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学诗秘闻
当今世界,喜欢和学习诗词者数以百万,而张勃兴学诗的故事却与人不同,堪称当代诗坛佳话。
张勃兴何许人也?河北省霸州人。1987年8月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第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
张勃兴热爱古诗词,从青年时期开始写作。但他认为自己基本功不扎实,对自己的诗词甚不满意。离开领导岗位之后,决心集中时间向专家请教。
按理说,以张勃兴的地位和资历,只要表示学诗,很容易得到帮助甚至前呼后拥。但张勃兴决心从小学生做起,其学习计划不事声张,悄悄地进行。
他看到中华诗词学会每年一度的函授培训班招生启事,就以一个最普通学员的身份,报名、交费,被统一分配在北京老诗人常法宽名下。按月上交作业,接收指导,认真改诗。一年下来,居然没有被人看破他是省委书记。
扎实的基础,求知的热忱,良好的悟性。张老学业进步,硕果累累。其“采桑子·太白山”写道:
太白一柱云霄立,晨迓朝阳,暮送夕阳,异木奇花犹馨香。
冰川四纪遗踪在,不露风光,却更风光,墨客骚人赋韵章。
在陕西省内外广为传诵。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为高级领导干部,张勃兴致力于陕西诗词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他担任了陕西诗词学会的名誉会长、太白诗社名誉社长。出版了《荏苒集》、《荏苒录》等。并对元曲进行深入的研究,组织了多次学术研讨活动。陕西诗词近来蓬勃兴旺,和张勃兴密不可分。
“不学诗,无以言”,作为领导干部,张勃兴感同身受;不耻下问,虚心拜师,张勃兴身体力行。非但自善其身,更在文化建设中起到组织和带头作用,诚属难能可贵。
愿领导干部中多一些张勃兴。
林帅的“星火”与“燎原”
1971年9月13日零时,时为中央副主席的林·彪与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等从山海关机场强行乘机起飞,凌晨3时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多年过去,众说纷纭,而其“机毁人亡”之真相,至今仍扑朔迷离,是二十世纪历史最具悬疑性的案件之一。
林·彪不擅诗文。其文革中所见诗词,只有“西江月·重上井冈山”二则:
一
繁茂三湾竹树,苍茫五哨云烟。井冈搏斗忆当年,唤起人间巨变。
红日光弥宇宙,战旗涌作重洋。工农亿万志昂扬,誓把敌顽埋葬。
二
四十年前旧地,万千往事萦怀。英雄烈士启蒿莱,生死艰难度外。
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辉煌胜利尽开颜,斗志不容稍减。
1965年5月,毛泽东巡视大江南北,重游井冈山,写下两阕词《重上井冈山》和《井冈山》。此也是毛正为“文革”作准备。1969年4月,在党的“九大”上,林·彪作为毛的接班人被写进了《党章》。同年9月,林·彪也重游井冈山,写出上述两阕《西江月·重上井冈山》。
据说,林·彪把这两首词也抄送给毛泽东。毛阅后,微微一笑,用红笔在“志壮坚信马列,岂疑星火燎原”下面打了一个问号,说道:“这是历史公案,不要翻了!”此项“历史公案”,指的是1948年中共中央决定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准备收录当年毛泽东写信林彪的一封信。应林·彪所求,毛同意删去林的名字和批评林的部份内容,并把题目改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林的《西江月》正是要翻“历史公案”,推翻毛对他的批评。
有人戏言:林·彪结局是在莽莽蒙古草原烧死,反叛的“星火”最后成“燎原”之势,也许是天数。
当年林·彪事件,将《西江月·重上井冈山》作为罪证之一,天下皆知。然公众怀疑林·彪是否有此文采。据当过林·彪办公室秘书的宋德金所言,“此词系林·彪身边工作人员储冉捉刀代笔。“九.一三”后,自然成了储冉的一大罪状。
同时受林·彪牵连的,还有一位大名鼎鼎作曲家、原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李劫夫。劫夫曾为林·彪这首《西江月》谱了曲,并在北京亲自唱给叶群等人听,因而被关进“学习班”审查,引发心脏病发作猝死,终年才63岁。一个优秀的音乐家,竟被政治黑洞吸入而遭灭顶之灾!
劫夫是最负盛名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如“我们走在大路上”,等等。音乐家的遭遇,令人叹惋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