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达家书||第21封:在怀念和寻找中行走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1年研招目录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招收推免生通告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招聘启事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2020年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

谷琶公告||《公达家书》面向海内外院友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第三届羊城廉政智库建设论坛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攻坚2020”口述史征文初审结果公告

谷琶公告||“感染2020”口述史征文初审结果公告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辑刊||《南方治理评论》征稿启事

谷琶辑刊||《社会创新研究》征稿启事



《公达家书》第21封

在怀念和寻找中行走



     【编者按】为了纪念创校校长陈炳权(字公达)先生,为了接续经久不息的教育薪火,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达家书》面向海内外院友和全体师生征集生命历程中的成长故事,诚邀院友和师生记录求学经历、工作经历以及其他成长经历中的点滴故事,把个体成长所积淀的过往化成文字,以一封封家书的方式呈现出来,希冀与师生分享,与时空碰撞,与时代同行,与岁月成长。      



      

嘉成同学:

过去这么久,再次翻阅“远方”的书信,听闻你海外读研中辛苦的学习过程,我都感同身受,国内升学读研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日常的科研项目训练、学生干部经历、社会实践活动等也经常把我的日程安排塞得满满当当。或许,我们曾经都对“轻松学习”存有误解,因为丰富而有意义的学习生活都以“艰苦奋斗”为基础底色,而我们也似乎不应该在最值得拼搏的年纪选择安逸度日。

关于“奋斗”与“安逸”的关系,也有人曾这样描述,“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做两件事,一是怀念,二是寻找”。对此,我也想跟你谈谈,近期我所怀念和寻找的事物。

 首先,谈谈怀念。

 我特别怀念那些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时光,那时还没有新冠肺炎,出门还不用戴口罩。时至今日,虽然疫情在我国基本得到控制,但疫情的防治尚未停止。

  还记得,疫情暴发初期,我们还讨论过,作为公共管理的学子,我们能做什么?你说,虽然我们不能治病救人,但我们可以深入最基层助力抗疫。在你的提示下,我开始倡导身边的人戴口罩,同时,关注身边人在危机情景中的个人情绪,并开始尝试教导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试技巧。《应急管理》是咋们公管学生的必修课,而在这场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中,我第一次深刻的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比如,当我遇见不愿意佩戴口罩的长辈时,课堂中“公共政策情境中行为习惯培养策略之一——奖励”慢慢在脑海浮现,而拒戴口罩的长辈往往并不担心自己的健康,所以“晚辈的健康”应该是他们想要的奖赏内容,所以,在劝导长辈戴口罩时,我往往将他们的戴口罩行为与晚辈的健康联系在一起,这样也大大促使了他们的戴口罩行为。

 在疫情的笼罩下,上个学期,我的课程都是居家线上完成。一开始在家接触线上课程时,并不是很适应,总觉得在学习时存在很多诸如网络卡顿、社区噪音等情境障碍。为了培养自己线上学习的习惯,我开始在旧习惯的基础上积累新习惯,例如,一进入书房就打开电脑学习,同时紧闭门窗来营造安静的环境。为了不中断自己的学习进程,我也开始营造一种“学习仪式感”,在进入书房前,就开始准备饮用水、笔记本、足够的笔等,并告诉家人——我将进入学习模式,这些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居家线上学习过程中的情境障碍。 

      其次,谈谈寻找。

      本科毕业时,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彭铭刚老师,对我们的寄语是“遇乱雨飘零处,不忘当年这份纯美、温善与仁义;待繁华落尽时,不忘追忆曾经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品过的味”。这段话始终印在我的脑中,在我艰难困苦时,激励我奋斗前进,在我洋洋得意时,提醒我戒骄戒躁。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很快又要结束了,明天夏天,我将硕士研究生毕业。何去何从,又将再次成为我接下来的思考主题。

      2020年5月12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2020届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我推测,明年的就业形势将依旧严峻。曾经在课堂上讨论过很多遍的就业问题,我将亲身经历,紧张和不安的情绪也在所难免。当时,老师和同学们从不同立场和视角解析就业问题的画面犹在眼前,那些真知灼见带给我很多思考和启发。当我以更开阔的视野和理性审视自己即将面临的求职之旅时,自己的求职效能感也在慢慢增强,我也相信充分的就业准备终将带来高质量的求职结果。

      当然,无论我将来从事何种职业,都不会忘记那些公共价值理念,比如,“公共事务决策者和社会问题解决者应该抱有公共精神和悲悯情怀,思考和行动时要顾及弱势群体的需要”,又如,“对于爱的渴望、知识的探索、人类苦难难以抑制的怜悯等要始终怀有激情或热情”,类似的价值理念还有很多,它们镌刻在我的生命线上,已然成为人生路上的坐标。本科毕业后,我在国内升学读研,你出国学习,学成后归国,也很多同学一开始就进入了职场,我们逐渐有了新的角色和朋友圈,但我们都在自己的领域默默耕耘,践行着公共管理学院传递给我们的价值理念,我也始终相信,我们都不愿、也不会成为中国崛起的旁观者。

      这场疫情带走了很多人,留下了许多故事。明年夏天之前,疫情会结束吗?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重大疫情下涌现出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新现象如何解释、新问题如何解决等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回答。时值九月,新一代的公共管理学子陆续进入校园,面对新校园生活,他们肯定也如我们当时一样,说说笑笑,激动而又兴奋。在此,希望我们都能不忘进入大学时的初心,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平凡中成就伟大,用梦想的力量行走世界。

      最后,祝你工作顺利、生活愉快、爱情甜蜜、诸事顺意!


王灯兵

2020年9月3日



致信人:王灯兵,湖南宜章人,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收信人:潘嘉成,广东广州人,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商业项目管理硕士,英国PRINCE2项目管理协会从业者,英国高级商业会计师,目前就任管理咨询公司项目经理。


相关链接

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一起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公达家书||第15封:研究需自训练始

公达家书||第16封:期待遇见最好的自己

公达家书||第17封:触摸质性研究的温度

公达家书||第18封:自然之回望

公达家书||第19封:最近的距离,彼此的牵挂

公达家书||第20封:重建我们生活的新秩序


谷琶特辑||“服务国家,十分专业”:广州大学行政管理谷琶特辑||“服务社会,十分专业”:广州大学社会学
谷琶公告||大学城校区跨园区通行及施工围蔽通行指引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交通车路线及其时间路段安排谷琶资讯||“开始不想去,最后不想走”的桂花岗
谷琶特辑||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招生宣传片谷琶特辑||行政管理:厚德博学,笃行理政
谷琶特辑||社会学:格物致知,达世济民谷琶资讯||致2020新生:广东省学生资助政策一览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