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达书生||王枫云:墨染丹枫,拂展云笺





墨染丹枫,拂展云笺

——王枫云教授的治学育人之路



    【书生小传】王枫云(1969—),湖北襄阳人,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夏书章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英国卡迪夫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人选,广东省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广州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中国超大城市治理模式创新研究团队”省级科研团队负责人,《城市治理理论与实践》省级示范课程负责人,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省级实践教学示范基地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要从事城市更新与安全治理研究,主要著述有《和谐共进中的政府协调: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   

     志当存高远

     1989年大学毕业后,王老师先在中学任教,后于1996年考取了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在3年研究生期间,多项研究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或被湖北省相关政府部门采纳。1999年硕士毕业后,在导师的推荐下留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社科院的生活让老师觉得“太过于安逸,很容易让人产生惰性”。于是,2003年王老师去到杭州,当时正值浙江理工大学准备创办行政管理专业的关键节点,老师迎难而上,成为浙江理工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申报和起步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在浙江理工大学任职期间,成功申报了多项浙江省社会规划课题,并于200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同年,王老师考取中山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博士,开始了3年脱产攻读博士的生活。2008年,王老师博士顺利毕业后,并于同年8月来到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教,次年,评上了教授职称。至今,已在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教13年。一路走来,王老师感触最深的就是“贵人相助,高人指点,个人奋斗”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学贵遇恩师

    “师从夏老的经历,对我一生影响颇深”。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老师得知夏书章教授要招收博士生的消息,他十分珍惜这次宝贵的机会,但老师也明白当年是夏老第一次招收博士,而夏书章教授是“中国MPA之父”、中国当代行政学的主要奠基人,要进入夏老的师门必然要面对激烈的竞争。王老师满怀期待地给夏老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够当面拜访他。不久,夏老回信,信中写道,他非常欢迎王老师报考他的博士生,但也提示王老师可能会面临一场竞争。博士生面试的那一天,是王老师第一次与他恩师见面的日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王老师顺利通过了面试,成功成为了夏老门下第一届博士研究生。开学后,王老师第一次见到已经86岁高龄、满头银发的夏老,老人家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已经等你们好久了”。这句话也一直激励着王老师修身治学、专心科研。在2005年至2008年师从夏老的三年时光里,有三件事情始终萦绕在王老师心里:第一件是“求学读书要严谨”。夏老对读书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他要求学生提交的作业必须是手写稿,夏老会亲笔在学生提交的原稿上做出批改,并十分注重细节,即使是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也会做出修正。第二件是“生活中要守时重诺”。夏老认为守时赴约是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也是自身素质修养的最好体现。当时的教学楼没有电梯,年迈的夏老每次都要走楼梯才能到达上课的教室。即便如此,夏老每次都提前到达教室,早早的在教室等待学生上课。夏老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于是,王老师谨遵教诲,每次都会在与导师约好的时间提前5分钟,到达指定地点。第三件是“为人处世要公私分明”。王老师注意到,夏老每次找他的学生,都不辞辛苦走去公用电话亭,用自己的电话卡打电话联系学生,却不用摆在他面前的办公电话。王老师不禁发问,夏老回答道,找学生属于我的私事,不应该用公家的电话。无疑,恩师对待教学科研的严谨态度、为人的良好素养与处世的高尚品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王老师为人师后的一言一行。



     腹有诗书气

     爱读书,是王老师身上最显著的标签。在短短8个课时的专业课上,他给学生推荐的著作不下四本,不仅有与城市治理方向相关的《读城记》,也有一些跨专业领域、拓展学术视野的书籍,如民国人士的传记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王老师经常告诫学生的话语。近些年来,王老师带领学生,在政治学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主题贯穿古今中外、涉猎广泛,有对国内外城市治理历史演进的回溯与未来发展的展望,也有对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高校战略发展与技术治理、“茶马古道”与古代“丝绸之路”等的洞见与研究。王老师既喜爱读书,也乐于写书。截止目前,王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已经编写并出版了《和谐共进中的政府协调: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城市管理学新编》、《城市管理案例分析》、《大都市治理的域外观察》、《涉外政务英语》、《公共管理专业模拟实习教程》、《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等10余部教材著作。此外,王老师凭借自己学术敏感和充实的知识储备量,成功申请了多项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通过科研项目成果,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促进学术成果的转化。近两年来,王老师主笔的两篇资政报告获得省部级主要领导的批示,并还就“广东省试点首席数据官制度”相关问题接受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采访,对当下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服务和咨政服务。



     润物细无声

     王老师多次强调“先学会做人,再谈学习”。他十分注重学生的品行,教导学生要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并且要学会为人处事。强调了在与老师交流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辞,待人接物时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王老师始终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观,他欢迎有意愿与他共同学习的学生一起交流、合作,并且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特点合理安排不同程度的学术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顺利成长成才。在对学生的学术培养方面,王老师始终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每次任务的质量和完成时间都有严格的要求。同时,王老师也会悉心指导学生,引导学生找到明确的研究方向,对提交的作业及时提出修改意见,甚至逐字逐句做出修改。此外,王老师也十分关心学生的身体情况和心理状态,他总是能细心地观察学生在身体、心理方面的细微变化,及时提醒学生要注重身体健康,在学习之余兼顾运动锻炼;在学习生活里,注重劳逸结合,学会疏解自己的心理压力等。


文案|刘鉴萱

编辑|廖令剑

编审|陈亚楠

监制|万朝春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荣耀征稿

谷琶公告||第六届两岸农村治理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百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谷琶公告||“乡村致富带头人口述故事”内容征集通知

荣耀阅读

南中国海之问:我们为什么能?我们为什么行?

北回归线之问:社会学是什么?社会学做什么?

过伶仃洋之问:行政管理专业为什么值得尊重?

去桂花岗之问:在哪里?怎么走?

北纬23°之问:为什么选择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英文简称“GUPA”,中文简称“谷琶”)始创于200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世致用人才培养重镇,珠三角应用社会科学研究创新高地。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积极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奋发成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辐射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热忱欢迎天下英才加盟,热烈欢迎优秀学子深造,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无畏艰辛;砥砺学术,创新生命;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公达书生

公达书生||谢建社:投身教育,建设社会

公达书生||曾维和:和衷共济,维生出新

公达书生||沈本秋:勤种春华,静待秋实

公达书生||张茂元:花繁叶茂,道法多元

公达书生||董石桃:石赤不夺,桃李春风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一流建设
2021广府公共管理教育教学大讨论在小谷围举行

行政管理一流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

行政管理一流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工作会议召开

行政管理一流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工作会议召开

广州大学行政管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动员会召开

广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举行

行政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指导座谈会举行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科研论文发表呈现可喜势头

广州大学行政管理被确认为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

行政管理获立广东省2019年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我院本科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本科生支部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

新时代城乡治理与粤北发展研讨会在韶关举行

穗黔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对话会在贵州都匀举行

面向公共管理的新文科教育研讨会在增城举行

专业教改

陈潭团队获2019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王枫云蒋红军谢治菊王霞获2020课程思政案例奖
徐凌刘雪明获建2020年度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李强获立2020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刘晓洋获立2019年第二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
张惠肖生福沈本秋获2019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
徐凌和蒋红军获批2018年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谢治菊王枫云获立省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
蒋红军谢治菊获立2020年广东省教学改革项目

学生成长

李英祥等团队3项作品荣获第十六届“挑战杯”省赛奖

许文朔获评为2021年度广东省优秀研究生

李英祥同学获立广东省“攀登计划”重点项目

东西部协作推普入选2021“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省级团队

攻坚2020口述史实践队获称广东省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政策学习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

《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

《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

《广东省新时代教师发展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广东省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

《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

CSSCI(2021-2022)关涉学科目录

《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

《关于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

《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

公达家书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公达家书||第15封:研究需自训练始

公达家书||第16封:期待遇见最好的自己

公达家书||第17封:触摸质性研究的温度

公达家书||第18封:自然之回望

公达家书||第19封:最近的距离,彼此的牵挂

公达家书||第20封:重建我们生活的新秩序

公达家书||第21封:在怀念和寻找中行走

公达家书||第22封:寄思故乡,感念师恩

公达家书||第23封:爱我所爱,初心如磐

公达家书||第24封:立足时代,书写青春

公达家书||第25封:敢梦敢当,行则将至

公达家书||第26封:博学笃行,行远自迩

公达家书||第27封:诠释青春,铸就辉煌

公达家书||第28封:跃入人海,做奔腾的浪花

公达家书||第29封:青春有梦,创业相随

公达家书||第30封: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问候

公达家书||第31封:团结一致,共展未来

公达家书||第32封: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33封:有事做,有所期待

公达家书||第34封:研途路漫漫,有你们作伴

公达家书||第35封:时遇数载,恩情愈浓

公达家书||第36封:难忘两年驻村扶贫路

公达家书||第37封:在创新创业中创造未来

公达家书||第38封:顺从吾心,无问西东

公达家书||第39封:人生难言完美,活出自我精彩

公达家书||第40封:眼望苍穹,心有日月

公达家书||第41封: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