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达家书||第35封:时遇数载,恩情愈浓
《公达家书》第35封
时遇数载,恩情愈浓
尊敬的杨芳老师:
新年好!见字如面!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在这银鼠辞旧、金牛踏春之际,通过这种虽古老但永不过时的家书形式表达对您的感恩与思念。而今回首,毕业已近三载,我如愿得以继续深造,时常忆起您的谆谆教诲和温情鼓励。不有佳咏,何伸雅怀。此刻,笔下虽有千言,却不知从何说起。于师之情,非寸草之心报春晖之恩能比,此生得立于杨门之下,我之幸也。
回想初见时,与您依桌面谈。您亲切而谦恭,善听而思辨,您建议我广纳良言为已用,博采众长于一身,要时常去图书馆阅览室广读期刊,学会坐学术的“冷板凳”,您还鼓励我不仅要读“有用”之书,还应多读“无用”之书,做一个具备人文情怀和哲思能力的人。您对我总是很和蔼,但这种和蔼不是溺爱,反而在学习上对我要求非常严格。还记得撰写第一篇学术论文时,我的写作功底不够,您悉心指导我如何提高文献阅读效率、锻炼和提升写作水平,还为我介绍访谈对象、手把手教我如何做访谈。最终,文章发表于CSSCI期刊,您由衷地为我感到高兴和自豪。有了这次“成功”,在之后的时间里,我通过不断阅读、反复思考以及与您探讨,写成了几篇文章,并得以发表。您认为,治学须日积月累,堆聚多了,自然有豁然贯通的一天。渐渐地,我也明白做学问是一个积铢累寸、持续且深入的过程,它需要发自内心的认同和热爱,并不断付诸努力和实践,进而内化成一种习惯和素养。
您注重锻炼我的逆商,又默默为我“兜底”。做科研没有坦途,行百里者半九十,您不会让我回避学习上的不顺,教我直面求学的“痛苦”,留给我学术成长的时间和机会,勉励我“不逼一下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强大”,困难如何克服、心态如何调整、时间如何协调等这些问题的答案不是您交给我,而是您教会我,教会我去思考、去探索、去经验、去巧赏。还记得我为毕业论文选题困惑、为文章结构所累时,尽管您说导师不是万能的,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仍多次与我长谈,引导我理清思绪、开拓思路,不厌其烦地动手修改、润色我的论文,提醒我避开多个风险点,甚至在很多个深夜里还能收到您一字一句批阅的论文,终至提纲挈领骤然,混沌思路清晰。然而,始终愧疚遗憾的是,本希望能够写出一篇令您和自己都满意的硕士论文,却最终发现力有不逮,终难突破。
您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位可敬又可爱的长辈。您崇尚教学相长,一直以拥抱变化的心态与每一届学生相处,尽管您会感到“未知和忐忑”,但您也总认为指导学生的过程也是自己进步的过程。您总是替我想的周到,由于毕业论文写作的需要,我要到多个贫困村开展实地调研,您会事先预想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仔细叮嘱,担心这个看上去娇生惯养的学生能否保护好自己、照顾好自己,看学生飞的高不高时还会关心累不累,既温暖又激励。您总是尊重我的每一个想法和决定,我也总能向您敞开心扉。还记得在面临就业还是深造的抉择时,您提出很多诚恳的意见,并支持我做的所有选择。还记得我在家人生病时跟您倾诉,您不仅耐心地听我“絮叨”,还为我想各种办法。还记得去年的某一天跟您聊了近30分钟的电话,您不仅教我如何妥当处事,更教我如何妥帖为人。一席鼓励三冬暖,是您让我深刻感受到学术魅力和学人襟怀,让我对继续深造有了更大动力,更对未来有了无限想象。毕业后,不管我是在工作阶段还是博士学习阶段,您都时常将我挂念在心,对我的请求也都有求必应。您对我个人特质的点拨,让我内向的我渐渐自信,而这份自信恰恰是源自您对我的肯定和包容。
亦师亦友,是我们之间的默契。平日里,我们交流的话题广泛,从科学哲学到政治历史,从治国安邦到修身齐家,从待人接物到人情世故,从来不会有过多顾虑,您不仅为我传授丰厚知识,更教会我做人之道。工作上,您能看到我身上的闪光点,并且珍惜欣赏。还记得在您组织的一场学术会议中,您放心地把大量组织和会务工作交给我,给予我足够的信任和空间,让我更有把承担的任务做好的欲望、决心和行动。生活中,您总会关心到细小之处,每当我言语中显露郁结,您便一一细心化解,如母亲如长姐。您也总是不吝于表达,平时提起我总以“我们小敏”开头,毕业时您说“真要‘嫁’出去了”,疼爱与不舍之情溢于言表。这些细碎的生活碎片是春风化雨,是润物无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您用行动演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真谛,您严谨的治学态度、温润的待人处事方式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为我树立了坦荡、平和、理性及宽容的学术品格,是我终身学习和追逐的榜样。经师易觅,导师难寻,时遇数载,恩情愈浓。很庆幸能够在二十多岁需要明灯指引的年纪遇见了您,为我传授知识,予我学习机会,赠我人生箴言,让我在思考人生和世界时,看到一片更宽广的天地。师生,短短二字,却承载着一种宽广而深厚的情谊。人生得遇良师实属不易,您见证了我一点一滴的成长,学生不知该如何阐明心中恩情,只知对人间情意须珍重再珍重。纸短情长,谨以此家书表达对您的敬佩和牵挂。时值新年,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万事胜意!
您的学生:郭小敏
2021年2月24日
【致信人】郭小敏,广东东莞人,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2015级硕士研究生,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
GUPA视点
谢俊贵:疫控社会学学科构建的现实基础与发展前瞻
周利敏:大数据时代的社交媒体与自然灾害治理周利敏:基于中国问题的灾害社会工作研究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十大工作荣耀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本科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研究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本科生毕业报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研究生毕业报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十三五”发展简明报告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2021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谷琶资讯||广州市教育局致全市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谷琶公告||2021年寒假大学生健康生活提示要诀
谷琶公告||《公达家书》面向海内外院友征稿启事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辑刊||《南方治理评论》征稿启事谷琶辑刊||《社会创新研究》征稿启事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