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达家书||第41封: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瞬息万变。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无时不在变动之中。故培育人才,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陈炳权(广州大学创校校长)



《公达家书》第41封

不是逢人苦誉君

亦狂亦侠亦温文



【编者按】为了纪念创校校长陈炳权(字公达)先生,为了接续经久不息的教育薪火,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创建支部——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携手《公达家书》面向海内外院友和全体师生征集生命历程中的成长故事,诚邀院友和师生记录求学经历、工作经历以及其他成长经历中的点滴故事,把个体成长所积淀的过往化成文字,以一封封家书的方式呈现出来,希冀与师生分享,与时空碰撞,与时代同行,与岁月成长。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获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新因。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有的信心。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胡适《致毕业生》



致GUPA:

     我曾经对我的研究生生活有很多的预想,但是这三年发生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我没有想到的。出乎意料,是出乎意料的惊喜。遇到了良师,益友。这三年,我们从“做个有温度的人”那场开学致辞开始,带温度做学术,带温度做工作。在这毕业的时间里回忆这三年,终是可以骄傲且怀念的和研究生生活说再见。


      有温度的学术

      2018年开始,我从四川师范大学考入广州大学跟随谢治菊教授一起做贫困治理研究。我之前没有任何的公共管理学基础,也无法用苍白的语言来形容学以致用用在何处。我跟随老师的团队,去了乌蒙贫困山区大大小小几十个村庄,听村民说他们这十年间的生活向善向好,听扶贫干部讲脱贫攻坚的关关难过关关过,看着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高速县县通,看着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贫瘠地区生活的人们通过易地扶贫搬进新居。看着东部定点帮扶西部的教育发展,感受着新技术在乡村发展中巨大作用。于是我们有了扶贫责任异化研究,探索职责同构下的层层加码与消解,有了区块链扶贫监管中的优势和风险分析,有了对大数据驱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重构的路径探索。走过黔地东西南北,看到了这些因为国家政策的贯彻与落实生活得到翻天覆地变化的人们的安居乐业,看到了全国最贫困地区那些适龄儿童在宽敞明亮的校园里汲取文化知识。或许我至今无法领会学科的深奥含义,但我在行走的调研里看到了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对百姓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在和基层干部的访谈里看到了行政管理里,“行”与“政”的密不可分。虽遗憾三年没消化多少专业皮毛,但多有感悟社科类研究不可替代的价值,领会公共管理与社会学专业魅力。



      有温度的服务

      公管学子传递公共意识,公管研会传承公共精神。在公共管理学院做学生工作的时间里,是现在回忆起来都要嘴角上扬的。2019年是幸运的一年,我们公管学子向众多高校的老师学生展现了公共精神。2919年下半年,我们作为主办方、承办方举办了七场大型线下学术会议。报告厅的投影仪承载不住连轴转的学术洗礼,在我们收拾好会场的最后半小时“光荣牺牲”,于是有了学院老师们刚到家就返程就为了找新设备的辛苦,也有了凌晨三点等人安装,一起笑笑闹闹回宿舍的回忆。我们学院的研究生不多,可每一个都是实干者,我们一起拿到了学生工作的种种荣誉,甚至从容之协助、指导其他学院学生办会办活动。我们在践行者公管学院的公共精神,用实际行动传承着公共意识,可以郑重的对学院学院说,我们没给GUPA跌份儿。



      有温度的师恩

      这三年,致恩师孜孜教诲,致朋友包容共济,致公管学院以精神与情怀化溥岭南,致广大以创新与笃行教书育人。

     所有的遇见,都是可遇不可求。良师难遇,遇到不仅是幸运。在没有读研之前预想过无数次我的导师是怎样的,最终的遇到,所有的大于预期。我遇到我导,是缘分是幸运,是庆幸是完美。三年的时间里,她带着我们团队走遍了贵州省除了铜仁地区所有的地市,我们在晚上十点半赶过大雾的夜路,在毕节最穷的村镇里住过一掀开被子就是飞蛾尸体的小旅馆。我导做了声带手术没几个月之后,去调研访谈能连续三四个小时。调研期间,每天结束之后在酒店里总结讨论,我因为走泥泞地拿酒店防滑垫擦鞋还被罚过二十块钱。我经常翻去调研的相册,回忆起来又狼狈又有趣。现在用一句话概括我导,她是能一天写十二个小时论文的女斗士,也是调研路上看见山坡满是梨花让停车拍照的少女。这个月中旬在考试的时候,遇到一位想读博的硕士生,我非常自豪和信心满满地跟他说,我导师特别特别好,是我见过最负责的导师。有事儿没事儿推荐我导师,推荐我们学院,这也不是第一回了。她让我真正的看到一句话,追逐梦想的道路没有一条是平坦的,只有那些不畏艰难沿着陡峭的山路去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很多年后,我可能会专门找出他出版的书的后记,让自己再次看到,努力是可以改变生命轨迹的。

     无比骄傲且自信的对所有人说,我们学院的每一位老师都很负责,这句话是老师们的一言一行给的底气。这底气,是课上老师的“挥斥方遒”,以最饱满的激情传递最真挚的知识;是课下老师用午休时间帮助我们解决难题的诲人不倦;是一言一行为人师表的正能量大格局。老师们带我们看政府治理的百年斗转星移,带我们看人员流动与社会变迁,带我们研究这城市更新与风险防控。老师带我们念的是经邦济世、经世济民、治国理政、强国利民的学问,教我们正值做人、宽容处事、顾大局立世,敞襟怀待物。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公共管理学院,狂在气魄,侠在仁义,温文在育人春风化雨。每一个词都形容的贴切。这三年时间不止一次在想小时候的一句话:现在我为你而骄傲,今后愿你为我自豪。后半句现在来说是妄言,但是前半句是真的很骄傲。GUPA,是真的没的说,逢人必誉君。每一个老师都有非常有趣的灵魂,是真真正正地为每一个学生着想,他们非常累,但是真的教导每个学生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有趣的团体,是在走廊里就可以听到老师们爽朗的带有各自口音的有归属感的地方,是我们在私下讨论起来,发自内心的对老师的无比的亲切感。在这样的地方学习,真的很快乐。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谁不是呢。虽不至于看物尽是悲,但总归没有像之前的恣意尽为。越来越觉得,人和人的交流很难,这愈发朋友间的相处很难得。运动记录里面两万步以上的都是跟这么几个人一起走的,也是真真感受到话多的人在一起一顿饭可以吃多长时间。东北菜的老板问过我两遍,你怎么还没毕业。他那儿的长寿面,也是真的很大碗。朋友们对我都非常的包容,就这样不一样的性格契合出了无比合拍的步伐,陪我东奔西走,也给足了清和月初的排面。要做流水十年间,明我长相忆的人啊。

     无垠的时间里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总觉得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今天算了算,为了就业,考过的试,已经十六七。我对自己说,要明白,昨夜星辰已逝,满眼青山已远,星光不问赶路人,你所有的经历都是在为以后铺路。愿今后,三冬暖,春不寒,天黑有灯,下雨有伞,一路良人相伴。

      谨记老师嘱托:看远、看宽、看淡;容言、容事、容人;立德,立功,立言。不负廿载培育,且求有用于社会。


许文朔

2021年6月28日


     【致信人】许文朔(1996—)山东德州人,出生于黑龙江肇东市,2014年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2018年考入广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就读硕士研究生,2021年入职浙江工业大学并担任政治辅导员。游走南北,辗转西东,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在《中国行政管理》《行政论坛》《山东社会科学》《云南大学学报》等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广东省2021年度优秀研究生称号。

公达书生

公达书生||谢建社:投身教育,建设社会

公达书生||曾维和:和衷共济,维生出新

公达书生||沈本秋:勤种春华,静待秋实

公达书生||张茂元:花繁叶茂,道法多元

公达书生||董石桃:石赤不夺,桃李春风


公达家书

公达家书||第1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2封: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公达家书||第15封:研究需自训练始

公达家书||第16封:期待遇见最好的自己

公达家书||第17封:触摸质性研究的温度

公达家书||第18封:自然之回望

公达家书||第19封:最近的距离,彼此的牵挂

公达家书||第20封:重建我们生活的新秩序

公达家书||第21封:在怀念和寻找中行走

公达家书||第22封:寄思故乡,感念师恩

公达家书||第23封:爱我所爱,初心如磐

公达家书||第24封:立足时代,书写青春

公达家书||第25封:敢梦敢当,行则将至

公达家书||第26封:博学笃行,行远自迩

公达家书||第27封:诠释青春,铸就辉煌

公达家书||第28封:跃入人海,做奔腾的浪花

公达家书||第29封:青春有梦,创业相随

公达家书||第30封: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问候

公达家书||第31封:团结一致,共展未来

公达家书||第32封: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公达家书||第33封:有事做,有所期待

公达家书||第34封:研途路漫漫,有你们作伴

公达家书||第35封:时遇数载,恩情愈浓

公达家书||第36封:难忘两年驻村扶贫路

公达家书||第37封:在创新创业中创造未来

公达家书||第38封:顺从吾心,无问西东

公达家书||第39封:人生难言完美,活出自我精彩

公达家书||第40封:眼望苍穹,心有日月


关于我们

北纬23°之问:为什么选择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回归线之问:社会学是什么?社会学做什么?

我们“B+”: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之GUPA报告

一线选择:从一线出发,和我们一起创造一线历史

志愿填报思维导图:如何科学填报高考志愿

致考生和家长:高考志愿填报的十大误区

化溥岭南,润物无声:GUPA专业领学者群像

行政管理:厚德博学,笃行理政

社会学:格物致知,达世济民

CCTV《我们的大学》:广州大学

《广州GO》:4分08秒折叠广州

党史课堂

党史课堂||党史学习:读什么?怎么读?

党史课堂||如何学“四史”?习近平总书记提要求

谷琶特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党史课堂||党史学习教育:由数字看“关键点”

党史课堂||党史学习教育:100个党史知识点

党史课堂||中共党史大事记简表(1919-1949)

党史课堂||中共党史大事记简表(1949-1978)

党史课堂||中共党史大事记简表 (1978-2020)

党史课堂||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党史课堂||石仲泉:从百年党史看自我革命

党史课堂||谢春涛:百年大党何以永远年轻

党史课堂||中国共产党在广东100年的光辉实践

党史课堂||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党史课堂||党史学习教育:广州大学在行动

党史课堂||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发展对象培训开班

党史课堂||学百年党史,育世纪新人:GUPA在行动

党史课堂||广州大学党委副书记聂贵新来院开讲党课

党史课堂||我院党委书记刘向晖主讲中国共产党党史

党史课堂||我院副书记万朝春为2019级本科生讲党课

党建事务||样板支部结对建,凝聚合力共提升

党建事务||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事迹引强烈反响

党建事务||本科生党支部开展红色精神传承主题活动

党建事务||学院行政党支部赴两塘公祠参观学习

党建事务||政府管理系党支部赴荔湾博物馆参观学习

党建事务||社会学系支部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主题活动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