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浪手记||张新怡:风土人情桂花岗


风土人情桂花岗

张新怡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





    【编者按】用眼观察,用心阅读,用脑思考,用脚丈量,走进生活,走进一线,走向实践,走向社会,回望脚步,回味岁月,记述点滴,记录成长。《后浪手记》通过“后浪”的文字笔触和镜头影像记录琐碎的日常、成长的脚步和岁月的美好。《后浪手记》提供一个吐露并展示自我心迹的平台,让我们“后浪”的文字也可以被“看见”。我们期待,来自“后浪”们的《后浪手记》有更多书里书外、故里他乡、街角市井、茶余饭后的稚嫩笔调和青涩文字让路过者驻足回眸、流连忘返。





      最初听闻小桂花时,我对它名字的涵义很是好奇:这里是不是栽满了桂花树,一到季节便满载桂花香?但真正在小桂花安顿下来后,发现除了学校里有几株桂花树,应季时尽职地散发些凑近才能闻到的桂花香气外,整个小桂花几乎都和“桂花”二字不大相干。一年过去后,对于刚来时幻想破灭的情绪,我早已忘得七七八八;取而代之的是对小桂花中烟火气的喜爱、生活在其中时的自得感以及将要阔别的不舍。本文拟从环境、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出发,记录身为学子有幸在小桂花生活一年后得出的观察与体悟,对此地表达在其中生活多日以来积攒下的喜爱与留恋。


一、桂花岗风土


    在小桂花一年,课余时间总会绕着校区左右看看。虽说小桂花位于广州的老城区一带,土地可以算得上寸土寸金,但就在这稍显拥挤的老城区,要说自然景色,小桂花附近也真不少,绿地覆盖率不可谓不高。

    骑车十几分钟,便能到达一处在广州小有名气的景点——越秀公园。园内放眼望去一片翠绿,时不时有鸟鸣阵阵,路边溜过几只猫。越秀山作为广州为数不多的小山丘,承担起了供人们休闲娱乐的职责。对于时间并不那么充裕、精力也不那么充足的老人家和几口之家而言,白云山太高,大夫山太远,而地处城市内、海拔也不那么高的越秀山就成了附近居民在茶余饭后放松消遣的不二之选。从清晨到日暮,似乎永远有老人家沿着湖边、顺着小道散步,谈笑风生。

    公园里不仅有湖有景,还有一些实用设施。沿着山脚走几步,就可以看见游泳馆;再爬到半山腰,便到了一个规模较小的游乐场。游乐场里不仅有属于孩子的旋转木马、小型过山车等游乐设施,也有供老人家锻炼的楼梯走道,老少咸宜。对于整天在学校上课的我们而言,时不时利用地利,去越秀公园走走看看,也是排在前列的放松之举。


(越秀公园的街景)


    在越秀公园对面有一个被称作“兰圃”的小花园。它并不如越秀公园一样显眼,就连正门也显得平淡无奇,反而更突出其大隐于世之感。跨进了入口,才能发现里面别有洞天。相较于适合游玩的越秀公园,兰圃的观赏性质更强些,放慢脚步,几个小时才能游遍全园,出来后才发现早已被花花草草迷了眼。


(雕塑公园的草坪)


    顺着小桂花附近的铁轨一路走便可到达的雕塑公园暂且按下不表,就连在前往地铁站的路上,都能发现一小块绿色,即落于马路旁的大北立交口袋公园。口袋公园可以被比作城市的“绿色边角料”,在一些市区的小空隙见缝插针地塞上一些绿地,提升城市的生态活力。

    骑着共享单车路过口袋公园时,我想起了小时候家楼下的大块草地。十几年前的广州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许多高楼大厦也尚未建起,城市里还存在着大片大片可随意行走的绿地,不需要费力寻找,随处可见。每天下午,我都由外公领着走上几分钟的路程,便可以抵达一块同样在马路边的绿地。如果说口袋公园是“袖珍版”,那它便可以说是抵得上多个口袋公园的“正常版”。对于那时的小孩来说,没有电子产品和设计精妙的启蒙玩具,却拥有独一份来自大自然的亲热和快乐。到今时今日,我们甚至需要在城市的缝隙中寻找自然、创造自然,不禁让人有些叹惋。

    路过口袋公园多次,但是我却很少看见有人在那里玩耍。当我走近一看,发现可玩性确实有所欠缺。一片绿地,几条长椅,被附近的树木和车水马龙围绕着,孤零零地在角落中无人问津。究其原因,我认为没有游玩设施吸引居民是一方面,但是还有一部分或许应该归根于口袋公园中绿地和硬化路面形成明显的分隔,加重了人和绿地的隔阂感。我认为,口袋公园等城市绿地的存在不应只是为了提高城市的绿地覆盖率,它更应承载着城市中人与自然联结的纽带功能。不允许人踩上绿地,或许有考虑绿地管理的因素,但是当绿地以观赏物的姿态存在于城市、像瓷娃娃一样被束之高阁,不允许市民触碰,并不能达到帮助城市中的人亲近自然的作用。

    回想起童年时候,海珠湖、儿童公园、家楼下的草坪,到处都是在绿地上肆意玩耍、奔跑、放风筝的孩子和大人。但是现在面对草地,我却产生了不敢踩上去的心理。“禁止踩草坪”一类的宣传确实成功规训了人们的行为,但同时也拉大了我们与自然的距离。当公园中的绿地向市民开放,才可以打破诸如“就一片空荡荡的绿地,有什么好玩的”的评价。例如雕塑公园,从2022年1月1日起便定时区域性开放草坪。园内并没有很多的游玩设施,有的只是几棵大树、几片大范围的草地,但是没有置身其中的人抱怨无趣。大自然本就有无尽的魅力和趣味,虽然我们身处城市,接触自然的方式绝大部分只能是公园一类场所,但是对城市中的绿色区域合理开放、科学管理,同样可以带给人们返璞归真的快乐。


(雕塑公园的草坪开放告示)


二、桂花岗经济


    从大体上看,小桂花被居民楼包围,临近广州白云皮具城和广州火车站,人员构成混杂。这对学生的安全确实存在一定的隐患,甚至以此为由制定了小桂花校区专属的早读和晚修,我们也时常自嘲是“高四”在读生。但这规定的具体效果可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坏人也不可能专挑需要晚修的时候才出现。至于早读可就更是荒谬,如果不需要早读,估计十分之八九的学生都还在宿舍呼呼大睡呢。

    但是,正所谓“富贵险中求”,这样复杂的地理位置却同样给了我们观察社会的良好条件。

    据一位多年生活在小桂花的老师所说,广州火车站可谓十年如一日,一向鱼龙混杂。我自知胆小,生怕被哄骗,于是“非必要不前往”。但皮具城可就有所不同,它位于小桂花校区与外界相接的交界口,时常需要路过。每次经过路口,都可以看见有许多人跨坐在自己的电瓶车上,等着招揽乘客。他们之间看起来有些相熟,时常相互闲聊。我好奇过,像这样坐在车上奔忙一整天,可以赚上多少钱?赚的钱足够养活自己吗?如果有家庭,赚的钱足够支撑家庭的开销吗?但是却不敢去问,每次都踩着单车呼啸而过,于是不得而知了。

    走进皮具城内部,一阵萧条之意扑面而来。大部分店面都十分冷清,只有一两个老板守着店铺,等待客人。如此大规模的皮具批发市场,如今却可以称得上生意惨淡。它让我想起同样曾经去过、观察过、同样身为批发市场的几个广州大型批发地:万菱广场、南方大厦。万菱广场空置率低,有几层正在进行升级改造;而南方大厦则从曾经购买年货的红火地变成了数码城,和白云皮具城一样,放眼望去一片萧条。


(万菱广场)


    这些批发市场不同的现状,让我思考着一个问题——它们变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思来想去,我认为这可能正是因为线上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批发市场作为大型的实体经济承载体,在线上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想必承受了极大的压力。而想要减压,批发市场的转型就迫在眉睫。

    在我看来,万菱广场和南方大厦都进行了转型,只是结果不尽相同。万菱广场曾是玩具城,如今商品种类多样,饰品、招财猫、文具等应有尽有。从商品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不难看出其在扩大受众。目前来看,这一举措有其可取性。南方大厦则并没有这样改变,仍是进行单一化商品的销售。但在线上经济带来压力的同时,它还要与周边同类型的数码城进行竞争。而皮具城则至今尚未进行转型。对于呈下滑趋势的实体经济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谈到实体经济的没落,不得不提小桂花旁边的菜市场。小桂花的附近都是居民楼,每天都有各类学生、居民经过,生活气息浓厚,菜市场自然应运而生。进入菜市场,我发现里面相比于曾经去过的菜市场规模较小,店铺也比较少。我进去的时候正是晚饭时间,或许是时段影响,里面没有什么买菜的居民。一位老师闲聊时告诉我,这个菜市场早已不如从前一般热闹,开了关、关了开,已经改造了好几次,却依然无法恢复当初的兴盛。

    身为学生,我们时常搜罗着哪里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蔬果等食物,最后都会选择“美团优选”等线上购买、次日达渠道。这样的线上购买方式需要前往线下取货点取货,而光是小桂花附近的取货点有好几个。每次去取货物时,我都注意到有很多一同堆在一起的货物,看起来生意兴隆。线上购买的蔬果虽说不一定有菜市场的新鲜、品质好,但胜在方便,不用担心遇到“六两秤”等黑心商家。这样的来自线上经济的挑战,菜市场作为传统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冲击也是在所难免,令人感慨时代发展的残酷。

    从小处看,小桂花作为大学生聚集地,学生成为附近商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大学生作为消费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初出家门,大部分人对物价尚没有基本认知;自己掌握着生活费,没有约束,可以在随意使用;追求新颖,愿意尝试新的产品。基于此,很多商贩将大学生作为目标群体,来到小桂花出售商品、谋求利益。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食品铺子,他们掐着饭点,在街边支起铺子,等待下课后的学生光顾。有卖淀粉肠的,有卖水果的,有卖炒粉的,熙熙攘攘,好不热闹。铺子多时,甚至可以将整条街边挤得水泄不通,成为了地摊经济的生动写照。


(桂花街的小商贩)


    有些商贩已经在这里做了很久的生意,深知套路,只等着每年开学初狠宰学生们一笔。一个卖水果的阿姨,每天在门口推着小推车卖些应季水果,缺斤少两不说,还会偷偷塞些坏果子售出,被骗的学生层出不穷;一个卖臭豆腐的大婶,每天在街边支着油锅,后来在跟学生聊天的时候得意洋洋地说“我这锅油从夏天用到冬天”。由此便暴露出了地摊经济的缺陷:难以对其进行监管,无法保证食品安全。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只是图个一时嘴瘾,也不会思前想后,这样的心态便给了黑心商贩们可乘之机。

    也有许多初来乍到的商贩,他们没有客户基础,便开始使用一种可以扩大潜在客户面的销售手段:拉优惠群。在群里,每天都会有几样产品打折,以让利的方式拉动学生来消费。对于不了解物价的学生而言,他们并不会对打折后的价格和其他市场上的产品横向比较,只会产生价格下降的认知,因此,“优惠”二字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很多商贩前的人也因此络绎不绝。

    在我所了解的优惠群中,有两个印象最深。

    一是一个摆流动摊子、主卖钵仔糕、糯米糍等甜品的摊主建立的优惠群。在发展之下,这已经不仅仅是优惠群,更多的起到了信息交流的作用:街上发生了什么事、门口某一家小铺来了没有、核酸的队伍还有多长……都可以在这里得到答案,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态势。

    二是菜市场门口一家名为“老街坊”的糖水铺所开的优惠群。它的定价分为两个层级,绿豆沙、小米粥等食品价格稍为亲民,而复杂一些的糖水食品则价格虚高。对于附近的居民而言,他们并不会每天买糖水,对于粥、包一类家常食品的消费更多;而学生则相反,更多的是偶尔解解馋,因此不难看出,此类定价略高的糖水主要面向学生群体。


(“老街坊”糖水铺)


    每天,老板都会在群里公布第二天的优惠名单,有意向的人可以接龙,第二天凭序号买优惠糖水。有时候举办一些略大型的全场优惠活动,老板还会在群里约定暗号,为的是不让没加群的居民知道学生有优惠,产生不平衡的心理。群里的学生会给老板反馈,帮助产品的改进,相互介绍和拉进群,还会在群里推荐哪款好吃,无形之中带动了销量。据老板所言,2021届已经是建糖水优惠群的第六届了,由此可见这种销售模式的稳定。


三、桂花岗人情


    小桂花校区位于越秀区和白云区交界处,附近大部分的房屋都不是高楼大厦,透露着“老广”的气息,也最方便体会老广州的风土人情。

    想要在小桂花观察社会,可不需要局限于校区周边。它提供了优越的交通条件,四通八达,最适合需要走出象牙塔、进入社会这个“大染缸”体悟品味的社会学学生。

    “身为社会学的学生,应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不仅仅拘泥于校园的四方天地。”大一上学期,我系的姚华松老师秉持这样的理念,带着我们一群初出茅庐的学生,在广州老城区“晃荡”了大半天,从艳阳高照一直到华灯初上。这次游街的主题是“徒步老城区”,从海珠广场到长寿路,徒经一德路、沙面、永庆坊、西关大屋等等极具老城区特色的地点。当我第一次以“社会学学生”的身份,从新的视角观察自己曾走过的地方,我感慨于自己曾经视野的狭隘,同时也对广州这座熟悉的城市有了更深的感触。


(一德路)


    交通便利还带来了另一个附加好处:极大方便了记挂孩子、想来看看的父母。无论是搭公交、乘地铁、坐火车还是自驾,小桂花都可以兼容。

    我所认识的同学中,极少数来自广州本地,大部分都是省内的,还有一小部分则是从省外千里迢迢来上大学。由于疫情反复不定,就连家在省内的许多同学都一学期没回过一次家。不仅学生会想家,对于一些家长而言,孩子头回离开家上大学,心里无疑是担忧牵挂的。于是,“山不就我我就山”,许多父母都专程来小桂花看孩子一眼。在这儿一年的时间里,距离近的姑且不说,我见过从另一个市驱车来请孩子吃顿饭、几个小时后又赶回去的爸爸,见过从另一个省远道而来、只为带着自家的高压锅给孩子送碗汤的父母。

    但是,这同样暴露了小桂花的一个问题。记得一天中午,我在校外吃完饭、准备回学校时,看见了校门口的一幕:一个学生正坐门口旁的台阶上,捧着保温碗,吃着妈妈送来的饭菜;妈妈则站在一边,扶着放在地上大包小包的物品。她们无疑是幸福的,我却在感动之余感到一丝难过。父母远道而来,但是一片好心却无处安放。若是直接拿了东西进学校去,未免会对父母心生不舍;但若是把父母领进了学校,却也无处可去,不太自在。最后,门口旁的台阶便成了一个折中的好地方。

    我心生疑惑:即便家长由于疫情防控等原因,不允许进学校,为什么不能设置家长接待室一类的场所,让家长和学生在一个自在的场合叙叙旧?我想,哪怕设置24小时核酸等条件,家长们也是很乐意的。

    “父母在,不远游”,但是为求学却不得不远游。就连附近小区的居民都可以在小桂花里得到一席之地、快乐地在草坪上踢球玩耍,辛苦前来的父母却要被挡在门外。对于相隔两地的父母与子女,团聚来得尚且不易,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未免太过遗憾了。

    春去夏来,小桂花不知疲倦地完成一个个周期,送走了我们,又迎来了一批新鲜的、带着憧憬的大一生。它是社会的剧场,浓缩了各种环境和身份,向来来往往的观众展演自然和人气。作为学生,身份、时间等各类边框的限制使我们很难有进入田野的条件。走近它、沉浸它,是我们不可多得的观察社会的机会。

    在小桂花的最后一个晚上,我和朋友们一起走上皮具城前的天桥,看最后一场小桂花的日落。恰好天公作美,红霞似火,和夜幕将至的暗蓝色交织在一起,风把云吹成雾的形状。小桂花借一场晚霞和我们挥手作别,成为又一场展演最后的谢幕。


(一场日落)



作者:张新怡,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2021级本科生。备注:手记图文凡3000字以上,经班主任编审,可提交学工办谭宇轩老师处。福利:《后浪手记》载文作者可到大学城文逸楼515室学工办领取学院教师签名赠书一册。


文案|张新怡

编辑|李晓琳

编审|谭宇轩

监制|王利兵


后浪手记||贾茹:我以我心绘萝北

后浪手记||倪云:人间烟火桂花岗

后浪手记||方静:家长里短硇洲岛

后浪手记||于芊:画里话外硇洲岛

后浪手记||于芊:有种生活叫都城

后浪手记||许文朔:江南最忆是杭州

后浪手记||刘鉴萱:千年不涝是赣州

后浪手记||陈宇祥:老家蝶变看高州

后浪手记||黄恺潼:最抚人心凉茶铺

后浪手记||郑斯琦:有种尴尬在北亭

后浪手记||陈紫欣:流落凡间的漂泊

后浪手记||陈可芊:侨乡民俗数五邑

后浪手记||武锦涛:旁观后尾箱集市

后浪手记||朱哲桐:岁月无声的真情

后浪手记||许文睿:减贫精神的书写

后浪手记||黄美仪:弘扬新农人精神

后浪手记||廖紫芯:罗伊案之争之思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告2022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3年研究生招生目录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2023年招生简章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2年“百人计划”招聘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2年博士后招聘公告

《大数据+治理》新文科慕课智慧树选课公告

“面向公共管理的新文科教育与一流专业建设”征稿

第七届海峡两岸农村治理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第七届南国公共管理研究生学术论坛征稿启事

第五届羊城廉政智库建设论坛学术征稿启事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始创于200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世致用人才培养重镇,珠江三角洲应用社会科学创新高地。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积极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奋发成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辐射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致广大而尽精微,公天下而存高远,热忱欢迎优秀学子深造,诚挚邀请天下英才加盟!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无畏艰辛;砥砺学术,创新生命;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视点2022

董石桃:利益吸纳人情:基层腐败的社会交换逻辑

董石桃:数字治理形式主义的发生逻辑分析

董石桃:公民参与、技术赋权和廉政治理的社会基础

郭   明:虚拟型熟人社会:一个新乡村社会形态

李   强:早年不幸的健康代际传递对健康中国的启示

李利文:政务服务下沉通道何以拓宽?

马正义:当代欧美“政治素人”的兴起根源与影响限度

沈本秋:国家的国际数据权力基础

沈本秋:“五眼联盟”介入香港的转型

谢治菊:社会学与口述史互构的逻辑、旨趣与取向

谢治菊:三线建设时期的备战动员与备战意识

谢治菊:高考加分政策受益者的政府信任与公共参与

张茂元:资源依赖中的社会组织同构分析

张   惠:公共产品供给、社会资本与获得感

王利兵:海域社会——区域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谢俊贵:网络传播信息环境的现状、症结与治理策略
周利敏:应急管理社交媒体嵌入:理论构建与实践创新

周利敏:智慧城市时代的灾害治理变革

周利敏: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妇女灾害社会工作创新

荣耀2022

董石桃获立国家社科基金2022年度重点项目

陈潭获立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重点项目

谢治菊荣获2021广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王枫云王霞谢治菊领衔入选2021年省一流课程

林曼曼荣获“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光荣称号

蒋红军获立2022年广东社科规划特别委托项目

万朝春获立2021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杨芳领衔获2022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

刘向晖获立2022年度广东省党建重点课题

王枫云获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优秀成果奖

学院本科生党支部通过全国样板支部建设验收

学院本科生党支部通过全省样板支部建设验收

隆惠清苗嘉龙两团队获第八届“互联网+”省金银奖

梁嘉俊团队获第13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省赛银奖

吴莹莹团队获省“推动党史推动社会实践”三等奖

吕凌炜团队报告荣获广东大学生调研大赛一等奖

“万企兴万村”和“老城市新活力”入选省实践团队

东西部协作推普获称2021广东省优秀实践团队

乡村致富带头人口述团队获评2021年市示范团队

四作品入选广东高校“活力在基层”主题团日项目

校友黄思静助力中国女篮获得2022世界杯亚军

女篮荣获省第11届大学生运动会女子乙A冠军

女篮再获省第11届大学生运动会女子乙B季军

刘沐晗廖晓盈团队列全国MSW研究生案例百强

范飞刘鉴萱两同学被录取为国内名校博士研究生

王鹏同学被录取为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博士研究生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2年本科生考研创佳绩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