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帆品读】李昊宸:段维时政诗词创作论(二)

李昊宸 云帆诗友会 2022-04-30

段维时政诗词创作论(二)

作者 /  李昊宸

内容摘要


        近年来,时政在诗词中不断涌现,许多诗人也致力于通过旧体诗词表现新时期社会生活面貌和人们细微的心理感受。本文即以当代诗人段维时政诗词为例,结合“时政”的不同词义探究诗歌内容。此外,从体裁、题材、形式三方面,关注诗人创作新变,展现诗人最鲜活的创作面貌。最后,分析段诗时政书写的得失,以点概面,展现诗人此类作品全貌。


        关 键 词:段维  当代  旧体诗词  时政  新题材

段诗中的时政书写

        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章开沅曾这样评价诗人段维:

        段维诗词的好处,正在于真率与深沉,直抒胸臆,全无矫揉;虽然现在还不能完全做到‘所见者真,所知者深’,至少正在朝这个大方向努力,而且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当代活跃的诗人中,段维是有着明确的创作倾向,并有目的、系统地进行创作的一位。在诗人韩林坤、高昌的鼓励与支持下,段维着力在时政方面展开探索。据其本人回忆,最初试验阶段,自己也较为没底,诗坛中也存在不少反对的声音,多亏高、韩二位诗友的肯定,才使自己坚定信念,执着探索。时至今日,段诗不仅语言精炼,含蕴丰富,更能别开生面,独出机杼,表现着当今诗歌最具生命力的一面。

 

(一) 内容:描摹百态,森罗万象

 

        1.乡土情结


        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


        这是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的一段论述,是对以乡土文化为代表的文化的一般性规律的探知,从诗人段维的部分作品中,不难看出这种浓厚的乡土情结,以及诗人在回望故乡的过程中对文化的探寻。诗人在经历城市求学、工作后,对于故乡和农村,已不仅仅局限于对年轻的怀念,更是以一种城市的“局外人”身份回望乡村,力图在两种异质文化的冲撞下,再现个人心灵与社会现象的真实。

 

        资深编辑魏耀武曾指出:

        虽然离开故土在城市生活多年,但他始终是一个流寓在城市中的‘异乡客’,地处大别山心腹的英山,是他的精神原乡和创作源泉。

 

        在段诗中,反映农村现状、记录农民生活的作品不在少数,早期作品如《民生即景十首》、《故乡纪事八首》,都是以城中村、农村中的人物或画面剪影为中心,表现出其浓郁的乡土情结与人文关怀。

 

        在这种对故乡(或城中乡)的回望与反刍中,诗人多选择聚焦身边的小人物,对其日常生活进行诗意化加工,在细致的刻画中,寄寓作者情思。如其写于2009年的《故乡纪事八首》,以组诗形式对故乡的人(说书人、放鸭人、养蚕女、放牛娃)、事(夜捕记、打柴记)、物(榨油坊、铁匠铺)进行回忆性的描写。由于这组诗都是以七律形式写作,因此呈现出一定的共通性,即首二句扣题而起,描摹人情世态,中间二联从不同角度加以铺排,结尾如“祖传绝艺今遭弃,斧钝刀残欲问谁”(《其六·铁匠铺》)、“爱煞满缸油解渴,可怜凭票不商量”(其四·榨油坊)等,卒章显志,在特定时期的历史背景下,透露出隐含的批判与反思。

 

        另外,在段诗中,还能发现一个创作倾向,即诗人多以绝句、小令形式呈现乡村风貌。无论是表现政策所带来的现实影响,如《城中村拆迁感怀五首》;还是描写个人融入于乡村所产生的快慰与闲适,如《乡间绝句二首》;包括记录诗人周边的人和事,如《春节前夕回乡陪父亲唠嗑八首》,诗人都是借助绝句或小令,营造轻盈、清新的氛围,扬真情于外,藏针砭于内,似“黑发忧霜白,清风拍掌红”(《回乡速写》)、“故乡是壳是温柔,几番辞与留”(《阮郎归·回乡》)这等清新小句,都是以巧思组织语言,将对故乡的眷恋艺术化,清新灵动,品之有味。

        2. 国家政策

 

        对国家政策的描写,虽在当代诗词中十分常见,但极易出现“老干体”的倾向。虽然“老干体”创作群体占当今诗坛较大比重,但其诗作情感空洞,形式应制化,写作程式化,以及千篇一律的歌功颂德,长期以来颇受诟病,成为不少人学诗的反面教材,以至于该创作群体中的不少优秀作品长期被忽视,甚至被一棍打死。

 

        究其原因,或许在于大部分“老干体”作品与国家政策过度贴合,完全剔除了作者的主观思考,个人抒情与国家言论趋同化,过于模式化的抒情,使得追求审美愉悦的读者产生反感。姚斯说:

 

        文学作品并非是一个对每个时代的每个观察者都以同一面貌出现的自足的客体,它也不是形而上地展示其超时代本质的纪念碑。文学作品像一部乐谱,要求演奏者将其变成流动的音乐。

 

        文学作品要在作者的有效写作中生成价值意义,这就要求作者的写作,不能停留在某种姿态中,忽视与读者的交流,甚至忽视文字本身的生命力。不过我们也可以想见,摆脱这种既有的观念,独立表达、展现作者的独特思考,并不是一件易事,否则也不会有如此多的“老干体”出现了。

 

        国家政策在段诗中的体现,数量上并不算很多,可喜的是,诗人跳出了“老干体”倾向的束缚,剔除了模式化的抒情,避免了“假大空”,几乎首首都能不落窠臼,有所创新。如:

有感于南海主权争端事

和平共处岂天真,世界三分睦四邻。

济困吾曹宁冻馁,救亡铁血敢缤纷。

奉先逐利兼贪色,孟德雄才实小人。

但得南阳龙睡足,海疆帷幄待纶巾。

 

        此篇写作于2011年,虽然内容也基本遵循“就时局起笔—从不同角度铺排渲染南海主权事件—最后坚定明确‘南海主权’不可分割”的情感模式,但字里行间,明显能看出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后四句连用“奉先”、“孟德”、“南阳龙”三个典故,且出处相同,严整有序,前后连缀,体现文人创作的典雅,也为主题增添了不少厚重感,沉潜有力,内成格局。

 

        诸如此类的作品还有《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痛感美国近日对台军售》,包括近几日刚刚写作的《有感于朝核问题意外转机》、《有感于中朝两党高层会晤北京》,都是立足于指向性极为明确的国家大事或政策,既对国家政策保持相对的个人清醒,坚定创作立场,又在不改变事件原貌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典故拼接和语言润色,使国家政策在诗词中艺术化而不繁复,抒情化而不空洞,体现出段诗一贯奇警深婉的风格。

        3. 社会现象

 

        明中叶前七子之中的李梦阳曾在《弘德集》自序中提出“真诗乃在民间”的主张,当今诗坛,这一主张在不同诗人的笔下,逐渐转变为对社会的高度关注以及对社会事件的提炼与曝光,传递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

 

        纵观段诗中此类作品,其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自身经历贴合当下社会现象,诗人既是事件的参与者,更是评论者,双重身份集于一身,也就使得作品突破了普通感事抒怀的壁垒,从而具有了普遍性,诸如《连续加班编审某书稿》、《逛菜市场感赋》等,都体现着这一类诗词的特点。

 

        由于诗人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因此这首写于2013年的《连续加班编审某书稿》,尤能透过作者当时自身的职业,展现诸多编辑“余年只恐嶙峋骨,顶破书生小肚肠”的职业辛酸:

连续加班编审某书稿

审读时文旦夕忙,平庸心态转苍凉。

种瓜无计提防豆,绣虎奇门出落獐。

五斗折腰陶令弃,九霄作法石猴降。

余年只恐嶙峋骨,顶破书生小肚肠。

 

        诗中的“种瓜无计提防豆,绣虎奇门出落獐”,将职业编辑连续审稿编排,不仅要注意对作品的审查,更要坚持对作品负责,但最终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尴尬状态可谓形容备至。

 

        另一类作品则以客观评论者角度反映社会现象、表达主体思考,在段诗中占有极大的比例,这些作品多以《……有感》、《感……》、《……有作》为题,点明作者的评论者立场,有些题目甚至直接将事件的主要人物、事件尽数交代出来,以此给读者一种“新闻纪事”般的写实感,这也与诗人现任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掌握相关新闻知识不无关系。此类诗通过切入各色社会现象,从而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升华出普遍性的生活认知或个人感悟,能够以一个普通民众的视角,通过一系列典型时事,揭示隐藏在表象下的精神潜流,探求一个普通民众身在其中的内在情绪。

 

        可以说,自早年间《为某官员题照》(2006年)、《邓玉娇刺死官员案》(2009年)、《地沟油现象》(2010年),到中期《闻张铁生身家过亿感赋》(2014年)、《有感于“如何证明我妈是我妈”命题》(2015年),一直到近几年《闻初中生以放弃中考胁迫母亲做二胎人流感赋》(2016年)、《闻“冰花男孩”进京感赋》(2017年),段维不断突破题材禁区,逐步深入到社会内核,凝聚着个人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聚焦热点,透视人生。

 

        在以上诸多作品中,笔者对《有感于“如何证明我妈是我妈”命题》记忆尤深:

有感于“如何证明我妈是我妈”命题

笑林广记莫浮夸,笑有遗珠广有涯。

古论马应非白马,今疑妈可是亲妈?

庙堂指斥砢碜事,庶务魂销喷嚏花。

祸水溯源权作俑,奈将祸水浣乌纱。

 

        特别是颔联的“古论马应非白马,今疑妈可是亲妈”以古代的“白马非马”与如今两相对比,看似诙谐幽默的笔调下,实则直指当代社会舆论的尴尬处境,笔力老辣,直刺时弊。此类作品中,诗人对古今语言的驾驭融合、古今中外典故的信手拈来,可谓功力老道。

(二) 技法:熔钧诸家,自成格局

 

        1.取法古代诗人名作


        一个民族,业已形成的文化传统与文学脉绪,是根深蒂固的,是很难人为割断的。

 

        当代旧体诗词是建立在深厚的古典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前人丰富的创作实绩为今人提供了大量的写作范本,当代诗词写作势必要扎根于深厚的古典传统。

 

        笔者至今都在跟随段维老师学习诗词,在习诗过程中,很明显能感受到,段师的主张基本是诗以雅正为本,厚积薄发,不同的诗体取法多家,各得精华,熔钧诸家,自成一体。

 

        段诗中长调的铺排尤见习法诸家之功力,即使那些时政之作,亦能见出语言醇厚,用词典雅,结构各有分工,整体读来,错落有致,铺排有序。笔者以其一首《金缕曲·闻章开沅先生坚辞终身教授》为例:

金缕曲·闻章开沅先生坚辞终身教授

        闻讯肠千结。望山川、媚红浪翠,独擎高节。利锁名缰人若鹜,扑火飞蛾未歇。今至古、伤心一辙。君向子陵滩上觅,被羊裘谁钓寒江雪?临渊处,口飞屑。

        史家慧眼通天阙。莫奢谈、未酬夙抱,可怜余热。自古功成知何往?不独子房辞折。吟不断、沧浪千叠。为问先生辞再四,况尚能饱饭犹能猎?应窃笑,唾壶缺。

 

        词中“媚红浪翠”一句,显是受易安词“绿肥红瘦”的影响,着“红”、“翠”二字,使画面俨然生动。篇中所引用的 “飞蛾扑火”、“夙愿未酬”、“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成语或熟语,多转变角度,老词出新意。而“子陵滩”、“独钓江雪”、“子房辞折”等典故的运用,更是将视角对准古代文人的隐逸生活,同时又契合章开沅先生辞终身教授这一主题。

 

        《文心雕龙·声律》中讲:

        左碍而寻右,末滞而讨前,则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矣。

 

        这是说句中音律和句法的问题,正如《金缕曲》这一词牌的难为之处,在于它每句的语言节奏都有不同,相邻句曲折而行,构造出一种折进式的情感表述模式。如“利锁名缰人若鹜,扑火飞蛾未歇”、“自古功成知何往?不独子房辞折”、“君向子陵滩上觅,被羊裘谁钓寒江雪”、“为问先生辞再四,况尚能饱饭犹能猎”四句,前两句是前七后六,在情感的递进中营造出节奏的微小收缩;后两句则相反,前七后八,在意脉流淌中,形成进一步的舒展。

 

        全词读罢,颇有稼轩词风,能感受到“郁结于其中的深沉的悲愤”的影子,当然,根据此篇主题,或许“悲愤”谈不上,但飒然而有慷慨之气,想是不谬。更兼全词章法辗转腾挪,古今视角切换、倒叙、虚笔、折进等多重手法的运用,也从内部加深了词作的文化含量。

 

        诚然,段诗长调中绝妙之作不在少数,除去部分相对单纯的咏物词,其中关联到的时政之作如《满江红·某国家级贫困县天河边铸有亚洲第一铜牛》是借咏铜牛讽刺当地注重形式,不顾民生,好大喜功;《玉蝴蝶·访黄陂鞔鼓岗村濒废的石砌古农居》是寻访濒危古地,空见一派荒凉。诸如此类,都是取法诸家,自成格调的典例。

        2. 各类技巧运用纯熟

 

        庄子在《内篇·养生主》中借庖丁之口道出自己“所好者道也,近乎技矣”,由此可见,“道”的形成乃是一种超越于“技”的层面,虽然存在“‘艺术’匠化就流为‘技术’,而‘技术’脱化也可以升为‘艺术’”这种二者相互转化的渠道,但如果完全排除对“技”的钻研探寻,而想寻求捷径直接抵达“道”的程度,显然是难以实现的。

 

        文学首先必须在其表现的技术上,必须使用高层次的言语。

 

        据笔者所知,诗人段维自身的技艺追求也十分严格,除了前文所述,本部分笔者选择对段诗中口语化和用典这两种技法集中品评。当代语言环境已然由白话主导,诗人应因势利导,汲取白话的养分,而非盲目排斥,故步自封。段诗中时常出现诸如“文化搭台”、“地沟油”、“击键”、“三农”、“黑锅”等一系列现代语汇,最为经典的,当属前文列举过的《有感于“如何证明我妈是我妈”命题》,其颈联“庙堂指斥砢碜事,庶务魂销喷嚏花”,“砢碜事”、“喷嚏花”均为现代名词,甚至带有一定的方言韵味,诗人在古典的对仗形式中放入现代语汇,相互抵消,又相互补充,显得此联尤为新奇生动。

 

        段诗的另一重要技法为用典,用典分为用古典与今典,善于运用古典,对于一个成熟的诗人来说,并非难事。段维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选择合适的今典内化于诗,独出心裁,展现对当代生活的高度提炼。如其诗中出现过的“红黄蓝本匀浆黑,名利权相垂眼青”(《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发酵感赋》)表面上是指三色之间的浸染,实则暗指事件的主要负责单位,更直刺相关人员行为给儿童带来的伤害;“冷听赵大轻狂语,若个工薪不缺钱”(《卖菜人》)是借用的2009年春晚赵本山、小沈阳的小品《不差钱》,由于其传播效果很广,所以即使作者不加解释,也不妨碍读者的理解;还有上文刚刚提到的“庶务魂销喷嚏花”,句中的“喷嚏花”既是口语,同时也是出自俄国作家契诃夫小说《一个公务员之死》的故事情节。

 

        由此可见,段诗中用典方式丰富,明暗交织,古今中外皆有涉猎,更重要的是,诗人并不是借助生僻的字句或故事,而是以人人熟知之事,炼化为诗中横生之理趣,达到张弛有度的艺术效果。

(三) 风格:诙谐巧妙,深婉典雅

 

        1. 诙谐巧妙

 

        朱光潜在《诗论》中指出,诗与“谐”之间关系密切,表示“‘谐’的需要是很原始而普遍的”,并对“谐”作出如下定义:


        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做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

 

        可见,“谐”在文人诗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是一种带有社会性的艺术情趣。

 

        中国历来诗作中,充满谐趣的作品不在少数,但在当代,真正将文人创作与生活谐趣合二为一的,当属诗人聂绀弩。有学者表示:

聂绀弩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乃是在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是文人在面临政治高压下实实在在存在却又无法言说的一种特殊情感。

 

        迫于特殊政治时期,又缘于诗人自身的特殊经历,构成了这种“寓庄于谐”的情感表达,这也正是“绀弩体”的显著特征。聂诗既有着文人诗隐曲、深婉的倾向,又体现着对时代语言高度的炼化能力,借助新鲜的语言,表达对无奈人生的自嘲与自勉。而本文所讨论的段诗中的时政诗词,与聂诗有很大的相似性。

 

        总的来说,段诗构思新奇,多见巧妙,并且从句法、语言方面来看,显然有取法“绀弩体”。如聂诗以“一担乾坤肩上下,双悬日月臂东西”(《挑水》)自况,段诗则以“独把月宫肩左右,常将画戟赶东西”(《赶鸭人》)写人;聂诗以“山径羊肠平似砥,掌心鸡眼软如绵”(《球鞋》)写日常事物,段诗则以“一带雄关平似砥,半途薄宦困于银”(《近日“问题疫苗”引爆网络有感依前韵》)写社会事件;聂诗以“两三点血红谁见,六十岁人白自夸”(《削土豆伤手》)写日常琐事,段诗则以“二三黑客抓狂也,四五红颜感旧乎”(《四十八岁生日感怀》)感怀生日……由此可见,段诗从聂诗的结构、语言、内容等多方面汲取养分,得其诙谐之旨,又能保持文人底色,寄寓深远,诗兴绵长。

 

        不过段诗与聂诗还是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相较于聂诗“严肃的打油,打油的严肃”,段诗更多地体现出一种非经历性的旁观者的冷静。诗人多数关于社会时事新闻的作品,是通过网络媒体获取信息,因此能够控制写作情感,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理性的、辩证的、客观的写作体验。如其诗中的“为破千年捞月咒,枉捐数例赴汤尸”(《桂平龙潭山区补食场遇老猴王》)、“蜕壳蟒知筋力竭,撞钟人觉宦乡宽”(《对有关部门发出“花钱难”感叹之感叹》),都是以评论者的立场,借助对比、隐喻等方式,表现对诸多社会现象的批判,虽然现场感要稍弱于聂诗,但其客观的立场和思辨的语言风格,较之聂诗,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2. 深婉典雅

 

        旧体诗词发展到当代,已然具备“文学史”的价值与意义,但接下来如何发展,如何接续古典诗学辉煌,又如何更好地表现当代人的生活状态,是其进一步突破所要面临的困境。显然:

        一昧地因循守旧是没有前途的,而完全断裂式的开新也终将因为水无源、木无本,难以为继而返回原点寻根。

 

        具体到旧体诗词的“根”,显然其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前人业已形成的诸如典雅、清丽、雄浑、厚重等诗学传统,不仅对于作者本人,更在读者层面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审美导向,因此今人作诗,不能完全无视这些诗词的审美传统。诗尚雅正,重寄托,即使在当今语言环境复杂、文学创作倾向多元的大前提下,仍是大多数诗人写作所恪守的准则,即如当代诗人蔡世平所言:

        “雅正”,是儒家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国诗学数千年一以贯之的追求。

 

        纵观段诗,无论其题材、语言、风格有多么的奇特,总是万变不离其宗,一直在追求诗歌的深婉典雅。前文也曾经提到,诗人多取法古人,在其钟爱的诗人中,尤以义山、子美、稼轩、梦窗、玉田为最,而这几位诗人的作品都呈现出一种厚重典雅的质感,意蕴绵长,表意深婉。仅以李商隐一人为例,朱东润先生便目为“构思缜密,想象丰富,语言优美,韵调和谐”。因此可以想见,这些为段维所重之诗人,彼此相互勾连,代表着古诗中深婉典雅的重要一脉。

 

        段诗中有一系列的组诗,如前文已经举过的《民生即景十首》、《故乡纪事八首》,另外还有《浮世感怀八首》及一系列的《无题》、《遣怀》,这些作品从自身生活感悟入手,跳出个人抒情的小圈子,书写人生普遍的失落感和孤独感。在其早期作品《浮世感怀八首》中,每一首都有特殊的着力点,从不同侧面,抨击当下的某种社会现象,用语深沉,典雅之中蕴藏深意,如 “白发红颜作连理,金钱美色换王侯”、“不贪绿酒疏朋友,常惑夫妻护白旗”等句,点化现代化语言,显得相对含蓄凝练,形成了深婉典雅的抒情氛围。

评者简介

        李昊宸,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获2017年全球华语短诗大赛三等奖,聂绀弩诗赛三等奖,第三十四届樱花诗赛优秀奖等,参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三季、2017年许昌青春诗会,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中华辞赋》《新文学评论》等刊。

打开如下链接,赏读更多作品:

【云帆品读】李昊宸:段维时政诗词创作论(一)

【云帆名家】江山谁肯分秋色--段维:七律选

【云帆名家】人间不老是诗心--段维七律选(二)

【云帆名家】段维:小令选

【头条名家】段维中长调选

【云帆头条】雁声疑点化,一字破空来--段 维五律选

【诗词解码】云帆名家段维畅谈意境联的构成方法

【英子评诗】第47辑:我读段维时政诗

【英子评诗】第58辑·云帆丁酉诗词选评:赏评陈仁德、段维《蝶恋花》两首

【云帆头条】雁声疑点化,一字破空来--段 维五律选

【首发】段 维·近作选

【云帆名家】段 维:跟风几朵偷逃税,却被炊烟一线牵

【云帆名家】段维:五绝诗选

【首发频道】段 维·炊烟风折叠,拾级上天宫

【首发频道】斯时生命如朝露,露里童心事未更 ——不言2016时政诗选

【诗词名家】段维·独柱半边天若铁,天涯拨号无人接

瘦驼·诗影:举头济济星为患,可否分流到玉京?

瘦驼滇南诗影:妆扮桃花面,光临玉镜屏

【云帆群友谈创作】段维·妙语凭灵感,诗句有窍门(1)

段维·妙语凭灵感,诗句有窍门——精心烹炼出诗的语言(2)

段维·妙语凭灵感,诗句有窍门——精心烹炼出诗的语言(3)

段维·妙语凭灵感,诗句有窍门——精心烹炼出诗的语言(4)

云帆·个人专辑集结号(不断添加中)

熊东遨  杨逸明  李树喜  范诗银  周笃文 刘征 

星汉 刘梦芙 魏新河 周燕婷 高昌 林峰 雍平

熊盛元  胡迎建  刘庆霖 宋彩霞 潘泓 骆新

段 维 江 岚 韦树定 张金英  邓世广 沈华维

陈仁德 金水 刘能英 武立胜 抱朴书生 深南

李葆国 无名 耿立东 曾少立 师红儒 蔡世平

郎晓梅 崔杏花  廖国华  姚泉名 包德珍 刘道平

安全东 阿 朱  曹 辉  赵京战  钱志熙  国印周

方伟 何其三 林丫头 宁静 何静 倾一阁 廖海洋 

陈逸卿 卢象贤 杨强 张家安 张晓虹 孔繁宇 

李俊儒 汪冬霖 楼立剑 徐俊丽 白林中 赵英 

陆玉梅  刘曙光  杨森翔  何智勇 何强 丁欣 

李伟亮  王纪波  王海亮 天 许 莫雨涵  韩倚云

楚家冲 楚 成 祁丽岩 周维芳 半隐庐 何芳 雨虹

曹阳 刘泽宇 董学增 郭定乾 姚晓明 东阁茶 

徐宁 胡文汉 刘南陔  杨春杰 眭谦 晋风 白鹤

张明新 邢涛涛 黄友富  程运钦 吴瑾 诗影同春

刘英明 郑绍平 燕河 莫真宝 李静 邓寿康 枫叶

梦烟霏 尤悠 张芳君 白秀萍 老墨 崔德煌 孙文

木樨 玉蟾 韩保汇 蔡红柳 姜美玲 李梦痴 月白

赵义山 张栋 时玉维 安儿 陶永德 非也 衡泽贤

史外外史 梅庐 龙佩 匡晖 姜彬 马峥嵘 周路平

黄爱和 刘希波 查筱英 左启顺  鉴水 吴化勇

孤山梅雨 幽兰静雅 朱思丞 枫叶 田幸云 曹谦

赵秀敏 蒋世鸿 张庆辉 胡水莲 华慧娟 侯兴黉 

张智深 汪良忠 戴爱琴 啸汉马 杨勇民 桐荫

屈杰 何鹤 彭中文 昨夜 月儿 王柳华 陈志文

秦凤 土土 无忧 小乙 璐雨诗 张小红 曹初阳

关于投稿

1)个人专辑投稿:格律诗、词、散曲、对联,一次投稿不超过20首/副(诗:平水韵,词:词林正韵,新韵需注明);辞赋、作品评论、诗歌理论,一次投稿不超过3篇;新诗,一次投稿不超过8首。文责自负。拒绝一稿多投。投稿后32天内未刊发,可改投他处。

2 )【云帆诗会】合辑投稿:旧体诗词(含曲赋)一次投稿以3首为上限,新诗以2首为上限。文责自负。拒绝一稿多投。投稿后8天内未刊发,可改投他处。

3 )投稿格式:稿件以邮箱粘贴+Word文档发送。五号宋体,居左排列。

4)书画作品:6到12幅供选用,要求图片清晰,剪裁完整。

5)附文请附120字以内个人简介,生活照片1-3张。(照片以原图格式发送)

 6)收稿邮箱:

A、caochuyang_@126.com

B、673126620@qq.com

C、1023862296@qq.com

       诗歌高地,心灵家园。荟萃天下诗友,弘扬传统文化。推介名家精品,展示新人新作。凭家国情怀,观千秋气象;以飞扬笔墨,写诗意生活。合众力,挂云帆,济沧海……

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并置顶云帆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欢迎留言与转发,云帆因你更精彩

云帆俱乐部群招募会员


为满足广大诗词爱好者的需求,让更多在诗词殿堂门外徘徊、苦于不得要领的爱好者们少走弯路,得到正规专业的引导,云帆团队特成立云帆诗词俱乐部群。


云帆诗词俱乐部群将得到由唐宋文学硕士、从事诗教多年的阿朱老师领衔的停舟诗词馆教学团队支持,由停舟诗词馆教学团队定期和不定期提供诗词教学、作品点评等分享活动。


具体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1、每月分享两次群内诗友作品辅导评点课。

2、每月分享一次停舟千聊收费课程。

3、作为合作团队,以云帆团队渠道报名停舟诗词馆各项课程的学员,将在原来基础上额外获得一个月千聊免费会员的福利。


云帆俱乐部群微信号:wxf490137597

编审:抱朴书生;编辑:璐雨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