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网上教学的几点建议——北京理工大学李凤霞
李凤霞
赵三元
做好网上教学的几点建议
李凤霞 赵三元
北京理工大学
(国家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主讲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
引言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教育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接到教务部关于《一堂好的网络课程标准》的约稿,思考良久,什么是这个标准呢?看着日夜奋战在一线被煎熬的教务管理人员和老师们,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如何保证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质量等效?这是教学管理部门和老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且,个人观点:疫情结束后,在线教学将会成为老师们自觉的线下教学重要结合方式,质量保证将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所以我想所问非所答的先给出关于做好网上教学的几点建议。
为何要“所问非所答”?因为“所问”是:什么是“一堂好的网络课程”标准?旨在为疫情下急需的全面网络教学迅速给出参考;而“非所答”的原因是:突然爆发的疫情,使得一向看似繁荣的在线教育裸露了种种问题,一时之间很难有适应这种情况的完备“标准”;同时也迫使一批对在线教学在雾里看花的老师们被钢性需求牵引着走在了网络教学前沿阵地。从传统课堂到完全线上教学,没有预期,没有演练,老师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线课程如何设计?课程资源从哪里来?怎样挑选合适的在线平台?在线教学质量如何把控?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的网络拥堵、直播翻车等等之类的困境,这种情况下很难去执行统一标准。所以,面向展开全面网络教学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给出几点我个人的体验和意见,供同仁们参考探讨。
一 用“快速配置”方式构建课程数字化资源
隔空相望的网上教学,意味着你的所有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评价以及教书育人过程都要通过网络进行。所以“资源、平台、模式、方法”这四个词就不能不做选择和设计,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表达课程内容的教学资源!因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首先关注的是知识能否被学生有效地掌握。在线教育下确保这一点的基本条件是:知识可否被完全顺畅的传递!那首要问题就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建设,由资源的类型才能决定使用什么样的平台、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表1是线下教学过程和网络教学过程所具有的课程资源或事件情况。
表中的前三项是课程资源,与内容相关,也与制作相关。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而平台、模式、方法、工具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由上表可见,从传统课程资源转变为在线课程资源,需要教学内容数字化创作成果,例如授课视频、虚拟实验等等。如果平时没有积累,不可能单靠自己的努力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能补上!因此,建议大家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课程资源“快速配置”。
1)分享成熟网站的课程资源。国内外主流平台都分别提供了庞大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池,例如国外的edX、Coursera网站提供了全球上百所顶尖大学的免费课程;国内教育部组织的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2.4万余门在线课程,覆盖了12个本科学科门类,已经是全球首位了。尤其是近几年的国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还有过去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等等,都有可选择的课程资源。教育部推动的一流课程建设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理念就是:优质资源分享,因地制宜建课程,择优补缺,取长补短。至于实验资源的数字化问题,因课而异,如果必须,其方法更是需要分享公共优质资源。因为实验数字化制作通常不仅是教学团队的努力,更是需要虚仿技术、专业团队的支持。这方面的资源储备有国家主导的虚仿金课库,也有一些专业网站提供的课程实验包,疫情期间都有开放资源可以试用。我校教务部主导的“北京理工大学虚拟实验课程教学平台”于2019年已经上线(http://vredu.bit.edu.cn),7个学院已经采用边建设边使用的方式建设相关的在线实验,这在国内高校里也是领跑队伍,值得大家关注。
2)改良原有的数字化课程资源。物尽其用,以往线下教学的PPT和教材是必有的,只是现场授课的PPT相对简略,而教材又是纸质,此刻老师们熟路轻辙的改良细化PPT使之适合学生自学,同时配备教材电子版,这两种资源各有千秋,各司其职,在完全的网络教学种仍然会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形式且有用的学习参照。
3)录制每次课的3分钟课程小结视频。这个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本次课程的要求和要点,方便自学时的反复观看,也方便课程复习时的汇总指导,起到对课程的统领、事半功倍的作用。对老师而言是个小录制,可以采用自己熟悉的任何一种方式完成。
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看似不成规则,但基于我们的初心: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顺畅传递,教学目标达成。
二 用多元化的模式支持教学实施
首先我们阐述几个概念:
MOOC:具有固定形式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以线下课堂为主结合线上课程开展的教学;
网络课程:完全通过网络形式进行的课程全程教学。
我们目前讨论的是网络课程,不是MOOC,也不全是教育部一流课程建设中的线上线下混合金课标准(线上学习时间在20%-50%范围),而是通过网络形式实施完整的教学过程,这一点很重要。网络课程追求的目标是:与原来线下教学目标等效;采用的形式是:完全网路化教学实施。基于以上概念,针对老师们常见的问题,推荐以下两种教学模式:
1)MOOC+SPOC模式。如果你选定了结合一门慕课,那么MOOC+SPOC模式就是目前乃至将来最适合的教学模式。因为这个模式确定了教学活动主体是依赖于同一个MOOC平台,目前这类平台从功能上都会完全支持教学过程的全覆盖。对于平台不能支持的个性化内容和管理(例如虚拟实验、翻转课堂等),老师就可以驾轻就熟的做一些补充;
2)平台+自制资源+适量直播。如果你的课恰巧没有合适的慕课资源,建议采用“平台+自制资源+适量直播”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各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平台:与学生交流、发布资源和管理教学过程的必须,要选择合适;
自制资源:必须但不可怕,是指为课程准备的所有数字化资源,包括:改良的PPT、可传递的电子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自制的视频等等。其中老师们通常感觉难于快速产出的是视频资源,需要说明的是,网络教学中的视频和MOOC中录播形式的视频可以有大不同。我个人的体验:MOOC上的一节课,熟悉的老师也需要大概10多个小时的工作量,因为它需要对内容的拆分、设计、录制、编辑、渲染、配字幕、问题、习题等等,是需要按平台要求标准事先准备好的制作,是一个大工程!但是网络课程的视频则不同,它可以是常态化教学过程中一个即时问题解答的复现;也可以是即兴的一次拓展学习故事的录制;或者针对网络教学过程学生的某个难点问题,你只需对着PPT,用你最熟悉的“录制幻灯片演示方式”生成一个MP4视频,甚至是带声音的PPT,结果却是很好的解决了学生的困惑。这种视频资源可以不系统,不连续,不规范,没有片头片尾,但却是学生的知音,甚至无须知面!所以,这种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产生更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是基于手机转录的举手之劳,也可以是来自于一个相近课程的一个合适剪裁。至于形式是视频还是声音,是图片还是文本,其实并不重要。甚至资源的颗粒度是5分钟、10分钟的小视频,还是30分钟的一小节课也不重要,还是那句话:只要我们的初心是: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顺畅传递,教学目标达成。多元化的模式在网络课程里更为重要。
直播:是指教学资源中缺少的或不充分的部分,例如,如果整个课程缺少讲授视频支持,就需要足够量的直播。尽管对于直播问题众说纷纭,但是应急情况下的直播还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每次课前面的3分钟,通常老师会做承上启下的讲解,对本次课的学习是个引导。这个引导是基于上次课的进度以及学生动态学习情况而进行的直播,它比录播针对性更强。这种补缺性、引导性、主导性的小片段直播就是非常重要的,只是要做切合实际的设计,才能通过直播驱动学生对学习内容从被动认知到融会贯通的质变,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会在这偶然的直播中被触发!
三 用挑剔的眼光选平台
这个标题看上去很奇怪!为什么要用挑剔的眼光选平台?上表中列出了3种教学资源和4种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事件,在线教学过程中这7种都需要平台支持。试想:你开学和学生交流布置作业用了“乐学”平台;而选择的慕课是清华大学的课程(线上部分就必须用“学堂在线”平台了);我们学校采用了“爱课程”平台的SPOC使用权。这样,你和你的学生为了一次课的学习,需要注册3个平台,并且这三个平台的教学过程数据不能无缝共享,你需要随时跟进三个平台以监管学生的学习动态,岂不很苦!当然,我们希望用一个平台解决问题,那接下来的两个问题和大家交流。1)一个平台能解决问题吗?
可以肯定的说:能!但不是全部,需要老师做清晰的思考选择。例如:为什么选择“乐学”,是因为我们已经用了几十年,既熟悉又有感情。但是“乐学”上没有慕课,也不能支持视频播放;目前的MOOC平台都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学校以统一付费形式率先引入了“爱课程”的SPOC使用权,你需要的网络课程需求在这种平台支持下都可以解决;但是你选择清华的课程却无法在“爱课程”找到,这是“学堂在线”的规则。建议的解决方法是兼顾多种需求下的合理取舍进行挑剔性的选择。下面借用数字教育杂志上的统计,给出国内20个主流MOOC平台上的2017-2018国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量分布情况(表2),供兼顾课程的平台选择。
选择教学平台如同购买商品时选择超市,如果你希望选择余地大,一定是关注课程数量和质量兼有的平台。如果你钟情于某门课程、某个平台,那就需要做别的取舍。而且,通常情况下,许多课程也没有平台唯一性要求,比如我的课程在爱课程和学堂在线都有上线。只是一个平台一旦被采用,它将会较长时间伴随你的教学,所以,对服务、一流课程培育、付费情况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表2 2017-2018国内各慕课平台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量分布表
2)MOOC平台和SPOC是同一个平台吗?
下面结合我校采用的爱课程平台为例,说明目前的4种平台需求情况及一致性处理:
① 选用“爱课程”平台的课程,在我校框架下建立了这个平台的SPOC;
② 没有选用慕课,在我校框架下建立了“爱课程”平台的独立SPOC;
③ 采用了自己在别的平台上的慕课,但使用我校框架下“爱课程”平台的SPOC;
④ 实验平台必须用专门的在线实验支持平台。
目前大多数是前两种情况,下面是计算机学院赵三元老师本学期的网络教学。
图1是2020年春季学期计算机学院赵三元老师面向文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线上用了我校计算机学院的《大学计算机》线上国精品慕课,通过SPOC使用了和源课程同样的平台所有功能。
基于此平台的SPOC,赵老师的网络教学过程所需要的全部教学资源、教学交流、过程管理、视频播放都可以得到支持。这是上述的情况①,对于情况②同样可以建立独立的SPOC课程,区别只是没有源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参照。对于情况③就和情况②非常相似,老师只要在你的SPOC中给出你所采用的线上课程的学习路径引导或者部分资源的整合即可。
图3是2016年计算机学院陈宇峰老师的SPOC,其区别在于他结合的是线下课堂。
图4是我校的虚拟实验平台,还有更多的实验解决方案,在图2、图3两位老师的课程里也都有解决方案。对于在线实验资源,有国家级的虚仿项目成果,可以作为课程的综合性实验,例如实验空间,(http://www.ilab-x.com/),也有不同专业网站推出的虚拟实验课程包,例如虚拟实验工场(http://www.vrsygc.com/index)等等。这些都需要老师们做认真的选择和教学规划设计。因为实验不是对每门课程都必须,此处不再赘述。
四 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做好网络教学
我看到了咱学校的开学第一课,壮观而实际,非常好。这里没有那种模式、那个平台、那样方法绝对标准。公共网络设施是一样的,课程是因学科而异的,方法是每位老师个性化的。如果我们的目标始终清晰,那么你的微信群、QQ群、各种视频会议支撑平台都是很好的平台,当务之急用轻车熟路的一种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以上所述仅供老师们参考。
(完)
(微信编辑:史志伟)
更多精彩:
【校长专访】加快推进计算机科学教育 做数据科学教育的探路人——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教授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