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手记||许文睿:减贫精神的书写
减贫精神的书写
许文睿
【编者按】用眼观察,用心阅读,用脑思考,用脚丈量,走进生活,走进一线,走向实践,走向社会,回望脚步,回味岁月,记述点滴,记录成长。《后浪手记》通过“后浪”的文字笔触和镜头影像记录琐碎的日常、成长的脚步和岁月的美好。《后浪手记》提供一个吐露并展示自我心迹的平台,让我们“后浪”的文字也可以被“看见”。我们期待,来自“后浪”们的《后浪手记》有更多书里书外、故里他乡、街角市井、茶余饭后的稚嫩笔调和青涩文字让路过者驻足回眸、流连忘返。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彪炳史册、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为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一千八百多名扶贫干部牺牲在了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无数血泪与汗水尽洒在广袤无垠的乡村田野中,多少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涌现,多少高山仰止的精神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种精神凝练于众多扶贫志士的壮举中,镌刻在数万万贫困群众的集体记忆里,成为脱贫群众的精神的烙印;成为了凝聚人心,增强国家认同的精神财富;成为了促进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治理资源。
正是察觉到了脱贫攻坚精神以呈现形态各异但基本内涵相同的形式存在于不同群体的个人记忆与群体记忆中,并且可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巨大的治理价值,从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开始,我们便着手组建“记忆·攻坚”团队,在全国范围内追寻脱贫攻坚精神的集体记忆。
集体记忆总是在个体记忆中得以留存与呈现。为更好地了解不同扶贫干部对于脱贫攻坚战的个人记忆与感受,进而追寻扶贫干部与贫困群众对于脱贫攻坚精神的集体记忆,“记忆·攻坚”团队在2020年5月参与发起了“口述乡村”系列活动,举办了以一线扶贫干部为主体的口述故事征集系列活动,凝聚了一支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共100多名学生的口述故事采集队伍,一共采访了100多位扶贫干部,形成了300多万字的文字素材和70多万字的案例资源。这些扶贫干部来自广东、广西、江西、重庆、浙江、西藏、新疆、北京等全国10多个省份,耕耘在教育扶贫、医疗扶贫、产业扶贫等多个扶贫领域。他们在脱贫攻坚中担任的角色也有所不同,或是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或是支教的中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普通老师;有挂职的副市长、副县长、教育局副局长、副镇长(乡长)、医院副院长,也有帮扶的企业代表、社会组织人员、公司老总,还有部分西部驻穗干部、在地基层干部。这些扶贫干部虽在脱贫攻坚战中担任的角色不同,接触的贫困群众各异,拥有独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彩的个体记忆;但他们又同在脱贫攻坚战这一宏大的政治叙事中,是主流媒体所宣传的英雄群象中的组成分子之一,共享着相似的集体记忆,这些集体记忆也成为了脱贫攻坚精神最生动的呈现。
在追寻扶贫干部这一群体关于脱贫攻坚精神的集体记忆时,“记忆·攻坚”团队探访了许多村民,并与之深入交流。在村民生动讲述的脱贫经历中,在村民对扶贫干部的声声赞叹与对今昔生活的种种感慨中,我们也从众多村民对脱贫攻坚战的个体记忆里,描摹出贫困群众对于脱贫攻坚精神的集体记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是笑称被领导“挖坑埋掉”的贵州毕节市扶贫干部罗磊,在领导兑现让他驻村一年就回来的承诺时,主动请缨,继续驻村扶贫给村民带来的惊喜。“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是广州大学驻村干部钟日来针对村子里的产业短板,通过发展蜜柚种植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花萼楼客家旅游品牌等措施,助推联丰村60余户贫困户实现了全面脱贫时,村民对扶贫干部的认可与增收的喜悦。“攻坚克难、不负人民”是贵州月亮河乡党委书记陈谨,为了让老百姓顺利搬迁,亲自背着一位70多岁的老人到安置房,老人哭了一路,泪水打湿他后背时的心酸与感动;是贵州月亮河乡的村民在谈到扶贫干部卢彦不顾下乡时摔断的手指,坚持处理完乡里工作才就医的战贫事迹时的敬佩,谈到他2018年12月13日牺牲时的悲痛与惋惜。虽然不同贫困背景的村民有着对脱贫攻坚不同的个体记忆,但对贫困的抗争、对扶贫干部的敬佩、对党和国家政策的感恩,对脱贫致富的喜悦都是存在于他们的脱贫攻坚集体记忆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追寻脱贫攻坚精神的集体记忆不止于仅仅将各种承载脱贫攻坚集体记忆的故事记在纸上,更要将这种集体记忆的社会功能发挥出来,服务于乡村振兴当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脱贫群众对脱贫攻坚的集体记忆中含有对扶贫干部与国家政策的强烈认同,这种认同有力地激发了脱贫群众的政治认同,并且成为他们参与乡村治理,投身乡村振兴的动机之一。而“通过干部帮扶与自身努力可以彻底脱贫”这一集体记忆也极大的促进了脱贫群众对自身的价值的自觉与自信,这份自觉与自信也可以成为激发脱贫群众的主体性,促进其继续奋斗,防止返贫的强大动力。“记忆·攻坚”团队追寻脱贫攻坚精神的集体记忆正是为了更好地保留好这份集体记忆,并推动集体记忆的精神价值向实践价值转换,为乡村振兴赋能。
此外,也认识到,任何记忆都不是永久,伴随时间的流逝和代际的更迭,脱贫攻坚精神的集体记忆面临着消退甚至断裂的可能。贫困群体由于有刻骨铭心的贫困经历,并全过程参与了脱贫攻坚战,共享的关于“贫困”和“脱贫”的集体记忆;但对于较少经历贫困之苦的子辈特别是那些并非从贫困农村出身的大学生而言,因缺乏切身体验,脱贫攻坚精神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符号,记忆在他们那里面临着断裂的危险。所以,“记忆·攻坚”团队参与发起了“乡村振兴·青年担当”系列活动,在该活动中,大学生讲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故事比赛是其最重要的内容。该活动聚焦脱贫攻坚中涌现的感人故事,通过青年学生群体对这些故事的生动讲述与演绎,促进青年学生关注脱贫攻坚这一历史壮举、内化脱贫攻坚精神形成崇高品德,最终在讲好扶贫故事的同时形成对脱贫攻坚精神独特的个体记忆,让脱贫攻坚的集体记忆在新时代青年中延续、深化、升华,成为青年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追寻脱贫攻坚精神的集体记忆,讲好扶贫干部的动人故事,助力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记忆·攻坚”一直在路上。
作者:许文睿,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来源:花城+,2022年7月1日。备注:手记图文凡3000字以上,经班主任编审,可提交学工办谭宇轩老师处。此外,《后浪手记》载文作者可到大学城文逸楼515室学工办领取学院教师签名赠书一册。
荣耀阅读
教师笔谈
文案|许文睿
编辑|黄燕洪
排版|劳丽璇
编审|郭 明
监制|蒋红军
拥湾区,致广大赢天下,创未来
荣耀2022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始创于200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世致用人才培养重镇,珠江三角洲应用社会科学创新高地。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积极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奋发成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辐射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致广大而尽精微,公天下而存高远,热忱欢迎优秀学子深造,诚挚邀请天下英才加盟!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无畏艰辛;砥砺学术,创新生命;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喜欢就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