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达家书||第16封:期待遇见最好的自己



《公达家书》第16封

期待遇见最好的自己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亲爱的2020级新同学:

也许你还执着于某个考题的答案,也许你在焦灼于专业的选择,也许你已纵情于山水之间,无论怎样,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欢迎你的加盟!从高中到大学是一种进阶,也是一种重生,更是一种遇见。写这封信是为了让即将迈入大学门槛的你,能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遇见未来,遇见希望,遇见最好的自己!

初见,惊艳

初见,总是美好的。什么东西都感觉新鲜,什么东西都想进行尝试,但我要提醒你不要沉浸在初见的美好中太久,因为时间不会等你。初见大学,我们要感受这种美好,但更要能从这种美好中走出来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很多同学过度沉浸于初见大学时的美好,没有良好的大学生涯规划,以至于缺乏从这种美好事物中走出来的动力和勇气,最终导致自己迷失在在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中。

初见,总是共鸣的。与GUPA的初见,看似是一个偶然的缘分,实则可能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情感共鸣。因为相信你在选择城市、选择学校、选择专业的时候不是胡乱选择的,是你内在的价值倾向、情感寄托和观念认同潜在地指引和支配着你的选择,也就是说,也许你与GUPA的初见是你的所见所想所决定的,是深藏于看似漂移不定的缘分背后的这份价值取向和情感认同所决定的。希望你在大学生活中能继续尊重内心的指引。

初见,总是惊艳的。一个人最惊艳的样子不是他已经成功的样子,也是不是成功前不自知的样子,而是成功前努力奋进拼搏的样子。恭喜你,你初见的广大,你初见的GUPA正是这样一个模样。广州大学正在加速创建一流创新型都市大学的路上奋力拼搏,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正在高水平创新型学院的路上奋力前行。他们正在觉醒和绽放,这种觉醒和绽放正在招引四方蜂蝶、汇聚八方英才。

又见,转变

又见,观念需要转变。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一段时间会发现,大学的生存法则不同于中学。中学的学习和生活规划基本上被学校的各种计划和活动所占据,自己所拥有的的剩余支配空间是相当狭小的,大部分活动基本是按照学校的提前规划,按部就班地完成,整个人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状态。大学不一样,它更需要激发个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有相对较多的剩余支配时间,很多事情需要自己主动积极规划和安排,没有老师和家长整天去监督你。因而,大学里的观念会要求你从被动型人格转变为主动型人格。

又见,学习需要转变。大学的学习也不同于中学的学习,不是一种被动型的知识获取,而是一种主动型的知识理解甚至知识创造。大学鼓励学生以自主探索性的学习为主,课堂上也鼓励师生之间针对某一议题作深入讨论和交流,它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师生互动过程中的知识融入和知识互动。当然,大学里的专业各不相同,甚至同一专业学生的研究方向也千差万别,这就要求你从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模式转换为专业性知识的学习模式。尤其是不能简单比照身边同学的进度和方式盲目学习,因为个体差异很大。

又见,生活需要转变。大学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学习知识的地方,它还是连接象牙塔和社会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个人角色从学生发生蜕变的一个过渡地带,因此在大学生活中不能只简单地关注自身知识技能的提升,其他诸如社交沟通、写作演说、公共关系、个人阅历和跨域学习等能力都需要同步磨练和提升。因此,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参加一些社会调查、社会团体、比赛竞赛、访学交流、挂职实习等等是十分必要的。

终见,明鉴

     终见,生命中所有灿烂终需寂寞来偿还。大学生活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回过头来你终会发现,大学生中所有灿烂的背后都是默默的努力所换来的。别人的灿烂和成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轻松获取的,灿烂和成功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和寂寞所换取的。大学生活中需要学会欣赏别人的灿烂和成功,更要领会这种灿烂和成功背后的努力和汗水。因此,我想提前告诫大家,风雨之后方见彩虹,然而见彩虹之前需要扛住风雨之中的困苦和寂寞。

终见,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就是卓越。大学中心气很高、行动不足的人很多,这也是同学之间拉开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中更需要放低姿态、心平气静地完成好每一件小事,将每一件小事做到最好就是一种卓越。小事中蕴含大乾坤,很多品性气质和行为习惯都是从小事中磨练出来的。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很多人几乎坚持不了。因此,我想提醒大家,不要好高骛远,大学四年要努力学好这门本领。

终见,唯至诚至拙方能胜天下之至伪至巧。生活是残酷的,很多时候是毫无捷径可走的,但本能的懒惰会驱使个人去寻找捷径。经验表明,与其花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捷径,不如将时间和精力用于实实在在完成该完成的任务。诚能去伪、拙能胜巧,世间的真理在大放异彩之时已经经历了无数次的高峰对决,世界上的能工巧匠在精通某一方面的技能时已经在该领域默默地耕耘了数载。因此,期望大家在大学生活中能以至诚至拙撼动未来的大门。

最后,再次欢迎各位加盟广州大学!加盟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家庭!希望这封家书能启迪你:初见时不要迷茫,又见时学会转变,终见时幡然醒悟。

 

府管理系青年教师:李利文

 2020年7月22日



家书联络

成美好(2812975317@qq.com)

张淑欣(1223990451@qq.com)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达家书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一起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

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公达家书||第15封:研究需自训练始





谷琶公告||《公达家书》面向海内外院友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招聘启事

谷琶公告||数据、文化与社会:定量社会科学前沿议程

谷琶公告||“健康中国与疫情治理”学术工作坊征稿

谷琶公告||“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征稿

谷琶公告||“感染2020:疫情防控下的健康中国”征稿
谷琶公告||第二届“海洋社会与文化”工作坊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辑刊||《南方治理评论》征稿启事

谷琶辑刊||《社会创新研究》征稿启事



教学一线

张庆鹏:三线并举打造“多平台+全过程”在线教学

熊美娟:基于“Mooc+在线直播”的统计学课程教学
刘建义:行政管理5A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王枫云: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姚华松:关注“附近”与“日常”的接地气教学
姚华松:七嘴八舌话“地摊经济”
王霞:网络协同的智能教学模式及其课堂实践
张惠:拓展融合精致案例的在线开放式教学

程潮:在线教学的经验体会与案例应用

刘念:打造师生在线学习共同体

肖栩:推进线上教学迈向新高度

黄鑫:坚持疫情防控和人才培养两手不放松

林曼曼:把课堂和论文放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