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剂中的“三味药组”大盘点!临床中你会用吗?

贾文魁 中医宝典 2018-08-05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在日常学习及临证时,很多常用的有效方剂都是由三味药物组成,如很经典的方剂小陷胸汤、茵陈蒿汤、生脉饮、丹参饮、玉屏风散等,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的“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即使是药味较多的“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及“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的方剂,几乎在每一方剂中也能找出起主要作用的“三味药组”,如桂枝汤中的桂枝、芍药、甘草,补中益气汤中的黄芪、升麻、柴胡等。仔细揣摩及研究其中的组方意义及配伍规律,可得中医方剂之“三味”矣。

年终岁末,紧张繁忙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挑战又在眼前。沉思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团队不断从困难与挫折之中,寻求解决办法,获得新的知识...

“三味药组”成方

我们曾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在《伤寒论》所载112首方剂中,有17首是由“三味药组”组成,“三味药组”成方占所有方剂的15.2%;在《金匮要略》所载的205首方剂中,有34首是由“三味药组”组成,“三味药组”成方占所有方剂的16.6%。

”三味药组”有哪些?举个例子

其中如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细辛、制附子)、小承气汤及厚朴三物汤(大黄、厚朴、枳实)、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炙甘草)、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白酒)、甘麦大枣汤(炙甘草、陈小麦、大枣)、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栀子柏皮汤(栀子、黄柏、炙甘草)、小陷胸汤(黄连、半夏、瓜蒌)、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白通汤(附子、干姜、葱白)、薏苡附子败酱散(败酱草、薏苡仁、附子)、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等。还有后代的许多名方如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缩泉丸(乌药、山药、益智仁)、失笑散(五灵脂、蒲黄、黄酒或醋)、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三妙丸(黄柏、苍术、牛膝)、香薷散(香薷、炒扁豆、厚朴)、增液汤(玄参、生地、麦冬)、消瘰丸(玄参、牡蛎、贝母)、三子养亲汤(白芥子、苏子、莱菔子)、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玉壶丸(天南星、半夏、天麻)等,不一而足。


分析这些方剂可以发现:


一是药味虽简,规矩存焉。如调胃承气汤以大黄苦寒泄热为君药,芒硝润燥软坚、通利大便为臣药,炙甘草调和药性为佐使药,而成缓下热结之剂,主治阳明燥热结实,或大便燥坚痞满不甚、或腑实重证下后邪热宿垢未尽者;瓜蒌薤白白酒汤以瓜蒌开胸涤痰为君药,薤白行气通阳为臣药,白酒通阳行痹、清扬善行以助药势为佐使药,功能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以治胸痹之病……君臣佐使,配合恰当。


二是相互为用,功专效宏。如四逆汤“甘草得姜附,鼓肾阳,温中寒,有水中煖土之功,姜附得甘草,通关节,走四肢,有逐阴回阳之力”(《医宗金鉴》)功成回阳救逆之剂,主治少阴病阴盛阳衰之证;麻黄细辛附子汤以麻黄解表散寒,附子温经助阳,细辛既佐麻黄解表,又助附子温经,三药同用,散中有补,共奏助阳解表之功,用于少阴病兼表证的治疗……三药鼎立,缺一不可。


三是药性相似,方义明确。如三子养亲汤中白芥子利气消痰,苏子降气行痰,莱菔子行气祛痰,主治咳嗽喘逆、痰多胸痞;增液汤中玄参养阴生津、润燥清热,麦冬、生地养阴清热,主治阳明温病、津液不足……三药一义,针对性强。


“三味药组”配方

《内经》中把方剂分为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类。在药味较多的大方、复方中,虽然药物组成较多、配伍关系较为复杂,但我们也可从中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或特殊作用的“骨架”“三味药组”。其中一类是性味类同,相须为用的“三味药组”。


如黄连、黄芩、黄柏三味药均为苦寒之品,均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故常相须配方,用于湿热、实热、热毒等证,是以这个“三味药组”无论是在黄连解毒汤中位列君臣,还是在当归六黄汤中职为佐使,都在发挥着苦寒清热的作用(黄连解毒汤中黄连与黄芩、黄柏相配以苦寒清热,黄连泻心火及中焦之火,黄芩泻上焦之火,黄柏泄下焦之火;当归六黄汤中亦黄连、黄芩、黄柏相须为用以清热泻火除烦),可谓“经典组合”“最佳搭档”。


第二类是起着特殊作用的佐使“三味药组”。如麻子仁丸用于治疗肠胃燥热、大变硬、小便数的“脾约证”,其中的“三味药组”大黄、枳实、厚朴(小承气汤)固然起着泄热去实、行气导滞的作用,但方中润肠通便的麻子仁与降气润肠的杏仁和养阴和里的芍药组成的另一“三味药组”,对于本方所起的润肠滋燥、缓下通便的作用更为重要。

又如《景岳全书》之济川煎,肉苁蓉、当归、牛膝固然为君臣,但方中的泽泻“入肾而泄浊”、升麻“欲降而先升”及枳壳“宽肠而下气”的佐使作用,可谓“四两拨千斤”。


还有一类是君药与佐使药组成的“三味药组”,如补中益气汤中的黄芪、升麻、柴胡,方中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为君药,升麻、柴胡协助君药升提下陷之阳气为佐使药;《景岳全书》之玉女煎,生石膏清胃火而“泻有余”为君药,麦冬养胃阴以济肾水而“补不足”、牛膝“引热下行”以降上逆之火为佐使药……通过这些佐使药的作用,仿佛使方中各个药物的升降气化都“灵动”起来,“各司其职,上下同心”,共同针对相应病症而发挥治疗作用。

“三味药组”偏方

常用“三味药组”组成的以治疗一些常见病的偏方验方也很多,如白附子、白芷、川芎相配治疗偏头痛,青皮、柴胡、香附相配治疗胁肋胀痛;石膏、白芷、升麻相配或石膏、生地、牛膝相配治疗胃火牙痛;羌活、川芎、细辛相配或羌活、白芷、细辛相配治疗风寒头痛;葛根、麦冬、天花粉相配或黄连、知母、天花粉相配治疗胃热消渴;穿心莲、大青叶、牛蒡子相配或野菊花、金银花、桔梗相配,或金荞麦、大青叶、牛蒡子相配治疗咽喉肿痛;白前、紫苑、半夏相配治疗肺寒咳嗽;枇杷叶、前胡、桑叶相配治疗风热咳嗽;竹茹、黄芩、瓜蒌相配治疗热痰咳嗽;穿心莲、地骨皮、桑白皮相配治疗肺热咳喘;枇杷叶、桑白皮、沙参相配治疗燥热咳喘;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相配或白前、桑白皮、地骨皮相配,或瓜蒌、知母、浙贝相配治疗肺热咳嗽等。这在有关书籍或相关报道中常常可以看到。

“三味药组”应用

治疗失眠不寐的方剂中就有许多“三味药组”组成的“安眠三联”,如法半夏、夏枯草与珍珠母,酸枣仁、山萸肉与五味子,酸枣仁、夜交藤与合欢花,莲子肉、桂圆肉与茯神,酸枣仁、柏子仁与五味子,人参、灵芝与黄芪,桂枝、炙草与龙骨(或牡蛎),香豉、栀子与连翘等。常用于治疗中老年慢性失眠的燮理阴阳汤即由以下药物组成:法半夏、夏枯草、酸枣仁、山萸肉、五味子、桂枝、生龙牡、夜交藤、合欢花、炙甘草等。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东汉·许慎《说文》说:“三,天地之道也”。《汤头歌诀》叙说:“盖古人制方,佐使君臣,配合恰当;从治正治,意义深长。如金科玉律,以为后人楷则。唯在善用者,神而明之,变而通之,如淮阴背水之阵,诸将疑其不合兵法,而不知其正在兵法之中也。”此言得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药房医院“代煎药”的猫腻!


被西方偷走的千年中医绝技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