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州味道|牛年话牛,原来湖州与“牛”这么有缘

湖州发布 2023-01-12


“学习强国”湖州学习平台、湖州发布、湖州晚报、爱湖州联合推出栏目《湖州味道》,通过个人记忆及研究还原城市现场,展现湖州在历史各阶段的风物、风味、风气和风度。除了邀约之外,也欢迎网友投稿,稿酬从优。稿件可发送至963458800@qq.com ,主题请写上“湖州味道”。


湖州味道①|湖州味道②|湖州味道③

湖州味道④|湖州味道⑤|湖州味道⑥

湖州味道⑦|湖州味道⑧|湖州味道⑨

湖州味道|湖州味道⑪|湖州味道⑫

湖州味道⑬|湖州味道⑭|湖州味道⑮

湖州味道⑯|湖州味道⑰|湖州味道


全文3322字,阅读约9分钟

《湖州味道》特邀作者:蔡忍冬

投稿邮箱:963458800@qq.com


小时候学校组织农忙劳动,笔者在乡下遇见的都是水牛,体格粗壮,大角弯曲,且腿短蹄稳长于耕田,印象最深的是,咀嚼食物像老翁,排泄粪便如斗大,算是在江南水乡所能看到的大型动物了。牛是一种隐忍动物,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可一旦惹毛了发起脾气来,牛也是不好惹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逗牛”是很危险的游戏,需引以为戒。

 

皖南水牛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逐步提高,耕牛早已消失于水乡田园,偶尔还能在浙皖地区的山村相遇,由于往昔生活中对牛接触不多,所能勾起的多属浅淡的农耕画意之乡愁。

 

梅峰黄牛


湖城旧时老街巷,西门有牛棚头,北门有牛舌头,都地处水陆闹市。牛棚头想必与牛场有关,宋元以降一直是铜镜名牌“湖州镜”的产销重地;牛舌头以地形得名,系内市河与环城河交界处的运粮码头。散落在湖地四乡的牛地名就更多了,如轧村牛皮㘰、谢溇皮鞋㘰、塘南牛角㘰、横街牛耕㘰、北里对牛坝、荻港牛棚圩,含山牛场,大多属东部水乡圩田斗区的古村落,还有西部山区菁山的牛头山和埭溪的牛角冲。


 

南浔商帮素以“四象八牯牛,七十二条黄金狗”为号称,以动物体形的大小来隐喻财富的多寡,比抽象的数字排名更为形象,故而名声在外流传甚广。其中,以牯牛号称的八大家族资产都在五百万两以上,依次有邢庚星、周昌大、邱仙槎、陈煦元、金桐、张佩绅、梅鸿吉、邵易森,均以丝行起家,不过巨额家财如果不转化为实物,时过境迁后也会徒有虚名。邢家在杭州北山路营造抱青别墅,曾经被首届西湖博览会征为工业展馆;陈家除在浙苏修塘建桥外,还在南浔镇里留下一座匠心独具的颖园,这两处楼堂如今都成为杭湖著名的旅游饭店。承德堂金家后代擅玩文化牛气冲天,如领军北方的湖社画家金城、金开藩、金章,竹刻家金绍堂、金西厓、金开英等,堪称近世“艺林名第”。


南浔陈氏颖园

 

1958年,在浙皖交界的牛头山成立“浙江长广煤矿公司”,第一批职工来自五湖四海由全国统招,至次年底生产原煤2万余吨。绵延十里矿区如同一个小社会,牛头山到杭州有直达火车。1960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长牛段铁路通车,还颁发过1枚铜质竣工纪念章,如今已很难收藏到。1980年代是长广最好的时光,当时的牛头山有“小上海”之称。如今,本着修旧如旧的思路,原牛头山矿区的工人文化宫、火车站、电影院等的建筑都将保存下来,适时转换为旅游文创与影视之城。长兴煤山镇上也建起“长广煤矿工业文化博览馆”,旧时的小火车被改造成茶吧。尽管长广煤矿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当年那种拼搏奋斗的精气神永存!


长牛铁路纪念章(1960)



西苕溪沿岸的小溪口系长兴与安吉交界处,由高大的单孔石拱界桥连通东西,桥联曰:“长若源流,动机莫大兴发;安如磐石,静德无限吉祥”,故名长安桥,往东到吴山,过西去梅溪。长兴作家许胤丰系宁波师范毕业生,1963年回乡担任县文化馆干部。1972年浙江省举办“纪念毛主席《讲话》发表三十周年”征文,许胤丰以家乡小溪口长安桥为灵感,创作了革命斗争题材的小说《小勇》应征,发表在省里的《征文》特刊上,受到全国出版社青睐,一时间争相改编成连环画传播。1973年5月江西版《火烧白狗子》夺得头筹,同年11月黑龙江版、12月福建版与次年2月的浙江版紧随其后,均易名为《火烧“野牛”》,直到1976还有辽宁与河南的版本续出,其后,许胤丰顺利担纲《东海》月刊社长兼主编。


连环画《火烧“野牛”》选页(1974)

 

在全国各地的版本中,浙江版《火烧“野牛”》连环画里的长安桥画得最近似,系由“衢县美术组”绘制的。小勇接到游击队交给的任务,带上妹妹作掩护与敌哨兵周旋,机智地过桥到对岸取回情报,后来,游击队指导员不幸被捕,关在一个茅草屋内,小勇想起指导员给他讲过的“火烧野牛”故事,灵机一动放火烧死敌人并救出了指导员。2015年上海重版了王琛銮1973年绘制的《火烧“野牛”》精印本。

 


旧时,每家到岁尾都要预备一本历书,当新年穿着新衣翻开新历,第一页映入眼帘的必定是《春牛图》,虽说岁岁年年花相似,但对农人而言则是时不我待。民谚云:“牛是农家宝,必须喂养好。”“冬牛不瘦,春耕勿愁。”引春牛而击之,策其辛勤耕耘,鞭打春牛缘起于原始部族的春耕典礼,西周时代演化为垂范天下的籍田仪式。


甲辰历书《春牛图》(1964)

 

汉代的农业非常兴盛,立春之日需造土牛劝农耕;宋代还有示农牛、进春牛、争春牛、绘春牛等庆贺立春的热闹仪式。村民祭拜句芒春神后,手执柳条鞭打泥塑春牛,边抽边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吉语,直到将土牛打碎,围观者便争抢散土,扔进各自家田头以示春耕丰兆。


蔡钟祥《春耕》(1968)

 

记起少时家中书桌里,藏有一套彩纸剪贴画,是我祖父亲手刻制的作品,其中,就有一张春耕图。以蓝色油光纸刻成春耕图景,白云、杨柳、水田一应俱全,而农夫扶犁驾牛的图案则由七巧板拼就,并在背后衬以黑色油光纸,这幅50多年前小品,即便今天看来依旧意趣盎然,令人眼前一亮。七巧板是始于宋代的智力玩具,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


木雕《耕读传家》(浙江)

 

祖父生于浙中东阳,无论丝绸意匠设计,还是木雕漆绘技艺,都似与生俱来无师自通。东阳民居建筑的最大亮点,当属廊檐立柱上雕刻精美的撑拱,俗称牛腿。1997年我去故乡寻根,走村时在田边偶遇牵着水牛的老汉,头戴斗笠,肤色黑亮,淳朴和善,恍若古人,我从他手里接过缰绳并不敢逗牛玩,只为与这农耕文明的图腾合影留念。包括东阳在内的“上八府”建筑、家具与工艺品中,“渔樵耕读”无疑是流传最广的主题纹饰。某年,我从浙南收藏到1套高浮雕花板,其中便有春耕图一幅,柳荫围栏,小桥流水,农人踏犁,老牛耕作,对岸文官学士游春,人物互为呼应,仿佛闻得其声,历经岁月的磨砺,纹理筋骨尽显,暗含耕读传家之寓意。近年,我从山西又购得春牛图木雕,浅浮雕加透雕,应属门芯构件。松荫月下,云气雾罩,春神句芒持柳条催黄牛出耕,躯体肌肉雄健,蹄质坚实厚重,斜阳下的楠木显现金黄色,绝似韩滉的唐绢笔意,较之江南木雕意趣更为悠远。


木雕《春神催耕》(山西)

 

晚清湖籍人物画家费丹旭、钱慧安的画风,不仅风靡画坛,也影响着同期工艺美术的创作,而在瓷器画风中尤为明显,分别衍生出桃花仕女工笔粉彩瓷与市井高士写意浅绛瓷。笔者展示两只20世纪初生产“渔樵耕读牛居中位”之浅绛彩瓷帽筒:聚义太庚申年(1920)所作,渔樵走在小桥上对话,牧童骑牛躲于树荫,书生从书房洞窗望景,虽用色浅淡,但构图奇巧;刘顺太丙寅年(1926)所作,以老中青少区分渔樵耕读4者,虽构图平淡,但用色明丽,堪称同题材中显不同身手之妙品。旧时,帽筒都是成对置于供桌,传世却以单只居多,不过仅对瓷上画片感兴趣的藏者,单只恰好正中下怀,毕竟现代陈设理念并不追求成双作对。


帽筒《渔樵耕读》(1926)

 

2000年,笔者偶尔结识长兴老画家叶小舫,并定制渔樵耕读尺页,先生倒是应约画了4帧,因独缺渔图而无法成套,不过那幅耕牛图真是令人亮眼:雨季风起耕牛受惊,如何表现风?且看画中随风狂舞的柳;如何表现惊?妙在牧童与犟牛角力的动态,而那根似有似无的一线缰绳,更是画家炫技的“亮点”。


叶小舫《杏花春雨》(2000)

 

牛浑身是宝,肉可烹食,皮可制革,角作药材,粪作燃料。牛角在雕刻方面的用途更为广泛,小到牛角章或印盒,中到各种牛角梳、大到牛角工艺品。牛角药盒的制作,即取整支黄牛角,大头空洞用木塞封住,锯掉角尖头形成小口,插入竹竿削成的药勺,角上再钉以铜环穿绳可挂,医家背上放草药,猎人背上放火药。西南少数民族刻花包银嵌宝的牛角药盒品级更高。


牛角药盒

 

拖拉机,又称铁牛。在新中国美术史上拖拉机成为“50年代中国梦”,是各种美术作品的重点讴歌对象。东方红牌拖拉机适合北方大平原的耕种,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主图为女拖拉机手;江南水乡田地较为狭窄,操作灵活的手扶拖拉机更有用武之地,1976年发行的浙江省半市两粮票的主图为男手扶拖拉机手。手扶拖拉机在农村的用途非常广泛,可犁耕、开沟、播种、收割、脱粒、灌溉等等,至上世纪80年代,这它又成为城乡跑运输的“铁牛”。笔者当年家住湖州环城北路,整夜都能听到手扶拖拉机的“突突”声,凤凰新村的建设主要就是靠手扶拖拉机承运建筑材料,随着公路与桥梁的逐步拓宽,手扶拖拉机才被大型矿车所取代。


浙江半市两粮票(1976)

 

庚子赔款,辛丑条约,20世纪初积贫积弱的屈辱历史一路走来,中国人民历经半个世纪的浴血奋战,终于翻开洗雪国耻的历史新篇章!如今重温70多年前抗美援朝的那段辉煌历史,真的非常感佩前辈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无畏精神,真牛!

 

牛主乾坤雄赳赳,人逢喜庆气昂昂。




来源:湖州发布制图:戴若瑜编辑:黄娟娟

新春大拜年

南太湖号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