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读 │图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Bert Hofman 城读 2022-07-13

168


图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世行经济学家Bert Hofman用数据图表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与成就。

Bert Hofman, 2018. Reflections on forty years of China’s reforms, Speech at the Fudan University’s Fanhai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Source:http://pubdocs.worldbank.org/en/934911517472447837/Reflections-on-40-years-of-reforms-final.pdf

Picture source: People's Daily

 

四十年前,邓小平发表历史性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启动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持续时间之长,举世瞩目,今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下一个十年,中国将成为自二战以来成功从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型的少数国家。

 

反思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历程、历史决策的条件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轨道的影响可以为未来决策者提供启示。并且,这种反思对于世界其他国家也非常重要,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模仿中国模式。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首次明确了中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示范作用。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改革采取了很多主流经济学家建议的药方。中国向外资和贸易开放、放开价格、产权多元化、加强产权、控制通货膨胀以及维持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等。不过这些概括仍然过于简化,模糊了对中国改革本质的理解。中国改革所采取的独特步骤是中国经验最引人注目之处。中国渐进改革的方式与东欧国家和前苏联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与这些转型国家相去甚远,包括起始经济状况、政治发展和外部环境等。

 

改革开放伊始,中国为农业大国,一穷二白,位居低收入国家行列,与全球经济的整合度极低,工业低效,而且不像东欧国家和前苏联那么集中。更重要的是,中国保持了政治连续性,集中于经济和社会改革。

 

相反,多数东欧转型国家为中等收入国家,高度城市化、高度工业化,经历了40-70年的集体化和国家计划经济。 生产结构高度专业化,工业高度集中于垄断企业,由前苏联组织建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整合为经济共同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东欧国家和前苏联政治体系的崩溃,使得经济体制的渐进改革几乎不可能。东欧转型国家加入欧盟,新的经济体制迅速建立起来。欧盟框架提供了稳定和清楚的改革路线,没有必要探索适合个体国家的道路。

 

类似地,把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相比似乎也不合适,1978年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经济体系比中国更接近市场经济体系,它们的自由化与宏观经济稳定性的改革,具有不同层级的复杂性。

 

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成就


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978年不足2%,增长到2016年的15%左右。



中国与转型国家(波兰、匈牙利和前苏联)人均GDP比较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从农业经济转型为工业、服务业经济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人均收入增长: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中国出口占GDP份额,2008年后份额显著减小。


外商直接投资(FDI)占资本形成比例逐渐下降


中国经济增长来源:人力资本、固定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TFP)

 

中国改革开放阶段划分

 

中国的改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8-1993年,市场探索阶段;1993-2003年,市场建设阶段;2003年以来,市场提升阶段。



改革开放第一阶段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的经济体制。吸收东欧国家改革的经验教训,中国改革集中于微观经济,相对忽视宏观经济,1980年代剧烈波动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资为证。中国积极探索市场经济哪些要素在中国可行且在政治上可接受,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价格双轨制、乡镇企业、经济特区等。

 

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标志着改革开放第二阶段的开始。《决定》包括建立现代财税体制、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策银行与商业银行相分离的金融体制等。1990年代中期的国企改革使商业银行真正成为商业,随后住房和城市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改革。加入世贸组织不仅作为撬动国内改革的杠杆,还促成货物市场更大的竞争。进口关税的大幅削减使得中国出口更有竞争力。宪法纳入私有产权标志着市场建设阶段的结束。这一阶段可以视为国退民进阶段,私人投资爆炸式增长,占经济比重从1992年不足2%增长到2003年的15%(部分由于集体企业私有化)。1999,政府把各产业相关部门合并为商业部和工信部。

 

改革第三阶段关注提升市场。主要有两大措施: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扩张以及国家主导的产业技术政策。2006年《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部署了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及68项优先主题,16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专项,8个重点技术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18个基础科学问题,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为了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制定四万亿投资计划,进一步强化产业技术政策。

 

十九大报告确认了这些政策方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巩固和发展公有经济以及产业科技政策,从而在新时代的第一阶段(2020-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时代,中国找到了自己特有的经济体制,市场与公有经济并存,产业政策引导市场。


城读相关阅读:

5.城读│为什么上海是理解现代中国的关键?

19.城读│如何理解西藏的城镇化

21.城读│1966年,一个红色资本家在上海

25.城读 │ 女人都到哪里去了

30.城读│中国劳动力的教育水平有多高

37.城读│农村中等教育辍学率为什么这样高

41.城读│90分钟鸟瞰中国

42.城读│土壤 · 塑料大棚 · 混凝土:西藏景观转变的三个关键时期

43.城读│关于郑念

55.城读│发展的礼物:援藏是否利于西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7.城读│谁是最早的藏人?

76.城读 | 中国城市化消耗了多少物质?

87.城读│一个俄罗斯人在丽江,1941-1949

108.城读 │ 明清中国城墙:特征、规模分布及其对当代城市的影响

109.城读 │中国“消失的女性”是如何消失的? 性别选择堕胎、杀女婴还是推迟登记?

119.城读 │中国经济有多社会主义?

125.城读 │1843年之前的上海是什么样的?小渔村抑或千年古港?

128.城读 │上海是另类中国吗?

129.城读 │10幅图解释气候变化

138.城读 │关于中国能源,你应该知道的事实

150.城读 │理解中国崛起的36个关键问题

159.城读 │新时代祖国花朵的成长状况如何?来自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证据

城读 城市阅读的记录

 

微信公共订阅账号“城读”,每周推送城市阅读笔记

关注我们,请搜索账号 CityReads

或长按上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