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二
火热链接
主题百花园(41分)
一、主题达标。(18分)
1.观察下列图片,你会联想到什么汉字?请写在括号里。(4分)
2.给“主”字加偏旁,变成新字,填入下列相应的括号内。(4分)
消灭( )虫 ( )意安全 点一( )香
( )着拐棍 ( )足观看 圆形( )子
居( )在这里 来( )的车辆很多
3.猜一猜,写出下列字谜的答案。(6分)
(1)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 ( )
(2)一边是绿,一边是红,一边怕风,一边怕雨。 ( )
(3)四山纵横,两日相连,富由它起脚,累是它领头。( )
4.下列词语出自街边的招牌、横幅,请你找出其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鸡蛋罐饼 ( )—( ) 链锁店( )—( )
伪者罚款50元( )—( ) 响应国家号招( )—( )
二、主题探究。(17分)
1.选择题。(填字母,4分)
(1)在古代,人们最早使用的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2)甲骨文是( )发现的。
A.王懿荣 B.张乖崖 C.仓颉 D.欧阳修
(3)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的是( )
A.王羲之 B.怀素 C.智永 D.欧阳询
(4)汉字的演变过程是( )
A.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B.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
D.甲骨文—小篆—金文—楷书—隶书
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南北朝之后,隶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
(2)小篆是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 ( )
(3)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 )
(4)在历史长河中“李”姓人才辈出,如战国时期水利专家李耳。 ( )
3.利用谐音,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9分)
①四月的冰河——开__________了
②孔夫子搬家——净是__________
③小葱拌豆腐——一__________二白
④千年的石佛像——老__________人
⑤空棺出葬——__________中无人
⑥飞机上放鞭炮——空__________
(1)爸爸妈妈经常这样教育我们:做人就要像( )。(填序号)
(2)我本来十分看好这支球队的,可是自从世界杯开赛以来,这支球队是( ),真令人失望。(填序号)
(3)我积累的谐音歇后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主题实践。(6分)
趣味汉字谈话。照样子,写一写。
例:“巾”对“币”说:“小样儿,别以为戴顶博士帽你就值钱啦。”
“尺”对“尽”说:“这嗑唠的,你咋还怀上双胞胎了呢!”
“臣”对“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对“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对“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大舞台(34分)
四、课文片段阅读。(17分)
相传唐伯虎曾在街头卖画。一天,他挂出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一只黑狗,十分可爱。唐伯虎对人们说:“这是一则字谜,想购买者,需要付三十两银子,如果猜中谜语,就分文不收。”大半天过去了,无人猜中。这时,有一位年轻人说:“我猜中了。”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却笑而不答,取下画来便走。
唐伯虎望着这位年轻人的背影,哈哈一笑,说:“猜中了!他猜中了!”
你能猜出这是个什么字吗?
1.用“——”画出下面加点字正确的读音。(3分)
2.这则字谜的谜底是什么?你是怎样猜出来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画出文中描写年轻人的语言的句子,用“——”画出文中描写年轻人的神态、动作的句子。(2分)
4.唐伯虎说这位年轻人猜中了,他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文中的唐伯虎吗?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一读,猜一猜。(4分)
一些运动员在比赛结束后接受记者的采访。当记者问到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两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拿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盒子上。
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谜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主题阅读拓展。(17分)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时,一位美国的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富含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到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澎湃,这是通过翻译稿阅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要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也许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着强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废除的。(有删改)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2分)
(1)以开玩笑的态度回答。 ( )
(2)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 )
2.汉字的特点是( )(多选,3分)
A.形、声、义俱全 B.信息量大 C.整齐灵动
3.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主要是因为( )(2分)
A.中国人吃中餐。
B.中国人用汉字,古典诗词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4.选做题。(任选其中两个小题,4分)
文中提到的“神州”“海内”“天涯”“知己”分别指什么?
(1)“神州”指__________________
(2)“海内”指__________________
(3)“天涯”指__________________
(4)“知己”指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诗句所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2分)
(1)爆竹声中一岁除。( )
(2)清明时节雨纷纷。( )
6.为什么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废除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新视角(25分)
六、习作展示。
我们每天都和汉字打交道,你是否感受到汉字的有趣呢?请写一写自己在学习中与汉字有关的小故事吧。要写出自己的感受。题目自拟。
一、1.休 明 从 鲜
2.蛀 注 炷 拄 驻 柱 住 往
3.(1)尖 (2)秋 (3)田
4.罐 灌 链 连 伪 违 招 召
二、1.(1)A (2)A (3)B (4)A
2.(1)× (2)√ (3)√ (4)×
3.①动(冻) ②输(书) ③清(青) ④实(石)
⑤目(墓) ⑥想(响) (1)③ (2)②
(3)示例: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三、示例:和你一样的面积,我却是三室两厅。
几天不见,你怎么长胖了!
什么时候结的婚,怎么也不通知我一声。
四、1.pàn fú zhòng
2.谜底是:默。 “狗”即“犬”,一只黑狗就是“黑”+“犬”=默。
3.我猜中了。 他却笑而不答,取下画来便走。
4.因为这位年轻人“笑而不答”即“默”,所以唐伯虎知道这位年轻人猜中了。
5.示例:喜欢。文中的唐伯虎是个爱才的人。
6.林 杜 刘 孟
五、1.(1)戏答 (2)心潮澎湃 2.ABC 3.B
4.(1)中国。 (2)国境以内。
(3)极远的地方。
(4)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的人。
5.(1)春节 (2)清明节
6.因为汉字形、声、义俱全,信息量大,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富含着久远的文化底蕴,由汉字写成的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而且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所以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废除的”。
六、思路点拨:选取你在学习中发生的与汉字有关的故事写下来,可以是开心有趣的故事,也可以是给你造成困扰的故事。注意选取的事例要典型,表达出对汉字的喜爱之情。 例文略。
▍复制到word,即可打印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如要转载,请务必标明出处。
点击下面文字,可查看相关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1-6年级数学下册课时练、同步练习,可下载打印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教学视频、图文讲解 同步练习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10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视频、知识点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小升初英语、语文考点精讲、小学奥数课程,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