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隔离区接生历险后,我与产妇更像是战友|我的战“疫”(二十四)

席和红 新华每日电讯 2020-09-02

当了20年妇产科医生,从来没有哪一位孕妇,让我们小县城医院弄出这么大动静。我和同事们都有一种上战场的感觉。

首发:“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ID:xhmrdxwx)

口述:席和红|44岁|医生|四川蓬安

整理:吴光于|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2018年6月,我被单位选派到凉山州下面一个叫绵垭村的地方,成了一名村医。


在大凉山扶贫这一年半,每两个月可以回一次家。路很远,单程至少折腾两整天,遇到堵车就说不准了。


我女儿今年15岁,正在读初三。没办法在她最需要的时候陪伴,我这当妈的心里,一直挺亏欠。


去年年底,当地迎接扶贫验收。我一直抽不开身,整整3个月没回过家。


直到今年1月10日,女儿学校要开一个很重要的家长会,爱人去外省出差了,我只好给乡里申请,提前回了老家蓬安。


本以为这是一个轻松美好的假期,没想到疫情蔓延这么快。


蓬安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有不少人在湖北打工、做生意。联想到当年的“非典”,我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


很快,县里就有了确诊病例,好些同事写请战书。


1月24日,我接到凉山方面的通知,那边也有确诊病例,外地扶贫干部暂缓返岗。


我当产科医生20年了,去扶贫之前是我们县妇幼保健院的业务骨干。疫情时期回不了凉山,又不想闲着,于是我也向医院请战。


2月1日,院长给我打电话,说有一位正在隔离观察期的孕妇,急需特护。


孕妇的哥哥是从武汉回来的,和她在一个屋檐下待了4天。1月27日,哥哥感到身体不适,3天后确诊为新冠肺炎。


当时孕妇已经38周多了,临产在即。我们医院立刻组织了一个医疗团队,除了我之外,还有儿科、内科、手术室、麻醉科、检验科、放射科等十几个人。


当了20年妇产科医生,从来没有哪一位孕妇,让我们小县城医院弄出这么大动静。我和同事们都有一种上战场的感觉。


组队完毕,我们坐上救护车直奔她家。由于孕妇属于密切接触者,去之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口罩。


看到我们这个阵仗,她老公不太高兴,觉得我们太夸张了。


我们这样做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这个小县城里的其他孕产妇负责。如果我们不幸被感染,那些孕产妇们找谁去呢?


第一次见到这个孕妇,感觉她浑身上下都透着焦虑——眉头紧锁,一直问我,如果被感染,肚子里的孩子会不会有事。


她今年32岁,已经有一个两岁的宝宝,这是她的第二胎。


说实话,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们不希望最坏的结果发生,但如果真有什么问题,我们也有预案应对。


那天,我一直向她保证,会尽最大的努力,保她母婴平安。


当天的产检,体温、血压、脉搏、胎心一切正常,大家暂时松了口气。


离开她家前,我们建了一个微信群,随时跟踪她的情况。胎动如何、饮食如何、睡眠如何……说实话,我自己生孩子都没这么细致过。


2月8号,第二次到她家里去做产检。这一次,她老公的态度热情了许多。这时,离预产期只有5天,为了保证母婴安全,我们决定把她接到医院。


医院把体检区改成了独立分娩区,并把她的儿子和丈夫,也接过来陪伴她。


2月13号,胎儿已经足月了。我们每天都做胎监,随时与川北医学院的专家沟通她的情况。


考虑到她不能排除隐形感染,为了将感染的几率降到最低,我们劝说她做剖宫产,但遭到了她和家人的坚决反对。


于是,我们整个团队又进行评估,和专家反复讨论,最终决定尊重他们的意见。


2月17日,孕妇有了宫缩。


2月18日中午,宫缩的频率达到每20分钟一次。


我们又进行了全院会诊,考虑到她还有频发性室性早搏,我们担心生产过程太长,会增加危险性,建议她使用缩宫素催生。这次,她和家属很快同意了。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们甚至准备了除颤仪。


傍晚5点40分,产妇上了产床。整个生产的过程,我都在她的身边。产房里的3名护士,一直在给她加油打气。


产妇表现得非常棒,一步一步按照我的指令,调整着呼吸和用力。


她在产床上满头大汗,我在防护服里全身湿透。


这个母亲真是太不容易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忍受着生产的痛苦,拼着命把她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


38分钟后,一个6斤8两重的女婴呱呱坠地了。


手捧着这个特殊时期降生的婴儿,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护目镜上起了一团白雾,视线变得模糊。


2月21日,席和红怀抱着出院的婴儿。受访者供图


就在这个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产妇开始大出血,10分钟失血量达到了800毫升,我们立即进行药物处理和子宫按压。


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多,产妇才脱离危险,我终于松了口。


第二天,我们又给这一家人做了新冠肺炎检查,再次确认他们一切正常,安然无恙。


这一路走来,这位妈妈已经成了我的家人,像一个妹妹,也像一个战友。


在疫情面前,我们虽然是医生与病人,但也是彼此的陪伴,一起走过了这20天的艰难时光。


我想,这将是我从医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吧。


席和红和同事护送产妇一家出院。受访者供图



我的战“疫”23 | 鼓起勇气直播开网课,讲了半天没开麦

我的战“疫”22 | 13份解除隔离告知书,是对我最高的奖赏

我的战“疫”21 | 90后男护士被“表白”:平安回家,我娶你

我的战“疫”20 | 我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楼上卖眼镜

我的战“疫”19 | 带上老婆烙的煎饼,货车司机“逆行”上路

我的战“疫”18 | 小县城“一号病人”:家乡地图被我染红了

我的战“疫”17 | 我守护的“武汉加油”,是灯光更是希望

我的战“疫”16 | 大家帮我这么多,我总得看清你们长啥样
我的战“疫”15 | 在武汉重症病房,和病魔抢人的这些天
我的战“疫”14 | 独家还原一纸“强制陪伴令”背后的故事

系列评论135 | 地方品牌混进防治方案算不算夹带私货?

系列评论134 | 还在炫耀吃野味"坑爹",为何就是不长记性

系列评论133 | 多地复工现疫情,“防火防盗防同事”非戏言

系列评论132 | 疫情还没结束!请别摘口罩扎堆吃喝!

系列评论131 | 有条件的地方应有序开放露天公共场所

系列评论130 | 谨防特殊场所成疫情防控“真空地带”

系列评论129 |“请战手印”摁得多,不如防疫做得实

系列评论128 | 善用“志愿抗疫”的力量

系列评论127 | 疫情发布会如何有“心”又有新?

系列评论126 | “扫码识踪”要等一等老年人


草地·专栏丨韩松:杞人忧天非坏事,别让科幻成真


查看更多文章,请点公号底部菜单栏“抗疫报道”。


监制:刘荒 | 责编:完颜文豪 | 校对:赵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