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女孩”
“这是个女孩”,是一组纺织艺术作品的名称。
另有一件作品上没有胎儿形象,而是突出了身体器官的形态。
当它与服装轮廓相结合时,又形同吊袜带,性别含义被多重强调。
“这是个女孩”是纺织艺术家Karen Van der Linden于2020年开始创作的作品。
对于该主题的含义,这位女艺术家并没有多做解释,但就是这么简短的五个字,能给观者产生非常宽广、自我投射的想象。
虽然,女性仅仅是性别中的一种,但包含的内容在不同语境下又不仅仅指对性别的标注。
“这是个女孩”,“这”指的是谁?胎儿?又或者曾是女孩的母亲?
一位女性生育了一位女性,就像一种循环机制,让生育行为能力进入下一轮。
Karen Van der Linden的创作并不表现漂亮和显而易见的美感,身体组织、儿童形象、怀抱婴儿等行为常常是创作中的素材,甚至以一种会让部分人感到不悦的外观出现。
但我觉得她可能用艺术复现了更加真实的生活,而非粉饰过的,也许是艺术家忠于记忆的表达。
她的作品并非服装设计,但是大多采用了服装的轮廓作为“画布”,再在其中进行填充,除了刺绣,另一种大量采用的填充素材是各种古旧甚至破损的材料、物件。
破旧的陶罐、瓷器,废弃的镜子、看不出是什么的金属件等等,就像是杂货铺,收集记忆。
这种设计手法看似奇特,也有一种和谐自如的气质。
很难用纺织艺术来限制这些作品的类别,更像是综合材料的艺术创作,但服装轮廓的加入,会明显增加人作为社会基础单元的气息。
她在材料上的突破显而易见,尤为奇特的应该是一件满满铁锈“金属衣”,上面还装点着破旧的木头。
她的作品另一大特色是许多轮廓都采用了童装,我的猜想是,艺术家对幼年时代的记忆,抑或对某个孩童的回忆,又或者以儿童般真挚、真实的眼光去看待一切。所以看到的,精致又粗糙,浪漫又凌厉。
也可能正是这种可爱的孩童服装廓形,多少有些联想到miumiu和川久保玲,童趣、古怪、执拗、些许文学性。
出生于1957年的Karin van der Linden大约从2010年开始创作这类作品,她收集各种独一无二的旧物并将它们组装起来。
几年后,她的创作开始转向纤维或者说纺织艺术,刺绣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019年荷兰法尔肯堡博物馆举办了Karin van der Linden名为“记住我”的展览。至今都鲜有她关于创作的解释和她的人生经历,当时展览上的介绍稍稍透露了些内容——
“记住我”是基于我对母亲、祖母和我自己过去的记忆,我使用的大多数独一无二的材料给出了解释。
我的母亲出生在克雷费尔德的一座修道院里,当时我的祖父和祖母迫于环境而住在那里,还有她哥哥一起,度过了她生命的头12年,这个时期决定了她的余生。
这件作品的正面展示了刺绣,并辅以当时的照片和物品。
在我的童年时代,在假期期间,经常参观与我母亲过去有关的修道院,这张照片显示在作品的背面。
除了回忆,这件作品还描绘了一种黑暗气氛......
记住我
她的创作被日常生活化的主题填满:爱情、死亡、生命周期。
本文开头的“这是个女陔”被认为是对女性的歌颂,泳衣形状的轮廓表达的是女性身体。
我实在找不到更多关于她个人和作品的介绍,或许她将人生全部陈列在创作里。
图片来源:Karin van der Linden 的instagram
近期推送
《设计的真相 | 奢侈品还在推老花只是为了满足你炫耀logo吗?》没看这篇的我会伤心
《眼下服装业怎么赚钱?改行》真情实感
《Hedi Slimane如何在骂声中让“Celine卖出20亿欧元”?》分析
《爱豆要做潮牌喊我当顾问,但他公司只想割韭菜》没看完的叉出去
《张艺谋的中国美怎么又行了?》怎么写得这么好
《用“阴间风格”对抗这个世界的崎岖》一定要看到最后
《“半年内,50多家投资机构找我”》文字访谈录第二篇
《关于Balenciaga的严肃评论:对抗与隐匿的因果》近期最喜欢的时装评论,比较能代表我的水准,哈哈哈哈哈
《谁是下一个中国时尚业巨头?》近期最喜欢的一篇分析
《清代第一“潮牌”主理人有多牛》非常小众的宝藏艺术家
《Balenciaga的审丑与审美》根据我在中国丝绸博物馆讲座内容修改的稿件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在公号回复商务合作查看相关明细
全网多平台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