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家 | 李刚田传
大 家 | 李刚田传
一、无心插柳柳成荫
1946年农历三月初五,李刚田出生在洛阳市一个书香世家。其祖父、父亲都从事文物工作,对金石书画颇有见地,收藏丰富。家里的博物柜摆放不下从各地收集来的文物,常常堆满一地。李刚田戏称自己“从小在秦砖汉瓦堆里长大”。书架上都是字帖,随手可翻。一个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的儿童,怎能不受到熏陶?李刚田五岁时就就在父母的要求下习字,写大楷、小楷、仿影。家里有许多字帖,大多是装裱成册页的原拓剪贴本。大人要求看字帖前先洗净手,然后将字帖端端正正地放在桌子上,人要正襟危坐,气不盈息,帖要轻翻。经过这种严格的训练,时间久了,便形成一种爱好。即便有如此好的学习条件,李刚田最早的梦想并不是当书法家或篆刻家,上辈的教诲及诗礼传家的传统,使他从小便立下达者兼济天下的志向。在他眼里,书法只是余事,篆刻更是雕虫小技。他更爱的是文学,当一个作家才是他的梦想。但世事沧桑,终未圆他的作家梦,而在时代发展与偶然机缘的作用下,他走上了书法篆刻的艺术之路。
1980年,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成立以后,开始有组织地开展活动。这是李刚田从业余爱好者到专业书法创作的一个重要起点。这一年,他调入郑州市文联,从事书法篆刻专业创作及组织工作。1982年参加河南安阳篆刻研讨会,受教于苏州沙曼翁先生及青岛苏白先生。
1983年,他在上海举办的全国首届篆刻大赛上获优秀奖,成为近百年河南印坛最出彩的事件。同年,论文《篆刻艺术中的对立统一》入选当代印学讨论会,并收入论文集。隶书作品入选首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
1984年,河南举办了新中国的首次全省书法比赛——中原书法大赛,他以一方浑厚恣肆的《虎啸龙吟》荣获唯一的篆刻一等奖。1985年,隶书及篆刻作品入选国际书法展览。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书法象协会理事(河南4理事之一)。1986年,论文《当代书法创作特点论》、《也论沈尹默先生的书法》两篇入选第三届全国书学讨论会。1987年,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聘为书法主讲教师,讲授电大书法隶书部分;获“河南书法龙门奖”金奖;书法作品人选国际临书大展;论文入选新十年书学论辫会;书法篆刻作品十件参 加首届墨海弄潮十五人展。1988年,随中国书法家代表团访日。1989年,篆刻作品获第四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二等奖。1990年,篆刻作品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优秀作品。1991年,参加西泠印社,被聘为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篆刻展评审委员,当选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他多次参加全国篆刻展评审工作。至此,他成为河南印坛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河南书坛的代表书家之一。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书法艺术,他幸运自己赶上了这个伟大时代。
他后来回忆:“我童孩时的爱好在于文学,最令我醉心的是诗,曾幻想作一个诗人,还写过厚厚的一本所谓诗,可惜文化革命时烧掉了,我当诗人的幻想也随着那焚诗的火苗化为了灰烬。”“从事书法、篆刻艺术这个专业,并非我的初衷,而命运之神硬是包办了我与书法篆刻的姻缘,随着岁月推移,渐渐使我与之产生了情感,并且与日俱增,使我与书法篆刻艺术须臾不可分离,终将白头到老。”(《痴迷之梦》)
借用契诃夫的比喻。如果说书法、篆刻是李刚田的妻子,文学则是他精神上的情人。无心插柳,柳已成荫。对文学的暗恋与修养不知不觉中化为柳树的根基,它令柳条飞舞,绿荫满地。
二、热闹中的冷寂
1980年代以来,李刚田厚积薄发,在书法、篆刻以及理论上的成果接连不断,很快引起海内外同道的广泛关注。至今,李刚田已已出版专业著作30余种。有:《书法艺术》(隶书部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7)。《篆刻初步》(与吉欣章合着),河南美术出版社(1989)。《李刚田篆刻选集》,河南美术出版社(1990)。《篆刻》、《隶书》教材两种,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出版(1993)。《李刚田篆刻集》,荣宝斋出版社(1996)。《石鼓文》教程,《中国书法》刊授教材(1996)。《李刚田书法集》,荣宝斋出版社(1998)。《当代篆刻名家精品集·李刚田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历代印风·黄士陵印风》,重庆出版社(1999)。《边缘断想》,散文随笔集,大象出版社(2000)。《李刚田书法家篆刻》两卷,河南美术出版社(2003)。《李刚田书法篆刻精品选》,荣宝斋出版社(2003)。《古印评改二百例》,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书印文丛》,论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李刚田篆刻精选》,河南美术出版社(2006)。《李刚田书法篆刻》,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篆刻篆法百讲》,河南美术出版社(2006)。《碑帖精华·张猛龙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河南代表书家·李刚田书法作品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006)。《李刚田篆书古诗百首》,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李刚田楷书篆书千字文》,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李刚田书篆法百韵歌》,河南美术出版社(2008)。《中国书坛名家手卷·李刚田卷》,安徽美术出版社(2009)。《西泠印社中人•李刚田印集》,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中国美术家大系·李刚田卷》,河北美术出版社(2012)。《中国高等院校教学范画·李刚田书法作品》,河北美术出版社(2013)。《中国书坛名家手卷·李刚田卷》,安徽美术出版社(2013)。《中国当代名家书法小品·李刚田卷》,青岛出版社(2013)。《李刚田谈篆刻》,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李刚田篆书心经》,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李刚田楷书心经》,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中国美术馆典藏书法作品集·李刚田卷》,文物出版社(2014)。《李刚田对联书法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荣宝斋2017当代名家书法年度提名展•李刚田书法作品集》(2017)。专业论文入选《当代印学论文选》、多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西泠印社印学讨论会,发表于多家报刊。主编有:《篆刻学》(100万字),江苏教育出版社。《篆刻技法全书》(80万字),河南美术出版社。《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印学卷》(70万字),荣宝斋出版社。《历代印风技法丛书》(13种),重庆出版社。
李刚田书法篆刻作品入选第二至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一至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国家画院主办2012年以后的历届院展。篆刻作品入选中书协主办历届全国篆刻展。1999年,书法作品入选中书协主办巴黎现代中国书法艺术大展、中国二十世纪书法大展等。2001年,“李刚田书法篆刻展”应日本德岛大学邀请在日本德岛乡土文化会馆举办。2001年,中国书协授予他“中国书法艺术荣誉奖”。2004年,河南省授予他“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06年,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联等单位联合举办《河南代表书家·李刚田书法展》,并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作品集。2013年,书法作品入选中书协主办的首届全国“三名工程”书法展。2014年,书法作品入选中书协主办“翰墨中国”书法展等。
李刚田多次受聘担任全国重要书法篆刻活动的评审委员,是连续30年当选中国书协理事的少数资深理事之一。任中国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河南省书协第二至第四届副主席、第五届名誉主席,郑州市书协主席。1998年当选为西泠印社理事,2008年任西泠印社副社长。
2007年,年逾花甲的李刚田受命出任《中国书法》杂志主编,事业又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此后定居北京,新居取名“玉泉精舍”。2011年下半年,他辞去《中国书法》主编,“卸甲归田”。他想起黄山谷的诗句:“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该留点时间给自己了。他认为到了这个年龄应该松弛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再去制定什么规划与目标。尽量减少社会活动及饭局酒席。他在北京郊区租了三分菜地,周末与家人一起带上干粮到郊外种地,亲近大自然。他说:“自强不息是年轻人的事,老了不能再逞强,该息便息,佛家说‘放下便是’。但我依旧会写字、刻印、读书,因为干这些事使我愉悦,让我体验着人生的美好。”2012年,他受聘在书画频道,主讲32集篆书讲座,之后出版光盘。2015年,又主讲《篆刻赏析》34讲,并出版发行教学光盘。
2015年4月,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在浙江绍兴颁奖。李刚田是兰亭奖艺术奖的得主。面对这一中国书法界最高奖项,他很淡然。“已是近70岁的老人了,本无意于再去与人竞争什么奖项。”
兰亭奖对他的颁奖词说:“李刚田先生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坚持书法与篆刻相结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个人创作与教育培训相结合的道路,齐头并进,同步并举,沉潜翰墨,孜孜以求。其书印创作刀笔结合,刚健雄浑,质朴厚重;其文论长于辨析,独出机杼,不落窠臼;其砥砺德行,注重公益,讲学授艺,任劳任怨,不辞辛苦,堪称当代书坛德艺双馨的楷模。”他平静地致获奖感言:“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的设立,不仅是针对一件作品的评审,而且是对一位书家全面、立体的观照;不仅依据其创作能力,而且体察作者的思想深度;不仅是对评审对象专业水平的衡量,而且隐含着对一位书家人格的认定;不仅聚焦于当下,而且将其置于当代书法发展三十余年的进程中来考虑。比起其它奖项,艺术奖更能彰显书法艺术所特具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品质。所以,我在望七之年获此奖项,颇感欣慰。”他用“欣慰”一词,表达他的兴奋和感谢之情。
经历过坎坷动荡的岁月,也见证了书法从沉寂到被唤醒,直至热闹纷呈的时代,但他一直坚持在热闹中保持冷寂。有些荣誉的到来是水到渠成,并非自己刻意追求。他称自己一直在“没有目的地做事情”。1985年首次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时他毫无思想准备,而这一干就是30年;西泠印社副社长也是在选举前才知道自己是候选人。年逾古稀之后,他对曾经的光环、故事看得更淡,唯望在玉泉精舍,以玉自省,读书弄翰,获得自在与快乐。在艺术世界里物我两忘。
三、中原印坛领军人
李刚田崛起印坛是与河南在全国书坛的崛起同步的。在他的为河南印坛作出贡献的同时,河南书坛的整体崛起也进一步造就了李刚田在全国印坛的重要地位。他的成功引发了河南篆刻界许多人士的思索,为后来者指明了成功的道路。他在楚简的研究与创作上开了风气之先,受其影响,一些青年书家纷纷效法,异军突起,脱颖而出。
关于李刚田与中原印风的关系,其弟子许雄志曾撰文论述:“当代河南篆刻从在全国默默无闻到异军突起,形成了有独到特色的艺术风格和稳定又充满活力的作者群,经历了几代人近30年的艰苦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李刚田作为中原印坛的代表人物,对中原印风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以自己天资和艰苦的努力跻身当代一流篆刻家之列,成为当代印坛的最有实力的代表人物之一。一个地区的篆刻创作水平是以当地代表人物的影响力和作者群体的人数来体现的。李刚田无疑是河南乃至全国印坛的代表人物,在当今印坛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个人的成功也极大地提升了河南印坛在全国的位置。李刚田保持着诸多河南篆刻之最:出版个人印谱最早,出版篆刻类图书最多,发表篆刻论文最多,担当全国篆刻展的评委最早,担任篆刻界重要职务最多,外出讲学最多……可以说,他以作品的影响力和个人的魅力,丰富和凸现着河南篆刻的形象。”“他在篆刻教育、印学研究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垂范作用。李刚田乐于奖掖后学,许多河南印坛的年轻人得到过他的教诲。我有幸于1981年拜于李先生门下,长期得到李先生的悉心指导,受益终生。”(《李刚田与中原印风》)王玉龙在《论李刚田的学术思想与艺术创作》一文中评论李刚田的篆刻:“李刚田治印源于战国玺与汉宫印、汉凿印,旁及黟山派诸名家,运刀爽利干净技法纯熟,功力厚实气韵浑朴,白文线条有玉印之风致。其运刀之肯定,线条之到位,虽行家里手亦难企及。李刚田刻印,每每于行刀过程长冲造势,兼带吴让之似的披削,又以锋刃的绞转(这与他书写运笔有异曲同工之妙)营构浑朴的线质,产生雄强的刀势韵味和书写性的天趣。结篆则用自创篆法,于石鼓楚篆主体性造型话语中捎带汉隶笔意,在古典中建构唯我的风格立场。布局的随机应变,因文匹配,因字构形,不致使面目沦于雷同。”“李刚田篆刻语言的话语构成、符号排列,叙述方式对图像魅力的作用,亦具有诗性的唯我的个性化色彩。如结篆布白或合文、或通借、或逼边、或破框、或并笔,充分调动各种技术的形式的要素,纳入可操作性层面,为他的篆刻叙事策略服务。他的有些作品在点线塑造过程中加强面的表现力,已蕴有某种视觉阐释的美术化意向。其朱文印借边栏以代印文,而白文印则大胆无畏地把线条冲出边界,给人‘印外有印’与韵味无穷的美感,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谷松章认为:“李刚田先生篆刻的一大特色是以隶意入印,这一追求始终贯穿于其篆刻艺术发展的各个阶段。隶意入印无疑属‘印外求印’,且是非篆书因素入印,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李刚田先生的‘印化说’形成于1985年前后,其中心是在‘印外求印’的过程中,须把印外其他艺术门类的艺术语言转化为篆刻语言,即要有一个‘印化’的过程。这一认识的形成,是他篆刻创作的一个转折点。”(《李刚田先生篆刻回顾》)
也有直率的批评,如蔡大礼说:“李刚田夸张秦汉印的某些特点缔造了自家风格,引领风气之先,在河南印坛举足轻重,成为当地许多篆刻爱好者效法学习的榜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作品中透露的消息越来越不美妙。对秦汉印的移植、借鉴显得过于机械;追黄牧父的清峻却流于简单;其印渐渐失去了神采。”(《世纪之初扫描印坛》)
李刚田篆刻的另一特色是其边款艺术。边款艺术是篆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篆刻《坏孩子》的边款:“小时候妈妈呼我坏孩子,如今花甲在望,自觉仍未能坏起来。须知坏是一种才华之展现,是一种离经叛道之勇气,是一种常人难及之境界。辛巳。刚田白。”一则既幽默又充满思辨的小品文。又如篆刻《可贵者胆》的边款:“艺术创作之胆魄源自三:曰气度恢弘,曰真知灼见,曰技法娴熟。无此三者而大胆者,实为之狂妄。己卯重阳。刚田作印。”“可贵者胆”,齐白石刻过,李刚田重刻,不是简单的向前辈大师致敬,而是有了新的感悟。此边款是一则精彩的微型印论,且适用于一切艺术形式。
李刚田认为,当代的篆刻创作是继秦汉、明清两个高峰后的第三个高峰,是篆刻史上创作思想最活跃、创作形式最丰富、参与作者最广泛的一个时期。当代篆刻不仅继承了明清“印宗秦汉”、“印从书出”、“印外求印”的思想,又在美术化、工艺化上有所介入和强化,吸取了考古发现、古文字研究的最新成果,取法广泛,对古代既定印式形成突破,更加追求形式美、追求艺术个性。他追求的是一种平实大度之美,不去追求让人觉得巧在其表的东西。一是金石味道要厚重,二是表现意识要强。表现性不是在章法形式上的美术化,而是追求一种刀石相击的感觉。他在追求刀情笔趣和金石意味的和合无间。
四、在古典中建构唯我
性格平和尔雅、不慕浮华,深深影响了李刚田的艺术创作。虽然从事书法、篆刻创作几十年,但他觉得,“50岁以后,才突然发现了自己的风格”。
30多年来,李刚田的书法创作、篆刻创作与理论研究同步进行,三者之间相互支撑,相互补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当代书法篆刻创作思想异常活跃,作品形式不断出新竞奇的背景中,李刚田在创作中选择了渊雅正大的书风印风,既体现了中国书法篆刻艺术源远流长的传承性,又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性;在创作中既注重作品深厚的文化内蕴,又注重作品形式的审美冲击力;既融入了“中原书风”的地域牲,又表现出不与人同的个人风格。在篆刻理论研究中,他的“印化说”及“做印法”等印学研究成果,充实和发展了传统印论,又对篆刻创作具有现实针对性。其创作与研究在国内外书界印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有人认为李刚田的创作理性多于激情,对此,他在《情理之间》一文中作出了回答:“印坛朋友们说我的作品是理性的。这种评说内含的意思褒贬都有,一方面是说我的作品能应规入矩、条清缕晰,另一方面则隐喻着说我的创作缺少激情、缺乏幻想、缺少偶然为之的天真自然。我不否认我的作品中贯注着理性的因素,艺术创作虽然需要的是形象思维,但也不能绝对地离开抽象的、逻辑的、理性的思维,其中越是现代的、越是写意的就越需要理性的构思。……如果说我缺少创作的激情,那是一种表面化的看法,是一面之交的观感,而不是老朋友的深刻理解。”
笔者认同李刚田的解释。不论书法与篆刻,没有激情就无法进入真正的创作。何况,李刚田在骨子里是一位抒情诗人。他公开发表的少量自由诗,如2001年随河南书法家西部行所写的《列车上的遐思》《过青沙山》等(载《书法导报》),曾得到过不少人的赞赏。情有多种表现形态,有的外露,有的含蓄,李刚田的抒情多属含蓄一类。他的书法与篆刻在风格上是相通的。他的书法静如止水,从末出现过惊涛狂澜,这是性情所至,其底蕴仍是大海。
他在谈及篆书学习经历及篆刻风格的形成时说:“我的篆书起步较晚,从秦汉刻石入手,现在看来那种学习方法很慢。刚开始不知道怎样下手,只是依样画葫芦,很工艺化地描出来。后来接触到清人的篆书,在用笔上受到很大启发。我在审美思想上受邓石如的影响,但我没有直接学他。我的篆书还受到了吴昌硕、赵之谦还有赵叔孺的影响。后来又受到楚简帛书用笔势态的影响,最终形成了现在这样的面貌。”“篆刻本身有四个属性,即印章属性、书法属性、工艺属性和美术属性。就我的篆刻,印章属性和书法属性对我是第一性的。工艺属性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我尽量表现我的书法感觉,表现对古印章理解的感觉,表现金石趣味和书法趣味。”
与明清印家一样,李刚田对自我篆书风格的着意塑造也处处显示着他作为一位理论型印家的智慧与机敏。他的小篆,楚篆与魏碑一路的行书,在精神格调上显然是一脉相承的。虽不求大的反差,从表面观之又很富于理性,但细细品读,内中又蕴含着许多精微的变化。
洪亮评论李刚田的书法具有“冲和之美”,称李刚田的行楷书为“刚田体”:“如果从中国书法史的长河之中,去寻找刚田先生那特有的行楷书书风的直接师承关系,我们会发现他与历代书法大家并没有直接一一对应的师承关系。我看他《行书直幅临韭花帖》也只是意境上相通,其用笔乃为自家之法。这种点划凝练、厚重、朴实,结体端庄、稳健、冲和,时以撇捺取势的行楷书,堪称为‘刚田体’。‘刚田体’行楷书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李刚田先生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沉潜于传统的书法之中,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或借鉴或吸收于自己的书法艺术之中的结果。……他的行楷书走的是一条碑帖结合之路。我们细细品读‘刚田体’行楷书,时时发现其文化风格的正统性和丰富性;而形式风格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从笔法形式上看,‘刚田体’行楷书消解了晋唐以来的诸多传统经典笔法。”
2016年12月,“李刚田对联书法精品展”在西泠印社出版社宁波分社举办。共展出五十幅对联作品,其中四十九幅为梁启超集宋词对联,还有一幅最长的对联是梁启超在陈师曾追悼会会场展览看到的一副篆书对联。这些对联作品全部用四尺宣竖四开写成,都算是小品,雅致清新,耐人寻味。五十幅作品虽形式、尺寸统一,内容相近,但字体上充满变化,以他最擅长的行楷书及小篆为主,隶书、汉简、大篆、楚篆、战国金文、汉谬篆、草书穿插其中。同时,又根据字体和所写内容选用不同纸张,白宣纸、粉笺、蜡笺、桑皮纸、净皮纸,用纸丰富多样。展出颇受好评。
2017年4月28日,“闲庭信步——李刚田书法作品展暨学术座谈会”在北京荣宝斋书法馆举办。此次展览是“荣宝斋2017当代名家书法年度提名展”的首展,展览共展出李刚田精品力作60余幅,作品有中堂、横幅、对联、扇面、小品等多样形式,也涵盖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多种字体。全国各地数百位书法爱好者前来参观展览。展览受到了广大书法爱好者、收藏家的高度评价与肯定,所有展览作品在开展第一天就全部售罄,这也集中反映了李刚田学术专业的广泛影响力。学术座谈会由《中国书法》主编朱培尔主持,他谈到,李刚田不仅是优秀的书法家、篆刻家、学者,还是编辑出版家、教育家,其书法面貌有书法与篆刻的结合、有书法与学术研究的结合,并达到了高度统一。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主任高庆春认为,李刚田书法外功的修养深厚并融会贯通,其书法金石气息、刀笔味道浓郁。龙开胜认为,李刚田作品安静的背后隐藏着内心创作的激情,这种强烈的反差越大,作品的深度越高。杨军认为,李刚田的字品与人品是合一的,有高度的中和之美。展览作品的可读性、观赏性、艺术性都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李刚田在发言中谈到自己,多年来始终注重像古人一样对人格的修炼,始终不忘初心,保持对艺术的纯正追求。
李刚田是一个有着浓厚古典情怀的书家,他以人的在场与不在场来评价观看古代书法展与当代书法展后不同的心情:“前人的书法是以‘人’为核心,作品顽强地体现着人的在场。我们走进博物馆,一个厅在展出当代书法作品,另一个厅是馆藏的古代书法展,当我们看过当代书展而走进古代书法作品之时,会有怎样的感觉?两个展厅的反差应该说是极大的。当代书法展厅中众多作者的作品在形式上争奇斗艳、标新立异,各以独立的形式风格彰显其个性,但这些形式给人们更多的是对眼球的刺激,而难以给人以心底的震撼。当走出当代书法展厅后,每个人的个性表现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留下的是整体雷同的印象。为什么每个人都极尽变化而又流入整体雷同之中?因为当代的创作聚焦于创造作品中个人的形式风格,而忽略了作品中蕴藏的内在文化风格和人格魅力,形式风格的千变万化与文化风格的趋同归一使得当代书法创作整体上有雷同感。走进古代书法展馆之中,在对作品的细细品读、对笔势的细细玩味之间,有一种与古人‘晤言一室之内’的感触,这里虽然表现出不同书家的不同笔法、不同体势乃至不同的审美感觉,但没有太多刻意的形式张扬,而通过笔墨自然而然地透露出不同的文化风格和书家不同的气质秉赋乃至人格魅力。与当代创作恰恰相反,在形式上整体无意标新立异之中表现出文化性风格的各自独立性。”(《人的在场》)这段话对我们理解李刚田书法的审美取向大有帮助。
已逾古稀之年的李刚田,进入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只想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写字、刻印、读书,教书。他希望能在晚年多留点时间给自己,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社会活动。他的自撰联语:“痴情刀笔蝴蝶梦,漫卷诗书杜甫心”,或可视为他晚年生活与心态的真实写照。话虽如此说,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2016年11月,他毅然受聘担任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家乡的书法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尽其所能。
往期经典(点击链接 即刻浏览):
【书画家必备】书法创作落款常用礼语 + 岁时表
“一带一路石油梦”——于恩东书法实践展在京成功举办(附全部展出作品)
“砥砺前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名家进名校书画作品邀请展”在中国农业大学开幕
万殊一相•狂草四人展在济南开幕(附全部展出作品高清图片、现场创作作品图片及局部)
第四届“魏碑圣地 • 全国魏碑、隶书书法大赛(含在校大、中学生)”征稿启事
2017墨舞神飞•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系列活动在河北定兴举行
中国书法家协会入会条件细则(2016年12月最新发布,试行)
【老徐报道】“大道周口——王学岭诗文书作”入藏周口博物馆开展仪式!
【现场直击】胜利战歌——李铎书胜利日大阅兵合唱歌曲展在军事博物馆开幕!
【现场直击】大型套装图书《李铎》入藏国家图书馆典藏仪式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行!
【对话名家】访梅墨生先生——书法是最内美的艺术,是动人心魄的艺术。
【老徐报道】“2014.济南.沈门七子书法作品展”在山东省美术馆隆重开幕!
【当代书法网 老徐报道】"王友谊篆书艺术大展"在宋庄上上国际美术馆隆重开幕
走进新机场 传递正能量 ——中国书协机关党支部、北京城建新机场市政项目部党支部联合党日活动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书法作品展在肃宁展出
“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 ——‘中华颂’中国书法交响音乐会 暨两岸四地百位书家”亮相香港会展中心
办个展、发新闻、大型书画活动策划
投稿邮箱:ddsfw@126.com
联系电话:1861280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