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内观禅修的佛法精要-乌巴庆老师 The Essentials of Buddha Dhamma | 语音 Video

乌巴庆老师 Metta 2022-08-24


要在内观禅修上进步,学员必须尽量不间断地了知无常。


佛陀对比丘(修行人)的教导是:在任何姿势,无论行、住、坐、卧都应该保持对无常、苦、无我的觉知。


持续不断地觉知无常、苦、无我是成功的秘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395p3uuvy&width=500&height=375&auto=0

<内观禅修的佛法精要>,乌巴庆老师

vedio and aritle download: https://store.pariyatti.org/Free-Products_c_421.html

<The Essentials of Buddha-Dhamma in Meditative Practice> by Sayagyi U Ba Khin





乌巴庆老师在他往生之前几年,特别为他的西方学生用英语做了以下的开示。他在许多场合向学员读这篇开示。乌巴庆老师往生后,这篇开示从录音转为文字刊出。




内观禅修的佛法精要


我希望我现在要说的,会涵盖你们提出的各点。


佛陀教导我们,无常(anicca)、苦(dukkha)、无我(anattā)是事物的三个基本特性。如果你正确了知「无常」,你就会知道「苦」是必然的结果,而「无我」则是究竟真理。要一起了知这三个特性则需要时间。


「无常」是要透过实修去体验和了知的第一个基本实相。仅有书本上的佛法知识是无法正确了知无常的,因为那缺少了实际体验。


唯有在经验上了知无常的本质,体验在你自身内不断变化的过程,这才是佛陀希望你了知无常的方式。


在佛陀时代,乃至现在,即使没有读过佛法书的人,也能发展出这种对无常的了知。要了知无常(anicca),必须确实勤奋地遵行八正道(the Eightfold Noble Path)。


八正道分为三部份:

戒(sīla,morality),

定(samādhi,concentration),

慧(paññā,wisdom)。


「戒」或道德的生活是「定」(心的控制,制心一处)的基础。只有当「定」够好时,才能发展「慧」。


因此,「戒」与「定」是发展「慧」的先决条件。


透过内观(Vipassana)的修习,对无常、苦、无我的了知就是「慧」。


不管有无佛陀出世,戒与定的修习都可能存在人世间。事实上,戒与定是所有宗教信仰的共通点。但它们并非能达到目标的手段,目标是痛苦的完全止息。


为了这个目标,成佛前的悉达多太子(Prince Siddharta)致力于寻找止息痛苦的方法。在六年扎实的修习后,他发现解脱之道,成为完全的觉悟者,然后教导人类及天人遵行这条能带领他们到止息痛苦的道路。


在这方面,我们应该了解每一个行为,无论是身体、语言或意念,都会留下作用的力量,称为业习(sañkhāra,或业力kamma是较通俗的用语),依据行为的好坏,登录到个人的功过(借贷)帐户。因此每个人都有累积的业习,这些业习供给能量以延续生命,而痛苦与死亡也无可避免地接续而来。


藉由对于无常、苦、无我的了知,增长这了知的力量,才能清除个人帐户里累积的业习。这净化过程始于正确地了知无常,在时时刻刻,日复一日,更多新业继续累积的同时,持续减少维持生命的业习能量。


因此,去除所有业习需要一整辈子或更多世的时间。当一个人去除了他自己所有的业习(sañkhāra)时,就到达痛苦的止息了,因为不再存有业习以提供能量去延续任何形式的生命。在生命的终点,这些完美的圣人,也就是佛陀(Buddhas)和阿罗汉(arahants)们,到达痛苦的终点而般涅盘(parinib- bāna)。


对于现在修习内观的我们而言,如果我们能正确了知无常,达到圣者(ariya)的第一阶段,也就是初果须陀洹(Sotāpatti预流果)就够好了,初果圣者最多再七次生死轮回就会到达痛苦的止息。


无常的真相开启了知苦(dukkha)和无我(anattā)的大门,最终能达到痛苦的止息;而要完全彻底了知无常真相,只有透过佛陀的教法;有关八正道和三十七菩提分(bodhipakkhiya dhammā)的教法必须完整保存,让求法者得以依法实践。


要在内观禅修上进步,学员必须尽量不间断地了知无常。


佛陀对比丘(修行人)的教导是:在任何姿势,无论行、住、坐、卧都应该保持对无常、苦、无我的觉知。


持续不断地觉知无常、苦、无我是成功的秘诀。


佛陀入灭前(mahāparinibbāna大般涅盘)所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无常是一切和合事物的本质,勤奋地为自己的解脱而努力。」

这就是佛陀四十五年间所有教法的核心。


如果你能保持不间断地觉知事物无常的本质,假以时日你必定能到达目的地。


当你发展无常的了知时,你洞察「什么是本来的真相」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最后你对无常、苦、无我,这三个特性也就毫无怀疑。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得见目标,往前迈进。


现在你知道无常是第一个必要因素,就应该试着尽量清晰,尽量广泛地了知什么是无常,这样在实修或讨论上才不会有疑惑。





关于Kalāpas


无常(anicca)的真正意思是:不持久或衰退是宇宙所有事物的本质,不管是有生命或无生命的。


为了让新世代易于了解,我要提到Isaac Asimov「原子之内」(Inside the Atom)这本书,「原子内含」(Atomic Contents)这章的第一句,以及第159页关于生物(例如人)体内各部分同时进行的化学反应。


这应该足以阐明,一切事物虽不同,但都是由称为「原子」的小粒子组成。科学已经证明这些原子处于变化或生灭的状态。依此我们应该接受佛陀所说,一切组成的事物都会改变、衰退,或说诸行无常。


但在阐明无常的道理时,佛陀从造成物质的行为开始,而佛陀所了解的物质,比现代科学所发现的原子还要小得多。


佛陀教导弟子们,所有存在物质界的事物,无论有无生命,都是由次原子微粒(kalāpas)组成的。


次原子微粒是比原子还要小很多的物质单位,它们一生起几乎就立即灭去。而每个次原子微粒是由物质的八个基本要素构成:

坚硬的(地),液体的(水),发热的(火),振荡的(风),

还有颜色,气味,滋味,营养素。

前四者为主要的特性(四大),是次原子微粒的主要要素,其余四种则是依靠前者,由前者所产生的附属品。


次原子微粒是物质界的最小粒子,仍在当今的科学领域之外。只有当八个物质基本要素合在一起,才构成次原子微粒。换言之,这八个基本元素瞬间组合的作用,成为当时的一个聚合,这在佛法里称为次原子微粒。


次原子微粒的大小大约是印度夏日时车轮上一粒灰尘的1/46656。而次原子微粒的生命周期名为「刹那」(moment),在人类肉眼一眨眼间有几兆次的刹那生灭。这些次原子微粒一直处于无止境的变迁状态。熟练内观禅修的学员能体验到次原子微粒像是能量之流。


人体其实并非外表所见的坚固实体,而是一连串同时存在的物质(rūpa)与心(nāma)的聚合。


了解我们的身体是变化状态的次原子微粒,也就是了解变化或衰退的真实本质。这变化或衰退(anicca无常)是由于次原子微粒不断瓦解更替所引发的,全都处于骚动状态,而这必然是苦(dukkha),也就是苦的真相。


只有体验到无常是苦时,你才会了知苦的真相(苦谛),这也就是佛陀教法的基础,四圣谛的第一圣谛。为什么呢?因为当你了解到苦的微妙本质,你片刻都无法从中逃离时,你真的会感到害怕,厌恶此一身心(nāma-rūpa)的存在,并想要寻找可以超越痛苦的道路,以及痛苦的止息—— 涅盘。


而痛苦止息的滋味,即使身为人类,你也能在证得初果(预流果)时尝到,那是由于修行好到足够证得绝对状态的涅盘,内在的安详。


但即使在每天日常生活中,只要你能保持练习觉知无常,你自己会知道改变已经发生,自己的身心都变得更好了。


在进入内观练习之前(也就是在定(samādhi)发展到适当程度后),学员应该要了解有关物质、心、与心理内含的理论。如果他在理论上清楚了解,并且具足适当程度的定,则很有可能他能够真正了知佛陀所说的无常、苦、无我。


因为在内观静坐中不仅要观察物质的变化本质,也观察心的变化本质,观察那些注意物质持续变化的念头。有时注意力会集中在物质那边,也就是着重在身(rūpa)的无常变化上,有时则专注在念头或心的那边,也就是着重在心(nāma)的无常变化。


在观察物质的无常变化时,你会体验到念头以及觉知同时也处于转换或变化的状态。如此,就会体验到身与心的无常变化。


到目前为止我所说的是经由身体感受来了知无常,缘于物质变化过程及因之而起的念头变化过程而生的身体感受(身触所缘受)。你们应该要知道,无常也可经由别种感受来了知。





无常可以经由以下这些感受来观察体验:

Anicca can be contemplated through feeling:


(1)缘于眼根与所见物的接触(所生的感受)。

by contact of visible form with the sense organ of the eye;


(2)缘于耳根与声音的接触(所生的感受)。

by contact of sound with the sense organ of the ear;


(3)缘于鼻根与气味的接触(所生的感受)。

by contact of smell with the sense organ of the nose;


(4)缘于舌根与滋味的接触(所生的感受)。

by contact of taste with the sense organ of the tongue;


(5)缘于身根与触的接触(所生的感受)。

by contact of touch with the sense organ of the body;


(6)缘于意根与念想(thoughts)的接触(所生的感受)。

and by contact of mental objects with the sense organ of the mind.



事实上,我们可以透过六个感官中的任何一个来发展对无常的了知。然而在实修上我们发现,在各种感受中,缘于身体各部分在变化过程中的接触所产生的感受,作为内观禅修对象,所含盖的范围最广。


不仅如此,缘于触(内在次原子微粒的摩擦,辐射和振动)和身体各部位的接触所产生的感受,比其它种感受更具体。


因此内观的初学者可以更容易地从身体变化的感受来了知无常。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选择身体感受作为一个工具,用来迅速理解“无常”的主要原因。


任何人想要尝试其它方法都行,但我的建议是:在尝试其它种感受之前,应该要先藉由身体感受来建立好对于无常的了知。





知识水平


内观有十种程度的慧:


思惟智(sammasana):透过仔细地观察和分析,理论上了解无常、苦、无我(的智慧)。


生灭智(udayavaya):透过直接地体验,了解身心的生起和灭去(的智慧)。


坏灭智(bhañga):了解身心迅速变化的本质就像快速的电流或能量流动,特别是消融阶段时的清楚觉知。


怖畏智(bhaya):了解此存有是可怕的。


过患智(ādīnava):了解此存有充满了不幸。


厌离智(nibbidā):了解此存有是可憎的。


欲解脱智(muñcitukamyatā):了解出离此存有的迫切需求和想望。


省察智(pañisañkhā):了解以无常为基础,为完全解脱而努力的时候已经到了。


行舍智(sañkhārupekkhā):了解现在是从所有业习(sañkhāra)以及自我中心出离的阶段。


随顺智(anuloma):想要赶快到达终点的智慧。



这些是在内观禅修中会经历和达到的层次。假使有人在很短时间内到达目标,那么这些层次就只能由回顾得知。随着对于无常的了知的进步,并在某种程度上接受具资格的老师指导和帮助,可以到达这些层次。


学员应该避免有所期待地追求这些目标,这将会扰乱对于无常的持续了知。


只有对于无常的持续了知,才能达到目标。





Annica(无常)在日常生活中体验


现在,我就以在家修行者的立场,从日常生活中来谈内观,并说明你可以在此生就获得利益:就在当下,此时此地。


内观静坐的最初目的是在自身内启动(activate激活)无常的体验,最终到达身心内外祥和及平衡的阶段。这要全神专注于内在无常的感受才能达到。


这个世界正面临着威胁全体人类的严重问题。现在正是大家修习内观的时机,学习如何在当今发生的事件中找到一池深邃宁静。无常存在每个人的内在,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观察自身就可以找到,无常是要体验的。


当一个人可以感觉到无常,体验到无常,能够专注在无常上,便能由外在的观念世界中解脱。对于在家修行者来说,无常是生命之宝,要珍惜并用以创造一个安详与平衡的能量宝库,利益自己也造福社会。


当无常的体验经过适当的发展,便会打击到身心疾患的根部,渐渐地清除掉不净杂染,也就是造成身心疾患的原因。


在佛陀时代乔萨罗国内舍卫城及附近约有七千万人,其中一千五百万人是证得须陀洹果的圣者。因此修习内观的在家人数一定还要更多。


内观并非出家人的专利,在家人也能修习内观。


现在,内观的钟声已经敲响了。现在,内观的钟声已经敲响了。尽管现在的在家人会有障碍而静不下来,但是具资格的老师或指导者仍旧能帮助学员在短时间内启动无常的体验。


一旦启动之后,接下来所要做的便是试着保持无常的体验,但要谨记的是,只要一有时间或机会能往前迈进,就要用功到达坏灭智(bhañgañāõa- knowledge of bhañga)。如果达到这个程度,就不太有问题了。因为他应该可以不费力,几乎能够自动地体验无常。此时,无常会成为他的基地,只要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外在身心活动一结束,就会回到无常。


然而,对于尚未达到消融阶段的人来说可能会有些困难。就好像内在的无常与外在身心活动之间在拔河一样。所以最好明智地遵行「工作时工作,玩的时候玩」的格言。并不需要时时刻刻都启动无常的体验。能在白天或晚上拨出时间 —— 可能的话,安排一个固定的时段来体验无常应该就够了。


但至少在这个时段,必须试着将注意力保持在身体内,全神贯注于觉知无常。也就是说,应该要时时刻刻不间断地觉知无常,别让任何散漫和分心的念头跑进来,那确定会阻碍进步的。


如果无法如此专注体验无常的话,就回到正念分明地观察呼吸,因为定(samādhi)是观察体验无常的关键。


要有好的定,戒必须要完善,因为定是以戒为基础的。为了能好好体验无常,定必须要好。如果定非常好,那么无常的了知也会非常好。


要启动无常的体验并没有甚么特殊的技巧,就是将心调整到完全平衡的状态,并用心将注意力投射于禅修的对象。内观的禅修对象是无常,因此,对于习惯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感受的人来说,便能直接体验无常。


在身体上体验无常,首先应该在容易集中注意力的地方,然后移动注意力,从头到脚,从脚到头的移动,有时探索到身体内部。在这个阶段,必须清楚了解不是将注意力放到身体的解剖上,而是注意物质的形成-次原子微粒(kalāpas),以及它们不断变化的本质。


如果能遵行这些方法,就一定能进步,但要进步还须要有波罗蜜(pāramī)以及个人在禅修上的用功。如果证得高等的智慧,那么了知无常,苦,无我这三个特性的能力也会增加,也就能越来越接近圣者(ariya)的目标,这是每个在家修行人都应该努力到达的目标。


这是科学的时代。现代人没有乌托邦(utopia)。除非结果是好的,具体的,鲜明的,个人的,是此时此地的,否则他是不会接受的。


佛陀在世时,他对葛拉玛人(Kāļāmā)说:

「注意了,葛拉玛人,不要被报导、传统或谣言所误导。不要被经典,或推论、逻辑或某些理论上的论点或认可所误导,或由于某些看法符合自己的偏好,或因为尊敬有声望的老师而被误导。


但葛拉玛人,当你自己知道:这些事是不善的,应该受谴责的,为智者所责难的;修习并遵行这些事会导致损失和悲伤,那么你便要舍弃。


但如果任何时候,你自己知道:这些事是善的,无可责难,为智者所赞扬;修习并遵行这些事会带来福祉与快乐,那么葛拉玛人,你们修习后,要持续遵行这些事。」


内观的钟声已经敲响,也就是佛法、内观修习要复兴了。毫无疑问地,以开放心胸,诚恳地学习过具资格的老师所指导的课程的人,肯定会获得成果,我指的是能被接受为好的,具体的,鲜明的,个人的,此时此地的成果。这些成果将对他们有益,为他们的人生带来幸福及快乐。


愿一切众生快乐,愿安详遍及全世界。




由乌巴庆老师所传、葛印卡老师所教的内观禅修课程,在全球各地定期举办。

欲取得国外课程相关讯息、各地课程时间表及报名表,

请登入国际内观网站:www.dhamma.org

国内内观网站:ng.81355.net






本文来源:《内观禅修的佛法精要》,乌巴庆老师著,美国Pariyatti出版,store.pariyatti.org 可下载。

Pariyatti致力将佛陀传下有关内观禅修的正法理论(pariyatti)与实践(paṭṭipatti)教法,以一般人在经济上能负担的方式,提供给大众学习善用。Pariyatti是遵照美国501(c)(3) 规定设立的非牟利机构,2002年成立至今,全赖珍视正法教导,并想与他人分享这些无价瑰宝的人士所作的捐献,来维持营运。Pariyatti诚挚邀请大家浏览我们的网站www.pariyatti.org,了解我们的活动、服务,以及对我们的出版和其他计划,提供支持的方法。


Pariyatti出版品版本说明

内观研究出版品(Vipassana Research Publications)(以乌巴庆老师所传、葛印卡老师所教的内观为主);BPS Pariyatti联合版本(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精选书籍,由Pari-yatti在美洲联合发行);Pariyatti电子版本(有声书、影音产品、开示等)Pariyatti出版(绝版经典名著重新发行,并出版当代启迪人心的著作)


Pariyatti利益世间的工作方向:传播佛陀法语,为寻法者在修行途中提供养分,照亮禅修者的道路。





更多文章请参见中国内观网 - “法的开示”一栏:vipassana.sutta.org 

图片摄影来自:Local Preacher



点击浏览相关阅读:





《内观》

作者:

译者:台湾内观禅修基金会翻译小组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年:2015.3


遵照乌巴庆尊者的传承,及葛印卡老师的教导

内观(V i p a s s a n a)是印度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在长久失传之后,两千五百多年前被释迦牟尼佛重新发现。

内观的意思是如实观察,也就是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变化的特性,体验无常、苦以及无我的普遍性实相。这种经由直接的经验去了知实相的方式,就是净化的过程。

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只是介绍葛印卡老师所教导的内观方法的梗概,希望借此增广对佛陀教导的了解,以及对佛陀教导的精华 —— 内观方法 —— 的了解。








Metta

上海内观旧生微信公众号


内观介绍


遵循乌巴庆老师的传承,及葛印卡老师与其助理的教导


内观(Vipassana)是印度最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

是一种能将苦从根拔除的方法。

内观的意思是如实观察,也就是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

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

不管什么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修习,

每一个人都能平等无差别地获得实际的效益。


了解更多关于葛印卡老师教授的内观禅修:


国内内观报名网  http://ng.81355.net

国际内观中文网  http://www.dhamma.org

国内少儿观息报名网  http://ctc.81355.net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中国内观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