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发现奖】怪力乱心——张晓个展

三影堂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2023-06-03

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单元每年邀请5位策展人提名共计10位有才华的华人摄影师入围举办个展,并在开幕周期间评选出大奖得主,获奖者将得到10万元(税前)人民币的奖金,并被邀请在次年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上举办个展。2022年,被提名的艺术家有:张晓、李维伊(由刘钢提名);陈萧伊、赵谦(由沈宸提名);杨圆圆、袁可如(由祝羽捷提名);彭祖强、陈泳因(由孙文杰提名);陈翠梅、夏诚安(由王懿泉提名)。曾获得“集美·阿尔勒发现奖”的艺术家有:王苡沫 (2021年)、沈绮颖(2020年)、易连(2019年)、雷磊(2018年)、冯立(2017年)、刘思麟(2016年)和朱岚清(2015年)。本届发现奖得主将于11月27日揭晓。


今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发现奖”单元将举办张晓个展《怪力乱心》,由刘钢策划。本次作品延续了艺术家对中国民间社会的持续关注。张晓的很多作品都是源自故乡,围绕着民间的美学与审美对当代社会进行深入地探讨,而这次的创作则从故乡的农村扩展到了更大范围的中国乡村社会,将这些形式丰富的民间信仰进行创作转化。


张晓,《整容菩萨》,2021,香樟木,油漆,丙烯,46 X 28 X 25cm,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画廊提供。




「策展人采访」

●您认为张晓的这个系列作品与当下的关联是什么?


刘钢:张晓持续关注着中国的民间文化。民间文化和当代文化,它们之间并没有很明确的隔阂与冲突。在我们的理解中,民间文化对于民间神像的塑造,和当代文化对于当代语境中盲盒玩偶的塑造,实际上是一致的,都是基于大家对某一种东西的崇拜或者理解。这件作品在讲述着人的内心与对于神的塑造之间的关联。


张晓,《海军菩萨》,2019,艺术微喷,210 X 150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艺术家采访」


●您能否为大家介绍一下作品的创作背景?


张晓:2017年前后有一张在微信群流传很广的画质极差的图片引起了我的注意,图片里有四尊塑像,玻璃下方的标牌上写的都是我们未曾听到过的菩萨名字。当时我正在老家做关于故乡的项目,这种既艳丽又莫名其妙的场景正是我在接下来的创作中所需要的。经过我长时间的搜索比对和实地的考察探访,最终把这些塑像定位在了浙江宁波的一个乡镇上的寺庙里。


微信群里流传的菩萨照片,图片来自网络。


我第一次来到宁波的这间寺庙是在2019年,寺庙的规模不算小,外观并没有什么异样,进入庙门才发现除了那张图片里有的英语菩萨、体育菩萨、生物菩萨和考场菩萨之外,甚至还有海陆空三军菩萨,导弹菩萨等等,也有造型奇特的十二生肖菩萨。

张晓,《十二生肖菩萨-猴》,2019,艺术微喷,56 X 40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与照片上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写着菩萨名字的标牌被去掉了。据庙里的一位僧人介绍,因为前几年这里被网友发到各种社交平台之后,引起了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对寺庙进行了整改,所幸最后被整顿掉的就只有这些标牌。随着热度的消失,关注这里的人也越来越少。


寺庙里的菩萨名称标牌被整顿去除,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作品与当下的社会和网络文化有很深入的关联,例如考试、美容整形、移民留学、游戏、健身、外卖……能否聊聊你的创作缘起?为什么用塑像的方式表现这些话题呢?


张晓:寺庙的住持是一位七十多岁的禅师,这些菩萨都是由她本人构思与设计,然后把她想象中的样子告知当地的木雕师傅,木雕师傅再根据自己的审美和工作经验去执行加工。当然她的这些想象也并不是凭空而来,它们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寺庙香客的需求。寺庙经常会给来到此地的香客做法会,而大家的需求也各不一样,有的需要祈求生意生隆,有的需要美丽身躯,还有祈求夫妻和睦,当然还有很多是父母为孩子祈求学业有成。这些香客的需求都被禅师一一记录在她的笔记本上。


禅师笔记本上记录的神像,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的神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所以我决定去做一些新的更符合当下社会需求神像。我咨询了很多朋友和平时接触到的人,根据他们的描述去“定制”一些在现阶段最为迫切需要的神像。

张晓,《签证移民菩萨》,2021,香樟木,油漆,丙烯,45 X 32 X 34cm,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画廊提供。


我找到当地一位木雕师傅,他年轻的时候一直在木雕加工厂打工,现在辞职回来开始自己接一些活。我像禅师的做法一样,先跟他描述我想象中的这尊神像的样貌,然后木雕师傅也会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画很多草图与我讨论,他通过他的自身审美和手艺去雕刻出来,就像我之前与乡村照相馆的合作一样。

工作中的木雕师傅,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我也曾问过这位木雕师傅目前最为关心的事情是什么,他回答的是股票。所以在这些神像之中也有一尊股市菩萨是木雕师傅为自己雕刻的。

张晓,《股市菩萨》草图,2021,瓦楞纸、马克笔,22 X 36cm,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画廊提供。

●你所有的摄影作品都是白色背景,有特别的考虑吗?

张晓:这些木雕神像大部分都是真人尺寸的香樟木或者楠木,所以还是比较重的。我很难带着他们去到影棚里拍摄,所以我在当地临时找了几个工人,他们先是打开佛龛玻璃然后小心地将神像请到我临时搭建的简易白色背景布上。拍完之后再重新安放回佛龛里。

生物菩萨现场拍摄,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之所以选择白色背景,是因为我认为这些当代的神像更像是一件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所以我按照最为基本的淘宝产品照的拍摄方式去进行记录,这也是一种冰冷的,简单直接的处理方式。

十二生肖菩萨现场拍摄,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您在近几年的创作围绕着挖掘民间美学展开,这种审美的特别之处在哪呢?民间美学如何融入您的作品之中?


张晓:首先民间美学是被忽视的,或者是被选择性的忽略掉。如果说这种民间美学是艳俗和低劣的,那也只是“我们”给它的定义。但是放在更大的人口基础上,更多的人发自内心的认为那就是美的。我们无法忽视这种审美差异,这是一个巨大的现实,甚至这种民间美学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代表。这些艳俗或者低劣的乡村美学元素一直在构成和丰富着我的作品,其实我一直都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的,只是以前没有意识到,慢慢的很多东西就会自然而然的展现出来。


张晓,《英语菩萨》,2019,艺术微喷,42 X 30cm,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本次展览既展出雕像,同时有关于雕像的摄影作品,您是如何考虑将二维和三维的塑像同时呈现在展览之中?

张晓:这次展出的这些塑像除了“功能”不同寻常之外,他们的造型也是一种精致的艳俗,这与我之前讨论关于城乡审美差异的作品息息相关,从平面到三维,也可以很好地延续我之前作品的创作脉络。

张晓,《摄影菩萨》,2021,香樟木,油漆,丙烯,42 X 30 X 32cm,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画廊提供。


同时我最近几年也在收集很多这方面的现成品,比如民间的刺绣,陶器,瓷器,木雕,玩偶等等,它们能激发我的想象。通过这些由人工制造或者创造出来的物品,更好地解读这种民间美学。

张晓工作室的收藏,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您的创作经历非常丰富,从早期的纪实作品《他们》《海岸线》,到一系列关于家庭和故乡的创作,如《苹果》及相关艺术衍生,再到本次作品聚焦更当下的趣味与信仰。能否聊聊您的创作经历与转变?

张晓:从《他们》《海岸线》这样宏观视角之下的大范围叙事,到回到故乡的一个点,我有一个从“面”到“线”,从“线”再到“点”这样的过程。在这之后我希望把故乡的这个地理上的“点”也消解掉,用一个更加符号化的东西去代替,苹果自然而然地成了最佳的符号。我无意去展示中国乡村社会的各种生活上的疾苦,更希望通过苹果这样一个在东西方都具有多重表面意义的水果,从侧面或者抽象的层面去揭示这个时代现状。我希望它是朦胧的,委婉的,正如苹果本身的种种隐喻。


菩萨合影,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故乡是回不去的,我也逐渐意识到对我来说故乡只能观望。这里的故乡已经不只是我的地理意义上的故乡,之后我也希望把这个范围放大到一个集体的故乡。我认为出生的地方,生活的地方,经历的地方,都是我的故乡。故乡在逐步放大,只要是情感认同之地。



「关于艺术家」

张晓


1981年出生于山东烟台,2005年毕业于烟台大学建筑设计系。在2009年成为摄影艺术家之前,他曾于《重庆晨报》担任新闻摄影记者。2018年,张晓获得哈佛大学罗伯特·加纳德摄影基金。张晓的《海岸线》系列曾获得法国汇丰银行摄影奖(2011)、法国才华摄影基金中国区冠军(2010)及候登科摄影奖(2009),《他们》系列则在2010年获得三影堂摄影奖大奖。张晓曾参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展览“2015年作为理由”和“文明:当代生活启示录”。及瑞士摄影基金会的“Unfamiliar Familiarities”和法国巴黎布朗利码头博物馆的“Photoquai 2015”,以及连州摄影博物馆的个展《苹果》,上海摄影艺术中心《摄寻千里:十见天日》,成都麓湖A4美术馆《2000年以来的西南影像实验》,chi k11艺术空间《农场》等在内的多个国内外展览。张晓现工作生活于成都。


「关于策展人」

刘钢


刘钢,策展人、艺术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作为策展人以及“创意品项”总监,他立足本地实践并放眼海内外,以国际视野致力于通过“创意品项”这一文化品牌推动欧洲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沟通。他在国内外策划的重要展览包括:日心说:瑞虹天地太阳宫开业展(2021)、世间风物:和美术馆开馆展(2020)、时间开始了: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2019)、破界:Bazaar 150周年时尚艺术大展(2017)、视态之问:青年艺术家的视野与在地经验(2017)、乌托邦·异托邦: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2016)、我们从未不认识:中国当代摄影(2015)、时尚:当下即未来(2016)、SUN JIE & JIE SUN,孙捷当代首饰个展(2015)、 就在此刻:BCG&马格南图片摄影展(2015)、培蕴之屋:北京国际设计周(2015)、时代映像:1960年以来的英国摄影(2015)、静物:荷兰当代摄影(2015)、自我非自我:荷兰当代设计(2014-2015)、北京设计周荷兰项目(2014)。艺术 /设计活动包括:英乐留声:中英音乐人创作计划(2019)、放肆逐光:中国·西安“一带一路”国际灯光节(2018)、现在的未来不是将来:OCT-LOFT创意节(2017)、造·界:2016海上世界国际灯光节(2016)、烁:2016太古里灯光节 (2016)、展望2050:创立中荷合作的可持续性城市化方案(2014)。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于2015年在厦门市集美区启动,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和厦门市天下集美文广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自创立以来,集美·阿尔勒展示了超过两百场来自中国、亚洲其他国家以及从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中精选出的摄影展览。集美·阿尔勒展览主要在集美新城市民广场展览馆和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呈现,并联动厦门本岛。在开幕周期间以及展期内,举办开幕式、颁奖礼、专家见面会、讲座、导览、表演、放映、工作坊、游学等一系列面向公众和艺术爱好者的活动。


主办|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厦门市天下集美文广传媒有限公司特别协办|法国阿尔勒摄影节、超媒体首席合作伙伴|香奈儿鸣谢|法国驻华大使馆、泰王国驻华大使馆独家汽车合作伙伴|蔚来影像设备支持|京东方机构合作|曼谷文化艺术中心、泰国国家档案馆、中国美术学院、广东美术馆、鹭潮·鼓浪屿美院、桂湖美术馆合作伙伴|NOA GALEXY、红堂酒店、PERMAJET、AT CAFE
展期2022.11.25-2023.01.03
开幕周2022.11.25-2022.11.27

主展场

-集美新城市民广场展览馆(厦门市集美区立德路99号)

-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湾营运中心2号楼三层)

 

分展场

-鹭潮·鼓浪屿美院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康泰路151号)

-福州桂湖美术馆 (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桂湖美术馆)

【相关阅读】
2022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实习生招募
【2022年度阿尔勒】几何森林:马普切地区的斗争
【2022年度阿尔勒】太阳诞生的大地
【2022年度阿尔勒】GH.盖尔与广岛
【2022年度阿尔勒】据她所述,及我所感
【2022年度阿尔勒】如河流一样
【2022年度阿尔勒】2022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图书奖
【2022藏家故事】可翻阅的照片:来自影上书房的日本摄影书
【2022无界影像】黄觉个展《烟花侦探》
【2022无界影像】张恩利
【2022无界影像】全沉浸□□脚本
【2022中国律动】“灵”与“物”——中国美术学院摄影·影像展述
【2022致敬】荒原中的神谕:庄学本
【2022泰国影汇】千眼之神——泰国早期摄影(1860-1960)
【2022泰国影汇】备忘录——玛尼·斯伊万尼彭个展
【2022泰国影汇】求同存异/疑——泰国当代艺术群展
【集美·阿尔勒图书展】纸上空间——2022集美·阿尔勒图书展
【2022在地行动】桂湖美术馆:《他们》
【2022在地行动】有时你的双腿让酣睡的波浪移动
【2022发现奖】记忆所及之处——袁可如个展
【2022发现奖】造乡——杨圆圆个展
【2022发现奖】纸张、光点和海螺——赵谦个展
【2022发现奖】关联的图像——李维伊个展
【2022 THE HORIZON】参展艺术家揭晓

撰文、采访:肖瑞昀

资料整理:黄泽伟

编辑:刘诗韵





年度重磅 抢先预览



三影堂厦门正在展出





三影堂北京正在展出




合作展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