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琶公告||2021年寒假大学生健康生活提示要诀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2021寒假高校大学生

健康生活提示要诀

2021年寒假和春节临近,大部分高校大学生离校返乡,探亲访友增加流动和聚集,疫情防控面临新压力。近日,教育部组织全国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提出《2021年寒假高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提示要诀》,引导大学生增强“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在寒假期间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积极参与新冠疫情联防联控,保持健康生活。


公共场所戴口罩

严防新冠是头条

疫情期间为防范病毒侵入,出门要戴好口罩,尤其是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和超市、商场、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要全程佩戴口罩,不要长时间逗留。

勤洗手来讲卫生

减少接触眼口鼻

洗手要坚持“七步洗手法”。外出返回、饭前便后要勤洗手,不要随意触碰口鼻,不要乱揉眼睛。

走亲访友尽量少

预防传染要记牢

寒假和春节期间,尽量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探亲访友和同学聚会,提倡用电话、视频互致问候或拜年。


生活作息要规律

睡眠锻炼不能少

保持健康规律生活。按时作息少熬夜,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在疫情低风险地区,坚持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尽量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居家锻炼可以进行俯卧撑、仰卧起坐等简便易行的身体练习。

饮食营养要均衡

多浴阳光强身体

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暴饮暴食,不挑食偏食,少吃零食和油炸食品,少喝饮料(品)。在中高风险地区,居家健康监测或隔离,要通过阳台、窗边、庭院等多接触阳光。

线上学习不能长

爱眼护眼记心上

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和电脑,使用电脑时眼睛距离屏幕应不少于50厘米。注意保护视力,遇线上学习、视频会议,要尽量选择屏幕较大、分辨率较高的电子产品,根据环境调整亮度。


心理健康很重要

休闲放松要做好

利用寒假时间充分休息,调整好情绪,放松心情。多与家人沟通和交流,建立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

留校过年勤登记

发热上报莫忘记

寒假留校学生要遵守学校疫情防控规定,进出校门要登记,离校返校要申请。如有发热、干咳等症状须在第一时间报告,严防疫情。

争当防疫志愿者

多帮社区解忧烦

自觉遵守家庭所在地对返乡人员的管理规定。积极参与所在社区和乡村的疫情防控,争当防疫志愿者,帮助基层干部群众落实防控措施,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精神风貌。

2021年寒假中小学生和幼儿

健康生活提示要诀

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助于预防新冠肺炎等多种传染病、近视、肥胖、精神疾病和多种健康问题的发生。近日,教育部组织全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提出《2021年寒假中小学生和幼儿健康生活提示要诀》,引导中小学生和幼儿合理安排假期防疫、生活、学习和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生活。

坚持防疫,注意卫生

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少聚集,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勤洗手、勤换衣,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干净居住环境。预防感冒,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口鼻。倡导家庭分餐制。

科学用眼,保护视力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注意调节学习时的光线,保持正确读写姿势,一尺一拳加一寸(眼睛离书本一尺,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胸口离桌沿一拳)。严格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视屏20分钟后,要抬头眺望20英尺(6米外)远方,持续至少20秒。每天坚持做2次眼保健操。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饮食要营养均衡,食物种类要多样化,荤素搭配。适量食用鱼、禽、肉、蛋和坚果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奶类和豆制品,多喝白开水,不喝含糖饮料,少吃零食、油炸食品。进食要规律,一日三餐进食时间相对固定,不暴饮暴食。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体育锻炼要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规定。低风险地区,坚持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中高风险地区,居家锻炼,选择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健身操、呼啦圈等锻炼方式。充分利用阳台、窗边、庭院等多接触阳光。减少坐卧时间,每天锻炼至少2小时。

充足睡眠,规律作息

合理安排寒假时间,每天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幼儿和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合理作息,早睡早起、不熬夜。学习时间、活动时间等相对固定、有节律。

培养兴趣,全面发展

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不忘勤习功课,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多参加健身、舞蹈、游泳、烹饪、绘画、阅读、音乐等活动,把假期变成习练技能和陶冶情操的快乐时光。


享受亲情,热爱劳动

利用春节团聚时刻,享受亲情和陪伴时光,多与家人沟通,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了解,营造浓郁的亲情氛围。主动做家务,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表达孝敬与感恩,增进感情。

调试情绪,愉悦心情

保持健康心态,心情愉悦地过好每一天。与家人和朋友和谐愉快相处。遇有心情不畅或心理问题时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寻求必要的专业帮助与调适。

规避危险,远离伤害

通过书本和网络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健康安全地度过假期生活。用好学习平台,加强个人健康意识与责任,自觉做到不吸烟、不饮酒、不沉溺于网络。注意交通安全,规避伤害危险。不去不明情况的河道、水库玩耍、活动。熟记各类急救求助电话。

遵纪守法,明辨是非

严格遵守互联网法律法规,积极践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自觉远离网络谣言、网络诈骗,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加强自我学习,增强辨别谣言、抵制诈骗的能力。


来源|教育部网站
转自|广东教育
编辑|GUPA新媒体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1博士后招聘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2021年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招聘
谷琶公告||广州大学2021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谷琶公告||《公达家书》面向海内外院友征稿启事谷琶公告||《农业6.0》面向海峡两岸征稿函
谷琶辑刊||《南方治理评论》征稿启事谷琶辑刊||《社会创新研究》征稿启事

一流2020
谷琶荣耀||陈潭团队获2019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谷琶荣耀||王枫云蒋红军谢治菊王霞获2020课程思政案例奖
谷琶荣耀||徐凌刘雪明获建2020年度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谷琶荣耀||谢治菊王枫云获立广东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项目
谷琶荣耀||蒋红军谢治菊获立2020年广东省教学改革项目
谷琶荣耀||刘雪明获2018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
谷琶荣耀||刘雪明获立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
谷琶荣耀||《城市治理理论与实践》获建省研究生示范课程
谷琶荣耀||GUPA获立4项2019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
谷琶荣耀||刘晓洋获立2019年第二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
谷琶荣耀||张惠肖生福沈本秋获2019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
谷琶荣耀||徐凌和蒋红军获批2018年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谷琶荣耀||广州大学行政管理被确认为首批国家一流专业谷琶荣耀||我院本科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谷琶荣耀||付艳工作室入选广东高校骨干辅导员工作室
谷琶荣耀||李英祥同学获立广东省“攀登计划”重点项目
谷琶荣耀||严艳获评为2020年度广东省优秀研究生
谷琶荣耀||陈一儀团队获第一届哲寻杯公管案例大赛特等奖谷琶荣耀||校友黄思静助力中国女篮直通东京奥运会谷琶投票||扶贫干部口述团队入选2020寻找全国百强实践队
谷琶荣耀||攻坚2020实践队获称广东省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谷琶荣耀||行管194班作品获广东高校团日竞赛十佳项目

报告2020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十大工作荣耀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9年十大工作荣耀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学术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教师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本科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研究生发展报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本科生毕业报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年研究生毕业报告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十三五”发展简明报告

谷琶书苑||《博学笃行九十载:广州大学图史》

谷琶书苑||《生态型责任政府论》

谷琶书苑||《政府3.0:后NPM时代的政府再造》

谷琶书苑||《工业4.0:智能制造与治理革命》

谷琶书苑||《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

谷琶书苑||《差等正义及其批判研究》

谷琶书苑||《精准扶贫背景下基层公务员心态研究》

谷琶书苑||《非洲人在广州:跨境迁移者的口述史》

谷琶书苑||《新时代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研究》

谷琶书苑||《缔造大英帝国》

谷琶书苑||《间断均衡与中国地方污染治理的逻辑》

谷琶书苑||《大都市涉外社区治理》

谷琶书苑||《R语言与社会科学调查数据分析》

谷琶书苑||《大都市治理的荔湾实践》

谷琶书苑||《西方灾害社会学新论》

谷琶书苑||《国家、资本家与工人》

谷琶书苑||《治理的变革》

谷琶书苑||《治理的秩序》

谷琶书苑||《信任的度量》

谷琶书苑||《理想与现实之间》

谷琶书苑||《创新集群知识治理机制与政策研究》

谷琶书苑||《寻求基层治理中的结构平衡》

谷琶书苑||《涉外政务英语》

谷琶书苑||《四十再当妈?》

谷琶书苑||《广州农民工研究报告(2019)》

谷琶书苑||《民生本位视域中的社会建设》

谷琶书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身份转换研究》

谷琶书苑||《和谐共进中的政府协调》

谷琶书苑||《国际防扩散机制与防扩散政策研究》

谷琶书苑||《公共性视角下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研究》

谷琶书苑||《失地农民职业转换及其扶助机制》

谷琶书苑||《南国公共管理文库》系列作品陆续出版

谷琶书苑||《南国政治学人文库》系列作品陆续出版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