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慢性口腔溃疡,中医如何辨治?

中医宝典 2018-08-05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编者按

在平台上有朋友询问“口腔溃疡”,只是这么简单的一个词完全无法推断究竟是什么一个状况,所以小编在这里还是要重复一下,如果身体有痒,赶快去当地的中医院看医生,你的脉、色、舌、症都是医生四诊合参的基础,只有医生准确了解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话再说回“口腔溃疡”,这在中医眼中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辨证论治呢?本文选自39健康网,作者不详。

 

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长,反复发作,对患者身心危害较大。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局部灼热疼痛。

 

中医对口腔溃疡的认识

 

◎口腔溃疡与五脏关系密切

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范畴。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

 

口腔溃疡分虚实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口疮之火,不独责之于心。

 

平时忧思恼怒,嗜好烟酒咖啡,过食肥甘厚腻,均可致心脾积热、肺胃郁热、肝胆蕴热,发为口疮多为实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发为口疮多为虚证;年老体弱,劳倦内伤,损伤脾胃,可致中焦枢纽失司,上下气机不通,上焦之阳不能下降,下焦之阴不能上行,心火独盛,循经上炎,也可发为口疮,此多为虚证。

 

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所说:“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胃火上行独燎其面”。

 

对口疮的辨证论治

 

治疗口疮要分虚实,辨脏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疗效。口疮临床见证颇多,其中以心脾蕴热和虚火上炎最为多见。临床辨治体会如下:

 

一、心脾蕴热证

主要表现为舌尖、舌边、舌面,或齿龈,或两颊部口疮反复发作,溃疡表面覆盖黄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隆起,红肿热痛,口苦口臭,心烦燥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

 

证属心脾热盛,肌腐生疮。治宜清热泻火,生肌疗疮。方用自拟泻心疗疮汤:

 

黄芩15g,黄连5g,大黄10g,赤白芍各15g,莲子心3g,生甘草5g,虎杖15g,炒栀子10g。

 

【病案举例】

何某某,男,32岁,2002年10月16日来我院就诊。主诉口疮反复发作3年,加重1个月,口剧痛不能进食。症见舌尖及上下口唇黏膜有芝麻大小如绿豆大溃疡3个,灼热剧痛,不敢进食,口苦口臭,大便3日未行,小便短赤灼热,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检查间舌尖部有0.1×0.5cm溃疡1个,四周红肿,中间基底凹陷,溃疡表面覆盖黄苔,上下唇内侧各有1个0.1×0.1cm大小溃疡。

 

此因心火与脾胃热邪循经上炎所致,证属心脾积热,熏蒸生疮,治宜清热泻火,宁疮止痛。处方:大黄10g,黄芩15g,黄连5g,生石膏30g,炒山栀10g,防风10g,赤白芍各15g,生甘草5g,玄参20g,生地30g,虎杖20g,元胡15g。每日1剂。上药用清水煎2次,取400ml分4次温服。

 

服药1剂后,大便已通,口疮疼痛减轻,能吃流食。服药7剂后复诊,口疮疼痛已不明显,口腔溃疡面积缩小,溃疡表面黄苔转为白苔。上方去黄芩、黄连、大黄,加黄芪、当归、白及,再服7剂而愈。

 

本例患者常值夜班,平时吸烟嗜酒,日积月累,郁积心火与脾胃之火,火热上炎,熏蒸口舌黏膜而热腐生疮。方用泻心汤、增液汤、泻黄散、赤芍甘草汤加减化裁,一方面用增液汤补液灭火,一方面用苦寒之剂泻火,釜底抽薪,心脾之火自然熄灭,口疮愈合。同时嘱咐患者值夜班时少抽烟、少喝酒,截断火热的来源,同时适当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二便通畅,使内热有排泄渠道,口疮愈合后减少复发。

 

二、虚火上炎证

主要表现为口疮反复发作,疼痛不堪,溃疡表面覆盖白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略隆起,色不红,气短乏力,烦热颧红,口干不渴,小便短赤,舌尖红苔少或有裂纹,脉略细数。

 

证属肝肾不足,虚火上扰。治宜养阴生津,滋阴降火。方用自拟滋阴疗疮汤:

 

生熟地各15g,北沙参15g,山萸肉10g,山药10g,丹皮15g,泽泻15g,茯苓20g,知母10g,黄柏10g,麦冬15g,当归10g,生黄芪15g。

 

【病案举例】

刘某某,男,50岁。2003年3月15日初诊。其患口腔溃疡2年余,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多方治疗不满意。来诊时可见齿龈和舌边各有1个溃疡,如绿豆大小,中间凹陷,覆盖白膜,四周隆起,色淡红,自觉口疮轻度疼痛,有灼热感,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自汗,小便黄,大便干。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略数。

 

证属阴津不足,虚火上炎。治宜滋养阴津,清降虚火。处方:生熟地各15g,山药10g,山萸肉10g,泽泻15g,丹皮15g,土茯苓20g,知母、黄柏各10g,当归10g,北沙参20g,麦冬15g,虎杖20g,生黄芪15g。服上方14剂,口疮愈合,症状基本消失,改用知柏地黄丸继续服用1个月,以巩固疗效。

 

患者口疮生在齿龈和舌边部位,齿为肾所主,舌边属肝胆区域,又因口疮反复发作,久病为虚,故此为肝肾阴虚所致。口疮反复发作,久病伤阴,阴津不足,虚火上扰,熏蒸口腔黏膜而生疮。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是典型的阴虚火旺之象。方选知柏地黄丸合一贯煎化裁,一方面六味地黄丸和一贯煎滋补肝肾之阴以治其本,另一方面用知母、黄柏、丹皮清虚热,降虚火,又加虎杖20g,清热通便,使火有去路,此为方中用药之妙。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效如桴鼓。口疮治愈后再用知柏地黄丸继续服用1个月,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治疗体会

 

1、口疮多为火热之证,当分虚实

若患者是青年,口疮剧痛,犹如火灼,口苦口臭,便干尿黄,为实热实火。治当清热泻、解毒止痛;若患者年老体弱,口疮隐隐作痛,咽干舌燥,烦热或五心烦热,舌红少津,为虚热虚火,治宜养阴生津,清降虚火。

 

2、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相结合可提高疗效

口疮部位在口腔,除辨证施治、整体调节治疗外,尚需局部用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口疮局部。临床常用梅花点舌丹、西黄清醒丸、六神丸等药,令病人少量多次含服,以缓解局部症状,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治疗效果。

 

3、黄芪、甘草是治疗口腔愈合的良药

黄芪补气固表,有敛疮生肌收口之效,最适用于口腔溃疡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生甘草有清热解毒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有类激素样作用。故不论口疮属实火虚火,在辨证论治的处方中酌情加入生黄芪和生甘草,可减轻口疮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4、保持大便通畅是治疗口疮的关键

口疮多为脏腑之火上炎,熏蒸口腔黏膜而病。治疗口疮用生地养阴生津以灭虚火,用虎杖清热泻火以灭实火。临床研究表明,大剂量生地黄有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虎杖含有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等,具有显著的泻下通腑作用。口疮患者服药后二便通畅,火热下行,引起口疮的实火与虚火随二便排出,口疮自然会愈合。除药物疏通二便以外,还应嘱咐患者要多喝白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二便通畅,少烟少酒,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减少火热的来源。同时注意口腔卫生,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也是预防口腔溃疡复发的重要措施。

 

注:本文中方剂为学术探讨用,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39健康网,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药房医院“代煎药”的猫腻!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