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伊克巴尔《神和人》

巴基斯坦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伊克巴尔(Iqbal,Muhammad,1877~1938), 乌尔都语诗人,哲学家。1877年11月9日生于旁遮普省锡亚尔科特城,1938年4月21日卒于拉合尔市。先世原属婆罗门种姓,后皈依伊斯兰教。父亲是商人。在教会中学毕业后 ,1895年进入拉合尔公立学院就读。1899年取得旁遮普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05年赴欧洲,先后在英国、德国学习哲学和法律,取得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8年回国后参加拉合尔律师公会。1911年在拉合尔公立学院任哲学教授,不久辞职。1930年12月被选为全印穆斯林联盟阿拉哈巴德会议主席。巴基斯坦立国后,将他的诞辰定为伊克巴尔日,每年举行纪念活动。
伊克巴尔用乌尔都语和波斯语创作诗歌,共出版10部诗集。他早期的诗歌表达了人民在殖民主义统治下的呻吟和反对异族统治的怒吼,呼吁各族人民摒弃宗教纷争团结起来,为祖国独立自由而战。中期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园林景色著称,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挚热爱。晚期作品多为伊斯兰宗教哲理诗,他以此而在全国和东方伊斯兰教国家享有盛名。其代表作是《秘密与奥秘》上、下篇。上篇为《呼谛的秘密》(意即自我的秘密)。“呼谛”在波斯语和乌尔都语中是自我之意;作为宗教哲理概念,呼谛是人的灵魂,即个体中的神性,呼谛哲理即是要启发穆斯林认识自身中所蕴藏的神性,修炼成为完人,按照伊斯兰教义建立理想社会。他的宗教哲理具有神秘主义色彩,同时含有强调人的个性发展的资产阶级思想因素。下篇是《贝呼谛的奥秘》(意即非我的奥秘),进一步阐述、完备了他的呼谛哲理,提倡个人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民族作贡献,反映了资产阶级民族意识的觉醒。他的作品还有《波斯雅歌》、《永生集》、《杰伯列尔的羽翼》、《还应该做什么,呵,东方民族》、《汉志的赠礼》等。
伊克巴尔的诗歌创作深受鲁米的哲理诗以及迦利布、哈利等人的爱国主义诗歌的影响,他在诗中所用的典故都来自伊斯兰教经典和传说;所用的比兴创作手法也都渊源于波斯古典文学。他善于用古典诗歌的形式反映现代生活,善于赋予陈旧的譬喻以新的含义。30年代初期,他在《侍酒歌》一诗中表达了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同情和支持,他热情欢呼:“沉睡的中国人民正在觉醒,喜马拉雅山的喷泉开始沸腾。”伊克巴尔的诗歌不少已译成中文。



神和人


       

我创造了世界,从同一片泥土和水,

你建立了鞑靼、努比亚和伊朗,

我从尘土里提炼出纯净的铁沙。

你制造刀剑、箭头和枪炮,

你做成锄(斧)头去砍伐园里的树,

你做成笼子去关闭歌唱的鸟。




你创造了夜,我制作了灯,

你创造了黏土,我做成杯盘;

你创造的是沙漠、山岭和溪谷,

我呢,建造了花床、公园和果园;

是我把石头磨成镜子,

是我,从毒物里酿出蜜汁。

陈 敬 容 译


伊克巴尔的早期诗歌描绘大自然的美,有拉维河畔的落日余晖,意境幽远,也有喜马拉雅的巍峨挺拔,壮阔激烈;他的中后期的诗歌侧重精神力量,鼓舞斗志,涤荡内心的污浊,使灵魂得以升华,精神境界得以提升。他的诗歌的美是用眼睛看不到而只能靠心去捕捉的纯粹的美。
伊克巴尔的诗歌注重描写人的精神世界,注重从道德和教义的角度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满足。他特别强调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灵。一次他在去欧洲的远洋轮上看见一个唱歌的姑娘长得非常漂亮,他说,“我应该承认,她的美当时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但当她拿着盘子问旅客要钱时,这种印象就烟消云散了。”在他看来,没有人格的美丑陋不堪。
赞美人、歌颂人的力量与智慧,是伊克巴尔诗的主要内容。《神和人》是一首表达人和神的对立关系的哲理诗,幽默畅达地表现了人的精神力量可以与神抗衡。
对话体是伊克巴尔诗歌的特点之一,他的对话叙事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人与人之间的对话、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对话和物与物之间的对话,本诗是神与人之间的对话。第一节以神为第一人称叙述者“我”,没有了神居高临下、指点江山万民的凌驾于人之上的口吻,只是在说明“我”的成就之后,称人为“你”,而无“汝等”、“尔等”之类的全知全能、高高在上气势,并且一一列举了人的作为。这里的“我”和“你”完全是平等的。从格式来看,神和人的格式上下对立,《神》的诗行构成了上宽下窄的梯形,《人》的诗行构成了下窄上宽的梯形。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把神与人的对立合作关系表现得具体生动。一般来说,神是能操纵命运、无比强大的统治者,人是不能够操纵自己的命运而倍感无力的生物,而在这首诗里神与人似乎成了魔道竞高的平等的二者,甚至人更有能力。你看,神从一片混沌中开辟天地,攒土造人,而人能在广阔的土地上建立独立的国家;神赋予自然以铁砂,而人则能够用铁砂造刀剑、箭头和枪炮,还有锄头,去改变世界的面貌,去砍伐神赋予大地的树,人用铁砂制成笼子去关闭歌唱的鸟。伊克巴尔是唯灵论者,但在现实中强调人的真主代理人的作用,他的诗集中关于“自我”的诗随处可见。
第二节以“人”为第一人称叙述者,称神为“你”,在神的每一项作为之后都有人针锋相对的成就。“你”创造了夜,“我”能用聪明才智制作灯;“你”赋予自然界黏土,“我”就能用之做成杯盘;“你”创造了沙漠、山岭和溪谷,“我”呢,并非无能为力,束手听之任之,而是建造了花床、公园和果园;“你”造了石头,“我”能用它磨成镜子;即使“你”创造了毒物,“我”也能够巧用妙用,从中酿出蜜汁。这里的人不仅仅是能够与神平起平坐的凡人,而是才智似乎更胜一筹的人。对话中显示的神与人之间的对立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亲闻其声,因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对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焕发起人的潜能,剔除人的卑微与猥琐,感受到人的尊严与强大。有人说:“伊克巴尔拥有最强大最具理解力的心灵。”从本诗来看,此言不虚。他的诗能让人从理智上接受他的观念,从感情上受到他的熏陶,在所描绘的意境中感悟到哲理之美。
伊克巴尔认为,语言不是诗人崇拜的对象,而是表达目的的中介。他的诗歌是为大众所作的,因此他的诗歌一般都朴实无华、自然清新、刚健有力。他的部分诗歌被选作小学教材,巴基斯坦的中小学生都能朗诵他的诗。伊克巴尔逝世后,费兹称颂道:“他的歌刻在所有人的心上,他的诗千百万人在欣赏。”他的哲理诗克服了古典诗歌议论空泛、寓意晦涩难懂的缺点,贴近时代生活脉搏,注重抒发内心感受和生活体验,生动形象且富于韵律感。( 马 婷 )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五四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体现出全新的现代社会、现代人生的精神风貌和崭新的文学表述方式,体现了现代新文学、新文化与传统旧文学、旧文化的根本冲突和根本转折。但是,它也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学发展演进的必然结果,与它几千年的文学母体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体现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最明显最有力的证明是,现代文学的开创者们,如胡适、鲁迅、周作人、郭沫若等,他们不但是新文学的举旗人,而且也是国学大师,极大地推进了国学在新时代的继续发展。现代小说的发展即是一个例子。中国小说源远流长,明清以来更是出现了众多白话小说,然而以五四新文学为起点,中国现代小说以全新的思想内涵和前所未有的表现形式,掀开了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展示了现代人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虽然它是全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孤立的,恰恰相反,它得益于对中国传统小说的继承与吸取。中国传统小说的思想精华与多种艺术技法在现代小说中有一种无形而深刻的承传。现代诗歌的发展亦然。中国现代新诗尽管是在对传统旧诗的反叛中出现的,但它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传统诗歌的美学意境、古典诗人的审美修养,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感时忧民、愤世嫉俗的传统精神,更是在深层次上对现代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无形的巨大影响。对传统的反叛往往是创造与更新的重要手段,而对传统精神的批判继承则是继往开来的重要规律。最注重创新,又最懂得继承,这是鲁迅代表的五四那代人的一个宝贵的文化品质。
五四前后,外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和影响,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诞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自晚清以来,翻译外国文学作品逐渐进入繁荣阶段,从1896年至1916年的20年间,共翻译外国小说800种左右,特别是林纾等人的翻译大大提高了外国小说在中国知识界的地位。外国诗歌、散文、戏剧作品的翻译成就也很大。晚清翻译文学的繁荣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而且也对五四新文学作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新文学的作家作品甚至是在外国文学的直接影响下出现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以后,更有大量外国文学被介绍进来。鲁迅、刘半农、沈雁冰、郑振铎、瞿秋白、耿济之、田汉、周作人等都是当时活跃的翻译者和介绍者。几乎所有进步报刊都登载翻译作品,其规模和影响远远超过了近代的任何时期。俄国以及其他欧洲各国、日本、印度的一些文学名著,从这时起较有系统地陆续被介绍给中国读者,帮助中国新文学进一步摆脱旧文学的种种束缚,促进了它的改变和发展。
五四新文学的这一特点是当时整个时代特征的一个具体体现,而这一点又使中国现代新文学表现出了与以往几千年传统旧文学的根本不同。当最初一些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外国作家作品被介绍到中国之后,那种自由开放的思想追求与艺术形态,正契合了五四新文学的历史使命,催生了中国现代新诗。现代新诗不辱使命,以其与传统旧诗彻底决裂的鲜明特色一跃而崛起,以其荡涤传统而勇敢创新的精神,在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诗坛上决然地扔掉了旧的衣装,焕发出新的光彩。
当然,当时许多人都还分不清外国文学中的精华与糟粕、积极部分与消极部分,因此在译介大量优秀作品的同时也推荐了不少平庸的作品。而有些新文学拥护者也盲目鼓吹“全盘西化”,提倡所谓“欧化的白话文”“欧化国语文学”(2),给新文学的发展带来过消极影响。但是,总的来说,五四时期对外国文学的介绍仍然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鲁迅、郭沫若等许多新文学作家的作品,都表明他们在努力独创的基础上曾经接受过外国文学的积极影响。鲁迅代表的五四那代人,最注重开放,又最讲究立本,他们既读过经,又留过洋,是得天独厚、难以超越的一代人。
时代历史所赋予中国现代文学的特殊使命,使之出现了一大批世纪性的大家与名作,并在整体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中国现代文学虽然仅有短短30年的创作历程,但大家纷涌、名作四起,还出现了一批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创作流派。小说方面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双峰并峙的鲁迅与郭沫若,在长篇小说领域卓有建树的茅盾、巴金、老舍等诸位大家,为人生写实派的小说代表叶圣陶、许地山;乡土小说的代表沈从文、王鲁彦等;幽默讽刺的小说代表有沙汀、张天翼、钱钟书等;风采多姿的女作家冰心、丁玲、萧红、张爱玲、苏青等;各具特点的诗人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穆旦等;戏剧大师曹禺、田汉、夏衍等。30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如此众多的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深深痕迹乃至蜚声世界文坛的作家作品,这是时代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特别赐予。中国现代文学在整体上形成了自己的根本特质: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艺术境界的不懈追寻。这种特质使中国现代文学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应该说,中国现代文学在特定时空里出现的辉煌业绩,不是随便在任何历史时期里都能够出现的。人们时常听到一些“为何还不再出现一个鲁迅”的呼声,懂得中国现代文学及鲁迅是如何出现的人都会感到这种呼声是那样的苍白和脆弱。懂得历史赐予的弥足珍贵,也是一种深刻、成熟的文化心态,反之,就会显得浮躁与肤浅。
以鲁迅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作家,他们最犀利地批判社会的黑暗,又最无私地解剖自身的弱点,最无情地揭露人性的弊病,又最深情地关注着整个人类的命运。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艾青、孙犁、钱钟书等现代作家的作品往往都蕴涵着一种对整个人类的大关怀。他们从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出发,直逼人性的本质深处。正因如此,在中国现代文学短短30年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那么多的大作家、那么多的文化伟人,呈现出整个中国文学历史上难得的文学大气象。
对上述诸问题的关注与理解,有助于加强和加深人们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是在怎样的时代历史条件下生成发展的,理解现代新文学与传统旧文学之间的关系、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作家个人的个性与时代社会乃至整个人性之间的关系。




推荐阅读:

约翰·弥尔顿《哀失明》

赫塞《梦》

马丁松《三月的夜晚》

曼德尔施塔姆《干草堆》

扎加耶夫斯基《房间》

叶赛宁《我记得》

辛波斯卡·扎加耶夫斯基·布罗茨基《云》

张枣译史蒂文斯诗13首

张枣译马克·斯特兰德诗5首

叶芝《茵尼斯弗利岛》

辛波斯卡《种种可能》

托马斯·哈代《对镜》

张枣译希尼诗6首

米沃什《第二空间》

休姆《秋》

歌德《漫游者的夜歌》

希尼《阳光》

勒韦迪《一切都是黑暗》

彭斯《友谊地久天长》

兰波《奥菲莉娅》

荷尔德林《海德堡》

兰波《醉舟》

策兰诗15首

兰波《黄昏》

聂鲁达《女人的身体》

特拉克尔《给孩子埃利斯》

波德莱尔《感应》

策兰诗88首

里尔克诗选

蒲伯《隐居颂》

罗赛蒂诗2首

麦克尼斯诗2首

梅贵《短短的烟袋》

敏杜温诗2首

佐基诗2首

露斯·玛洽多诗2首

帕斯托里诗2首

里瓦斯诗2首

伊萨科夫斯基诗3首

叶夫图申科诗7首

谢维里亚宁诗19首

黎萨尔《我最后的告别》

乔卡诺诗2首

普拉达诗3首

布伦南诗3首

道伯森《鸡鸣》

坎贝尔诗4首

兰纳依沃《恋歌》

雷倍里伏罗诗2首

阿古斯蒂尼诗4首

伊巴博罗诗3首

狄布诗2首

扎卡里亚《请作证》

马蒙索诺《飞升》

桑托斯《归来》

辛波斯卡《在一颗小星下》

但丁·罗赛蒂诗3首

司各特《青春的骄傲》

斯宾塞诗13首

斯温伯恩诗4首

施皮特勒诗4首

曼德尔施塔姆《马蹄铁的发现者》

纪伯伦《我曾有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


善的追随你 恶的倾慕你 光明的渴望你 黑暗的也希冀你
你是超越一切的存在 是神为万物镀上的色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