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东医案】呕吐(1)
编者按
医学以疗效说话,无论中医、西医都是如此,我等学习中医的后生晚辈自然希望能让疗效说话。
欢迎大家评价医案,分享您的中医医案,中医六技、成功失败都可,以期在阅读体会中共同成长。 |
上一篇:
医案
王xx,女,18岁,学生。
【辨治经过】
初诊(1974年3月5日)
患呕吐已一年余,食后胃中不舒,渐渐吐出不消化物,无酸味,吐尽方舒。吐后又觉饥嘈,略进饮食,泛吐如前,形体消瘦,大便艰难(X线胃肠检查无异常发现),口干。舌质红,脉细弱。
由于精神刺激,饥饱失调,引起久吐不止,导致气阴两伤,上逆之气,从肝而出,损伤脾胃。先用顺气降逆、泄肝养胃之法。
旋复花三钱(包),煅赭石四钱,北沙参三钱,麦冬三钱,金铃子三钱,半夏三钱,陈皮二钱,姜竹茹三钱,谷芽四钱,枳壳一钱半。三剂。
二诊(3月8日)
呕吐略减,胃嘈如前,前方再加黄连五分。七剂。
三诊(3月15日)
呕吐逐步减轻,处方无变动。原方。七剂。
四诊(3月23日)
呕吐已止,大便亦通,饮食渐进(先进豆浆、稀粥,渐渐能食软饭),胃中较舒,但神疲,舌红无苔,脉细。可见脾胃已伤,气阴未复,再予益气生津,健脾和胃之法,方用《金匮》麦门冬汤加减。
麦冬三钱,半夏一钱半,党参三钱,生甘草一钱,陈皮一钱半,香谷芽四钱。
此方嘱连服十剂,巩固疗效,并注意饮食不宜过量,以防复发。
【按】
患者呕吐已一年余,由于胃虚气逆,属“反胃”范畴。曾经多次治疗无效,以致形瘦色萎,全身乏力,不能劳动。据病情分析,既有食入反出,谷食不化,属于脾胃虚寒之症;又有舌红、口干、饥嘈,属于胃热伤阴,胃中不和之象。故用药避免香燥,而以顺气降逆为主,且偏重于滋养胃阴,兼养胃气。乃以旋复代赭汤、麦门冬汤、黄连温胆汤合为一方,并根据朱丹溪“上逆之气,从肝而出”的论点,加入金铃子以泄肝利气。
这种病例,临床上虽不多见,但属缠绵难愈。在辨证上大都寒热夹杂,先实后虚,故病情比较复杂。当呕吐不止的时候,服药不易接受,故先用和胃降逆略佐苦降之法,较为适宜。从药能入胃以至气顺而吐止,因而取得疗效。
【黄文东医案】胃痛 – 胃小弯溃疡
|医家简介|
黄文东(1902-1981年),字蔚春。江苏省吴江人。幼承庭训,攻读古典经史,14岁考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受业于孟河名医丁甘仁先生门下,1921年以首届名列第一毕业于该校。毕业后,返回原籍震泽镇悬壶应世。1931年应丁济万(丁甘仁先生之长孙)院长的邀请,返母校(是年学校改名为上海中医学校)执教,并任教务长之职,当时年仅29岁。任职期间,还担任《本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妇科学》、《名著选辑》等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前后凡17载,直至1948年该校停办。执教期间,同时开业于上海武定路寓所。
建国后不久,黄氏即主办上海市中医进修班、中医师资训练班。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中医科教研室主任、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学会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1978年授教授职称。
黄氏著作颇多。建国前执教时主编的教材,已见上述。建国后撰有《丁氏学派的形成和学术上的成就》、《继承整理李东垣学说的体会》等论文20余篇。主编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内科学》教材和《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中国现代医学家丛书之一》。龙华医院整理出版了《黄文东医案》。
来源:摘自《黄文东医案》,上海人民出版社。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