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句“倒在江湖无人过”,说尽了卑微世界里的江湖人的命。

后窗编辑部 后窗 2020-08-24



命是一种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手艺,徐童便借鉴传统,像《水浒传》一般,以长卷的篇幅、中国传统小说章回体的形式讲了《算命》的故事。徐童说,片中那些人的生活就是一折一折的,像章回体一般。


《算命》的场景随人物转徙,在不同的地域空间提供的社会背景中,让观众可以看到小人物微不足道、颠沛流离的人生以及其中的人情世故。早在十年前,我窗的卫西谛老师在南京写了一篇关于《算命》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眼中的徐童和游民群体


▲扫码立即抢《算命》2019.5.26 13:00

剧情简介:

厉百程孤独半生,40多岁的时候碰到石珍珠——她因为残障,在老家倍受虐待,两人从此开始一起生活; 他们住在北方某个城乡结合地带,厉百程以替人算命维生。来找他算命的主顾常常是妓女,她们都各怀心事; 因为冬天太冷,又碰上扫黄打非,老两口回到老家青龙。在那里,他们去过石珍珠的娘家,又回到厉百程的老宅。

春天的时候,他们重新上路,赶赴庙会,等待时来运转……


导演阐述:

在最低的生存极限里,活着本来并不需要意义。但是顽强的活下去,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徐童•算命:倒在江湖无人过


本文首发于新世纪周刊(财新)2009年11月7日
撰文:卫西谛


今年我去昆明看了“云之南”、去平遥看了“独立影像文献及作品展”、在南京看了“中国独立电影年度展”,我看到了一批让我深觉震撼的纪录片。深觉震撼,是因为这些作品好,并且所拍的事,就发生在这个国家、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是现实。徐童的《算命》是其中之一。我从九月初看这部电影,至今在各种场合看过三遍,每看完一遍都觉得感慨千万,不知从何说起,憋了很久,试着说一说。

▲《算命》拍摄工作照

乍一看《算命》,不是新鲜的话题,不外乎还是妓女乞丐残疾人,还是底层还是边缘。早年就有人编地下电影顺口溜“警察妓女黑社会,穷山恶水长镜头”。所以,当算命先生历百程和他的残障老伴石珍珠,以及他的主顾唐小雁尤小云们刚出现时,你不会觉得惊讶,似曾相识。

但往下看我才明白,原来徐童拍到的不是底层不是边缘,是江湖。这个江湖不是武侠小说、功夫电影里的江湖,也不是我们心有所系的传说里的江湖,不是一个有任何浪漫和传奇的世界。这个江湖就在马路边、窝棚里、集市上、洗头房里面,是一个或许有人觉得不堪入目的、但又是热闹非凡的、极为真实的世界。

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用今村昌平的话来讲那是他喜爱的“蛆的世界”。用我们这些(大多数)去看电影的人的眼光,是一个卑微的、甚至卑贱的世界。他们身无长物、家徒四壁,到冬天为了活命去亲戚的炕上度日,到春天就去集市上为来年的口粮盘算。有的女子为了以后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磨难,就改了名供在柜前,但仍不免被警察端了窝进了局子;还有的女子为了走门路搭救入狱的丈夫而出卖身体,一次几十块钱,掰着手指数算日子。写到这里我都不免热泪盈眶,可是导演徐童很冷静。于是《算命》得以超越廉价的同情和怜悯,因为拍摄者与被拍摄者同在,你看不出二者的差异,惟其如此,才会让我们这些观看者可以感同身受。

▲《算命》剧照

超越了同情和怜悯之后,《算命》让我看见了生存的最低限度,进而看见生命本质的光芒。徐童拍上纪录片之后,放弃了原先艺术家式的生活,工作室不去了,就住在离那些流浪汉们聚集区附近,剪片子也是在那里。他说回北京剪怕剪出来变质。他说拍完之后发现,我们的生活原来不需要有太多东西。这个片子在平遥摄影展上的一个漏雨透风阴冷的黑棚子放过,有两个很年轻的女孩子路过,她们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独立电影”,但一坐三小时,看完泪流满面。我记得她们后来说到一句话,“我们生活在这个追逐物质的年代”,她们没想过还有这样的电影。

确实,我们生活在一个金钱衡量一切的世界里,这是一个从上至下主导的方向,国家要经济发展,个人要拼命挣钱,其它都敬请勿想(我们是不是真的过得更好?)。所以《算命》愈见珍奇。因为我们没有想到过,在物质在最低限度的世界里面(被主流话语遮蔽的世界里),每个人还是可以有自己的活法,他们有爱有恨,超越简单的善与恶,找到自己的出口。他们被这个社会弃之不顾,只能自食其力,活得照样有尊严。

徐童说在拍这个纪录片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一种勇气,获得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拍片子的力量,是一种活着的力量”。是一种生活的自信。我说,我也获得了这种力量,是在看这部电影的三小时里面。当然,甚至更长时间。

▲《算命》工作照

徐童用传统话本的章回体方式来做段落标题,“第一回 厉百程算定孤单命  唐小雁棒打无赖汉”、“第二回 厉百程且说结婚事  小神仙画符财运红”,诸如此类,一共十回,像是一部现代的《三言二拍》。片尾用上了台湾流行歌曲《往事只能回味》,配的画面是一些片中镜头的回闪,完全是一个常见的电视剧片尾做法。这使得《算命》自成一格,非常民间、非常通俗。

第一遍看完之后,我们就和徐童讨论一些细节,比如逛天安门的团圆式结尾、流露出报应的观点、访问时过于主流的镜头,这些会不会损害这部电影的质量。等我多看两遍,我觉得豁然开朗,或者说再无困扰,《算命》本是以世俗的方式来讲世俗之事,所以主流、通俗都本是这部纪录片的特质之一。

结构也是一个疑问。开始时我们看到关于算命先生厉百程夫妇,以及他的残疾兄弟、还有底下层的主顾们,一些从事“不正当职业”的人。后来旁枝逐渐消失,只剩下厉百程夫妇,随着他们回家过冬,随着他们去集市挣钱。最后是在集市旁的小旅馆里遇到另一些跑江湖的人。这样的结构确实有头重脚轻、焦点游移的忌讳。

我是把《算命》看作树状。开始一小时,像是茂盛的“枝叶”,记录的是一个下层人的大圈子;其后是“树干”,主体是厉百程夫妇的生活;最后是“根”,各种跑江湖的人聚集在一起。这也许是一个自然生长的过程,是徐童拍和剪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做法。

▲《算命》工作照

还有一点切勿误解:《算命》并不故作沉重,而是极为好看。就我参加的几次放映,只要坐下来看的人,无论环境多差,三个小时基本不会有退场的观众。好看,是因为生动。江湖人有江湖人的活法、有江湖人的说话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有江湖人的温情与悲凉。片子里厉百程去见一个老行家,两个人对“专业术语”,老人家教厉百程一个口诀,唤作“门光星”,专算店家开门的日子。其中两句是这样的:“雨过长沙满洞庭,倒在江湖无人过”。这是一个用以讨生活的口诀,却也蛮有几分诗意。

一句“倒在江湖无人过”。好像说尽了那个卑微世界里的江湖人的命。



关于后窗放映:

      从“后窗看电影”到“后窗放映”,从1998年到2013年再到今天的2019年,从线上到线下,其实主旨未变,只是为同一个房间多开一扇新的窗子,以期使它更加明亮。现在的“后窗放映”,发起人是卫西谛、高达、水怪和杨城,我们为艺术电影拓展影院放映空间,为青年导演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让“看电影”的意义也不仅仅在于看到电影,而是与一群人的相遇,那种通过电影完成的相识或认同,是电影给我们的珍贵馈赠之一。


后窗放映 006

“游民十一年”

徐童导演纪录片回顾展


5.26 13:00

《算命》 | 2010

5.26 15:30

《老唐头》 | 2011

5.26 17:00

《两把铁锹》 | 2017

…………………………

5.26 19:30

《赤脚医生》 | 2018

+

电话联线徐童导演映后交流


活动费用:40元/场。一日套票140元。

地点:放映当天通知
报名方式:扫描
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后支付购买

放映员:高达

(活动为非盈利影迷内部交流,所有收入仅用作覆盖相关支出)


导演简介

徐童,1965年生于北京。1983年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摄影专业。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纪录片作品:《麦收》、《算命》、《老唐头》,合称“游民三部曲”;《四哥》、《挖眼睛》、《赤脚医生》、《两把铁锹》。 


2013年长篇小说《珍宝岛》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11年获得《东方早报》授予的“文化中国十年人物大奖”。





END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近期文章



张律 | 过春天 | 大卫·汤姆森 | 亚洲腹地

奥丽芙·基特里奇 | NETFLIX | 邦德25

宠儿 | 罗马 | 奥斯卡编剧 | 奥斯卡摄影 

昆汀的电影语言 | 年度推荐电影 | 谁先爱上他

第10届金扫帚奖 | Cartoon Saloon | 恐怖分子

陈翠梅 | 冥王星时刻 | 天落水 | 海墘新路

伊文思 | 这是一个小而美的影展 | 

张献民“一个人的电影节”  卫西谛365天电影写作计划完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