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脸皮厚点”

小土和队友 小土大橙子 2022-03-28
之前写过几篇跟社交有关的内容 :
我真是太拼了,中年老母亲能有多卑微......
“妈妈,没有人肯跟我玩,我不想去上学了”
还有另几件事情,想一并记录下来,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01


我们今年刚搬家后,老大蛋蛋在小区楼下的活动场上,遇到了一个叫果果的同龄小姑娘。

果果身手矫健,爬起来利索,跑起来脑后扎着的马尾辫跟着甩动,带起一阵风。短短几天,小姑娘凭着勇猛的武力值征服了蛋蛋,两人玩得十分投缘,每次往家喊都要费一番气力。

那天,蛋蛋照常下楼去找果果玩,可是左等右等,果果却没有出现。我在旁边看着,都能感觉到蛋蛋十分失落,连身子都跟着耷拉下来,没有了往日那种兴高采烈。

小伙伴不在,平时精彩的项目也索然无味了。 可没有联系方式,能怎么办呢?继续等等看吧。
 
最后,看着我实在不忍心,一拍脑袋,想出了个“馊主意”......


 02


“我们一起去找找看吧!”我提议说。
“又不知道她家住哪,怎么找啊?” 蛋蛋表示反对
“你放心,妈妈有办法呀!”我装作一副很有信心的样子说。
这个馊主意就是:撺掇他跟我一起沿着小区里面的道儿,挨家挨户找!

“这怎么可能嘛!小区这么大!” 蛋蛋开始有点扭扭捏捏的,不太同意,但看得出他眼神中有透出一丝期待。
“那你到底想不想找果果玩?!”我来了一下以退为进的激将法。

想玩的心思总算是占了上风,说走就走,我于是拉着他,往楼栋进发。那是傍晚时分,各家各户炒菜的味道飘出来,让人都觉得有点饿了,我们在每一栋楼下试探性冲上面喊:“果果~果果!” “果果~果果!” 

一开始蛋蛋只是跟着我,声音低低的,再到后来,他的声音已经完全盖过了我。我们就这样有点二的沿着小区,喊了一圈,除了被蚊子光顾了几回,一无所获,连个探头出来的人也没有。 

但经过那一圈“大声疾呼”的找寻蛋蛋的沮丧似乎被冲淡了,无关于结果,或许努力本身,就有一种力量。

回家路上,我劝他:人有时候不能脸皮太薄,既然是自己在乎的朋友,就别太不好意思,要努力把握。下次再遇到果果,一定要问问人家住在哪里。



 03


第二天,他又遇到了那个叫果果的小姑娘。
有了上次的遗憾,吃一堑长一智蛋蛋一改往日的“目中无人”,主动去问了人家住在哪。

第一次他问得太快,果果没明白他得意思,没有回答。
看得出蛋蛋挺着急的,照说平时,他肯定就不好意思问第二遍了,没想到那天,他居然跑过去追问,他怕果果听不懂,先是主动说自己家住在几号几零几,然后才问果果家住在哪?

果果告诉他之后,他非常开心。

问到地址之后的第二个晚上,蛋蛋想确认一下地址对不对。拉着他爸陪他去验证下,他爸说太晚了,不能叫果果出来玩了,会打扰人家的。 就算这样,他也没放弃,说,去看一眼就行。

他爸带他走到那个单元,果果家正好住在一楼,蛋蛋隔着绿化带看到门口停着果果的自行车,高兴地叫道:“就是这儿!就是这儿!”

随后痛快地回家了,用他爸的话来说,一路上蛋蛋心情都很好,感觉已经在心里吹起了口哨。

是啊,他在前面闯,我们做父母的,就是身后的智囊团,拉拉队。 



 04


社交这个东西,就像扯布,一开始总是特别困难,可一旦扯出、剪出了一个小口子,撕拉一下也就开了。

我一直觉得,不管是情商还是更具体的社交商,都不完全是有赖于天生,而是要通过学习,来习得一些技能。至少在社交问题上,脸皮厚一点,更容易打开局面

比如,孩子的朋友圈,需要一个“锚”。

更明确些说,就是不要让孩子一下子去和10个孩子交朋友,而是先和某个小朋友建立稳定的友谊。

当孩子至少有一个朋友可以信任和陪伴,他在和其他人交往中,就会有很大的安全感和自信,像在大海里锚到了一处安全港

当孩子们以朋友的状态,进入更大的团体的时候,彼此都是对方的锚。

再比如,要交到新朋友,就涉及到通过打招呼破冰

不少老人从8-9个月的时候,开始教孩子打招呼。“打招呼”逐渐演变为一项类似于爬,坐的技能。

但打招呼的本质意味,似乎被遗忘了:其实它是社交中意义重大的破冰

逼孩子打招呼,刻板不知意味,只机械完成那一声招呼,只会让孩子对这件事心生厌恶,委实达不到社交学习的作用。但不逼孩子打招呼,不代表打招呼不重要,也不代表社交技巧不需要学。 

朋辈的重要性我在之前那一篇中有详细说过(链接:我真是太拼了,中年老母亲能有多卑微......),下面一部分重点说说打招呼。




 05



不管是哪国语言,“你好!” “Hello!” 这种打招呼的话,都是最先学习的那一类。“好久不见” “吃过没?”这些话看似无聊,其实都极具社交意义,上来聊一些人畜无害的话题,打开局面,热热场。


打招呼的反面例子,你一定很熟悉了,谁长这么大,没几个问“期末考试考几分”,“今年奖金拿了多少”,“怎么还没结婚” 的亲戚。


这些其实就是不会破冰,想聊热络一点,结果一开口就是 game over.


上次家里来人,蛋蛋是小声打过招呼之后就躲到了房间里,而定定则是一路跑过来,很开心地打招呼:“阿姨们,你们好!”

定定或许还没有体会过“嘲笑”和“遇冷”,不会那么不好意思, 随着年龄增长,一些孩子会慢慢变得有负担,担忧别人的看法,担忧被拒绝,脸皮薄起来,不愿意打招呼了。

蛋蛋就曾经拦着,不让我跟同校车的姐姐打招呼。我猜或许他打过招呼但没成功,于是把很紧张的感受,投射到我的行为上。他害怕别人也不理我,或者不喜欢我,所以很不安。

说起来,很多人都有过不愿打招呼的尴尬经历 ,我自己就是,以前上学,远远看到老师走来,都要赶紧低着头绕着走。 

其实我想慢慢告诉他的是:没有谁的社交会是永远一路绿灯,从不遇冷的。

有害羞情绪是正常的, 但换个角度去看,微笑着和别人打个招呼,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呢?又能有多大损失呢,而且如果运气好,也许就此收获一个好朋友。得失之间不难衡量,打招呼就是我们社交上的杠杆,能帮我们撬开友谊之门。




 06


孩子的成长,像是一面镜子,在旁观他们成长的过程,也在反思着自己。

愿你懂得自尊,意识到自己独一无二的自我价值。
也愿你学会自嘲,用来化解社交中那些难免的尴尬。

愿你的少年之心,不被偶尔的漠然所冷却,依然热忱的去遇见下一个朋友。
愿你不在旁人的目光中逡巡不前,坦然的奔向你要去的方向。



点击以下关键字,跳转历史文章:
【睡眠】【辅食】【如厕】【沟通】【亲子游】
【早教】【绘本】【游戏力】【桌游】【学习】
【玩具】【拼图】【儿歌】【自然教育】
【幼儿园】【音频资源】【情绪】【心理学】
【英语启蒙】【识字】【数学】【火花思维】
【拼音】【写字】【艺术启蒙】【钢琴】【国际象棋】
【二胎】【养育男孩】【化妆】【重疾】【自闭症】【过敏】【性教育】
【社交】【冲突】
【妈妈有力量】新书上市

土味魔都妈妈,家有两个男孩蛋蛋定定,蛋蛋7岁,定定2岁半。
上海交通大学本硕,写过《婴幼儿睡眠全书》《妈妈有力量》两本书。这是6年老号,关注我,和百万妈妈一起,启蒙和教育问题上共同成长,变得更有力量。


脸皮厚未尝不是一层保护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