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关紫薯,你必须要看的6个问题

林金雪娇、范志红 中医宝典 2018-08-05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导读

紫薯进入我们的生活已经有不少年了,从一种稀罕物,逐渐变成一种日常食物。餐馆中常有紫薯泥这道美食,食堂里也常有蒸紫薯售卖,超市里还有紫薯月饼、紫薯汤圆、紫薯糕点之类加工品。但是,有关紫薯的各种问题,还是困扰着不少人,包括小编。

 

营养专家范志红和林金雪娇在本文中回答了关于紫薯的常见问题。

 

问题1:网上流传说,紫薯的紫色是转基因来的,坚决不能吃?紫薯的紫色究竟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紫薯其实就是日常所吃甘薯的一种,和红薯、白薯是一类植物,只是其中的紫色品种而异。甘薯(拉丁种名Ipomoea batatas poir)属于旋花科甘薯属双子叶植物,紫色的甘薯在我国广泛种植于广东、湖南、山东等地,是一种喜温暖气候的短日照作物。

 

与我们经常食用的红薯相比,紫薯的表皮颜色较深、块根呈现紫色。因为以前没有见过这种品种,很多人都有一个疑惑:紫薯的紫色是不是转基因得到的?

 

转基因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某个目标基因,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导入到另一种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也就是说,让物种A表现出物种B的某个性状。比如说,让水稻种子长成某种花卉植物的黄色(产生胡萝卜素)。转基因食品的开发过程复杂,花费巨大,对价格较低廉、产量又较小的紫薯来说,并不是一件划算的买卖。再说,紫色甘薯品种自古有之,何必还要费力去做什么转基因呢?

 

(这里再唠叨几句:大自然中植物品种的丰富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比如紫色的甘薯,紫色的土豆,紫色的胡萝卜,绿色的稻米,黑色的麦粒…都是自古存在的品种。以前没有见过它们,只是因为产量太小,没有大规模商业开发而已,咱们不是农业品种专家,没见过它们也是很正常的,不用把没见过的品种都想象成转基因哦。)

 


问题2:我买到的紫薯是染色的吗?为什么它那么容易变色呢?

 

的确,紫薯简直是个变色龙。如果把它煮一煮,紫色会溶入水中,还很容易变成绿色。如果把紫薯和鸡蛋清放在一起,会发现接触的地方鸡蛋清颜色从洁白变成绿色。如果把紫薯泥和面粉搅拌在一起,加少量小苏打做成饼,颜色还会变成蓝紫色。很多人都觉得,紫薯的变色能力实在有点吓人。

 

所谓染色,是在食品加工中添加着色剂,使食品呈现多样的颜色。人工合成食品着色剂的基本要求,除了毒性足够小之外,就是色泽稳定不变色。紫薯中的色素这么爱变色,仅这一条,就和人工合成色素不沾边。

 

那么紫薯的紫色到底是那里来的呢?它是什么物质?

 

答案是花青素。花青素(anthocyanidin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植物中的花青素非常不稳定,它既怕热,又怕光,还怕氧化。在食品当中,它们常常与一个或半个半乳糖、鼠李糖或葡萄糖结合形成花色苷,形成花色苷后耐光性和耐热性都极大提高。即便如此,在酸碱度发生变化的时候,它们还是会发生明显的变色,比如变红、变蓝、变绿等,都是花青素的天然特性。

 

紫薯品种较多,不同品种的花色苷组成存在差异,但是其主要成分为矢车菊素(cyanidin)和芍药素(peonidin),二者都具有阿魏酸、咖啡酸或对羟基苯甲酸构成的酰基,且都是3,5-二葡萄糖苷,显著提高紫薯花色苷的稳定性。所以,紫薯即便经过蒸煮,大部分花青素还是能够保留下来。

 

问题3:听说花青素有很多好处?紫薯的花青素也像蓝莓一样有很多保健功能吗?

 

的确,有关紫薯的花青素,也有科学家做了不少研究。咱们梳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结果——

 

抗氧化实力派

人们都知道,花青素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日本学者须田郁夫等对比了不同肉色甘薯的自由基清除效果,发现和白色、黄色、橙色肉的甘薯相比,紫薯的能力最强,起到自由基清除效果的主要成分正是花青素。Kano等人做了人体实验,让志愿者饮用紫薯汁后,尿检结果显示,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增强,证明紫薯在人体中确实有清除自由基的效果。

 

调节肠道菌群新担当

Zhang X等研究发现,紫薯花青素能改变大肠中的微生物组成,显著增加肠道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等“好细菌”。研究者认为,食用富含花青素的紫薯,可能对肠道微生物环境和人体健康有益。

 

神经保护新成员

Sasaki K等人研究发现,小鼠摄入含有花青素的紫薯提取物后,空间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均有增强。对小鼠大脑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其中与抗氧化作用、能量代谢和神经可塑性相关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了。

 

保护视力潜力股

Sun M等人发现,紫薯花青素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提示它可能对保护视力也有潜在作用。

 

研究证明蓝莓和紫薯所含花青素的抗氧化效果差异并不大,也同样有保护视力的效果,那么,从紫薯吃花青素,或者从蓝莓中吃花青素,到底哪个更合算呢?算一算就知道啦。

 


问题4:蓝莓、黑枸杞和紫薯,都含有花青素。到底吃哪一种比较合算呢?

 

蓝莓中的花青素含量为1.29mg/g鲜重,而紫薯只有0.51mg/g鲜重,确实蓝莓在含量上领先不少,但折算价格后就能发现,蓝莓中的花青素价格为110元/g,而紫薯只有20元/g。


近年来被热炒的黑枸杞之类产品,虽然花青素含量遥遥领先于蓝莓,健康作用的确不错,但价格更是高得令人咋舌,按照花青素价格来算就更高了。所以,对那些追求性价比的人来说,紫薯是一个很不错的日常选择。

 

问题5:紫薯含有那么多淀粉,能够当主食吃吗?蒸紫薯和米饭馒头按什么比例替换呢?

 

确实,紫薯含有相当多的淀粉,吃它就要减少其他主食啦。


按照东北大米计算, 1斤生米能够蒸出2.3斤的米饭,熟米饭的淀粉含量大约为34%,馒头的淀粉含量是47%,而紫薯蒸熟之后淀粉含量基本上不变(大约23%)。所以,按提供同样淀粉的角度来说,300克紫薯大概相当于200克熟米饭(浅浅一碗),200克紫薯相当于100克馒头。总之,如果我们少吃几口大米饭,用几口紫薯来替代,是不会发胖的。

 

问题6:我想减肥,吃紫薯替代一部分米饭做主食合适么?能帮助瘦身么?

 

从提供热量角度考虑,熟的紫薯的热量(100 kcal/100g左右)略低于大米饭提供的热量(约116kcal/100g),远低于等重量馒头所含的热量(220kcal/100g)。然而,紫薯比较“噎人”,所以用紫薯作为主食,不太容易吃进去过多的淀粉,因为吃到一定量之后就觉得饱了。

 

从消化速度来说,紫薯的直链淀粉含量(约18%干重)高于东北大米(约15%),直链淀粉的消化速度较支链淀粉慢,紫薯中的膳食纤维丰富,能延缓胃的排空速度,其中所含的大量多酚类物质也有降低消化酶活性的作用,所以从理论上说,紫薯比大米饭消化速度慢,能够较好地维持饱腹感,尤其是对处在减肥期间的人,用紫薯配合米饭做主食,对控制体重和餐后血糖应当是有利的。具体的效果有多强,还需要研究验证。

 


总之,紫薯只是一种薯类,是红薯的姐妹。它的紫色既不是转基因,也不是染色,而是源自天然存在的花青素。大家安心享用它的美味吧,只是要记得,要吃紫薯,米饭馒头就要相应减量啦。


》》编后语

说了这么多现代对于紫薯的介绍,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中药大辞典》中是如何看待薯类食物的。

 

文中介绍,紫薯是甘薯的一种,在《纲目拾遗》中在“番薯”的别名中列出了朱薯、山芋、甘薯、红山药、红薯、金薯、番茹、土瓜、地瓜、玉枕薯、红苕、白薯、甜薯等,然后番薯的原形态中描述了“块根白色、黄色、红色或有紫斑。”有紫斑可能是最早出现的紫薯吧。

 

甘薯的性甘,味平,归脾、肾经。

《纲目拾遗》:“甘,平,无毒。”

《随息居饮食谱》:“甘,温。”

《本草再新》:“入脾、肾二经。”

 

功能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

①《纲目拾遗》:“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白皮白肉者,益肺气生津。煮时加生姜一片,调中与姜枣同功;(同)红花煮食,可理脾血,使不外泄。”

②《本草求原》:“凉血活血,宽肠胃,通便秘,去宿瘀脏毒,舒筋络,止血热渴,产妇最宜。和鲗鱼、鳢鱼食,调中补虚。”

③《随息居饮食谱》:“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凡渡海注船者,不论生熟,食少许即安。”

④《岭南采药录》:“醋煮服,治全身肿。”

 

如果是内服则生食或煮食均可,事实上,小编小时候喜欢啃生的甘薯,现在在冬天还喜欢吃烤红薯,味道真的很好。外用可捣烂后外敷。

 

食用番薯需要注意:

①《纲目拾遗》:"中满者不宜多食,能壅气。"

②《随息居饮食谱》:"凡时疫疟痢肿胀等证皆忌之。"

 

此外,还有一些复方

①治酒湿入脾,因而飧泄者:番薯煨熟食。(《金薯传习录》)(这就是烤红薯吧!!)

②治湿热黄疸:番薯煮食,其黄自退。(《金薯传习录》)(这应该就是我们日常喝的山芋汤呀)

③治乳疮:白番薯捣烂敷患处,见热即换,连敷数天。(《岭南草药志》)

④治疮毒发炎:生番薯洗净磨烂,敷患处,有消炎去毒生肌之效。(《岭南草药志》)



|作者简介|

林金雪娇,硕士生。

范志红,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烹饪营养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来源: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2016-10-12)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药房医院“代煎药”的猫腻!


被西方偷走的千年中医绝技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