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射干、山豆根、马勃

2017-08-07 中医宝典


更新啦!【中医宝典App】中医经典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编者按

清热解毒药中有一类是长于治咽喉肿痛的。我们知道,咽喉肿痛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外感风热,风热郁闭在咽喉。这时要以疏散风热为主,主要以荆芥、薄荷、蝉蜕、牛蒡子等作为主体来治疗。第二种情况是阴虚火旺,肾阴虚的虚火沿少阴经的经脉上犯咽喉,出现了阴虚的咽喉肿痛,治宜滋阴降火,可采用玄参治疗。第三种也是最多的情况是由于热毒壅滞肺胃导致的咽喉肿痛,比如急性咽炎、喉炎或扁桃体炎,应清热解毒利咽,前面提到的牛蒡子、板蓝根、大青叶、青黛、玄参都可以用,还有就是今天要讲的射干、山豆根和马勃~~

 

长于治咽喉肿痛的清热解毒药

射干、山豆根、马勃

 

喉痹咽痛要药——射干


有个病人,连吃了几天油炸之物后,咽喉居然说不出声音,疼痛难忍。老先生说,就到野外采一把射干来煎汤,加点蜂蜜喝喝,结果喝一次就好了。原来这一味射干乃治喉痹咽痛要药,《圣济总录》称之为单味射干汤。

 

小指月说,爷爷,这射干一喝到肚子,就跑到肠胃去了,他怎么能够成为治咽喉痹痛的要药呢?老爷爷说,想知道这射干,归啥经,怎么走,你自己去尝尝。

 

于是小指月特地去挖了一棵射干,洗干净,把这射干的根放在嘴里大嚼起来,那药汁吞进胃里,最奇怪的是半个下午咽喉还是清凉清凉的,以前吃其他药嗽没有感觉,这射干好像专门射向咽喉,这药气怎么这么怪,在咽喉部迟迟不散,难怪古人把射干作为咽喉特殊的引药,治疗喉中闭塞不通,或者咽喉肿痛。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本草纲目》曰,射干能降火,故古方治喉痹咽痛为要药。

 

《神农本草经》曰,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

 

《圣济总录》曰,射干汤治喉痹:射干,细锉。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入蜜少许,旋服。

 

《袖珍方》曰,治咽喉肿痛: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喉。

 

《福建民间草药》曰,治腮腺炎:射干鲜根三至五钱。酌加水煎,饭后服,日服两次。

 

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山豆根


有个患者因为工作繁忙,连续加班一周,天天熬夜,熬夜过后又用方便面来做夜宵,然后咽喉肿痛,干燥难忍,饮水不解,说出的声音都是沙哑的。

 

小指月说,爷爷,这用一味射干不就行了,这个脉象不是单纯的肺脉上亢,他还伴有左尺肾阴不足,这应该是长期熬夜所致,所以在降肺炎火热的同时,应该滋肾阴,令金水相生,咽痛自愈。

 

小指月说,令肺肾金水相生,能治咽痛的方子,应该是玄麦甘桔汤,玄参、麦冬、甘草、桔梗四味药,就专门能养阴生水,降金清肺。老先生说,没错,不过还要加一味专治热毒咽炎的第一要药。小指月说,我知道,就是山豆根,山豆根是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

 

于是小指月便写上10克的山豆根。老先生说,山豆根不能用太大剂量,你没有尝过不知道这药有多苦,苦到脾胃虚的人一喝进去就想呕吐,而且也有点小毒,所以山豆根治一般咽喉肿痛,用到3克就行了。

 

小指月点点头,这病人吃了后,果然咽痛消失,声音清利。

事后小指月不相信这山豆根真那么厉害,于是他就搞个10克来熬水喝,想不到药汤才刚入口,苦得他直皱眉,随后就呕出来了。这么苦的药,看来以后不是热毒亢盛,都不要轻易使用啊!

 

老爷爷笑说,正因为极苦,所以古人就搞一小寸,放在嘴里一含,咽喉肿痛很快就减轻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本草图经》曰,山豆根八月采根用,今人寸截,含以解咽喉肿痛,极妙。

 

《永类钤方》曰,喉中发痈:用山豆根,磨醋噙之,追涎即愈,势重不能言者,频以鸡翎扫入喉中,引涎出。

 

《备急方》曰,治齿痛,山豆根一片,含于痛处。

 

《本草汇言》曰,山豆根苦寒清肃,得降下之令,善除肺胃郁热,凡一切暴感热疾,凉而解毒,表里上下,无不宜之。

 

《本草求真》曰,山豆根,大苦大寒,功专泻心保肺及降阴经火逆。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缘少阴之脉,上循咽喉。咽喉虽处肺上,而肺逼近于心。故凡咽喉肿痛,多因心火挟其相火交炽,以致逼迫不宁耳!治当用此以降上逆之邪。俾火自上达下,而心气因尔以除。

 

长得像大灰包一样的马勃


有个砍柴的娃子,他到山上砍柴,一个不留神,小腿被柴刀割破,血流不止。这时可咋办呢?四处又没人,如果走到山下去,那血都会流干。

 

那时他看到身边有个大灰包长在地上,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拿起来往自己出血的地方按,奇怪,一按下去,就止住血了,而且才过几天伤口就长好。

 

以后他就不管是手被刀割了,还是脚碰破了皮,只要出了血,就去找大灰包,把这大灰包,敷在上面,外伤出血很快就好了。

 

后来山下的人都知道大灰包可以止血,于是大家便拿这大灰包来问老先生这是什么中药?

 

老先生哈哈一笑说,这就是马勃,长得像一个大灰包一样,一旦把它掰破,就有很多粉粉,这些粉粉一洒敷在伤口上,这血很快就止住了。

 

小指月又问,如果不是外伤出血,而是流鼻血或咳吐血,属于内出血的管用吗?老爷爷说,这马勃能够清热凉血,收敛止血,所以只要是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可以单用,也可以把马勃跟糖一起制成丸子。

 

小指月又说,这马勃还是治咽痛的专药。老爷爷说,没错,马勃非常轻,至轻者善于走上焦肺,肺与咽喉同系,所以《本草纲目》上说,马勃善于清肺热,咳嗽,主喉痹,衄血,失音诸病。

 

小指月又说,爷爷,上次看你用马勃粉,给病人当痱子粉用,扑在阴囊上,很快就把阴囊潮湿治好,难道这马勃也有止湿水下注的功用?

 

老爷爷说,没错,马勃就像干燥的粉剂,所以张锡纯说马勃能够燥湿,以疗湿疮,陶弘景也说,马勃敷诸疮甚良。所以马勃也有一定收湿的效果,故阴囊潮湿可以用单味马勃粉来治。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圣惠方》曰,治咽喉肿痛,咽物不得:蛇脱皮一条(烧令烟尽),马勃一分。上药细研为散,以绵裹一钱,含咽津。

 

《袖珍方》曰,治吐血:马屁包,为末,砂糖丸如弹子大,每服半丸,冷水下。

 

《圣惠方》曰,治妊娠吐衄不止:马勃末,浓米饮服半钱。

 

《本草从新》曰,每见用寒凉药敷疮者、虽愈而热毒内攻、变生他病、为害不小、此药辛平而散、甚为稳妥。

 

射干

【来源】本品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DC.的干燥根茎。春初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山豆根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

【注】有小毒。

 

马勃

【来源】为灰包科脱皮马勃属植物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马勃属植物大马勃Calvatia
  gigantea (Batach. ex Pers.) Lloyd.和紫色马勃C. lilacina Lloyd.的近成熟子实体。秋季子实体刚成熟时采集,去净泥沙,晒干。

【性味】辛;性平。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解毒止血。主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诸疮不敛。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 --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请支持、购买正版图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连翘 穿心莲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蒲公英 


重楼(七叶一枝花) 土茯苓 鱼腥草 金荞麦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 秦皮 苦参 白鲜皮 金银花


升麻 葛根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石膏 寒水石 知母


胡荽(香菜)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辛夷花 葱白 鹅不食草 


麻黄 桂枝 紫苏 香薷 生姜(上) 生姜(下) 荆芥 防风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