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白头翁

2017-08-07 中医宝典


更新啦!【中医宝典App】中医经典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编者按

痢疾有两大类,一类是湿热痢疾(又称为热毒痢疾),患者便下脓血,排泄物比较秽浊,有明显的里急后重状况,相当于西医中的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另一类是休息痢,时作时止,一段时间发生了,排泄物为咖啡色(又叫血痢),叫做原虫痢,是阿米巴原虫引起的。

 

中医在治疗湿热痢或者热毒痢的时候,以清热燥湿或者清热解毒的药物为主,并在复方中适当加入行气的药物(如木香、枳壳、薤白)以缓解里急后重,加少量活血化瘀药(如当归)来治疗脓血便。

 

清热解毒药中有一些是长于治痢疾的,白头翁被称为治疗痢疾的良药、要药。这是因为在中药中,对细菌性痢疾和原虫痢疾都有效的药物只有白头翁,尽管不是最好但作用很全面。今天我们就来看老爷爷和小指月是如何认识白头翁的~

 

治热毒血痢——白头翁

 

苦温味性白头翁,主入心经与肾经。

温症发狂为主治,并消积聚与癥瘕。

瘿瘤瘰疬皆能散,鼻衄金疮亦可平。

阴疝痊兮偏肿愈,秃疮膻腥治亦能。

腹痛骨病牙痛止,红痢能将毒性清。

肠垢搜刮堪竭净,佐之以酒效尤灵。

......

......

小指月背着白头翁的诗,便向爷爷请教,如何解读好这首诗。

 

爷爷便打开《本草经疏》,指给小指月看:

 

白头翁;暑伏足阳明经,则发温疟;伏手阳明经,则病毒痢,滞下纯血;狂易鼻衄者,血热也;寒热者,血瘀也;症瘕积聚,瘿气,靡不由血凝而成。积滞停留则腹痛,金疮血凉则痛自止。苦能下泄,辛能解散,寒能除热凉血,具诸功能,故悉主之,殆散热凉血行瘀之要药欤?

 

这段文字基本上把白头翁的常见功用跟机理梳理了一遍。

 

小指月说,白头翁何以能治疗如此多的杂症?爷爷说,白头翁,何以用此以治温疟寒热,齿痛、骨痛,鼻衄,秃疮,疝瘕等症?亦因邪结阳明,服此热解毒清,则肾不燥扰而骨固,胃不受邪而齿安,毒不上侵而止衄,热不内结而疝与瘕皆却,总皆清解热毒之力也。

 

小指月说,难怪药书上说,白头翁是热毒痢的特效之药,它的地位没有其他药物可以代替。

 

爷爷说,张仲景治疗热痢下重,肛门灼热,用的正是白头翁汤,自此以后历代医家,皆以白头翁治热毒血痢,疗效甚佳。

 

小指月说,是不是白头翁有很好的杀菌功能呢?可以治疗传染性的痢疾?

 

老爷爷说,杀菌功能是附带的,它最重要的是帮助肠壁祛除垢积,《纲目拾遗》中提到白头翁能去肠垢,消积滞。这样肠壁之垢积排尽,各类病菌就没法肆无忌惮地生长作乱了。

 

小指月说,这就是肠垢搜刮堪竭净,热毒血痢皆可平啊!治热痢,取白头翁干品15克,或鲜品30克,水煎调冰糖服,小儿减半,以愈为度。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本经》曰,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金疮。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曰,白头翁汤是治疗湿热下利的一张名方。它由四个药所组成。白头翁是治疗湿热下利的要药,下面的黄连、黄柏清热燥湿,也是治疗热利的重要的药,秦皮苦寒入肝,有清湿热、凉血的功效。秦皮略有一点涩性。我在临床用这个方子,治疗湿热下利的时候,常常要加马齿苋。

 

这个马齿苋也罢,还有我以前的课提到的蒲公英也罢,清热解毒、清热利湿,它不伤胃。马齿苋我们可以让病人采新鲜的,开水焯完了,伴上作料当菜吃。治疗慢性痢疾光有马齿苋一味,就有很好的效果。

 

我们综合查了一下,关于白头翁汤临床应用的文献,我们发现一个什么问题呢?有人用白头翁汤治疗目赤肿痛,你说目赤肿痛和湿热下利,那差到哪去了?治疗眼睛的病。有的人用它来治疗颈淋巴结核,或颈淋巴结炎,有的用它来治疗急性乳腺炎,有人用它来治疗肋软骨炎,还有人用它来治疗带状疱疹,也有人用它治疗肝炎,还有人用它治疗秘尿系感染,急性盆腔炎、急性前列腺炎。

 

这是对白头翁汤临床的扩大应用,这些证候没有一个是里急后重,便脓血的。它是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思路可以用到这些证候呢?这都是肝经或者肝脏的问题,这些部位都是肝经所过,肝经连目系,肝经过颈部,肝经布胸胁,肝经抵少腹络阴器。这些病证,你只要辨证属于肝经湿热的,都可以用白头翁汤来治疗。

 

这又是抓病机,扩大经方应用范围的这个思路的临床应用。当然治疗这些病证的时候,你比方说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那你要适当的加上一些治疗眼科的专药;急性颈淋巴结炎,你也要适当的加上一些软坚散结的药,要适当的加减,所以这个思路是我们临床常用的扩大一个古方临床使用范围的一种思路和方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白头翁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el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味】苦,寒。

【归经】归胃、大肠、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阿米巴痢。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 --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请支持、购买正版图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连翘 穿心莲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蒲公英 


重楼(七叶一枝花) 土茯苓 鱼腥草 金荞麦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 秦皮 苦参 白鲜皮 金银花


升麻 葛根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石膏 寒水石 知母


胡荽(香菜)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辛夷花 葱白 鹅不食草 


麻黄 桂枝 紫苏 香薷 生姜(上) 生姜(下) 荆芥 防风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