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点2022||谢治菊:三线建设时期的备战动员与备战意识

GUPA视点

《宁夏社会科学》

2022年第2期(总第232期)





三线建设时期的

备战动员与备战意识


谢治菊 ,陆珍旭











编辑|黄诗曼

编校|陆珍旭

编务|黄小哲

监制|周利敏




视点2022

郭   明:虚拟型熟人社会:一个新乡村社会形态

马正义:当代欧美“政治素人”的兴起根源与影响限度

沈本秋:国家的国际数据权力基础

沈本秋:“五眼联盟”介入香港的转型

谢治菊:社会学与口述史互构的逻辑、旨趣与取向
周利敏:应急管理中社交媒体的嵌入:理论构建与实践创新

周利敏: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妇女灾害社会工作创新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公达评论||董石桃: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性的实践逻辑

公达评论||谢建社:合力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公达评论||程   潮:构建人性化精准化的外来工服务机制

公达评论||方   英:幼儿照顾类型及其精准育儿支持

公达评论||谢治菊:多举措构建脱贫攻坚育人体系

公达评论||谢治菊:构建易地扶贫搬迁心理服务体系

公达评论||谢治菊:您因乡村而精彩,乡村因您而振兴

公达评论||刘建义:数字中国建设的现实意义和行动支点

公达评论||刘建义:大数据驱动政府监管方式创新

公达评论||王枫云:首席数据官制度为政府治理赋能

公达评论||王枫云:重视学术共同体精神的积极功能

公达评论||王枫云:美国首席数据官制度及其功能

公达评论||王利兵:从区域视角看海疆治理

公达评论||王利兵:南澳岛,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公达评论||王利兵:从记忆到行动:海洋博物馆的多重价值

公达评论||周利敏:人工智能助力灾害治理

公达评论||李利文:借助大数据改善社会治理

公达评论||姚华松:重寻乡土性助力乡村振兴

公达评论||姚华松:让单身者轻松地回家过年

公达评论||姚华松:乡村全面振兴也要个人全面发展

公达评论||姚华松:乡村振兴不能小觑“老婆孩子热炕头”

公达评论||姚华松:高桥之下的隐秘空间何以扭转乾坤

公达评论||张   惠:加强国际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网络韧性建设

公达评论||李双龙:2020年社会学SSCI期刊JCR排名简评

视点2021

陈晓佳:交通结构、市场规模与经济增长

张茂元:技术红利共享:互联网平台发展的社会基础

张茂元:技术视角下的互联网平台监管研究

张茂元:数字时代个体透明化风险与数字红利共享赋权

王枫云:近代中国政治学学术团体考证

王枫云:当代中国地方学:发展模式与未来进路

董石桃:政策工具视角下中国区块链政策的文本分析

董石桃:监察下乡:监察职能基层延伸的国家治理逻辑

董石桃:新时代科学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五个维度

董石桃:嵌入性视角下协商民主的创新发展

曾维和:“水生态文明建设” 能促进水环境持续改善吗?

李利文:执法堕距:政策执行在基层缘何容易走样?

李利文:城市基层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形成的组织逻辑

丁魁礼:科研不端行为的惩罚强度研究

刘晓洋:自评估:使政府信息公开运转起来

谢治菊:农户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谢治菊:新技术对口述史研究的影响

谢治菊:建党100年的技术变迁与贫困治理

谢治菊:东西部协作教育组团帮扶的模式转向与本土建构

谢治菊:运动式搬迁下的常规化治理

谢治菊:政策工具与乡村振兴

徐凌:生态型责任政府的行政契约理论及其特殊性

李强:“我的姐姐”: 男孩偏好与长姐身体健康

陈潭:人工智能时代政府治理的挑战与回应

陈潭:国家治理的大数据赋能:向度与限度

陈潭:组织动员、社区学习与应急治理

陈潭:大数据驱动公共卫生应急治理的智慧表征与实践图景

陈潭:数字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着力点与新路径

王利兵:潭门渔民生计方式与人海关系变迁的民族志考察

周利敏:中国灾害治理:组织、制度与过程研究综述

周利敏: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风险治理创新

周利敏: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城市危机治理

周利敏:大数据时代的社交媒体与自然灾害治理

周利敏:基于中国问题的灾害社会工作研究

周利敏:基于环境正义视角的灾害社会工作创新

谢俊贵:万联时代网络社会学的重要议题设置

谢俊贵:中国抗疫的信息时代精神探析

谢俊贵:疫控社会学学科构建的现实基础与发展前瞻

谢俊贵:传统文化传承的诗经范式及其创新运用

谢建社等在《环境智能与人性化计算杂志》发表论文 

杨小聪在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发表论文

徐军辉等论文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