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鸥*福音分享】(讲道音频)8.25 福音 你应爱上主你的天主,并爱人如己。

2017-08-25 海鸥传信

福音


恭读圣玛窦福音 22:34-40

你应当爱近人如你自己。

法利塞人听说耶稣使撒杜塞人闭口无言,就聚在一起;他们中有一个法学士试探他,发问说:「师傅,法律中那条诫命是最大的?」耶稣对他说:「『你应全心,全灵,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这是最大也是第一条诫命。第二条与此相似:你应当爱近人如你自己。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系于这两条诫命。」


经文释义


法利塞人的问话只是要显露自己的才学,显示自己比撒杜塞人优秀;犹太人把梅瑟的法律详加分析,分为六百三十一条,甚至还为各诫命分别轻、重、大、小等级,但是却没有这些分别的标准,他们常为此争论不休。当他们见耶稣讲解经义这么好,就提出这个麻烦的问题,看耶稣如何主张。

第一条诫命「你们应当全心」引自申六5,是以民应该每日两次诵念的经文,这是包含他们信仰和宗教生活的基础;接着,耶稣附带说了第二条诫命,也说明与第一条相似,因为由人如何爱人,会知道人如何爱主。第一条诫命的对象,是唯一的天主,第二条诫命的对象,是天下所有的人,爱天主要以整个心灵去爱,并超越对自己的爱;爱世人要如同爱自己,凡人愿意给自己所做的事,也应给人做。由于人是天主的肖像,所以,要用爱天主的爱去爱人,因此,这两条诫命是相似的。

「全部法律和先知」指旧约中一切的教义与教规。旧约的中心思想就是要全心全意的爱天主,有此可见,耶稣来不是为废除法律和先知,而是为成全,使人更明了法律与先知的真谛在于一个「爱」字,因此,旧约是过「爱的法律」的生活,新约是过「爱」的生活。

 经文脉络

     在上个主日的福音中,法利塞人设下圈套陷害耶稣,向耶稣提出一个两难的问题:「是否可以给凯撒缴纳人头税?」(玛二二15-22),但是并没有得逞。在这个事件之后,不相信复活的撒杜塞人,假设了一个极端的情况,询问耶稣有关复活的问题。他们的目的也是企图羞辱耶稣,结果他们反而自取其辱,被耶稣指摘为既「不明了经书,也不明了天主的能力」(玛二二23-33)。撒杜塞人遭致挫败之后,耶稣的对手们并未知难而退,就此罢手,反而是玛窦福音中耶稣最重要的对手团体,亦即法利塞人,又站上舞台。他们再次为试探耶稣而问他说「法律中那条件命最大?」这一段形式十分精简、内容却极为丰富的对话,就是这个主日的福音内容(玛二二34-40)。

 问题的时代背景

     耶稣的对手们几乎是以疲劳轰炸的方式,轮番上阵审问耶稣,希望找到机会给祂定罪。一位法学士提出问题:「法律中那条诫命最大?」这个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诫命的难易程度,而是在于那一条法律的意义最为「重要」。

在耶稣的时代,犹太宗教的祖传法律已发展为613条具体条文,其中又分为365条禁令,248条要求。这样巨细靡遗的规定,对当时的人而言,自然是相当复杂难以弄清楚的。因此这个法学士所提出的问题,事实上也是一个相当生活化,在现实生活中常被讨论的问题,而且导引出各种不同答案,令人更感到无所适从。

 问题的关键

     虽然我们的经文指出,法学士提出问题是为了「试探」耶稣,但是其意义可能和前段经文中有关纳税的问题不完全相同。这里并非「设下圈套」(玛二二15)来诱使耶稣犯错,而更是为测验耶稣对于「妥拉」(法律)的知识,检验祂是否忠于妥拉。


 旧约的背景

     耶稣提出「爱天主」和「爱近人」的双重爱的诫命作为答复,其基础都在旧约(意即犹太人的圣经)之中。前者是直接引用申六5:「(以色列)你当全心、全灵、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但是玛窦的经文 把「全力」改为「全意」,意思是运用全部「理智」。犹太人刻意分别地说出「全心、全灵、全力」,目的是为了强调「爱」本身所含有的广泛意义。至于「爱近人」的法律,在犹太社会中也同样受到高度的重视。但是「应爱人如己」的经文并非出于申命记,而是引用自肋十九18

 耶稣原创性的教导

     在犹太宗教传统中,从未同时引用过申六5和肋十九18两段经文。基督徒团体由耶稣身上学到十分清楚的教导:二条诫命同样重要。对天主的爱承载一切,是一切的原动力;但是爱天主,「不可只用言语,也不可只用口舌」(若壹三18),而是必须在思想及行为上透过对近人的爱,甚至一直到对「仇人」的爱上证明出来(若壹四19-21)。这是耶稣原创性的教导。

 最大的诫命

     爱天主与爱人两个诫命就如钩子一样,全部法律和先知都挂在上面,这是一个犹太教中常见的表达方式。玛窦也用相同的表达方式,作为「山中圣训」的总结(玛七12)。耶稣的「山中圣训」教导人,如何具体的实现「双重的爱的诫命」。「爱天主与爱近人」是一个总括性的概念,表达天主透过法律与先知给予人民的整体生命指示。因此,它们的确是最大的诫命!

 玛窦的编辑

     这个有关「最大的诫命」的问题,三部对观福音都有记载,但其出现的经文脉络各自不同。玛窦更动了马尔谷福音中的情境(参阅:谷十二28-34),使之成为一个法学士「试探」耶稣的问题。透过这段经文,玛窦大概也尝试着和他所生活的犹太社会对话,因为耶稣的答复考虑到了犹太辣彼的观点,「爱天主」和「爱人」本是犹太传统信仰的内涵,而且正是一切法律和先知的精髓。

 福音的目的

     这段经文的目的,不仅在于显示耶稣绝对地凌驾在对手之上,而更是在于教导耶稣的对手,以及日后的基督徒团体,如何在信仰中生活。耶稣运用传统犹太信仰「爱天主」和「爱近人」的内容,却原创性地把这二条诫命紧紧相连,形成一个「双重爱的诫命」。 就如犹太教中一样,爱天主占有法律中最高的地位,但这个爱必须显现于对人的爱中。这是耶稣的宣讲的基本特色(玛五44-48;十八23-35;二五31-46),是基督徒伦理生活的最高指导原则。


经文分享


     这一段对话在三部对观福音中都有记载。《玛窦福音》将此放在敌对的气氛中:《马尔谷福音》放在一名友善的经师与耶稣的彼此欣赏之中;路加的相关记载引出了善心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今天选自《玛窦福音》的最大诫命,出现在法学士对耶稣的试探中。这些专人极力鼓吹诫命的重要,但却没有行动,这使读经一中的卢德背井离乡,照顾犹太婆婆的行动更加实际且有价值。天主的诫命总归两条,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及爱人如已。出于爱心的服务永远是最有力的见证。


提示:本平台已经开始连载“告罪丛谈”一书,这可以说是一本理想的“告罪手册”,举凡告罪有关的各种问题,都包括无遗。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1】(请转发)告罪丛谈-告罪不妥善的害处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2】(请转发)人们为什么不敢坦白告明?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3】(请转发)告罪丛谈--怎样生活,便怎样死去。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4】(请转发)告罪丛谈--淫乱的恶果(上)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5】(请转发)告罪丛谈--淫乱的恶果(下)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6】(请转发)告罪丛谈--天主会拒绝赦人的罪吗?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7】(请转发)告罪丛谈--神父会拒绝赦人的罪吗?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8】(请转发)告罪丛谈--神父会泄漏告罪者所告的罪吗?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9】(请转发)告罪丛谈--告解圣事有什么功效?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10】(请转发)告罪丛谈--最好隔多少日子,去告一次罪呢?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11】(请转发)告罪丛谈--怎样选择你的导师?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12】(请转发)怎样信赖、顺从和尊重解罪神父?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13】(请转发)我们该怎样省察?

【教友须知连载14】(请转发)怎样忏悔和定改?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15】(请转发)怎样告明和做补赎?

【海鸥*教友须知连载16】(请转发)怎样作总告罪?

扩展阅读


【海鸥*福音分享】(讲道音频)8.24 你要看见更大的事!

【海鸥*福音分享】(讲道音频)8.23 你们也到我的葡萄园里去罢!凡照公义该给的我必给你们。

【每日福音分享】(讲道音频)8.22 圣母元后(纪念)

【海鸥*最关注】8月21日 圣庇护十世(教宗)(纪念)

【海鸥*福音分享】(阎神父讲道音频)8.20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文/天主教耶稣爱你网 

本文编辑/德蘭之愛

本文音频/吕若瑟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