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达评论||刘建义:大数据驱动政府监管方式创新



大数据驱动政府监管方式创新
刘建义



技术更新是政府治理变革的动因。基于对信息生产、传递、分析方式的变革,大数据将推动政府转变监管方式,转向“循数”监管、精细监管、实时监管、流程监管、协同监管,以建设现代化的政府监管体系。目前,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生态环境、股票金融、媒体舆论等领域,政府监管得到显著提升。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监管主体、客体、过程及其环境都发生了改变。那么,如何确保大数据深度嵌入政府监管并有效发挥作用?

首先,监管主体要具备基本的数据素养。所谓数据素养,即“在实际情境中具有数据意识,能基于数据提出问题,结合信息技术,使用恰当方法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表征和分析,并掌握用数据进行说理和交流的能力”,是人们有效且正当地发现、评估和使用数据信息的一种意识和能力,包括对数据的敏感性、收集、分析处理能力、利用数据进行决策的能力以及对数据的批判性思维等内容。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强调监管主体应具备数据意识、大数据思维,能够“循数”思考,理性看待大数据现象,是主观认知;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能力和利用数据进行决策的能力则强调监管主体应该具备分析、利用大数据并能够“变现”、“智慧监管”的技能、力量,是客观要求。

培养监管主体的数据素养,要强化监管人员的大数据意识。通过教育、培训,强化监管人员对大数据现象、技术和价值的客观认知,理性、辩证地看待大数据技术的适用及其局限。并将数据思维贯穿到监管决策与执行的整个流程,坚持“循数”监管,尊重数据证据、发挥数据力量。同时,确保监管人员充分落实大数据倡导的共享、协同价值,肯定企业、社会组织、普通公民在政府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同时,还要强化监管人员的大数据能力。通过借调轮岗、挂职锻炼、专题培训等方式,锻炼大数据技能,提升监管人员的大数据实践能力。同时,加强监管人才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大数据及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提升监管队伍的理论化、专业化水平。并积极开展与科研院所合作,鼓励并接受科研人员、教师等高层次人才来单位挂职锻炼,联合组建“智慧监管”智库。

其次,监管大数据基本实现开放共享。大数据共享包括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跨行政区域政府间的信息共享、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数据合作共享以及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数据共享等。大数据开放则强调公众可以自由检索、下载和依法使用政务数据、公共数据。对不涉及国家机密和公民隐私的数据,政府应扩大数据开放渠道,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挖掘数据价值。监管数据的开放共享将为多元主体提供统一的信息服务,降低不同主体之间、监管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奠定全流程、协同监管的信息基础。

第一,建立政府监管大数据平台。遵循分类管理原则,按照地区、行业、领域分别建立统一的政府监管大数据平台,对内开放数据接口,统一数据格式,将所有监管数据存入数据库,便于检索和利用。对外则建立统一的监管数据应用平台,与政务数据开放共享网站相对接,推进监管数据的可视化操作,方便企业、社会组织、普通公众以及被监管者即时查阅并监督执法进程和结果,驱动政府监管走向公开化、透明化、协同化。同时,推进电子证照系统的建立与使用,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办证流程,实现“数据跑腿”。

第二,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遵循前瞻性原则,对接物联网、人工智能、5G网络等要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顶层设计与布局,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地区统筹建设。同时,积极布局WiFi热点、移动网络,提高社会覆盖率和使用率,并配合改革收费模式、降低资费标准,便于监管移动终端的布局和使用,推动实时监管、流程监管、智慧监管的实现。

第三,优化行政体制机制,建立区域内的监管数据开放共享联盟、跨区域的监管数据开放共享协调机制,弱化部门间信息互动的行政壁垒。建立监管数据开放清单制度,明确“涉密”信息的范围和使用主体,规范企业、社会组织和普通公民的信息检索、获取、使用行为,走向协同监管。

最后,监管制度基本满足创新需求。制度是对社会现象或实践活动的约束与规范,旨在降低公共环境的复杂性和社会行为的不确定性,能够为大数据嵌入政府监管提供合法性依据和规范性指导。一方面,制度是对社会客观事实的抽象与概括,能够确证政府监管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制度是对客观规律的文本阐释,能够指导大数据监管平台的设计与建造,进而为各级、各类监管部门运用大数据提供标准和样本。只有当大数据监管变得合法、有章可循,政府监管数据开放共享才能真正实现。

一方面,加快旧制度的优化、更新,加强新制度的制定完善。充分考虑大数据渗透及其带来的影响,及时终止、废除过时、老旧甚至起阻碍作用的制度,对制度当中的部分内容如适用范围、适用对象、监管程序、监管方式和手段等进行修订、调整,延长既有制度的生命力,以满足大数据时代政府监管的需要。同时,制定新的、具有包容性的政府监管制度,清晰界定大数据监管、智慧监管等概念,厘清大数据之于政府监管的作用、价值,明确大数据嵌入政府监管的内容、方式、途径,为大数据监管实践奠定合法性基础。

另一方面,加强政府监管制度的执行。以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为蓝本,各级、各类政府监管部门要结合地方实际,配套制定切实可行、详尽具体的实施细则,强化大数据监管的可操作性,指导并规范各地区、各部门的大数据监管实践。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管绩效考核体系,将大数据素养、监管数据开放共享等纳入考核体系,加强对大数据监管行为的规范与指导,以回应大数据时代的政府监管新问题、新实践。还要建设一支懂服务、会监管的政府监管队伍,推动大数据时代政府监管政策的有效执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2-28

作者:刘建义,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公达评论||谢治菊:多举措构建脱贫攻坚育人体系


广府行动

行政管理一流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

行政管理一流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工作会议召开

行政管理一流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工作会议召开

2021年广府公共管理教育教学大讨论在小谷围举行

广州大学行政管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动员会召开

广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举行

行政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指导座谈会举行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科研论文发表呈现可喜势头

广州大学行政管理被确认为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

行政管理获立广东省2019年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我院本科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本科生支部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

新时代城乡治理与粤北发展研讨会在韶关举行

穗黔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对话会在贵州都匀举行

面向公共管理的新文科教育研讨会在增城举行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教学一线

《田野调查》课程系列讲座之一:走进科尔沁草原

《田野调查》课程系列讲座之二:走进海南疍民

《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实践》开创人才培养新模式

《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走进田间地头

《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走进幸福田园基地

张庆鹏:三线并举打造“多平台+全过程”在线教学

熊美娟:基于“Mooc+在线直播”的统计学课程教学
刘建义:行政管理5A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王枫云: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谢治菊:《中国扶贫密码》打造扶贫育人新模式姚华松:关注“附近”与“日常”的接地气教学
姚华松:七嘴八舌话“地摊经济”
王霞:网络协同的智能教学模式及其课堂实践
张惠:拓展融合精致案例的在线开放式教学
程潮:在线教学的经验体会与案例应用刘念:打造师生在线学习共同体肖栩:推进线上教学迈向新高度黄鑫:坚持疫情防控和人才培养两手不放松
林曼曼:把课堂和论文放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南国讲堂

南国讲堂||第219讲:跨区域应急合作

南国讲堂||第218讲:我们如何推进行政管理的研究

南国讲堂||第217讲:科学态度、专业精神与科技抗疫

南国讲堂||第216讲:转型期社会分层与流动的新趋势

南国讲堂||第215讲:公共政策的道德化

南国讲堂||第214讲:公共管理研究究竟是无用还是有用?

南国讲堂||第213讲:中国应急管理能力现状

南国讲堂||第212讲:从疫情防控看国家治理优势及问题

南国讲堂||第211讲: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思考

南国讲堂||第207讲:气象社会学的构建与展望

南国讲堂||第206讲:跨域水政治与尺度重构

南国讲堂||第205讲: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的基本特征

南国讲堂||第204讲:美国华人移民空间分布的新变化

南国讲堂||第203讲:灾害治理的四个关键概念

南国讲堂||第202讲:从不平衡发展到平衡发展

南国讲堂||第201讲:社区的二重性与社区治理

南国讲堂||第200讲:压力对健康的影响

公达家书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公达家书||第15封:研究需自训练始

公达家书||第16封:期待遇见最好的自己

公达家书||第17封:触摸质性研究的温度

公达家书||第18封:自然之回望

公达家书||第19封:最近的距离,彼此的牵挂

公达家书||第20封:重建我们生活的新秩序

公达家书||第21封:在怀念和寻找中行走

公达家书||第22封:寄思故乡,感念师恩

公达家书||第23封:爱我所爱,初心如磐

公达家书||第24封:立足时代,书写青春

公达家书||第25封:敢梦敢当,行则将至

公达家书||第26封:博学笃行,行远自迩

公达家书||第27封:诠释青春,铸就辉煌

公达家书||第28封:跃入人海,做奔腾的浪花

公达家书||第29封:青春有梦,创业相随

公达家书||第30封: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问候

公达家书||第31封:团结一致,共展未来

公达家书||第32封: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33封:有事做,有所期待

公达家书||第34封:研途路漫漫,有你们作伴

公达家书||第35封:时遇数载,恩情愈浓

公达家书||第36封:难忘两年驻村扶贫路

公达家书||第37封:在创新创业中创造未来

公达家书||第38封:顺从吾心,无问西东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