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场丨打造湾区硬核产业链,共创广州医药新格局

同写意
2024-09-08




2025年,2100亿元,这是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近在眼前的发展目标。

从增长势头看,广州近年的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长10%左右,是广东省唯一连续三年获国务院激励表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广州拥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医药出口基地的叠加优势,无论在规模、数量抑或平台上,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均位居前列,处于国内第一梯队。正是这样的积累,令其拥有更多对标波士顿、旧金山等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重镇的可能。
5月26日,同写意策划,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主办的“首届广州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大会”盛大开幕,尝试为大湾区生物医药找到创新未来之路。
本次大会以“打造硬核产业链,共创医药新格局”为主题,设置一场产业领袖峰会、一场主旨论坛以及十一场专业主题论坛,汇聚百余位海内外院士科学家、药企与生物技术公司创始人、投资机构合伙人,就CGT、AI制药、国际化等热门话题展开交流对话,吸引了千余位行业人士参会。
此外,大会期间,活动方还组织了一系列生态圈沙龙、参观活动,展现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广阔机遇。






开幕式及主旨论坛






开幕致辞



01


陈杰

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

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黄埔区产业集聚,优势明显,这里集聚了广州实验室、阿斯利康、龙沙、万孚、百济神州等科研机构及企业超过了3000家,覆盖基因检测、重组蛋白、细胞治疗、干细胞、组织工程、3D生物打印等六大领域,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的营收规模已经突破2000亿元,形成了研发在生物岛,中试在科学城,制造在知识城的产业空间的布局。
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是当前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作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聚力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了由跟跑向领跑的跨越式发展。热诚欢迎大家多到黄埔走一走,看一看,与我们共谋发展,共享机遇,携手共创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02


张新民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



生物技术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战略博弈的主战场,我国始终将生物技术作为重要战略领域加以统筹布局,大力推动生物技术领域科技创新发展。作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和生物技术领域高端智库,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将推动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强化央地协同创新,抓好科技政策扎实落地,促进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生物技术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支撑。



03


魏于全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州威斯克董事长



近年来,我们欣喜看到黄埔区出台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在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政策扶持、金融支持、成果转化等方面,创造了全国领先的一条龙、全链条的服务。未来,威斯克生物将继续深耕黄埔,将最新最好的成果在黄埔区落地转化,实现产业化,共同推动广州、黄埔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04


江效东

广东省药监局局长



为了鼓励创新研发的生物医药企业自建生产能力,广东省在全国率先简化了生产许可证的手续,短短一年多时间就支持了97个创新生物科技企业的注册生产。广东省药品监管局与黄埔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发挥各自优势,支持黄埔把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起来。很高兴有今天这样一个场合与大家交流,希望我们业内齐心协力,促进黄埔、广州以及全省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更便宜的健康的产品。






签约授牌





本次大会上,12个生物医药优质项目集中亮相签约,包括梯瓦制药(TEVA)中国创新药转化基地、加瑞密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中心项目(CPI)等外资项目,东富龙生命科学仪器设备研发总部、惠正奇mRNA创新药物研发总部等总部项目以及麦进嘉核酸药物研发中心、新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一系列研发及配套项目。



活动现场,14位生物医药行业领军人物获聘为广州(黄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顾问。其中,既有来自广州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代表,也有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医疗机构代表,还有金域医学、迈普医学、万孚生物等高端器械与诊断企业代表以及思拓凡、龙沙、阿斯利康、百济神州、恒瑞、康方、绿叶等一批生物制药企业代表。






主题报告



05


曲凤宏

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


医药新科技革命与健康产业



新技术革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国内投融资市场,依旧是生物医药领域稳坐第一,2022年融资数量为492个,规模89亿美元;医疗器械领域紧随其后,且因初创企业融资项目较多,融资数量罕见地反超生物医药领域达到505个,融资规模约为47亿美元;数字健康领域融资热度显著降低,几乎与医疗服务领域持平。

06


吴一龙

美国外科学院院士

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


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临床研究—研究者视角



能改变临床实践的诊断、治疗方法、策略才是真正的临床价值。不断加速进化的标准治疗对新药开发提出极大的挑战。注册成功不等于临床价值的提升。临床价值体现在螺旋进化过程中。注意未来可能改变临床实践的研究。

07


魏于全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州威斯克董事长


新冠疫苗研发的新技术进展



疫苗关系到人民的健康,特别是近几年市场增长非常快。除了新冠疫苗以外,其他领域的疫苗,尤其是肿瘤疫苗等,都是未来的突破点。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些技术的应用不断扩展,例如mRNA、基因组学、结构生物学。



08


赵宇亮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


纳米药物和纳米医疗器械产业化



纳米技术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对健康领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除了mRNA疫苗,小分子、医疗器械等也是越发重要的应用场景。目前,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围绕着纳米药物、纳米医疗器械等方向,展开了许多探索,希望加速科技创新的应用。



09


Malcolm Richardson

英国皇家病理学学院院士(FRCPath)

英国皇家生物学学会院士(FRSB)

英国医学真菌学会主席

瑞查森医学真菌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Advances and Trend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the Diagnosis of Fungal Infections



Accuracy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diagnosis and can’t be compromised. There is a scale problem: fungal cells vary in size. Some are very small whereas some are relatively larger. There is a requirement for a computer database of fungi microscopic images to facilitate further research.

10


Jean Paul Thiery

法国国家科学院荣誉科学家

百吉生物首席科学家和科学委员会主席


Hope and challenges for solid tumor immunotherapies



Immune cell therapy is becoming the prioritized strategy for overcoming resistance to conventional cancer therapies. Multipl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save lives with smart T cells with optimized construct design, increased tumor infiltration to establish functional immune synapse with tumor cells. Since the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of cancer cells would abrogate immune response, one possible strategy of optimization is to target the key mechanisms involved in EMT.





高端对话



11



2023,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新形势新未来



陈新文:广州实验室副主任

吴晓滨:百济神州总裁、首席运营官兼中国区总经理

盘 虹:龙沙(Lonza)中国区总经理

回爱民:惠正奇医药/EnCureGen Pharma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曹 进:同写意首席人才/战略官



行业的问题是,CDMO或者Biotech的产能过剩,现在很多公司在卖自己的产能,寻找出路。不管是Biotech,还是CDMO,各个能力和质量体系,还有点参差不齐。产业链方面,我们的物料、耗品、仪器设备,九成以上还依赖海外。


卡脖子的问题很多,主要是看别人“卡不卡”。从仪器设备来说,我们短时间很难解决完全解决。在研发更前端,就是各种专利和技术平台,那些也存在类似问题。但整体来说,国产替代是大趋势。


做小公司最挑战的两点,一个是人,一个是钱,尤其是赶上资本寒冬,政府园区的帮助,在这个时期的作用就尤为关键。


mRNA毕竟是一个新型技术,还是一篇蓝海,目前为止,只有新冠mRNA疫苗取得了商业化的成功,其他领域的适应症都尚未获得突破。这需要业内专家的共同努力。


从科学研究本身来说,需要回归到一种正常状态。过去两年,我们都是在应激状态,现在进入到系统性的思考。




迅速崛起的生物医药新基建论坛



 协办单位:东富龙集团

论坛主席:刘建

百济神州生物岛创新中心CEO

百济神州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地基尤为重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亦需要配之以高质量的基础建设。从这个角度来说,关注生物医药新基建,就是在把握创新的后浪。
众所周知,无论是小分子、抗体还是疫苗,创新成果的落地是个漫长而充满挑战的过程。在如何推动转化方面,会上,扎根广州的百济神州生物岛创新中心提供了自身的模式探索案例,分享数字化在生物药生产中的最新应用。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化已然成为行业的一大趋势,药明海德、药羚科技等企业也对此推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新基建也关乎成本控制,最终影响商业化空间。迈威生物副总裁倪华、东富龙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郑金旺等嘉宾,从创新平台、装备技术等视角给与会者提供启发。
此外,围绕如何发展生物药新基建,支持生物制药升级发展这一话题,上下游企业负责人展开了一场热烈讨论。






部分嘉宾合影



新分子药物研发突破论坛



 协办单位:药明康德


论坛主席:杨青

药明康德联席CEO



“十亿美元分子”,或者说“重磅炸弹”,是对成功药物的一种认可表达,也无疑成为一众药企想要握在手中的产品。尽管商业化上最成功的药物并不总是第一个将概念带向市场的产品,但大体而言,新分子药物之所以为新,本质上还是有着更优的疗效潜力。


从药物类型来看,多肽、小核酸、溶瘤病毒等细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部分原因在于,大流行催生了以mRNA为代表的新技术大爆发,但疫情过后,如果在其他领域复刻类似的成功,仍有待业界探索。


会上,药明康德、安锐生物、费米子科技、知易生物、朗来科技、喜鹊医药等药企,纷纷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新分子药物项目实践。

部分与会嘉宾合影




AI与自动化制药论坛



 协办单位:晶泰科技


论坛主席:温书豪

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



毫无疑问,AI制药这一概念在ChatGPT的加持下,正在迎来新的高光时刻。语言大模型的潜力,不仅掀起了内容生产等方面的产业革命,也刺激了AI与生物医药的深度融合。
药监机构已经有所行动。5月,FDA就AI/ML(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在药物研发和生物制品中的应用,发布一份讨论文件,透露这个代表了全球前沿水平的药监机构对AI制药的看法与应对思路。应当说,这并非“赶时髦”,而有着长期的行业实践基础。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同时也是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副总工程师的杨跃东,在会上分享了融合超级计算和人工智能的药物分子设计。而在产业端,晶泰科技、未知君、莱芒生物、剂泰医药、Regenerative Bio等Biotech,纷纷展示了各自在不同健康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
当然,AI制药距离大规模成功应用还有一些门槛需要跨越。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就技术创新到实践落地的痛点、难点展开对话,尝试为AI药物研发带来新的破局之法。部分与会嘉宾合影




风头正劲的细胞药物开发论坛



 协办单位:百吉生物


论坛主席:陈秩静

百吉生物董事、首席运管官



随着CGT产业化的推进,该下一代创新疗法代表也迎来精彩纷呈的阶段。无论是药物类型,还是应用方向,CGT的产业活力高涨。


会上,中源协和CSO张宇为观众梳理了中国细胞治疗新药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复星凯特CEO黄海则分享了自己关于CGT生态建设的思考。


对于递送方式,AAV无疑是当下众多药企的“座上宾”,但如何更好地克服安全性和疗效问题,仍需科学家们的努力。药明生基介绍了基于TESSA技术AAV生产工艺放大研究;上海细胞治疗集团则尝试用纳米抗体武装化CAR-T,对在实体肿瘤发起挑战。


除了T细胞,NK细胞、TIL等也被用于细胞药物的开发尝试。可以期待,不久的将来,更多CGT产品的上市将掀起包括肿瘤在内的治疗领域变革。

部分与会嘉宾合影




亟待破局的创新药商业化之路论坛



 协办单位:中润药业


论坛主席:宣建伟

中山大学药学院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



近年来,一大批本土创新药企进入“商业化元年”,但二级市场的表现却依旧不尽人意。一定程度上,这是外界对于国内创新药商业化空间的不确信。


有目共睹的是,随着国家医保局主导下的集采、国谈常态化,药品的定价天花板一降再降。九死一生的新药研发,如何才能获得高收益回报?中山大学药学院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宣建伟、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学术部主任韩晟分别在会上,讲述了自己的思考。


国内市场开拓不顺,许多药企自然而然将视线转向国际。出海似乎已成为Biotech跳出盈利困境的必由之路,但想要走顺并不容易。这不仅是产品能不能“打”的问题,更需要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支持。


复星医药、百思力等企业代表,分享了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药商业化思维。来自高校、研发、服务等不同领域的嘉宾,还在会上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国创新药商业化新逻辑的讨论。

部分与会嘉宾合影



主题沙龙




“首届广州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大会”同期,围绕生物医药的政策、投融资、出海等话题,活动方举办了包括“港澳药械通”在内的多场主题沙龙,以更加灵动的方式,汇集专家的远见卓识。





展商风采















写意服务








同写意秘书处执行团队






写意花絮













相关链接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现场|三年为序,太湖之滨,共话“创新开放,数智健康”

◆ 现场丨创新药、智慧医疗……太湖湾畔,再论生命健康未来之路

◆ 现场丨资本赋能生命健康产业,创新驱动无锡医药未来

◆ 千亿产值之后,无锡生物医药的差异化发展路在何方?

◆ 现场|协同创新,合作共赢,走进生物医药的新周期

◆ 现场丨打造生物制药强国,生物工艺与工程至关重要

◆ 现场|齐聚金陵,首届中国中枢神经临床研究宁丹论坛圆满落幕

◆ 现场丨2022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开幕!

◆ 现场|先进技术决定生物药的未来

◆ 现场丨独墅湖畔,同写意再论复杂制剂开发之路

◆ 现场丨六院士领衔,问道生物技术时代下的中原机遇

◆ 现场丨成就化药创新!首届博腾创新制药技术峰会圆满落幕

◆ 现场丨创新药、智慧医疗……太湖湾畔,再论生命健康未来之路

◆ 创新突破CGT,风云际会东太湖:CGT产业化峰会暨谱新生物品牌一周年庆典

◆ 现场丨4大主题,30余位科学家,金鸡湖畔再话生物医药创新

◆ 现场丨万众瞩目佛山创新药论坛,问道新药源头创新与临床转化

◆ 现场丨聚焦五大议题,新型生物药先进技术峰会圆满落幕

◆ 现场丨万人与会,2022年首场生物药先进技术峰会在云会场盛大开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同写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