下包装后的真实经营状况,更能看准企业标的的“软肋”和可塑性。这些特质为张莫同在新三板的创新埋下了伏笔。

市场很冷,但张莫同团队依然在坚守新三板!

我进入新三板是偶然也是必然”张老师坦言。

“我们原来是做企业咨询的,随着我们的客户就慢慢接触到资本市场,随后进入。最开始关注新三板是在2015年。当时有一个四川的项目,为了让企业有更好的市值,我们来帮他们找挂牌公司的服务商和市值管理的服务商。调研了很多,后来找到北京的一些运营新三板的市值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这块业务是值得做的,帮助企业以甲方视角来安排资本、市场及相应的中介机构,之后我们就以这个方式进入了新三板市场。”

2

我在新三板的三个视角 

一直以来,不管是公开还是私下,我一直扮演的是一个新三板的观察者,我们的观点也主要来自我对这个行业的观察,所以对外我一直是一个观察者的视角,很少谈我们的业务,那是另外一回事。

从观察者的视角来看,首先我更愿意观察这个市场的生态。一个市场发展起来,过程中缺的东西是什么?补的东西是什么?去年我们做了三次会,年初的年度策略会,年中的中期投资策略会和2018年的投资策略会,我们一直是以市场观察者视角来观察三板的趋势、发展动态和未来。观察这么长时间下来,对于这个市场,我相对理性。

其次我愿意观察的第二个视角就是同业,即市场里面的两个主体方,企业和资金。我特别愿意拿出更多的时间研究资金方。新三板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如果按照传统的逻辑来,在新三板,无论是平台还是资本,都很难赚到钱。所以新三板需要一些很新的服务生态,很新的投资逻辑。下文会有详细阐述。

除此之外,在新三板里面,我即便不是死多头也一定是多头派了,我们是用行动来做新三板。做多头的原因是我们判断,未来三年到五年内,其实是资金方做PE的好光景。这是我们今年年初形成的观点,就此也和圈内的专家做过交流和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港股和A股未来的变动,对于未来做PE来说,一定是好事。所以我觉得PE市场未来三年到五年可能是一个难得的窗口期

所以以大视角判断,该在新三板里下手看项目,你就看。做PE,不是人云亦云的说市场好不好的问题,只是你的接入方式和退出方式要设计好的问题。

3

“博弈状态下的挤出效应”

导致新三板的底层结构出现问题

对于新三板我们最近还真有一些想表达的,有几个结论性的观点趁此机会与大家分享。

我们认为,新三板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三大方面,一方面是新三板的自身出现了问题;第二方面是中国整体的经济面就不好,A股也没好到哪去;第三方面是强监管下,钱确实少了。这三个碎片的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新三板今日现状,所以新三板的底层结构不调整,市场发展起来就比较艰难

首先说新三板自身的问题。一方面,博弈状态下的挤出效应导致新三板的底层结构开始出现问题;另外一方面,新三板设立之初的独立性,导致新三板没有办法跨市场。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关注新三板的发展,我们认为新三板目前处于一个博弈状态下的挤出效应。这个博弈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优质企业和政策上的博弈,一个是在资金方的博弈。

新三板从诞生开始,因为它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新生力量,就意味着博弈

随着这几年,港股资本市场上AB股的问题凸显,美国资本市场持续火爆,导致了几个资本市场在优质企业上形成了博弈状态,新三板的优质企业大家都在抢,也都在抢政策。

当然,正常的博弈状态是不会出现挤出效应的。在市场充分的情况下,博弈实际上是可以促进市场的发展,但在市场不充分的情况下,大家就开始在新三板捞概念。所以,随着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加入,比如港股和美股,使得大家在新三板这个大池子里互相夹击。

挤出效应肯定是负效应,之前挤出效应原本不存在的情况下,没有出现一种情况是“政策多我就来,政策少我就走”,但是现在出现了,我们的理解是原来政府没有看到的挤出效应现在出现了。这是博弈的第一个方面

博弈的第二方面是我们在过去两年明显能看到资金方之间的博弈。基金发行时间短的赔钱,发行时间长的又进不来,导致市场有效资本不多。在正常的情况下,有进来的,就有走的,有赚到钱的也有清退的。但是我们看到在新三板的博弈状态下,就形成了经济学里面的一个名词叫“挤出效应”,好的走了,坏的离不开。

以上两方面的博弈形成的挤出效应,结果就是新三板的底层结构开始出现问题

新三板还处于初级阶段,新事物还需要成长,初级就意味着市场不成熟,但大量的挤出效应让原本不成熟的东西变得十分尖锐。

比如说做市商制度出现了漏洞,再比如说二级市场明显的一个问题是,二级市场没有交易对手

就A股来说,如果养老金不进来,保险金不进来,纯散户的A股市场也起不来。为什么新三板的二级市场有问题?什么样的钱适合于私募基金,不适合于做二级市场?私募基金有投决会,投一分钱也得经过投决会。但二级市场其实是灵活决策机制的市场,天生的三类股东契约型基金就适合做二级市场。结果三类股东成为问题后,新三板就发不出来钱了。也就说原来在二级市场可以起到70%作用的三类股东都是契约型基金,由于它是个问题,基金发都发不出来了,所以三板上最适合的基金断流了。原来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却变成了新三板底层结构的基本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新三板降低门槛,这些人也不会到二级市场去买股票,还是会参与部分定增,所以真正使新三板成为一个公开市场的基本条件,现在出现了问题。所以综合来看,其实是博弈状态下的挤出效应导致新三板出现了底层结构问题。

这是我们第一个感知到的东西。

但是从新三板的前途上来看,和我以上判断的东西又有一点相反。我们去年下半年开始接触到A股的一些上市公司和其他的资金方,我们又得到另外一个矛盾的结论。

A股也不好做。

A股今年已经开始出现次新股跌破发行价了,A股的募资基金方也不好做。很多人都说今年可能是并购年,但是我们了解到整个A股市场有并购能力的,能发出并购基金的1/5都是A股的头部企业。A股去年也存在着某一个交易日,有接近350家A股公司日交易量不足千万,即类僵尸股,A股现在也开始呈现非常明显的一九效应,头部公司交易很好,尾部公司交易也很差,所以大家说新三板上没有交易,其实A股上交易量也不大,同时A股的钱也不多。

这两个叠加在一起,我们判断中国的整体经济面就不太好,不仅新三板的企业没有交易量,A股的企业也不都是好企业。严监管的现实下,好的企业无论在哪个市场都会好,不好的企业,到哪里折腾都一样。

另外由于严监管,银行放出来的钱确实少了,公募基金子公司业务停滞,新三板前途不清晰,很多机构就暂时不投了。

所以,这三个碎片化的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大概能理解了,其实一块是新三板自身出现了问题;一块是A股也不太好,中国的整体经济面就不太好;第三块现在确实是钱少了。这三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对于新三板的判断也就清晰了,新三板的底层结构不调整,新三板的发展就很艰难

4

新三板需要新型投资人,

新的投资逻辑视角,新的技术方式

新三板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如果按照传统的逻辑来,在新三板,无论是平台还是资本,都很难赚到钱。所以新三板需要一些新的服务生态,新型投资人,新的投资逻辑视角,新的技术方式。

新政后的新三板急需新型机构投资者、急需成熟的有操盘能力的个人投资者——适合在新三板进行价值投资、做市、交易对手的资金方,在流动性管理策略投资中率先赚到钱。

对新三板新型投资者的需求及内在诉求,我们认为,是由新政实施后续形成的几个效应形成的。

1、曙光以现,但新三板资金错配的现状并未根本改变,并且,市场急需新的增量资金进入。

新三板资金错配的短募长投现象,是2014-15年特殊时期很多机构仓促上阵募集形成的,2+1周期、1+1周期的以流动性管理为策略的短期炒作基金是目前三板亏损较大的存量基金。

在新三板市场转冷之后,上述资金除已经到期退出的之外,其他类型投资者(以IPO策略为主的集邮类投资机构除外)也逐渐离开了新三板市场,造成了目前形成的新三板二级市场基本没有交易对手的现象。

可预见,这类资本资金很难在短期内再次进入市场

三类股东类型的私募基金,是三板二级市场较为合适和常见的交易对手,但三类股东类型基金在2017年募资数量剧减,随着三类股东参与的企业IPO受阻的问题发酵,也对目前新三板带来了非常大的流动性影响。

契约型基金的发行数量、资金数量断崖式下跌,这也客观造成了新三板市场二级市场的缺水断粮现象。

三类股东在投资指令、投决机制方面远灵活于其他类型的私募基金,因此,在早期的新三板二级市场和流动性管理策略投资中,三类股东尤其是契约型基金,是主要的资金成分。

我们关注的是,新三板分层交易制度优化推出后,但并未有针对三类股东的问题有专项的解决办法,因此,在募资端市场上,三类股东依然是大家讨论的焦点。

新三板交易制度推出后的二级市场,如果依然处于无人喝彩的境地,我们怎么看曙光会来临呢?

2、交易制度新政推出、创新层制度优化版本两大部分具体细则,突出的显示出合格投资者的稀缺性。这即是新版办法出台后的硬性规则要求,同时,也是对市场提出需求。

分层办法及交易新规出台,将直接推动新三板市场的市场活跃度的提高,会大幅提高优质企业的曝光度,其中,对创新层股权分散、维护创新层的合格投资者数有明确要求,可以预见,市场在今后对合格投资者有非常具体的诉求,这既可以看作是市场信号,同时,也可以看做是新三板目前的窘境。

我们认为,这两大细则对新型投资者的具体要求是:可以很好地实现在新三板二级市场进行操作的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可以由较灵活期限进行建仓、交易的决策机制;对新三板二级市场交易规则熟悉的非券商做市部门;有意愿进行中长期持有某只股票的投资者。

我们认为,前阶段计划推出的私募做市试点的政策取向,是有关部门在未完全了解私募投决机制情形下做出的适应市场呼声的举措设想,该政策设想我们认为是不符合做市商的规定,有必要进行些微的调整才可能成型。

主要原因是:传统的私募基金(非三类股东)是固定的投决机制,而投资经理并无即时的决策权,同时,私募基金做市要必须实现公允机制下的定价,这一方面我们很难监管到位,因此我们认为这个制度短期内不能实现,那么,新型投资机构的诞生,就变得较为现实了。

3、新三板的新政推出,进一步证实了一个观点,新三板的发展不是简单的“PE标的池”“中国版的纳斯达克”、“预备板”或者什么说法。

新三板的实质就是一个多层次、多成分、多极化的中小企业的股权市场,必须要走出适合自己的市场发展之路,而这个市场,对机构投资者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

即使新三板的系统性改革已经开始落实了,但新三板的多元属性对目前主要的资金方依然无法匹配,新三板中早期特点需要长周期基金、新三板市场的并购池特点需要有专业技能的整合性并购基金而非固收型基金、新三板二级市场需要大量的做市商资金及流动性管理导向的投资基金。目前这些类型的资金方还没有形成。

再回到开始是我们说到的,众多机构在分析新三板新政的到来、在鼓舞市场春天的萌芽、在分析各种新政带来的变化和可能,但是,我们客观冷静的分析一下,新三板的未来举措如果能使新的大宗资金进入这个市场,这个市场才有可能有复苏的机会,问泉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5

再谈新三板的“定位”

现在一直还有很多人在讨论新三板的定位问题,新三板其实是一个公开市场,它是一个混合型市场。三板的二级市场就是一个股票市场,无论推精选层还是现在的创新层,二级市场就是一个股票型市场,而一级市场是一个并购池+PE市场。所以二级市场就应该有炒作二级市场的基金,不解决二级市场的钱,就没有人进入二级市场。所以现在其实是制度不匹配,行业的人和政府主导部门的人对于市场实际位置的不清晰,导致大家还天天讨论定位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市场放开集合竞价交易后进场的资金是否有所增加?在三类股东没办法解决的情况下,可以及时决策交易、灵活卖出的资金端还有哪些呢?我们目前没有答案。

我认为,传统机构投资者在新三板上找不到对应的投资逻辑和受益逻辑,才是目前新三板生态严重缺损的部分。简单的说,就是即使有了退出通道、即使有了竞价交易,在短时间没有匹配的资金端受益逻辑,这个市场依然是无水之源

因此我们要重视来自于市场的“新三板定位质问”的深层含义。这也是我之前一篇文章的主题:2018年——我们呼唤新三板迎来新三类!

张莫同老师在洞见资本《三板零距离》接受采访

我们认为,目前中国公开资本市场合格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稀缺是普遍现象,即使A股市场也存在着股票型公募基金在减少,货币性公募基金份额在增加的现象,而可以看到未来5-10年资本市场去散户化趋势已成定局,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面对新三板是继续观望还是如何?

我们认为,2018年,是值得新锐性的机构投资者大力度进入新三板并且有可能率先撞线的一批先行者,我们对新锐投资者以及他们对应的三板投资者方式、赚钱逻辑有以下定义:

1、IPO猎手级投资机构

  • 特征:对IPO监管的新规、新一届发审委的熟悉程度、法规研究、监管尺度研究的专业程度较深,资金量规模中等的专业投资机构。

  • 选择三板获利的原因:此时选择在新三板投资Pre-IPO,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结合新三板IPO市场数量大批量、资金需求中小体量的特点,募集专项IPO基金,通过短期突击的方式进行投资布局,其成功率要高于在传统市场的IPO赚钱几率。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所说的并不代表我们支持投机性投资,在新三板IPO投资,投机者一定会败的很惨,而赢家则属于专业的投资人。对于资金管理规模不是很大的但专业性还较强的新型投资机构而言,三板IPO是可以脱颖而出的绝佳机会。

2、新三板二级市场交易新型专家型投资机构

  • 特征:针对目前新三板二级市场无交易对手,可以募集推出可灵活决策的新型基金产品,能够以中等体量的方式与目前个体投资者、做市商、传统的私募二级市场交易产品相对应。

  • 选择三板获利的原因:此时选择在新三板二级市场交易,获利的机会将有极大的时间效应,我们认为在新三板创新层竞价交易推出的前半年,将有较大的制度磨合收益机会,如果此时能以中等体量发行出符合市场逻辑的产品+专业新三板二级市场交易师团队,将形成极大的不对称优势。

从这个视角看,契约型基金尤其具备一定的投资决策灵活的优势,因此适合在新三板二级市场进行交易。

我们热诚呼吁优秀的新三板个人投资者与新兴投资机构共同组成风险共担的投资联盟,一起发行新型的二级市场交易基金进行成体量化的市场运作,将有机会形成新的赚钱机制。

3、深投后方式的、全天候性的产业投行性质的创投基金

创投基金避开新三板(不在新三板上寻找项目)的核心原因是行业属性、进入价格,创投基金由于发行周期长因此对于项目价格空间要求较大,因此新三板已经是发展期项目的市场特点,使其很难满足传统的vc企业的资本收益要求。

但新三板上大品类的医药大健康、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型、文创、教育、互联网五大类别行业,适合在新三板发展短期内有不具备IPO的可能,因此,较适合新型的具备行业资源的投资机构,较适合对企业具有较强控制力的服务型战略投资机构(培训+咨询性)、较适合于具备产业资源背景的中型投资机构。

我们把这类机构,列为新型产业投资者,其优势是可以为企业提供服务、产业整合的同时以较高议价能力获取较低的价格、较强的影响力,从而形成投资+其他多元金融服务为主的综合收益。

新三板“新三类”的出现,将是新三板新生态的主力军,但仍需加以时日。

我们一直谈到新三板需要新的、明确的投资逻辑才能倒逼出新的赚钱模式,显然,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新三板是一个可以弯道超车的系统性机会,我们是等待这个市场成熟以后再进来玩耍,还是在泳池刚刚建好我们先跳进来适应水温呢?

我的建议是:与其在大澡堂子和上万人游泳,还不如在大海还不能潜水的情况下,提前进入新三板,倒是可以形成快速发展的机会。

6

新三板估值的6个方向

在去年中期的年度策略会上,我们提到了三板的估值中心多极化问题。三板的估值我们大体上分为六个方向。

  • 第一个就是IPO逻辑。原来就要转板的,很多在A股的堰塞湖没有之前就坚持排队的企业,在新三板推出之后就顺势来了新三板,这个类型的企业无论新三板好不好,最终都会走,这就是IPO逻辑,跨市场套利是一定是存在的,但它不应该成为新三板的主投资逻辑,虽然现在是。

  • 第二个逻辑就是区域市场小而美的企业,这些都是被地方政府推着上了新三板的。 

这个类型的企业,未来的方向就是并购。这类企业不太具备上IPO的可能,也上不了精选层。举个例子,青岛有家装饰公司非常区域化,一年大概3000多万营收,你要想让它完成5000多万,除非再买和它同样的一个企业才能完成,但它又是个区域多元化的企业。除了北上广深,有很多地方性的企业就是这么被政府推上来了,它其实就是适合做大被并购。这个方向的企业未来估值会往下降。因为降到了PE的市场就是6到9倍,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二个估值方向。

  • 第三个估值方向就是纳斯达克方向,符合纳斯达克标准的,教育类、互联网类、医疗类的,这些企业在非常短时间内是上不了主板的。 他们很多还没被发现,大家也不觉得这类企业很新潮很超前,未来还有很大空间。所以这个类型的企业估值现在还没有到位,这是第三个估值方向。

  • 第四个估值方向其实就是精选层,就是二级市场。精选层的企业,可以在二级市场来进行交易的,其实就是那些适合在三板领域里面发展的优质企业,这些企业的估值由它们的行业属性来确定。

  • 第五个估值方向,即上市公司子公司、类金融、券商。这类企业永远不可能上主板,他们的估值不由企业来决定,而是由市场的供需来决定。市场里面的人多,还有人和他一起来操盘,那它的估值就会上来。

  • 还有另外一个估值方向,原来主板的“垃圾”,退市下来的企业,这类企业没有太多的创新、创造、创量,还有一些主板退市下来的,这类企业的估值也不会太高。

所以说新三板上这一万家企业,把他们分开来看,他们的估值也是分开的,但是现在又没有这么多力量来研究这六个细分的估值方向,使得现在的企业估值认知还不清晰。

洞见资本创始人杜明堂与张莫同老师采访后合影

7

强烈的感受——这个行业太“复杂”

“张总,您暂别了18年的营销行业进入资本市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今年年初我们内部开会的时候就这个话题,我们自己曾经总结过。有几个比较强烈的感受。第一个不一样的感受是说传统行业的业务偏简单化,没有想到资本市场这么复杂。传统行业的业务都是单向循环,永远是甲、乙、丙方三者身份相互转换。 而资本市场是双向循环,无论你站在哪一个角度,它都是双向的。比如企业方叫资产端,投资方叫资金端,但两端又都有自己的独立生意,资金端有LP、GP、过桥等业务,资产端有并购、投资、定增等业务,所以作为一家服务商,不能单一的以一端看另外一端,它其实是一个两端的业务。所以去年下半年,我们基本上没看项目,都在做资金端业务,目的是把资金端的业务打通,所以这是第一个感受,和传统生意的模式比,资本市场的事是复杂的。

第二个不同,我们觉得传统行业交易简单,资本市场交易复杂。无论是定增进入、估值计算,还是只有定投等,交易非常复杂。过去我们是买东西卖东西,服务费是多少,策划费是多少,创意费是多少,折扣方法都相对简单,资本市场不一样。

第三个不同的地方是人复杂,倒不是说做传统生意的人不复杂,就是但凡接触到钱的人,人就变得复杂了。我们过去在做传统业务的时候,我们原来带大队,我一个组37个人,接触钱的人都不超过三个,其他人都不接触钱,其他都是各个工种,撰稿、媒介、顾问,大多数接触到的也就是每天报销那点钱。所以咨询公司里面哪几个人最复杂?采购复杂,因为他要接触回扣;供应复杂,他管供应链;然后和客户交易的客户经理客户总监复杂。但是资本市场不是这样,你会发现一个小投资总监,他都会接触几个亿的生意,同时还会接触价格,同时他也会接触到钱的层面,所以我觉得资本市场其实两个人一个小组就会很复杂。这是我们最多的一个感受,这个市场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市场。

“那您后悔转行吗?”

“我们那时候确实得到了一个很沮丧的结论,要当时知道这么复杂就不来了……”一声爽朗的笑……能拿来吐槽的回忆,早就不带有沮丧的味道了吧。

8

用行动看多新三板

关于新三板,我们今年还真有一些想法,我们会做一个小的服务生态,围绕新三板的债和退的环节,在二级市场来做一些东西。

今年5.8日举办的三板交流会,用行动看多新三板

我们希望将GP和LP形成一个小生态,在一只基金里面,通过GP和LP的有机组合,完成对所投项目的多元金融服务,包括并购、借债等。这是我们当时的一个理念,然后我们会按照这个理念来去做,虽然在执行的路上有一些长,但是没什么太大的障碍,这个是我去年特别坚定了一个东西。

9

成王败寇,攻击性的背后是野心,更是江湖地位

“攻击性比较强的人!”是他给自己的描述。

“这个类型的人主要是往前冲的劲儿比较足,比较江湖气。这跟我做策划时间长有关系。做策划或者策略顾问的人,我们其实都是前端拿标的,承销、承接,我们一直是挡在最前面的。

像之前做LG或者华为的年度大案的时候,五千万的生意,给策略顾问的时间都不会超过八小时,真的就是成王败寇,这样的项目如果你定错了,下把就没有机会了,甚至连工作都丢了,真的就是这么残酷,我自己也慢慢形成了这样的性格。我记得刚入行的时候经历过一个惨烈的筛选过程,旁边一个小姑娘,原来是给陈放写书的,成为营销顾问的第20天被开除了,就是因为一个案子没有拿下,直接走人,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记得之前我在叶茂中那边主要做快消、医疗医药、保健品等,2001年我离开老叶选择了一家做手机的公司,人家觉得从老叶出来的人值得用,但其实手机行业我从来没做过,连手机型号都不知道咋分,但是面试的时候又不能说没干过。入职的第三天就开始写年度案,没有办法,硬着头皮上。

还有一次2006年我去宣亚国际入职,我们那组是做汽车的,我也没做过,而且我自己也不会开车,我记得特别有意思的一件事是,我去上班的第一天,开策略讨论会,我竟然不知道车分A、B、C级,A级以下还有一个OA,我竟然念成了(欧)OA,然后人家没听清楚,要不然就要闹笑话了,但我离开那的时候,是以首席策略顾问的职位离开的,甚至整个的试驾报告都是我来写的。所以那时候就是扎进去,以最快的速度学习新的东西,高强度高压力下形成了这种攻击性的性格。

10

铁汉也柔情

在张老师的朋友圈我翻到了这样一张照片和这样一段文字!


“这是我妈妈,也是她的手,今天母亲节写一段我和她的故事。

前阶段,已经75岁的妈妈突然打电话,电话里就一句话:你出生在72年4月11日的那天早晨天快亮了的时候……她想我了!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四岁左右的时候哥哥和姐姐都在乡下奶奶家,妈妈身边就我一个孩子,她是小学老师语文数学音乐都教,那一年她带着我去上音乐课,我站在脚踏琴旁边,听她弹琴……不小心我就按了一下琴键子。

五岁的时候,妈妈还是学校宣传队的老师,我总跟她在排练场,后来有一天别的老师说寇老师你们家儿子表演一个节目吧?表演什么呢?……我就说起了相声,那一年我们宣传队还照了照片,我蹲在一排大哥哥大姐姐们旁边。

妈妈教学非常认真,带小学低龄段班主任从来都是自己做教具,一到暑假,她做教具我就在旁边打下手,研墨、上色,耳闻目染中,我就开始了画画的爱好。

上中学的时候,我就去农垦局上高中,有一次我跟她一起坐公交车,她为了陪我多走一段路,结果过站了,她下车的时候乘务员说,这老太太……我第一次听别人说她老了。”

每一个把自己活成战士的硬汉,在母亲面前,都是永远的孩子,必然柔软。

11

读书,下厨,写作,不就是向往的生活      

张老师喜欢读书,家有藏书3万多册,大多是历史、政治、考古等,即所谓的文史哲类。他说读书是他的常规动作,读书是他的日常,买书当礼物是他的爱好,时不时的他还会提笔抒意,写写东西,也是他纾解压力的一种方式。在他的朋友圈总能翻到一段段真实敲打出来的文字,记录着他无数个当下的所思所感,有对当下市场的犀利洞察,有对母亲的浓浓感恩和柔情,有时不时的回忆青春,有对未来的坚定期许,还有很多幽默搞笑的段子,这个生命,足够鲜活!

除了读书和写东西,翻了翻张老师的朋友圈,一个字“饿”,过年的硬菜,平日的家常,厨艺了得,不懂吃的读书人不是好的营销策划,他应该也是一个吃货。

但,这不就是“向往的生活”!

新三板里的这位敢亮剑的“刀客”将续写怎样的故事,不仅是期待!

■原创作者:洞见资本 翟宁

关注新三板发展人士入交流群,对栏目《三板零距离》感兴趣的欢迎合作!备注:三板群/合作

相关阅读

【三板零距离】张可亮:一个怀有理想主义的实践者!

【三板零距离】汉理资本钱学锋:2年内4次敲钟,跨越全球资本市场!

关于新三板的等待,为何等得起,也等不起?| 三板零距离

董秘到投资人,差了几个券商投行人的距离?| 三板故事04

他说:“中国前30年造房子,后70年管房子!”| 三板故事05

独家专访开心麻花百亿估值背后的神秘独立投资人!丨三板故事06

正确理性的看待“董秘”在企业IPO过程中的重要性 | 三板故事07

一位价值“投机者”的投资感悟 | 三板故事08

新三板的小小观察员:90后女孩的三板观 | 三板故事09

刘平安:投资人没有第二次生命 | 三板故事10

罗党论:“我想不出谁还能这样真正搞新三板的研究了!” | 三板故事⑪

如何用我们肤浅的人生去评判一个有故事、有内容的创业人生?| 三板故事⑫

点击关键词查看对应文章

BP天使估值股权分配股权架构

估值对赌商业计划书财务模型上市流程

市值管理股权激励优先股借壳股权融资

新三板三板讲堂董秘并购定增做市

PEVCIPOFOFP2PPPPDD

关注洞见知行,回复以上关键字,可查看系列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三板故事”报名通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