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八下语文《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写作指导+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2-10-12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资料汇总

八年级语文课程知识精讲

八年级数学课程知识精讲

 八年级英语课程知识精讲

八年级物理课程知识精讲

八年级历史课程知识精讲

八年级地理课程知识精讲

八年级生物课程知识精讲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精讲
八年级语文下朗读+视频精讲
电子课本图片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第2课《回延安》第3课《安塞腰鼓》

第4课《灯笼》

写作《学习仿写》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7课《大雁归来》第8课《时间的脚印》第9课《桃花源记》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第三单元

第10课《小石潭记》

第11课《核舟记》第12课《<诗经>两首》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
第三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第15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第16课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任务二《撰写演讲稿》
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第17课《壶口瀑布》第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19课《登勃朗峰》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写游记》写作指导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知识导学

    一、用一个词解读“和”的内涵

    1.“和”是什么?“和”是“和煦”,是温暖;“和”是“和平”,是世界同为一个村;“和”还可以是什么?请你试着用一个词语来解读。

2.学生分小组完成解读。

3.教师小结:“和”一个简单的汉字,不仅渗透着中国几千年来待    人接物的处事智慧,更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二、用一句名言来了解“和”的多样

1.两千多年前,这块土地上的先哲弟子,曾沿黄河奔波,把“和”为贵的信条传播,让“和”植根于我们的血脉深处。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搜集了很多与“和”有关的名言,你试着来解读一下他们的理念。

2.每个小组选派两位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要求:学会提炼。用先贤语中的关键字、关键词概括品析“和”的多样。每个组选两位同学展示学习成果,一位同学声情并茂诵,另一位同学别出心裁品。

3.师生合作品孔子的话。

生读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师品   “和”是和谐统一,是抽象、内在的;“同”是相同一致,是具体、外在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平衡和谐,万事“以和为贵”。

4.小结:“和”文化也是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古今中外,很多人“以和为贵”成为美谈,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对我们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三、用一个故事来叙说“和”的真谛

    1.活动方式:讲述“以和为贵”的小故事。

     2.活动要求:按照演讲比赛的要求,声情并茂,且在这个故事的讲述中,有述说者自己的观点和感悟。讲完后由教师评出最佳讲述者。

3.勾连课内外:与“和”有关的小故事有很多,咱们的语文课本中也有不少,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你还能列举课本中的其它的文章吗?

流行歌曲中也渗透着“和”的理念,如《团结就是力量》、《明天会更好》、《北京欢迎你》。 

4.教师总结:听同学们分享了这么多,老师想说: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亲仁善邻,社会和谐。

你想说什么?

    四、用一句标语来宣扬“和”的力量

    活动方式:创作几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活动要求:有较强针对性,讲究语言,力求新颖,朗朗上口。

    每个小组拟写一句你认为最精彩的标语,用最漂亮的字在黑板上板书。

    小结:同学们的抒写特别精彩,我想“和”这个简单的汉字会用各自不同的语言,表达同样的理念,在各自的文化里产生共鸣。让我们一起努力,写好这个并不复杂的“和”。


同步习题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1.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班级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材料二 明朝洪武年间,缅甸与百夷(今缅甸北部)交战,明太祖未发一兵,派李思聪、钱古训二人劝和。二人先奉劝缅甸“两国之民居处虽分,惟存关市之讥。是其和也,其或纷争不已,天将昭鉴福善祸淫”,又告诫百夷“莫如守全,以图绵长,不亦美乎”。双方领会到启动战端于人于己均不利,最终罢战息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元前33年,王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西汉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担负起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做出了杰出贡献。请根据“昭君出塞”的故事,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末,云云的父亲想带着全家一起去看望奶奶,但是母亲想回去看望姥姥。云云的父亲发脾气说母亲总是这样唱反调,母亲也生气地说父亲一点也不体贴自己。好好的周末,父母就这样吵起来了。如果你是云云,请从“和为贵”的角度来劝说父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开展了“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解读“和”字] A组同学搜集了关于“和”字的材料,请与他们一起解读。

材料一 和,相应也,从口,禾声。

(《说文解字》)

材料二 “和”字属于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一间屋子,里面悬有三口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

(周汝昌《和谐之思》)

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和”字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编写“和”歌] B组同学编写了一曲《“和”字歌》:


________的日子年丰民和,

________的百姓共享家和,

________的邻里亲近祥和,

________的儿女传承亲和。

下列一组关于“和”的叠词填入歌中,最合适的顺序是(  )

①和和顺顺 ②和和乐乐 ③和和睦睦 ④和和美美

A.④②③①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①④③②

(3)[制作“和”报] C组同学制作了以“和平”为主题的手抄报,摘录了以下一则新闻。

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2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详析

1.(1)示例:两则史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崇和、尚和、护和的文化理念。

(2)示例: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人美心更美。她看似柔弱,实则坚强,忍受着塞北恶劣的气候,为国家的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她这种以国家为重的责任感。

(3)示例:爸爸妈妈,冷静一下听我说好吗?今天去看望奶奶还是看望姥姥其实都没问题的,你俩的说话方式不对,家庭要以和为贵,都和和气气的才开心,不要计较那么多啦!那让我来决定好不好呀?

2.(1)音乐合奏的第一原则——“和”音

(2)A 

(3)示例: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公祭仪式上发表和平演讲 


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理解其文化内涵以及古今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

1.搜集“和为贵”这方面的事例,探寻“和为贵”的真谛。

2.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理解“和”与“同”的区别,探究“和而不同”在当下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开展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和”理念和能力,提高“和”的意识和认识;促进个人、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环境。

学法指导:资料搜集法,讨论探究法,感悟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同学们发现没有,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

二合作探究

一、探“和”之义

1.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理解讨论“和”与“同”有什么区别?古人论述“和而不同”的思路是怎样的?“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什么意义?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和是互相补充配合但不失去自我;同是完全一样没有自我。用现代哲学的话来说,和是矛盾的统一,同是绝对的同一。

(1)理解材料的大意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

通俗地说,“和而不同”就是能包容尊重一切不同的观点的博大胸怀,在讨论时能各抒己见,私下里能相互尊重与理解;“同而不和”就是在讨论时随波逐流,而暗地里却不服气,有时还会拆人家的台。

    (2)讨论:“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何意义?

“和而不同”能包容尊重一切不同的观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在讨论时能各抒己见,私下里能相互尊重与理解。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独立的思考、博大的胸怀、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今天仍然是我们生活、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品质。

    从崇高美德的角度来看:“和”与“同”不一样。“同”是对一个事物的简单复制,“和”是不同事物间的协调及新事物的创造。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正是这个道理。

2.“和”的内涵是丰富的,古代经典中对“和”的论述也涉及多个方面,自行搜集,适当补充,理解“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和”的含义。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尚书·尧典》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礼记·中庸》

    (1)理解材料的大意

第一则:他能发扬才智美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恶。百官的善恶辨明了,又使各诸侯国协调和顺。

    上下和睦,百姓安居乐业是儒家思想中的理想社会。这段话以颂扬帝尧的功德,强调“和”的重要性。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说的就是人人友爱,家庭和睦,才能万事兴盛。以家见国,以小见大,道理相同。

第二则: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发生,可以称之为“中”(心情平静无偏无倚),(喜怒哀乐的感情)发生了,但都能适中且有节度,可以称之为“和”。中,是天下间(万物)最大的本源;和,是天下最畅通之道。如果能做到中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万物才能孕育生长。

    (2)“和”的含义:

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那么,怎样才能达成“和”的局面呢?实际上,孔子已为我们指明了答案——“不同”,也就是不强求一致,不重复别人。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包容差异,乃至尊重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

3.由“和”故事联想到现在我们所提倡的“和”文化。

    “和”文化也是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

二、寻“和”之用

1.战国时有“将相和”的美谈,清朝康熙年间又有“六尺巷”的故事,“以和为贵”的故事层出不穷,和和睦睦是我们社会和谐的追求。请你就这些故事谈谈你对“和”的社会意义的理解。

“和”的思想,在我们生活当中多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大到国家安全问题,小到校园学生之间的摩擦,林林总总,归结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和”在生活中是“和睦”“和气”等义,不管是“将相和”,还是“六尺巷”,对我们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2.下面是著名的“将相和”的故事,读后你对“和”又有怎样的深刻认识?

战国时赵国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因而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后两人和好,一起尽心尽力地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只有胸怀宽广、以国家为重的人,才能做到不计自己的得失,忍让他人,以和为贵。

3.浏览课本中《“六尺巷”的故事》,体会“和”的真谛。

(1)互相谦让,能使邻里和睦。

(2)与人相处要心胸豁达,才能和睦相处。

(3)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班级讨论会

1.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避免会有观点的交锋。相持不下时,有些同学会恶语伤人,最后不欢而散。思考如何从“和而不同”“和为贵”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全班合作,制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

班级议事规则:

(1)讨论过程中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不可进行人身攻击。

(2)有不同见解是正常的,可以保留意见,给对方发言的权利和机会。

(3)用语要礼貌、得体,说话有礼有节。

2.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新闻事件为话题,在班上组织一次时事讨论后,大家以“和而不同”为理念,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启发,共同受益。

活动步骤:

(1)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设置三个话题,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话题。

(2)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搜集并阅读与该话题有关的新闻报道及评论。仔细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

(3)小组内讨论、交流。观点一致的同学结成伙伴,共同整理资料,深入交流,最后推荐一名同学参加时事讨论会。被推荐的同学组成该话题的时事讨论组。另外推荐一名讨论会主持人。

(4)在班上举办时事讨论会。讨论会可分为三个时段,每个时段一个话题。由该话题组的时事讨论会成员及主持人共同完成。讨论时注意遵守之前制订的“议事规则”。

(5)讨论会期间,主持人可根据情况,随机邀请听众参与讨论。

(6)其他同学在旁听讨论会时要认真,并仔细观察讨论会成员的表现。选出你认为表现最佳的同学,并说明选他的理由。


四、活动总结

自古以来,“和”已经落实到中国人的生活中,成为中国人重要的信仰和思想观念,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大。家庭内部有“家和万事兴”之说,人与人之间讲“和气致祥”,做生意讲“和气生财”,国家之间讲“和衷共济”。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以和为贵”的精神品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外来、对他人的侵略毫无原则地忍让。如果受到外来的侵略,我们要奋起抗争,保护国家的和平和安宁。“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三、点拨归纳:        

              探“和”之义  (讲故事)

   以和为贵  寻“和”之用  (谈看法)

              班级讨论会    (明道理)

四拓展延伸

1.通过这次活动,你对中国文化中的“和”一定有了许多的认识和理解吧!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收获。

    2.积累与以和为贵有关的名人故事。


罗威饲犊

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司马徽让猪

司马徽 (人称水镜先生 ) 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惭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杨翥(zhù)卖驴

明朝礼部尚书杨翥居住在京城,喜欢骑驴代步。他对驴子特别偏爱,每天上朝回家,他常常不顾家人的劝阻,亲自为驴子擦洗梳理,给驴子喂上等的饲料。关驴子的房子就在他的住房旁边,半夜总要起床看一两次,生怕那宝贝驴子受什么委屈。

    杨翥的邻居是一位老头,快六十岁了,竟然生了个儿子,老来得子,自然备加疼爱。可是,这孩子有个毛病,一听到杨翥的驴子叫就哭个不停,搞得全家人都不得安宁。眼看那孩子一天天消瘦下去,父母伤透了脑筋,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杨翥。杨翥二话没说,忍痛把自己心爱的驴子卖了,外出或上朝都靠步行。


于令仪宽偷

北宋时,曹州有个叫于令仪的人,一生勤劳持家,到晚年成了当地有名的富户。但他从不做为富不仁、欺压乡邻的事情,而是仁爱为怀,宽厚待人。

一天晚上,有人潜入他家里偷东西,被他的几个儿子抓住了。喊声惊动了正在书房里读书的于令仪,他提着灯笼向这边走来,用灯笼一照,认出这个低着头站在他面前的盗贼竟是邻居的儿子,不禁大吃一惊:“你向来是个本分的青年人,从未有不良行为,为什么现在干这种事呢?”邻居的儿子回答说 :“父亲近来有病,卧床不起,家里穷困请不起医生,不得已走了这条路。”于令仪听后,很是同情,于是问他想要什么。年轻人说:“需要十千钱,就可以请医生给我爸治病了。”十千钱对于令仪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但还是如数给了他。邻居的儿子拿了钱刚要走,于令仪又喊住他:“你家很穷,现在又是深更半夜,你匆匆忙忙地带这么多钱回家,遇上巡逻查夜的盘问你,你怎么说呢?”于是留他在家里过夜,第二天才让他回家。

事后,邻居的儿子感到十分惭愧,从此改过自新,像于老伯那样宽厚诚实待人,勤俭持家,成了一个好后生。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搜集“和为贵”这方面的事例,探寻“和为贵”的真谛。

2、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理解 “和”与“同”的区别,探究“和而不同”在当下的意义;

3、学习用“和”的思想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

4、通过开展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和”的理念和能力,提高“和”的意识和认识,达到“和谐”的目的。




二、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以和为贵”。600多年前, 郑和受命出使西洋, 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 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 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 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 尊重当地习惯, 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作为中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和发扬“和”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尽一份心力。下面,我们就围绕“和”来展开活动,去探究“和”的内涵与作用。




三、探究“和”之义

    学生阅读课本,利用收集的资料探究“和”的含义。小组讨论,然后自由发言。

1、“和”之义 初探

预设:

 生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何晏《论语集解》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日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就是说,君子内心所见略同,但其外在表现未必都-样,比如都为天下谋,有些人出仕做官,有些人则教书育人,这种“不同”可以致“和”;小人虽然嗜好相同,但因为各争私利,必然互起冲突,这种“同”反而导致了“不和”。

生2: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就是能包容尊重一切不同的观点的博大胸怀,在讨论时能各抒己见,私下里能相互尊重与理解,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苟同于对方。

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讨论时随波逐流,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暗地里却不服气,在内心深处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有时还会拆人家的台。

生3:皇侃认为,“和" 的意思是内心平和不争,“不同”的意思是人各有志.“同”指的是小人“为恶一致”,“不和"指的是喜欢争斗。

生4:朱熹认为因为没有乖戾之心,所以君子之间能和谐,协调。相反因为有阿比之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附和。

生5:晏子用类比说理的方法评述景公所认为的“和”,并不是真正的“和”,梁丘据也不过是相同而已,根本算不得是和谐。

生6: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和因义起,同由利生"的传统解释显出了某种局限性。实际上,“和”可以因“义”而起,也可以因“利”而起,如“一带一路”。

师:说的非常好。“和”可以  因“义"而起,也可以因“利”而起,即便不  讲“义”而仅言“利”,也应当求“和”,因为不“和”不仅不“义”,也不“利”。反过来说,言“利”未必生“同”,如果不是仅仅图一时之利、区区之利,而谋“长远之利”、“宏大之利”,就必须走“和而不同”之路。这也说  明,“义”与“利”不一定是对立的关系,还是可以形成统一的。当然,由“义”而生“和”, 同因“利”而致“和”,还是有所区别的,前者是自觉的、主动的,后者是消极的、被动的。只要愿意共存共荣,就必然要磨合。磨合就是通过接触、交流、对话来建立共识,以达 到“和”的目的。事实上,各国各民族不同的文明一直处于时断时续、时好时坏的磨合之中。人磨合得好,才能比较顺利地从经济全球化过渡到文化上的多元一体,经过不断的磨合,最终进入“天下大同”的境界。这里的“大同”,是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外在的相同一致,实质上就是“和而不同”的理想境界。可见,“和而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宽容与文化共享的情怀,不仅具有伦理价值,还具有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处世哲学的意义。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也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所谓“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应该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某种角度看,也应该是“和而不同”的社会。

师:请同学们归纳出 “和”与“同” 之间的区别。

生:“和”是因为道义一致而产生的,有时也会因为利益一致而产生。“同” 是因 为利益一致而产生的。“和”是内心平和不争,“同” 是小人“为恶  一致”。

师小结: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

2、“和”之义再探

   阅读《尚书·尧典》和《礼记·中庸》中的论述,理解“和”多样化的内涵,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和”的含义。

    预设:感情适中、家庭和睦、国家和顺。

二、寻“和”之用

师:“和”的思想,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现实生活中我们运用“和为贵”的思想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请结合你收集到的资料谈谈。

    预设:

生1:我从“将相和”的故事中认识到,只有胸怀宽广、以国家为重的人,才能做到不计自己的得失, 忍让他人,以和为贵。

生2:我从“六尺巷”的故事认识到:(1)互相谦让,能使邻里和睦。(2)与人相处要心胸豁达,才能和睦相处。(3)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生3:我从收集的故事发现运用“以和为贵”的理念,还可以消除战端,带来和平。

     附:朝洪武年间,缅甸与百夷(今缅甸北部)交战,明太祖未发一兵,派李思聪、钱古训二人劝和。二人先奉劝缅甸“两国之民居处虽分,唯存关市之讥。是其和也,其或纷争不已,天将昭鉴福善祸淫”,又告诫百夷“莫如守全,以图绵长,不亦美乎”。双方均为道义所感悟,领会到启动战端于人于己均不利,最终罢战息兵。

 师: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找的三则史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崇和、尚和、护和的文化理念。事实上,小到修身养性、齐家交友,大到治国理政、邦交抚远,都离不开“和”的价值守则。对于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信守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可以说,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

    师:战国时有“将相和”的美谈,清朝康熙年间又有“六尺巷”的故事,“以和为贵”的故事层出不穷,和和睦睦是我们社会和谐的追求,请你就这些故事谈谈你对“和”的社会意义的理解。

    预设:“和”的思想,在我们生活当中多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处理不同文化关系,大到国家安全问题,小到校园学生之间的摩擦,林林总总,归结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和”在生活中是“和睦”“和气”等义,不管是“将相和”,还是“六尺巷”,对我们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所谓“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应该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某种角度看,也应该是“和而不同”的社会。

师:同学们,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你知道我们国家的哪些政策举措体现了“和为贵”主张?

预设:

生1: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

生2:合作双赢

生3:人类命运共同体

生4:一带一路

生5:大国外交 

师:最近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我们不是主张“和为贵”吗,为什么要和美国打这场贸易战呢?

预设:我们所讲的“和”也是有原则的。对于美方发起的贸易战,我们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四、为“和”宣传(拟标语)

    阅读课本方框内的句子,结合自己的认识,拟标语。

预设:

【1】居家贵和睦,近邻胜远亲。

【2】和谐使宇宙运转不停。

【3】促进和平的人受人景仰,挑起摩擦的人遭人嫌恶。 

【4】持久的成功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

【5】机器的摩擦耗费成本,人际的摩擦损耗心灵。

     五、班级讨论会

1.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观点的交锋.相持不下时,有些同学会恶语伤人,最后不欢而散.思考如何从“和而不同”“和为贵”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全班合作,制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

班级议事规则:

第一条:班级议事时,人人必须遵守沟通、信任、包容的处事原则。

第二条:讨论问题时要积极发表个人的见解,同时要尊重别人,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第三条:若意见不合、见解不同,要礼貌对待,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能一味否认或粗鲁驳斥。

第四条:商议班级事务时要以大局为重,以班级良性发展为共同目标,不能处处事先想到自己。

六、课堂小结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的这首打油诗,可以看作一则诠释“和为贵”的精彩标语。通过这次活动,你对中国文化中的“和”一定有了许多的认识和理解吧!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收获。






↓八年级下册↓

课文朗读精讲

全册教学设计

古诗词填空

课文板书设计

知识点汇编

课堂实录精选

期末复习资料

期末检测试卷

全册教案下载

期末试题AB卷下载


文档课件下载网址
www.1ydt.cn
或扫码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