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娜·阿赫玛托娃诗32首

俄罗斯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安娜·安德列耶夫娜·阿赫玛托娃是20世纪世界诗歌史上少数堪称“大师级”的诗人之一,享有“继萨福之后第二位伟大的抒情女诗人”的美誉,而她的作品则是“俄罗斯的伟大象征之一”。更有评论家断言,倘若说普希金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话,那么,阿赫玛托娃就是俄罗斯诗歌的月亮。俄罗斯当代诗人叶夫图申科认为:“她永远是诗歌的白夜。”关于她的成就和地位,弗·阿格诺索夫在其主编的《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有过较中肯的评价:她“不仅在诗歌方面,而且在伦理方面成了自己时代的一面旗帜。她接受并分担了俄罗斯悲剧的命运,没有向‘黑铁的时代’妥协,没有向道义上的压迫低头。”而被阿赫玛托娃本人誉为阿克梅主义“第一小提琴手”的大诗人曼杰什塔姆,则将她的创作与俄罗斯19世纪的心理小说联系到了一起:“阿赫玛托娃为俄罗斯的抒情诗带来俄国19世纪长篇小说所有的错综复杂性和丰富的心理描写……她参照心理小说,发展了自己诗歌的形式——尖锐而独特的形式。”
提及自己的履历,阿赫玛托娃在自传中写道:“我于1889年6月11(新历23)日出生于敖德萨。我的父亲是一名退伍的海军工程师。我1岁时,全家迁居到北方――皇村。我在那里一直生活到16岁。”她的童年在圣彼得堡近郊的皇村(现为普希金城)度过。1907年,到基辅学习法理学,后转入彼得堡大学语文系。阿赫玛托娃原姓高连科,由于父亲不愿意女儿从事文学活动,禁止她用“高连科”的姓氏发表作品。于是,她署上了母亲家族的姓(据说,她的母亲是鞑靼可汗阿赫玛特的后裔)。阿赫玛托娃的童年并没有留下什么美好回忆,从她的自述文字中,我们知道,她没有什么玩具,没有善良的阿姨,也没有吓人的叔叔,甚至没有同龄的玩伴,因此,“对我而言,人的声音并不可爱,我能听懂的只有风的声音”。家里的书籍很少,仅有的诗集是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选。幸好她的母亲对诗歌尚有兴趣,偶尔还给孩子们朗诵一点涅克拉索夫和杰尔查文的诗歌,这成了她最初的文学启蒙。10岁时,阿赫玛托娃得了一场大病。令人诧异的是,就在那时,她开始了诗歌写作,此后,她一直觉得自己的诗歌道路与这场疾病有着某种神秘联系。
1910年,安娜·阿赫玛托娃嫁给诗人古米廖夫。对这位内心充满冒险精神的新浪漫主义诗人而言,安娜是缪斯、普绪克、海洋女神、美人鱼、月亮女郎、夏娃、酋长的女儿。此后,几乎整整10年时间,阿赫玛托娃在他的创作和生活中一直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不过,两位天才诗人的日常生活并不像人们所以为的那样幸福和美满。他们各自强烈的个性往往会有意或无意地给对方造成伤害,在内心烙下深刻的创痕。
同年秋天,以古米廖夫和戈罗杰茨基为首的青年诗人创立了诗歌实验组织“诗人车间”。不久,他们又挂出了“阿克梅主义”(该词源自希腊语,意为“高峰”、“顶点”)的旗帜,主张诗歌的清晰性、客观性、形象性、原创性和阳刚性,注意诗歌语言的特殊性,强调诗歌的张力和韧性,以对抗当时占主流地位的象征主义诗歌朦胧与暧昧的特点。在“阿克梅主义”的几位核心诗人中,阿赫玛托娃从未发表过宣言,只是默默地从事诗歌写作,以丰硕的成果赢得赞叹。
1912年,阿赫玛托娃的第一部诗集《黄昏》出版,获得了评论界的好评。两年后,她出版了第二部诗集《念珠》。这两部诗集为她赢来了最初的诗名,《念珠》更是在十月革命前重版11次之多。正如很多批评家所指出的,阿赫玛托娃早期诗作的基本主题是苦恋、忧愁、背叛、愤怒、悲哀、绝望等,因而具有明显的“室内抒情”特点,抒情主人公往往被放置在一个狭小空间,传达内心与周围世界的秘密接触和碰撞。她的诗歌语言简洁、准确,善于用具体细节来表达抽象情感,娴熟地在短短数行中描述一个戏剧性的场景。



“无论清水还是甘美的醇酒”


无论清水还是甘美的醇酒,

我们不再用一只杯子饮啜,

早晨我们不再互相接吻,

黄昏不再凭窗眺看日落。

你的心连着太阳,我的连着月亮,

但我们因为同一的爱情而活着。


永远和我一起是我温情的男友,

永远和你一起是你愉快的女友。

然而我明白了这双灰眼睛的惊慌,

明白了你是我的沉疴的祸首。

我们不使短暂的会见更加频繁,

注定了要珍惜我们平静的时候。


在我的诗里歌唱的只有你的声音,

在你的诗里呼吸的只有我的心灵。

啊,有一团烈火,无论遗忘

还是恐慌都不敢向它靠近。

但愿你知道我现在多么喜欢

你那一双冷漠的、红润的嘴唇!




“我只有唯一的微笑”


我只有唯一的微笑,就是

嘴唇的微微可见的一动,

对于你我要把它珍惜——

因为它是爱情给我的礼品。

你无耻,你可恶,反正一样,

你爱着别人,反正一样。

我的面前是金色的经坛,

灰眼睛的未婚夫在我身旁。




“你不要把真正的柔情……”


你不要把真正的柔情和别的

什么东西相混,它很安静。

你用不着把我的肩膀和胸脯

裹进皮袄,表示着你的关心。

你用不着说着恭顺的话语,

追述着初恋的爱情。

我十分知道你这一双

执著的、永不餍足的眼睛。




“我送男朋友到了前厅”


我送男朋友到了前厅,

在金雾般的阳光里站了一会。

附近的钟声是那样洪大,

在我耳旁不住地徘徊。

我被抛弃了!猛然想起一句话来:

难道我是一枝花或者一封书信?

我的双眼严峻地看着

变得暗淡的壁间的明镜。



“被恋着的时候总有那么多要求!”


被恋着的时候总有那么多要求!

被抛弃了,任何要求也没有,

我多么高兴:现在是一池清水

在苍白的冰下和死寂相守。


我就要陷在(基督救命呀!)

这明亮的、易碎的冰层,

我求你保存我的信件,

好让后人把我们评论。


聪明的、勇敢的人啊,为了

让他们把你看得更加明白,

在你那光荣的传记里

难道可以留下许多空白?


太甜了啊,人间的饮料!

太密了啊,人间的情网!

总有一天,叫孩子们读到

我的名字——在他们的课本上。


知道我的伤心的故事,

狡黠的脸上泛起微笑……

你既然不给我爱情和安宁,

那就赠给我痛苦的荣耀。



“你好啊!听到了桌子右边……”


你好啊!听到了桌子右边

轻轻的沙沙声音吗?

这几行你不要写了:

我到你身边来啦。

这一次,你难道还会

和上次一样欺侮人:

说什么没有看到

我的手和我的眼睛。

你这里很明亮,很自然。

那个桥拱底下很是闷人,

你不要把我赶到那里去。

那里的脏水就要结冰。




“每天都有新的不安”


每天都有新的不安,

成熟的黑麦更加芳香。

我温存的人啊,你快躺着,

你最好躺在我的脚旁。


黄鹂在辽阔的枫林啼叫,

不到入夜不会安静。

我喜欢从你的一双碧眼

赶走那些快乐的黄蜂。


路上小铃儿丁零——是值得

我们纪念的轻柔的声音。

为了不让你哭泣,我给你,

我给你唱一曲《离别的黄昏》。




“小伙子对我说……”


小伙子对我说:“这真痛苦!”

这小伙子真叫人怜悯。

不久前他还那样称心如意。

只是听说过人间的伤心。


现在,他懂得一切,不亚于

贤明的、年长的你们。

那双光彩夺目的眼睛,看来,

暗淡了、呆滞了一对瞳仁。


我知道,他抑制不了自己的痛苦

——这初恋的伤心的痛苦。

他孤立无援,贪婪又热烈地

把我冷酷的双手爱抚。




“琥珀色的、痛苦的日子长得没有尽头!”

给M.洛津斯基


琥珀色的、痛苦的日子长得没有尽头!

等待竟成枉然,忧伤真叫人难受!

兽栏里的鹿,那银铃般的声音

又在把这北极的辉光倾诉。




“我学会了天真、聪明地生活”


我学会了天真、聪明地生活,

眺望天空,向上帝祈祷,

傍晚的时候久久地漫步,

抑制那些不必要的烦恼。


红黄的花楸垂挂着果穗,

山谷里牛蒡沙沙作响,

我作起愉快的诗来,把易朽

而又美好的生活歌唱。


我回到家里,毛茸茸的猫咪

舔着我的手掌,鼻息更加柔密。

那明亮的灯火,在幽静的湖旁

锯木场的小塔上赫然燃起。


只有飞来屋顶的鹳鸟,叫声

偶尔划破这寂静的空间,

如果你来敲我的房门,

我会觉得:简直不能听见。




“这里的一切和以前一样”


这里的一切和以前一样,

这里不可能有什么希望。

房子坐落在不通的道路旁边,

它的窗户早就应当封上。


我静静的房子空荡而又冷漠,

一扇孤单的窗户向森林开着。

人们从索套里取下一个人来,

接着便是痛骂这个死者。


不管他是忧伤还是心藏快乐,

只有毁灭才是最大的喜庆。

安乐椅上被磨光的红色绒垫

偶尔闪现出他的亡魂。


夜间的时钟和杜鹃多么快乐,

越来越清晰地传来它们的唱和。

我从小孔望去,一群盗马贼

在山冈那边燃起了篝火。


轻烟低低地,低低地缭绕,

预报着阴雨天气就要来临。

我没有畏惧。幸亏身上带着

一根深蓝的细细的丝绳。




失眠


不知哪里,猫儿在喵喵怨诉,

我远远地倾听脚步的声音……

你哄我睡觉的话语哼唱得真好:

使我两个月没有睡稳。


失眠啊,你又重新和我做伴!

我会习惯你那呆滞的容貌……

不守规矩的美人啊,怎么样呢,

我给你唱歌难道唱得不好?


窗户都遮上了白色的窗帷,

蓝色的薄暗细细地侵来……

莫不是远方的消息使我们慰藉?

为什么伴着你,我就这样愉快?




“在左肋受箭的地方”


在左肋受箭的地方,

我用炭笔画上了标记,

让鸟儿——我的忧伤,

重新飞向空茫的夜里。


亲爱的,你的手别动,

我不能够忍受得久长。

鸟儿——我的忧伤飞去了,

停在树枝上开始歌唱。


他平安地待在自己家里,

要叫他推开窗户:“这声音

多么熟悉,可不明白它的话语。”

——接着他便垂下了眼睛。




“祈祷吧,为乞丐……”


祈祷吧,为乞丐,为愁苦的人,

为我这活着的心灵,

你从窗篷看见世界,生活途中

你总是充满信心。


为此,我悲伤地向你感谢,

以后,还要向你述说:

早晨怎样充满无情的严寒,

炭毒的夜怎样把我折磨。


我这一生没有见过好多事情,

只是不断地歌唱和等待。

我知道,我没有仇恨过兄弟,

也没有把姐妹出卖。


为什么上帝对我的惩罚

每日每时都不断绝?

莫不是天使已经向我指定

我们看不见的世界?




慌乱


1

炽热的灯光叫人闷热,

他的目光灯光般强烈。

我突然感到全身战栗:

这个人会使我和他亲热。

他俯下身来向我说什么……

血液从我的脸上退走。

啊,让爱情像块墓石

压在我的生命上头。


2

你不喜欢、不想看看吗?

可恶的人啊,你多么美丽!

我不能够飞腾起来,

可是从小长着翅翼。

迷雾遮住了我的眼睛,

人们和什物混在一起,

只看见红色的电灯玻璃罩,

它在你的纽扣孔里。


3

好像遵循通常的礼貌,

你走到我跟前,向我微笑,

半是慵懒,半是温存,

轻轻地和我的手接吻——

那些神秘的古代圣像

一齐向我投来目光……

我把十年的揪心和呼喊

以及所有无眠的夜晚

一齐织入了一句悄悄的

话语,说道:“这可不必。”

你走开了,我心里又重新

变得既空虚又很光明。




闲游


羽饰挂着了马车顶篷。

我瞧了一下他一双眼睛。

心灵暗暗地受着折磨,

而且不知道痛苦的原因。


穹隆似的云天下面,

无风的傍晚笼罩着忧愁,

好像古老的画册,墨汁

绘着布龙森林[2]的画图。


这里有汽油和丁香的香气,

这里有凝神贯注的平静……

他又触着了我的膝盖,

可那只手几乎没有动静。




“我不向你恳求爱情”


我不向你恳求爱情。

它现在在可靠的地方保存……

相信吧,我不向你的未婚妻

书写那些嫉妒的书信。

但请你接受贤明的劝告:

让她读读我的诗篇,

让她保存我的许多相片——

可爱啊,那些求婚的少年!

对于这些愚蠢的女人,

比起最初的柔情的记忆

以及友谊的欢乐的谈话,

更需领悟自己的胜利……

当你和你亲爱的女友

度着自己微末的幸福,

你那颗过分饱和的心灵

立即对一切表示厌恶——

在我举行婚礼的夜晚,

你不必来了。我不认识你,

我能够以什么给你帮助?

对于幸福病,我是不治的。




“受了风吹和受了寒冷”


受了风吹和受了寒冷,

我总是喜欢偎近火炉,

炉旁,我没有看住心灵,

被人从我身上偷走。


新年的欢乐慢慢悠悠,

新年的玫瑰枝茎清润,

可是,我的胸膛里面

听不见了蜻蜓颤动的声音。


噢!我不难猜出贼来,

凭那双眼睛我已经认出,

怕的是他很快,很快就会

自己还来他的猎物。




傍晚


花园里,乐声在低诉,

把不可形容的悲愁奏起。

盘子里,冰冻的牡蛎散发着

新年的、强烈的海的气息。


他跟我说:“我是个忠实的友人!”

接着就触了一下我的衣裳,

可这双手臂的接触,

和拥抱一点也不相像。


人们这样观看苗条的女骑手,

人们这样抚摸小猫或小鸟……

只有他那金色轻柔的睫毛下面

平静的眼睛里现出一丝微笑。


透过轻轻飘荡的烟霭,

伤心的小提琴唱出声音:

“你得好好感谢上苍——

第一回独个儿伴着恋人。”




“那个人结结巴巴把我赞扬”


那个人结结巴巴把我赞扬,

还徘徊在临时搭起的戏场。

我们当然都很高兴离开

那蓝色的烟雾和暗淡的火光。


一通胡话激起了一个疑问:

我怎么没成为爱情的明星?

羞辱的痛苦改变了圣像

那一副严酷而又苍白的表情。


爱我吧,记住我吧,哭泣吧。

上帝面前,流泪人难道不能平等?

再见吧,再见吧!恶人赶着我

走上了蓝色的拂晓的路程。




“……人们没有提着灯笼”


……人们没有提着灯笼

走到阶级上来迎接我。

我走进一座静悄悄的房子

是趁着朦胧的月色。


一盏青光的灯下,

男友的微笑毫无生气,

低声说:“灰姑娘啊,

你的嗓音多么奇异……”


壁炉的火焰快要熄灭;

蟋蟀的吱吱声多么凄切。

唉,有个人为了纪念,

拿走了我的一只小白鞋。


还送给我三支美人草,

可他不曾把眼睛抬起。

这可爱的罪证啊,

我把你们藏到哪里?


让我的心灵痛苦地相信:

快乐啊,期限快要到临,

他会用尽自己的心思

量我那只小白鞋的尺寸。




“一双眼睛犹豫地乞求怜悯”


一双眼睛犹豫地乞求怜悯。

当人们在我面前说起

一个亲密而又响亮的姓名,

我怎能把这双眼睛控制?


我从小径走向田野,沿着

一堆堆垒好的灰色的原木。

这里的清风自由自在,

和春风一样清新,忽起忽落。


就是一颗疲惫的心也听见

远方情人的秘密的消息。

我知道:他活着,呼吸着,

他不会让自己悲悲戚戚。




“我们最后一次相见”


我们最后一次相见,

是在常常见面的滨河街。

那时候涅瓦河涨起大水,

城里,都担心洪水淹灭。


他谈论着夏天,还谈论着

女子成为诗人真是奇怪。

我还记得那高大的皇宫

以及彼得保罗要塞!——


我们的氛围完全变样,

像上帝的礼品——多么神奇。

正是这时候他赠献给我

最后一支疯狂的歌子。




“我的想象多么驯服”


我的想象多么驯服:

它把你灰色的眼睛绘上。

我待在特维尔区的幽居,

天天痛苦地把你回想。


你幸运地被美丽的双手俘去

在那涅瓦河左边的岸上,

我的同时代卓越的人啊,

你已经如愿以偿。


你曾经向我命令:得啦,

走开吧,打消自己的爱情!

我已经憔悴,没有了意志,

而我的心情却更加烦闷。


我要是死了,谁来给你

写下我的心底的诗章,

叫那些还没有说出的私语

发出激越的、玎玲的声响?




断章


……有个人隐在黑暗的树林,碰得

落叶发出沙沙的声音,

叫喊说:“你亲爱的对你做的好事,

你亲爱的干的什么事情!


你那双沉重的眼皮好像染上了

一层黢黑的、浓厚的墨汁。

他把你交给了毒害爱情的巫婆

撒下的窒息生活和忧思。


僵死的胸膛扎着尖针,你早就

不能理会什么刺痛。

努力追求快乐也是枉然——

倒不如活着躺进墓中!……”


我对欺侮我的人说:“你真不知羞耻,

你狡诈,你定是黑了良心,

他安静,他温柔,他对我十分驯服,

他永远,他永远是我的恋人!”




1913年11月8日


阳光把我们的房间

照得暖和而又灿烂。

我醒了过来马上记起:

亲爱的,今天是你的节日。

因此,窗外的雪原

变得十分温暖,

因此,我这个失眠的人

吃了圣餐似的睡得安稳。




“亲爱的,你来把我安慰”


亲爱的,你来把我安慰,

真是最温柔又最和顺……

我没有力气从枕上欠起身来,

而窗上又是稠密的窗棂。


你以为会看到我已经死去,

带来了一个笨拙的花圈。

喜欢嘲弄而又悲伤的、深情的人啊,

你的微笑撕裂着我的心肝。


濒死的折磨算得了什么!

只要你还在我这里停停,

我就要祈求上帝原谅你

以及你所爱恋的人们。




“亲爱的,你不要把信揉皱”


亲爱的,你不要把信揉皱,

你要从头到尾读完我的信。

我已经厌倦装作不相认识,

遇到你也像陌生的路人。


你不要这样看,不要蹙眉生气,

我是你的,我在你的心上。

我既不是牧女,也不是公主,

而且已经不是修道的姑娘——


穿着这粗陋的、平常的衣裳,

趿着一双踏歪了的高跟鞋子……

然而我的拥抱和以前一样热烈,

一双大眼睛还像从前那样怯惧。


亲爱的,你不要揉皱我的信,

不要为心底的谎言哭泣,

你要在最最的底层,把它

藏在你可怜的背囊里。




“曾经,我常常提着书籍”

给H.Г.


曾经,我常常提着书籍

和文具盒从学校返回家里。

我快乐的小伙子啊,这些菩提树

一定没有把我们的相逢忘记。

不过,灰色的小天鹅已经变了,

变成大天鹅一副傲慢的模样,

忧伤用它那不灭的炬火燃烧着

我的生命,我的声音不再嘹亮。




“写字台前已经是黄昏的时刻”


写字台前已经是黄昏的时刻。

一张白纸已经无法挽回。

含羞草散发着尼斯[3]和温暖的气息。

一只大鸟在月下高飞。


向夜了,我也紧紧地编呀,

编着似乎是明天需要的发辫,

心里不再忧愁,凭着窗口,

眺望着大海,眺望着沙滩。


他甚至不恳求柔情,

他该有多大的威力!

当他叫着我的名字,

我不能够抬起疲倦的眼皮。




“圣像前面是磨破了的地毯”


圣像前面是磨破了的地毯,

清凉的房间多么幽暗,

深绿色的常春藤密密地

把宽大的窗户遮掩。


玫瑰沁出甜香的气味,

哔喇响的长明灯闪着微光。

室里的陈设,被工匠的

多情的手绘得十分漂亮。


窗下的绣花架微微闪白……

你的面容严峻而又秀丽。

你怀着洁癖,把被吻过的手指

用手帕仔细地藏起。


可是心儿跳得厉害,

它如今这样强烈地思念……

那隐约可闻的烟草气味

藏进了被弄乱的发辫。




客人


一切如常:不大的风雪

吹进餐厅的各扇窗户,

我自己并未感到新鲜,

却有人前来把我惠顾。


我问他:“你要做什么?”

他回答:“和你一同进地狱。”

我笑道:“唉,你大概是要

给我俩预告一场悲剧。”


他抬起那只干瘦的手来,

轻轻地把花枝抚弄:

“你说,别人怎么吻你,

再说,你怎样亲吻别人。”


一双没有光泽的眼睛

把我的戒指紧紧地盯着。

愉快而又抱怨的脸上,

没有一丝肌肉的动作。


啊,我明白了,他的慰藉,

是要紧张而且热烈地知道:

我,什么都不会拒绝,

他,什么都不需要。

陈 耀 球 译




辛 弃 疾 词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稼轩词,那时我在北京老家,我伯父喜欢藏书,他收藏了一套精美的稼轩词,是元朝木刻的版本,我曾把那套书放在书桌前。现在我手边也有一本《稼轩词编年笺注》,作者是北京大学的邓广铭教授,邓教授已经去世了,这本书是他生前送给我的。他是一位历史学家,他以历史的眼光搜集、整理稼轩词,考证每首词大概是在什么时代、什么背景下所写的,然后做了编年笺注。邓教授可能是对稼轩词的研究开始得最早、用力最勤的一个人,一直到将近九十岁高龄的时候,他还作了最后一次校订。我与邓教授是1990年在江西上饶的一次国际词学会议上认识的。上饶是辛弃疾曾经住过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带湖,记得我当年念辛弃疾的词,有一首《水调歌头》说“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当时我就想,带湖该多么美呀,将来我一定要亲自去看看。1990年,我接到辛弃疾词学会议组委会的通知,开会的地址就在江西上饶的带湖附近,我很高兴,决定去参加,但是从加拿大到北京到上海都容易,却怎么可能到上饶呢?我没有办法,就托我的侄子叶言材来办这件事,他交游广泛,认识旅行社的人,说是只能先坐飞机,再坐火车。恰巧,那时有一位在台湾大学教词的林玫仪女士,是20世纪60年代我在台大教过的一个学生,她也接到了邀请信,想去参加这次会议,只是从来没有到过大陆,于是她跟我商量,要和我一起去,所以,我就让我的侄子订了火车票,然后我从温哥华出发,林女士从台湾出发,我侄子与侄媳从日本出发,我们就在上海聚齐了,接着便一齐坐火车去江西上饶,那是一段非常值得纪念的旅程。在火车上,林玫仪就跟我闲谈,她说:叶老师,你平生念了这么多人的诗词,如果在这些诗人词人中找一个人与你做朋友,你愿意找谁?我想了半天,最后说只能是辛弃疾。其实,以诗人来说,我最喜欢李商隐,但李商隐一天到晚愁眉苦脸的,你很难跟他相处,而辛弃疾这个人真的是有眼光、有见解、有才能,而且懂权变的豪杰之士。我这样说毕竟空口无凭,只要讲他平生的几个故事,大家就明白了。
前面我们说,辛弃疾生在沦陷区的山东,他出生时山东已沦陷十几年了。他的祖父名叫辛赞,在山东沦陷的时候,辛赞因为家里人口多,所以没有能随政府到后方去,这是可以理解的。当年日本侵华,北京沦陷,我的老师和同学有很多人去了后方,而有些人留在了沦陷区,像我的老师顾随先生,他家里有六个小孩,而且全家都靠他一个人教书来维持生活,他没有办法携带家眷到后方去,所以就留了下来。辛赞也是因为家累众多,他不得已留在了沦陷区,可是他内心的忠义奋发之气始终没有改变。在辛弃疾很小的时候,辛赞就常带他到各地去游览,把祖国的大好山河指点给他看。后来辛弃疾到金的首都——大都去考试,辛赞叫他一路上要仔细察看北方的地理形势,以为将来收复失地作准备。所以,辛弃疾那种忠爱的志意是他祖父从小慢慢培养起来的。
1140年,在辛弃疾差不多二十一岁的时候,北方的耿京起义了。耿京本是一个农民,他趁金主完颜亮带兵北伐,后方空虚之际,聚众起义,声势浩大,发展到几十万人之多。当时辛弃疾自己也已聚集了两千义士,而他居然率众投奔了耿京。从前我与四川大学的缪钺教授合写过一本《灵词说》,辛弃疾那篇是我负责写的。在文章中我曾提到,辛弃疾到了南方以后,曾给南宋的皇帝上了很多封论政治论军事的奏疏,有所谓的《十论》和《九议》。在他的《十论》中,有论战的一篇文章,他说,一般情况下,农民头脑比较简单,他们很容易就揭竿而起了,可是因为考虑得不够周密,很容易导致失败;士大夫呢?他们考虑得虽然周到,但是缺乏勇气,因此知识分子最好与农民相结合,这样才容易成事。当时我特别提出这一点,大概以前研究辛弃疾的人没有注意到这些,所以那次在辛词会议中,邓广铭先生见到我就说:你这种观点提得很好,这么多年我研究辛弃疾的词,虽然也花了不少精力,但是总觉得不能很透彻地欣赏和分析。所以邓先生在三校稼轩词的时候写了一篇序文,序中引了一大段我对于稼轩词的分析。在这里我是要说,一般的士大夫往往自命不凡,不肯低首下心地去跟农民合作,而辛弃疾真是了不起,他自己也有队伍,却投到农民起义军领袖耿京的麾下。而且他曾对耿京说:你虽然聚集了几十万义军,可是如果与祖国没有联系,就失去了根基,不能够成就真正的大事。耿京同意他的话,于是派辛弃疾等人渡江,去建康见高宗。高宗召见了他们,并且给了他们封赏。从此,后方的起义军就与政府取得了联系,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所以,我们中国确实出过一些伟大的仁人志士,可是也有很多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小人。就在辛弃疾离开的这一段时间,他们的队伍中出了一个叫张安国的奸细,他杀死耿京后投降了金国。辛弃疾面见高宗回来,一过长江就听说了这个消息,他真是了不起的英雄豪杰!杜甫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有没有这样的本领还值得考虑,而辛弃疾果然去实践了。他听说张安国叛变后,马上带着几十个人冲到金国几万人的军营中。那时张安国已做了济州知府,他们正在军营中饮酒庆功,辛弃疾等人冲入军营后,如果把张安国杀了,这还容易些,而他竟然活捉了张安国,然后不吃饭不睡觉连夜把他押送到建康正法。像这样的胆识,这样的才能,他当时的信念是什么?他以为自己渡江南来转眼就可以收复失地,转眼就能够回到故乡了。可是几十年过去后,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慷慨地谈起建功立业的事情,他也回想起少年时的壮声英概,写了一首《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突骑渡江初,燕兵夜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先看上片。他说,我年轻的时候曾带领着抗金义士渡江南来,大家骑着健壮的快马,穿着锦绣的蔽膝,那是何等的英雄气概!“燕兵”是北方敌人的军队。晚上,他们在看守着“胡”,“胡”指箭室,也就是装箭的袋子,金人的军营就在那边,他们也在提携弓箭严密防守,可是我们“汉箭朝飞金仆姑”。“金仆姑”是古人所说的最好的箭,我们还是冲过去,把叛贼捉住了。再看下片。他说,回想当年的壮举曾使多少人为之感动,可是现在,几十年过去了,到头来也只是一声长叹而已。春天又回来了,但我白了的胡须却永远不会变黑了。我曾写过许多关于军事方面的文章来阐述抗击敌人的策略。我们不是说他渡江南来后写过《十论》、《九议》吗?大家真该看一看辛弃疾的全集,他对于政治、军事、经济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如此周全,说得头头是道,却完全没有被朝廷付诸实施;他在南方曾被放废了有二十年之久。他说,现在《十论》、《九议》都毫无用处了,倒不如向隔邻人家换来种树的书,做一个老农夫,种种田,种种树,打发余下的时光。
乾道八年(1172),他做了安徽滁州的知府。滁州在哪里?就在安徽省靠近前线的地方,也就是欧阳修所说的“环滁皆山也”的滁州。辛弃疾刚刚到那里的时候,老百姓大多已经流亡到各地去了,到处一片荒凉。于是,辛弃疾减了当地的租税,又安置了旅舍,招抚流亡的人再回来,一年之间,便“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滁州重新繁荣起来了。
后来,他被任命做江西的提点刑狱,在此期间,他平定了茶民赖文政的叛乱。在封建时代,不管你是革命不是革命,凡叛乱的都被称为“盗贼”,在平定了茶民暴动以后,他写了一篇《论盗贼子》的奏议。他说:“夫民者国之根本。”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为什么他们居然就变成了盗贼?那是“贪浊之吏迫使为盗”,因为政治黑暗,官吏们贪赃枉法,迫使善良的人民走上了盗贼的路。接着又说:“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弥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也。”他说,我希望皇帝你应该好好地反省国家为什么会有盗贼?其由来何在?你要研究一下怎么才能够消灭盗贼,使这样的事根本不发生,而不要只知道依靠武力去镇压他们。后面他又说:“臣孤危一身久矣,荷陛下保全,事有可为,杀身不顾。况陛下付臣以按察之权,责臣以澄清之任,封部之内,吏有贪浊,职所当问。”他说,我作为一个渡江南来的北人,本来就是孤独而且不自安的。一般说来,中国幅员辽阔,常常有些人有地区的观念,南方人看不起北方人,北方人不信任南方人,在战乱的时代尤其如此。辛弃疾是从沦陷区过来的,有很多南人歧视他;又因为他主战,主和派当然更是攻击他陷害他,因此他的处境是“孤”而且“危”的。他说,承蒙陛下保全我,我才有今日,所以为国家而奉献出生命,我对此本无所顾惜。况且你现在叫我负的责任就是要澄清这个地方的政治,凡我所统领、部署的地方,如果有贪官污吏,我一定尽职尽责地去处理。
可见,辛弃疾是一个有魄力的人,他治事非常严格,说杀就一定要杀,没有妥协的余地。后来,江西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他就拿出一部分库存的钱,找了一些能干的人去外地收购粮食。到期以后,那些人用船装着粮食“连樯而至”,相邻州县的人一看就说:我们这里也有饥荒,可以分给我们一部分吗?当时很多人不肯,在饥荒中我们千辛万苦购来的粮食怎么能轻易给人?辛弃疾就说了:“彼亦人子也。”他们也是人民,也是老百姓呀,所以就分了一部分粮食救济相邻州县的灾民,而且他下了一道命令:“闭粜者配,强籴者斩。”“闭粜”就是人家要买粮的时候你不肯卖给他,这样的人要发配;“强籴”就是强买强卖。你们有没有看过《林家铺子》这部电影?那个时代我是经过的。那时候国民政府的币值猛跌,当时我在南京,要打一瓶炒菜用的油都要排很长很长的队,有时候好容易排到了,那卖油的人说:“今天没有了。”你就只能空着瓶子回去。你如果租房子,不说多少钱一个月,而说几袋米、几袋面一个月,那钱是不值钱的。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就投机倒把,强买强卖,辛弃疾很严格,如果有人这样做就要被斩首或发配。当然,他是为了拯救老百姓,可是周围嫉恨他的人一个奏折就奏上去了,说他“杀人如草芥,用钱如泥沙”,所以他一下子就被放废家居,过一段时间后朝廷遇到什么难事,又重新起用他。经常是这样,国家什么地方出问题了,就派他到什么地方去;而辛弃疾呢?你不起用我则已,一旦起用我,我就一定要有所作为。
后来,朝廷又派他到湖南去。到湖南后,他一直不忘反攻抗战,亲自组织了一队飞虎营。训练军队就要盖营房,就要征兵发饷,所以他花了很多钱,当时就又有人给他参奏上去了,说辛弃疾造飞虎营用了很多钱如何如何的,于是皇帝下了一道金牌,说这样太浪费了,让他解散军队。你要知道,岳飞当年几乎可以痛饮黄龙府,马上就要胜利了,可皇帝十二道金牌下来,他只能老老实实地回去,结果风波亭父子归天,而辛弃疾呢?你皇帝的金牌不是下来了吗?可飞虎营还没有建好,怎么能停止?于是他就把金牌藏了起来,然后下命令对老百姓说:限你们三天之内把自己屋顶和水沟上的瓦都揭下来送到我这里。三天以后飞虎营建成,他给皇帝上了个奏折说,你的金牌我收到了,而飞虎营也已经盖好了。你看他真的是有胆有识!只是每一次他这样做,人家就参奏他,弹劾他,说他“残酷贪饕,奸赃狼藉”之类的话,所以他几次被放废而赋闲家居。我们不是说他曾到过带湖吗?那次我们去上饶开会,有位先生写了一篇文章,说辛弃疾盖房子是不是他贪污了?你要知道宋朝做官的俸禄是很高的,你看一看宋人笔记上的记载就知道了。笔记上说,有些官宦人家非常富贵,到处都是金玉锦绣的装饰。他们请客的时候在一个大厅中挂上重重帐幕,然后点上香,帐幕一拉开,在香烟缭绕中一队歌儿舞女翩翩而至,歌舞完毕,再拉下帐幕,然后再烧香,就在这香烟缭绕之中,又一开幕,又一队歌儿舞女出现,换上不同的服装,戴上不同的首饰,这是多么奢华的享受!可是,辛弃疾盖房子与别人不同,你看他那首《水调歌头·盟鸥》: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履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这首词的小题目是《盟鸥》,他要与水上的鸥鸟结一个盟,我常常喜欢念他的两句词:“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所以辛弃疾不但对国家民族有感情,他对于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感情。他要与鸥鸟结盟,于是对它们说:“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凡是今天跟我定了盟的鸥鸟和鹭鸶,今天定盟之后,就不要再有什么猜忌疑惧的心理了。可是现在虽有你们鸥鸟和鹭鸶了,但还有白鹤呢?它们在哪里?怎么还没有来?你们去把它们也找来吧。于是,这些鸟“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它们把青萍和翠藻分开,立在苍苔之上。他说:你们这些鸟,总是站在岸边呆呆地看水里的鱼,真是傻瓜!怎么就不知道跟我喝一杯酒呢?这里当年只是城边一片荒废的土地,只有一个破水池子和一个荒凉的土丘,可现在有了多大的变化!土地有它的幸运也有它的不幸,如果被荒废了,多少年都是被荒废,而今它遇到我,我把它整理成这么美好的一片土地。最后,他忽然间一跳,说“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带湖东岸的绿阴不太浓密,我还要在那里多栽一些杨柳。真是写得极有情趣。
他还写过一首《沁园春》,其中有这么几句:“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他说,在东边的山冈上,我要再盖几间茅草屋,然后把所有的窗子都面对着水开着。你如果希望将来能坐着小船沿着你门前的流水去钓鱼,最好先在岸边种一些柳树;你要用稀疏的篱笆围护竹子,这样才不会妨碍你观赏梅花。“秋菊”是“堪餐”的,陶渊明说,“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他可以把菊花放在酒中喝;屈原也说,“夕餐秋菊之落英”,秋天的菊花可以吃,而春天的兰花可以佩在身边,无论秋菊还是春兰,都要等我亲手一棵一棵地种下去。所以我说,跟辛弃疾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一定很有意思,他可以来给你设计哪里种竹子,哪里种柳树,他总是把一切都安排得很美很有情趣。
然而不久,他就被调出去了,出去没有几天又被贬回来,这一次他发现了另外一个叫瓢泉的地方,后来他在瓢泉也盖了一处房子,就在此时,他在带湖的居所失火了,所以,他就定居在瓢泉了。在瓢泉时,他也写了几首很有意思的词,其中有一首说:“散发披襟处,浮瓜沉李杯。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你看人家写得多么生动活泼!他说,反正我也不做官了,我在这里闲居,有时候披襟散发地坐在门前,看一条细细的流水一直流到我的台阶旁边。我开凿了一个水池,于是天上的月亮就被我唤来,倒映于池中了。
辛弃疾有才能不得施展,只能经营自己的住所了。他为什么叫稼轩?那次在天津大学讲苏轼的词,他之所以叫东坡,是因为他从御史台的监狱里被放出来时没有地方住,于是在东边的山坡上开垦了一片土地,靠自己亲手种田来维持生活。你看东坡这别号似乎很潇洒,其实那是他最艰苦的一段生活。而辛弃疾之所以叫稼轩,则是因为他在住所旁边空出一大片地方来种田,把窗户打开,一眼就可以看到许多庄稼,庄稼临窗而种,故曰“稼轩”。古代盖房子上梁时总要念一些吉庆的上梁文,都是一些祝颂美好的话,念起来像唱歌一样。在盖稼轩时,辛弃疾也写了几句《上梁文》,他说:  
抛梁东。坐看朝暾万丈红。直使便为江海客,也应忧国愿年丰。
“抛”是古人的迷信,就是拿着一些果子、花生、红枣之类的东西一边丢一边唱歌。他说,我把果子之类的东西向东边抛,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我想将来我的房子盖好了,我坐在窗前,可以看到朝阳的万丈红光。就算我从此终老在江湖,再也没有办法回到朝廷去了,我依旧是关心国家的,我依旧希望我们能有丰收的年景。
在另一首《上梁文》中他又说: 
抛梁西。万里江湖路欲迷。家本秦人真将种,不妨卖剑买锄犁。
我的家在哪里?我有家回不去呀!“家本秦人真将种”一句用的是《史记》中飞将军李广的典故,他说,我是北方人,生来是要打仗的,可是现在只能卖掉杀敌的宝剑,买来锄犁去种田了。
从开始时我就曾经说过,中国的词有一种很微妙的美感特质,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要眇”二字最早见于《楚辞·九歌》,形容湘水上的女神仙,她的外表与内心同样的美好。我们说词也有一种美感特质,那就是一种要眇的美,也就是说,好词不仅要具备形式上的美感,而且要有一种婉约幽微的品质。它不是一口气就说完了,而是应该有很多不尽的余味和言外的感发。我们已经说过,五代的《花间集》写美女和爱情,可以引起人言外的联想,因为《花间集》的作者都是男子,而他们用女子的形象和口吻来写,就使之具有了双重的性别,也就有了双重的余味;此外,西蜀和南唐的小朝廷安定富庶,这就与大时代、大环境的动乱形成了双重的语境。正是这些因素使小词形成了一种要眇幽微的言外意蕴。后来就有了苏轼的诗化之词,诗是“感物言志”的,“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那是一种直接的感发,所以词一诗化,就出现了两种类型的作品:第一种是直接抒情写志之作,它虽然没有词那种幽微要眇的言外之美,却有一种直接感发的诗之美,我们那次所讲的张元、张孝祥的两首词,还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这一类的作品。第二种诗化之词是既有诗之美感,又有词之美感者。像苏轼那首《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写到与好朋友参寥子的分别,他说得这么宛转、这么深微,而他开头的“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写得又是这样开阔博大,他在天风海涛的气势之间,有一种“幽咽怨断”的说不出来的悲哀,所以这是苏轼更好的作品。但是,苏轼有时候也写了失败的作品,这样的词既丢掉了诗的美感,也丢掉了词的美感,比如《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这就不是很好的词,因为他说得太平直了,它没有直接的感发,也没有言外的意蕴,为什么呢?词其实是很妙的,它之所以与诗不一样,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小词最初写的原是以美女和爱情为主的歌辞,这点与诗不同;还有一个原因是它的形式与诗有别。诗一般是五言七言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或者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声调本身就给人一种直接的感发。像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它可以给人直接的感发,因为这首词的好多句子接近于诗的格律;再比如张孝祥的《六州歌头》“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三个字一句,三个字一句,也是它的声音、节奏就能给你一种直接的感发,用这样的词调写出词来就容易有诗的美感。可是《满庭芳》呢?它的很多句子都是像散文一样,四个字一句,四个字一句,这样就容易平铺直叙、流于肤浅了,因为它既没有诗直接感发的美感,也没有词幽微宛曲的姿态。
知道了诗化之词的几种不同的现象,我们就要正式看辛弃疾的词了。我打算先给大家讲他的一首《水龙吟》,因为这首词中有几句话非常能够代表辛词的特色。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王国维喜欢用某词人的一句词来评说这个词人,比如他说“‘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温庭筠的词就像画屏上金色的鹧鸪鸟,就是它的色彩很美丽,可是没有活泼的生命;王国维还说:“‘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他说韦庄的词就像琴弦上弹奏出来的莺啼一样的声音,它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活泼自然的。如果我现在模仿王国维,也从辛弃疾的词里边挑出一句话来总括稼轩词的风格,我该怎么说呢?还是让我们先念一下《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这首词: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我要说,“‘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稼轩语也,其词品似之”,稼轩词的风格只用这两句就可以概括了。至于为什么,我们等一会再讲。记得第一次我就说过,最伟大的作者,他的人格与其作品的风格是统一。我还讲到西方的文学批评,说有一种意识批评,就是从作者的意识形态来评论他的作品。不但如此,越是伟大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之中越容易形成一个pattern,一种主要的意识形态。像屈原所形成的是“高洁好修”,“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因为他的心志是高洁的,所以他所称述的名物也多是芬芳美好的;再比如杜甫,他所形成的是什么?是忠爱缠绵。他说“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又说“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天性如此,没有什么外界的力量能够改变他,所以伟大的作者都有他人格的一个中心所在。那么辛弃疾呢?其实,辛词的风格那真是变化多端,南宋的刘克庄就曾赞美辛弃疾的词,说他“大声,小声铿”,他写“壮岁旌旗拥万夫,锦突骑渡江初”这种慷慨豪壮的词写得好,写“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这样轻灵细巧的题目也写得好,无论是大题目还是小题目,他都能很好地掌握,而且,“其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是一种浓艳的美丽;“纤”是一种纤柔的美丽;“绵”是缠绵;“密”是细密。也就是说,辛弃疾并非只会写慷慨激昂的作品,他写“纤绵密”的儿女柔情,也并不比晏几道、秦少游等人差。
我们研究生的班上还在讲小晏的词:“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又说:“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他写那些歌伎舞女的生活写得婉转多情,而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豪杰也能写这样的词吗?我们今天没有选这样的词,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你们都知道岳飞的《满江红》对不对?人家辛弃疾也写过几首《满江红》,其纤绵密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有一首说:“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还有一首说:“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我们今天来不及讲这些,但是我可以介绍给大家,你们回去应该看一看。另外,我们都认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得开阔博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家辛弃疾也写了一首《念奴娇》,第一句说“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像那两首《满江红》一样的纤绵密!所以辛弃疾的风格是多方面的,但是他有一个本体,有一个意识形态。他的本体是什么?一个就是他作为豪杰的那种奋发向上的志意,另一个是他渡江南来后屡屡被贬弃压抑的遭遇,这本身就形成了两股最基本的力量。
上次我们介绍他的生平,你看朝廷只要起用他,他就想实现他的理想。他在湖南建了飞虎营,在福建设了备安库,一旦有了机会他就想有所作为,可是只要他一有所为,上边的压抑打击马上就来了。所以,那两股力量始终在盘旋激荡之中。有时候这边的力量强一点,就表现为英雄豪杰的豪放;有时候那边的力量强一点,就表现为低回婉转的压抑。而且,即使在那些不下小晏秦郎的“纤绵密”的作品中,仍然不时地流露出英雄失意的悲慨。以那首《念奴娇·书东流村壁》为例,他说“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野棠花落的时候,他故地重游,在这里,他与一个女子有过一段美好的遇合,他曾经“曲岸持觞,垂杨系马”,后来二人就分别了。最后他说:“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料想明天,如果在酒席宴会上再见到你,你已是镜中的花影,我只能看一看你的美丽,因为你已经属于别人了。我想你见到我一定会惊讶地问:为什么几年不见,你都已经满头白发了?
辛弃疾还写过一首《江城子》,写的也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同样写美女,温庭筠说“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而辛弃疾又是怎么写的?“宝钗飞凤鬓惊鸾”,只此一句,你看他写得多么生动飞扬!他说那个女子把宝钗插在头上,钗上的凤好像要飞起来一样。可是,“望重欢,水云宽”,现在我们已经分别了,我希望与她再相聚,但隔着重重的烟水,又怎么能见到她呢?“待得来时春尽也,梅着子,笋成竿”,等到再回来和她见面的时候,恐怕梅花已落,满树结了梅子,而竹笋已长成竹竿了。杜牧说“狂风吹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湘筠帘卷泪痕斑”,卷起湘妃竹的竹帘,上面点点滴滴都是泪痕。“佩声闲,玉垂环”,我想象她行动起来,环佩的声音是那么柔美,“个里柔温,容我老其间”。在这里,他为什么不说“温柔”而说“柔温”?一个是因为“温柔”比较庸俗,而“柔温”生疏一些;此外,“柔”与“容”是双声,“温”与“我”是双声,所以“柔温”之后接“容我”,声音上就有一种美感。他说,就算我能跟这个女子生活在一起,“个里柔温,容我老其间”了,可是“却笑将军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我真的就甘心在温柔乡里终老了吗?“三羽箭”用的是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薛仁贵跟敌人作战,一箭射死一个敌人,三箭就射死了三个人,结果敌人大惊,马上俯首投降了,正所谓“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归歌庆凯旋”。而现在我也有“三羽箭”,我也有好身手,但是什么时候才能凯旋呢?你看这首词与上一首《念奴娇》,中间包含了多少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人生悲慨!
辛弃疾的词,有的写自然山水,有的写儿女柔情,然而在这种种不同之中,它所隐藏的底色是什么?比如一幅图画,不管你画的是花鸟、山水还是人物,它总有一种底色;再比如照相,也总有一个背景。我们说辛弃疾的词是一本万殊——从一个根本生出千万种不同的姿态,不管他写的是什么,他的底色都是那种英雄豪杰的志意在被摒弃压抑中所受的挫折,这本身就是要眇幽微、含蕴曲折的。正是因为他的本质是双重的曲折的,所以,尽管他用像诗那样直接言志抒情的表达方式写了很多豪放的词,但他的这些“诗化之词”仍然有词的特美。下面我们就以那首《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作为例证,看一看辛弃疾的这一类词。
这首词的题目是《过南剑双溪楼》,你先要了解,“南剑”在什么地方,“双溪楼”又是怎样的环境。“南剑”就是南剑州,在今天的福建南平,这个地方本来叫剑州,但因为四川也有一个剑州,就改名为南剑州了。南剑州那里有一座楼叫双溪楼,你可以想见,那里有两条溪水,然后汇合在一处,冲下来的地方有一个深潭,名曰“剑潭”。为什么叫剑潭?我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讲魏晋六朝诗歌的时候,我曾提到过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其中有一个人叫张华,他做过宰相,也是一位诗人。《晋书》是中国的历史书里边最富于神话色彩的,其中讲了很多神话故事。据《晋书·张华传》记载,张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识非常渊博,相传《博物志》就是他写的。中国古代讲究天人相应,说天上的星象与地上的人事是相应合的,所以很多人会看天象,比如诸葛亮借东风就曾上观天象,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张华也会观天象,有一次他看到一股光气从地面直冲到天上的斗、牛之间,斗、牛是天上的星宿,即北斗星和牵牛星。于是张华找来了他的朋友雷焕,这个人也懂天文。张华说:你看天上有这种现象,那应该是地面上发生了什么事情?雷焕说:这是宝剑之气,上冲于天。张华又问:剑在何处?雷焕说就在豫章丰城一带。张华那时不是宰相吗?所以他听罢就对雷焕说:好,我就叫你到豫章去做丰城县的县令,你一定要帮我找到这把宝剑。雷焕到了丰城后,仔细观察,发现光气是从一个监狱里冲上去的,他就派人到监狱中挖掘,在地下很深的地方果然发现了一对宝剑,这就是我们中国很有名的一对宝剑——龙泉和太阿。宝剑被发掘出土后,雷焕自己留下一把,另外一把送给了张华。后来,晋朝发生了“八王之乱”,皇室的兄弟子侄们互相残杀,张华在这场动乱中被杀死,因为没有得善终,他的宝剑就不知所终了。雷焕是寿终正寝的,所以他的宝剑就传给了他的儿子雷华。有一天,雷华佩带着那把剑经过福建南平,从水边走过的时候,那宝剑一跳,就从他腰间的剑套里跳了出来,跃入了水中。雷华赶快雇了会水的人去寻找,但那些人都说没有看到什么剑,只看到了两条五彩斑斓的龙转眼间就消逝了。原来,那两条龙就是那两把宝剑化成的。正因为那个水潭中曾有两把宝剑化为龙,所以叫剑潭。李白有一首《梁甫吟》,其中两句说“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说的正是这段故事。
我们知道,辛弃疾是经过南剑双溪楼时写的这首《水龙吟》,那么他是什么时候经过这里的?大家看辛弃疾身世经历的年表,光宗绍熙三年,也就是1192年春天,辛弃疾被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在此之前,他已被放废家居大约有十余年之久了。你看他从乾道八年(1172)以后一直辗转各地,在不到十年之内调动了有十一次之多,在此期间,他平定了江西的叛乱,赈济了江西的饥荒,还曾经在湖南建立了飞虎营,并因此被人弹劾。我说过,伟大的作者都是用他的生命来写作他的诗篇,用他的生活来实践他的诗篇的,这是我为什么上次讲了很多有关辛弃疾的生平的缘故。我们只有知道了他的生平,知道他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样的心情下写的这首词,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词。
到了福建以后,他先后做了福建提点刑狱、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是当地的军政长官。辛弃疾认为,福建前枕大海,海防非常重要,可是,府库内没有什么积蓄,海防线也没有军队防守。所以,他搜集了很多钱财,设立了备安库,为的是一旦有什么变故,可以有应急的准备;而且他还做了一万副盔甲,以加强福建的海防建设。他这样奋发有为,但马上就又遭到了弹劾,有人说他“残酷贪饕”:说他“残酷”,是因为他的严刑峻法;说他“贪饕”,则是因为他搜集钱财,就这样,他又被贬官了。在离开福建的路上,他经过南剑州,登上双溪楼,写下了这首《水龙吟》。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他说:我登上双溪楼,抬头向西北看,西北是什么地方?是沦陷的神州,是北宋的大好河山。可是,他没有说这些,他只是说:我看到西北方的天空上的浮云。这句话可以有两层意思:第一层也许说的是大自然真实的景象,在他登上双溪楼的那一刻,他果然看到西北方的一片浮云;第二层可能是象喻,因为西北方是北宋已沦陷的半壁江山,是辛弃疾的家乡所在。辛弃疾生在山东历城,如果从福建来看,那当然是在西北方了。我说这一句可能有象喻的意思,作者也不见得真是这样。不过,如果按照西方的接受美学来说,就在它的文本(text)里边,有一种potential effect,有这种可能性。此外,这一句还有一种可能性,中国古人作诗填词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曹丕有一首诗说:“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所以辛弃疾这句词在文字上就有了出处。那么“西北有浮云”为什么有象喻的意义?我们接着往下看,他说“倚天万里须长剑”,如果西北有浮云,我就需要用一把长剑把它扫荡了。为什么长剑可以扫荡浮云?这出于《庄子》。《庄子》有《说剑》一篇,用了一个比喻,他说有这么一把了不起的剑,可以“上决浮云,下绝地纪”,“决”是裂开的意思,只要把剑向上一挥,就可以把浮云划开;往下一砍,就可以把地纪砍断。在这句中,辛弃疾不是说“长剑上决浮云”,而是说“倚天万里须长剑”,这把剑顶天立地,有万里之长,可以一直倚立到天边。我们说万事无一字无来历,这同样有一个出处。宋玉在《大人赋》中说“长剑耿耿倚天外”,“耿耿”有两个意思:一是说直,我们常常说某人耿直即是此意;另外,耿字从火,可以代表光明——这么有光彩、这么笔直的一把长剑,当然挺立于天地之间了。辛弃疾说:我正需要这样的一把长剑来扫荡天上的浮云。开头这两句并没有用什么美女和爱情来作一番掩护,而很多层的意思自然就蕴藏在其中了。
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豪杰,本来需要一把宝剑来“上决浮云”,收复西北的神州,那么他有没有得到这样的剑?那天他来到南剑州,登上双溪楼,底下就是剑潭,而剑潭中就有两把化为神龙的宝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当地的人说:直到现在,每当深夜,还常常可以看到剑气的光芒直冲牛斗,千百年都没有消灭。现在那两把宝剑是否仍然在剑潭之中?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今天来到这里,我看见了什么?我只看见四周耸立的高山,如此的阻绝,如此的寂寞,而剑潭中的宝剑在哪里?潭是空的,而且那潭水非常寒冷。再向上一看,茫茫的天宇上,只有一片明亮的月光和淡淡的疏星,哪里有剑气的光芒?
但是,辛弃疾不是一个甘心失败的人,不甘心怎么样?他就要找一找,“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燃犀”的典故还是出自《晋书》,《晋书》这部历史真的很有意思,其中有那么多神奇的传说,宝剑化龙是《晋书》中记载的,燃犀照水同样是《晋书》中记载的。据说温峤平定了一次战乱,回来的时候经过采石矶。采石矶也叫牛渚,李白曾写过《夜泊牛渚怀古》的一首诗,他说:“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温峤经过牛渚时,听当地人说这里的水中有一些神怪之物。温峤好奇,就想找人下去看看,看不见怎么办呢?就要打一个火把,可是一般的火浸到水中肯定会灭,有人说,犀牛角点燃后的火光是不会被水浇灭的。于是,温峤找来犀牛角,照水一看,果然看见很多神奇的动物,有穿红衣服的,还有戴着帽子的,总之有这么一段故事。辛弃疾说,为了找到宝剑,我也点上一个犀牛角,但是我还没有下去,刚刚走到水边的栏杆旁,天上的风雷就震怒了,底下是鱼龙的惨变。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他在湖南建立飞虎营,被人说是“杀人如草芥,用钱如泥沙”;他在福建制造盔甲,设立备安库,被人说成“残酷贪饕,奸赃狼藉”:每当他要有所作为,那些压抑谗毁马上就来了,他现在不是又被免官了吗?上片主要写风景,但是他写得百转千回,包含了多少悲哀、多少感慨!
再看下片:“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我们不是说剑潭这里有两条溪水吗?东边一条水叫东溪,西边一条水叫西溪,两条水在这里汇合,四面都是高山,高山中间约束起来就是一个峡谷。根据福建的地方志,东溪水从很远的地方流来,汇集了很多条细流,流到南剑州这里,水势已经非常大了。这么滔滔滚滚的两条溪流,经过双溪楼高危的楼下,被高山的峡谷挤压着、约束着,相对着翻腾跳溅;你看那水势奔腾翻滚,真好像要飞起来的样子,但是“欲飞还敛”,它永远飞不出去,因为四周都是高山。所以我说:“‘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稼轩语也,其词品似之。”如果辛稼轩有一个patterns of consciousness,那就是“欲飞还敛”——他总是要飞,却总也飞不起来,总是被压下去。宝剑没有找到,飞又飞不起来,那么以后怎么办呢?写到这里就出现了一个转折,“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元龙”是谁呢?“元龙”是三国时代有名的豪杰之士陈登,陈登号元龙,他本是一个有抚世济民之志的人,跟陈登对举的还有一个人叫许汜。《三国志》上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有一次刘备跟很多人聚会,许汜也来了。见到刘备后,许汜就批评陈元龙是“湖海之士,豪气不除”,他说这个人太狂放了。刘备听罢就问:何以见得陈元龙是这样的人?许汜说:有一天我去拜访陈登,我是客人,他是主人,结果他自己“上大床卧”——找了一张很好的大床睡在上面,让我睡在底下,这简直太没有礼貌了。刘备说:现在天下大乱,英雄豪杰都以天下为己任,你许汜空有豪士之名,可实际上却求田问舍,只顾个人利益,你的志意是自私而且卑微的。你如果到我这里来,我要睡在百尺楼上,“卧君于地”——就让你睡在地上了。
前几天我们那个研究生的班上还讨论到陈维崧与辛弃疾有什么不同,就是说,你失意后怎么样才能做到哀而不伤。有的人总是围着个人的利益打算盘,所以当他的失意损失他个人利益的时候,他就怨而怒,哀且伤了;如果是一个有品格有道德有操守的人,虽然当他的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他也悲哀,但他不是为自己私人的利害而悲哀,所以就能够“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了。一个人,你所追求的是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很多人的追求就是个人的求田问舍。说到求田问舍,我还想再提一次以前讲过的辛弃疾的另一首《水龙吟》,我们现在所讲的这一首《水龙吟》是辛弃疾历经挫折失意之后的作品,而那一首的写作年代要早一些。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开始几句写清秋的景物写得很开阔,后面他说,我是从沦陷的北方来到江南的一个游子,我不是没有吴钩那样的宝刀宝剑,但是我用在哪里?谁又能理解我呢?古人说,如果你在朝廷中仕宦不得意,你可以辞官不做了,人家陶渊明不是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然后就隐居躬耕了吗?我能不能这样做?“休说鲈鱼堪脍”,在这里,他用了晋朝张翰的典故。张翰字季鹰,他本来在首都洛阳做官,当秋风吹起的时候,他想到故乡江南的鲈鱼片和莼菜汤那么好吃,就命驾而归了。可是,辛弃疾离开沦陷的故乡来到江南,当他想念故乡的时候能够回去吗?好,你说我既然回不去,我就在江南安家立业好了,但是,他偏偏不是一个只知求田问舍的人,他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他说,我如果像当年的许汜一样去求田问舍,若碰到像刘备那样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他要睡在百尺楼上,让我睡在地下,我一定会感到羞愧的。故乡回不去了,江南我也不甘心终老在这里。杜甫说,“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难道我杜甫就老死在四川了吗?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一定要回到长安去。辛弃疾说,我也想回到故乡去,可岁月不待人,光阴如流水,我平生有多少忧愁!对于植物来说,打击它、摧伤它的当然是风雨,所以李后主在破国亡家之后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那风风雨雨都是对花的生命的打击。“树犹如此”又是用一个典故。《世说新语》上说,桓大司马北伐经过金城,看到当年他种的柳树都已经十围了,于是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无情的草木都会衰老,何况我们是有情的人类呢?可惜流年,在忧愁之中,在风雨的摧伤打击之中,我辛弃疾老了,树都老了,何况人呢?那么我怎么办?“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在一切都已经失落之后,我叫什么人替我找来一个红巾翠袖的美人,为我擦干英雄的眼泪呢?我能找到这样的安慰吗?古人说,“英雄若是无儿女,千古江山漫寂寥”,英雄豪杰失意的时候,美人还是可以安慰的。
这首《水龙吟》是辛弃疾渡江南来十几年以后写的,而那首《水龙吟》则是他南渡三十年以后写的。我们在中间穿插讲了这首词,是为了讲刚才那一首。现在你就发现,典故既可以正面用,也可以反面用。刚才我说许汜是求田问舍的,陈登是许汜的一个对比,他是扶世济民的。在这首《水龙吟》中,辛弃疾说我“求田问舍”,却“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是正面用典。可是,在刚才那首《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他却说“元龙老矣”,那个不肯求田问舍的陈元龙现在已经老了,他虽有扶世济民的远大志向,但现在他没有什么办法了,所以“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当你真的不能再上马据鞍、杀敌复国的时候,你何妨找一个地方安安稳稳、自由自在地生活呢?夏天的时候,你可以手持装着冷饮的冰壶,高卧于凉爽的竹席之上,把那扶世济民的志意暂时放下,这就是反面用典了。
然而辛弃疾能放弃吗?“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俯仰人间千古兴亡,多少朝代兴起了,多少朝代灭亡了,而现在的南宋也慢慢走向危亡了。我辛弃疾一生一世不过百年,我有过多少悲哀?又有过多少欢乐?就在今天,我登上南剑的双溪楼,一时之间,千古兴亡的悲慨、百年悲笑的往事都涌上了我的心头。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我站在楼上向下一看,是什么人把那一片船帆落下来,把船的缆绳系在了岸边?此时已是日暮黄昏,看来船不会再向前走了。
我们再回到开头,他从“西北浮云”写起,我说那可能是现实的景物,也可能有象喻的意义,而最后这几句同样是如此。一方面,他可以写当时所见,确实有人在夕阳中系缆岸边;此外,这几句也可能有象喻的意思:南宋的国家能够复兴吗?沦陷的土地能够收复吗?我辛弃疾一心想要奋发有为,但国家情势却像那条船一样被系在了岸上,无法再前进了。
所以,他的patterns of consciousness是两股力量的冲击:一是他本人奋发向上的意志,一是来自于外界的向下的打击压抑。这两股力量盘旋激荡,使他的词低回婉转、百转千回,虽豪放却有一种要眇幽微的双重意蕴。不止如此,他的语言也很妙。你看苏东坡那首《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他每一句都是这样明白地直接说出来,而且每一句都是完整的。而辛弃疾不是呀,他从来不直说,他不说我要打到老家去,收复被敌人占领的土地,而是说“倚天万里须长剑”。后边他用了陈元龙的典故,但是他把典故反过来用,说“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其实,他何尝心甘情愿地过这种高卧的生活?最后,他用千古兴亡总结整个盛衰兴亡的历史,用百年悲笑总结他自己挫折压抑的一生,说“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为什么当权者不肯反攻打到北方去?为什么国家逐渐衰落了?为什么我永远不能够前进?他没有说,他只是说:“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他从各个方面来写,或者写大自然的景象,或者用历史典故的故事,但是都没有直接说出来。因为不直接,所以就不会显得肤浅了。还不止如此,你再看他的句法,“倚天万里”的是什么?是一把长剑。他不说我需要倚天万里的长剑,而是说“倚天万里须长剑”;接着“人言此地”,这是一个停顿,但他的意思完了吗?没有,“人言此地”如何?“夜深长见”,意思还没有完,“长见”什么?“斗牛光焰”。所以,在句法上,他不是一口气就说完了,而是断断续续有很多姿态。像这首《水龙吟》是辛弃疾豪放的词,他写得慷慨激昂,有直接的感发,具有诗的美;同时有幽微曲折的言外之意,具有词的美,这是诗化之词中最高的一种境界。
前面提到刘克庄曾经说辛弃疾的词“大声,小声铿”——他各种风格都写得好,下面我们再看他的一首《摸鱼儿》,属于另一种风格的词。如果说《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是在豪放中有婉约,那么《摸鱼儿》就是婉约中有豪放了。
与其他的一些作者相比,辛弃疾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他是用生命来书写他的作品、用生活来实践他的作品的。他不像某些人,只是吟咏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只写外表的风花雪月,偶然看见一个景物,就偶然写了一首诗词。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写过一首绝句:“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山故隔一帘珠。”他说:天下雨了,可是下得很细小很稀疏,纵然不能下大些,但它也不肯停止。为什么要下这样的雨呢?也许是由于嫉妒诗人能看到美丽的远山,所以故意挂起一道珠帘,把千山遮掩住,不让诗人看见。这首小诗写得未始不美,它很美,也很有情致,可它是偶然的。是作者偶然看见雨,偶然看见山,然后偶然有了这种联想。而辛弃疾不是这样,他的悲哀、他的感慨都不是偶然的。我说过,西方前些年流行过一种意识批评(criticism of consciousness),但以前的新批评(new criticism)反对研究作者的意识,认为诗歌的好坏在于它本身的声音、结构、韵律,在于其文本的艺术性,与作者没有关系。可是,同样都是有艺术性的作者,其作品的高低上下一定牵涉到作者人格的高下,这是必然的。
前些时候,一个外校的同学跑到我们研究生的班上来听课,他写了一篇论辛弃疾的文章。因为他是学西方哲学的,所以他从康德的实践理性来评价辛弃疾的词。什么是实践理性批判呢?按照康德的哲学,就是人的道德。康德认为,善是人先天本来就有的。这种观点其实跟中国儒家思想有某些暗合之处,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就是说人的实践之中本来就有一种道德的本能。康德还说,道德与幸福常常是悖反的。其实,不只康德这样说,我们中国早就有这种论点。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当你的幸福与善的道德发生冲突的时候,你选择的是什么?我们讲过苏东坡,都觉得他的词写得洒脱,人也具有逸气旷怀,其实,苏东坡的性格很复杂,他既有执著的一面,又有超越的一面。有的人故作潇洒,说我什么都放得下,什么都不在乎,我洒脱嘛。这是不问黑白,不关痛痒!人家苏东坡不是,他放开的是私人的祸福,所以当他被下到御史台的监狱,九死一生,出来以后,又被贬到黄州,有位朋友写信慰问他,他对那位朋友说:“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若见仆困穷,便相于邑,则与不学道者,大不相远矣。”我们这些人既然读了圣贤书,得有“见道”之处。你见道了还是没有见道?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道”是什么?你找到了你人生的立足点了吗?苏东坡说:别说这样的困厄,就是面对生死,我都可以不在乎了。林则徐也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不会因为私人的祸福而避趋,为了一个理想,我可以生死以之。那么辛弃疾呢?他也持守了一种理念、一种志意,所以不管把他安排在哪里,他同样不因为自己的祸福而避趋之。我们已经讲了他的两首《水龙吟》,大家从中可以看到辛弃疾的理想和志意,下边这首《摸鱼儿》也是这样。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在淳熙己亥年从湖北的转运副使移官湖南。“转运副使”是转运什么的?转漕运,就是在水上运输粮食的。本来,辛弃疾一直想做一个比较有实权的官,以实现自己收复失地的理想,但朝廷总是把他东调西调,不到十年,迁转了有十几次之多。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那一年,辛弃疾从湖北转移到湖南,临行之前,他的一个叫王正之的同事在小山亭准备了酒席为他饯行,于是他写了这首《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辛弃疾的词所以写得好,他有那么多的感慨,一开头就能够打动你。我前几天在天津大学讲苏轼时说了他一首《水龙吟·咏杨花》的词,那首词用的是他的一位朋友章质夫的《水龙吟》的韵,也是一开头就写得好,“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而章质夫怎么写的?“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这不是废话吗?所以你有没有思想,有没有感情,一开口就能看出来:有的人开口就是有,没有的人你再矫揉造作也是没有。你看辛弃疾这首词与苏东坡那首词一样妙,仅此开头一句,就有多少悲哀!李后主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那还只是一年一次的打击,可是辛弃疾呢?他平生受了多少打击?他二十岁的时候,“壮岁旌旗拥万夫,锦突骑渡江初”,满怀着豪情壮志,他总想有所作为却几次遭到弹劾,被放废家居,尽管他是英雄豪杰,可是一个人,你平生能够经历多少打击?在这句中,他没有说他自己,他只是说春天的风雨,而风雨在辛弃疾的词里边有这种挫折、打击的象喻。“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这里的风雨不只是现实的风雨,也代表外界的打击。当然,风雨具有这样的象喻意义还不始于辛弃疾,苏轼不是也有一首词,说“莫听穿林打叶声”吗?在那首词的最后,他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真是了不起,“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经历了这么多挫折苦难,现在他说:回过头来看过去的一切,风雨阴晴都是外在的,只要本身自有光明存在,外在的风雨阴晴都不足道。所以,“风雨”在诗词中一向有象喻的传统。我们讲西方文论,说是某一词汇在一个民族的文化中用得很久了,这个词汇就成了一个文化的语码。“风雨”在中国诗歌中也是一个文化的语码。“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我在湖北做转运副使,难道就不能给我一个实在的可以实现我的理想的机会吗?现在又要调到湖南去,又一次的失落,又一次的落空。很多时候,一篇作品之所以好,虚字的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你看“更能消”的“更”字,“春又归去”的“又”字,都用得非常好:我还能够经历几次风雨,经受多少消磨,春天又匆匆地消逝了。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他真的是多情,你要等到花落了才惋惜,那不算真正地爱花,真爱花的人从花还没有开就为它担心,怕它开得太早,因为早开就会早谢,所以我情愿它慢慢地开,我宁可晚一点看到它的开放。杜甫说,“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从花没有开我就为它惋惜,何况今天已是“乱红无数”了!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我希望能够把春天留住,希望春天姑且停下脚步,但是,“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这一句有双重意思:一个是说春天回去的时候没有路。黄庭坚有一首词:“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他想把春天从归去的路上再唤回来。另一个是说辛弃疾自己没有回头的退路。《楚辞·招隐士》中说:“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所以天涯生芳草的时候是游子应该还乡的季节。当年,张季鹰仕宦不得意,于是回到老家去吃莼羹鲈脍,而我的家乡在沦陷区的山东,我能回去吗?如果说回去,我又能回到哪里去呢?
欧阳修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哪一个多情之人能把春天挽留住?“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落花飞絮茫茫,当柳絮飘飞、春天消逝的时候,大家都不珍惜春天,只有那美丽的屋檐下有蜘蛛结的网,想把落花飞絮都网在它上边,希望能把春天留住。什么人关心辛弃疾呢?他不是在前面说“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吗?他还有一首《永遇乐》最后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什么人关心我?我有这么多的理想和志意没有完成,有谁来爱惜我、关怀我?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这当然用的是汉武帝的陈皇后的故事。陈皇后小名叫阿娇,是汉武帝的姑母的女儿,他小时候经常和阿娇在一起玩。有一次他姑母就问:“你长大了,我把阿娇嫁给你好不好?”他说:“如果我娶了阿娇做妻子,我要铸金屋藏之。”后来,阿娇真的跟汉武帝结了婚,但失宠后被贬到长门去了,于是陈皇后找来了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就给她写了一篇《长门赋》,写她在长门之中如何的悲哀,希望能够借此来感动武帝,结果武帝真的感动了。现在辛弃疾说:我像当年的陈阿娇一样被冷落了,我希望离开湖北后能有一个真正实现理想的机会,可是,我不能感动皇帝、感动朝廷,没有人关怀我、爱惜我,我的理想又一次幻灭了。
屈原在《离骚》中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为什么“蛾眉曾有人妒”?因为辛弃疾有才华、有魄力、有理想,所以处处遇到小人的谗害与排挤,每次欲有所作为,却都被小人弹劾而罢免了。“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陈皇后当年用千金求司马相如为她写赋,结果感动了皇帝;现在,纵然我也有千金,但能够找到一个像司马相如那样会写赋的人肯为我说上几句话吗?我有多少难以言说的感情?他怎么能把我这一份情意表达得清楚呢?
然后,他又转回去说:“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舞”就是展示自己的姿态,他说:你们这些高高在上的人不要得意,你没有看见杨玉环与赵飞燕的下场吗?她们矜夸自己美丽的歌舞,曾经得宠一时,可是最后不都死去化为尘土了吗?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什么是“闲愁”?冯正中有一首词说:“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这是你说不出来的一种愁。怀着这样的愁绪,你不要靠在高危的栏杆上,为什么?因为一靠在上边,你就会看到“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这首词的最后两句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斜阳”在中国的诗词里边是一个语码。西方符号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当语言符号被很多人用了很久之后,它就会结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形成一种文化语码(cultural code)。很多同学问我:语码与典故是不是一回事,它们有什么不同?这个你一定要弄清楚,语码和典故不同。比如我们上次讲的那首《水龙吟》,他说:“夜深长见,斗牛光焰。”张华看到斗牛之间有光气,这是一个典故;还说“待燃犀下看”,温峤在牛渚矶点上犀牛角的火把来照水,这也是一个典故;而“斜阳”只是我们常常用的一个词语,这决不是典故。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斜阳”代表的是国家的危亡。我们前些时候在研究生的班上讲韦庄的词,说韦庄有五首《菩萨蛮》,最后一首他说:“凝恨对斜晖,忆君君不知。”他写的就是斜阳。清朝初年有一位叫李雯的词人写过一首《风流子》,开头是这样写的:“谁教春去也?人间恨,何处问斜阳?”那时明朝已经灭亡,李雯的父亲也在战乱中死去了。在没有亡国以前,李雯与陈子龙、宋征舆是江苏松江的三个并称一时的才子,他们三个人饮酒赋诗,真是充满豪情,可转眼之间,国破家亡。“谁教春去也?”为什么美丽的春天这么快就消逝了?人世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事?我向谁问一问呢?波斯诗人奥马加音写过一首诗,“搔首苍茫欲问天,天垂日月寂无言”,问天还可以,可你为什么要问斜阳呢?所以中国诗歌里写到斜晖,写到斜阳,往往有一种对朝廷的危亡的忧虑。在“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这一句中,“斜阳”代表了辛弃疾对于南宋朝廷不思进取的忧虑,就在那烟霭溟蒙的垂柳之间,你看到斜阳冉冉地沉下去了。
开始讲辛弃疾时我就说过,他不仅有英雄豪杰的志意,而且很会安排生活。在几次被贬家居的时候,他也经营自己的住所,我引过他写带湖的一首《水调歌头·盟鸥》,还引过他另一首写带湖的《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很多人布置自己的住所布置得金银锦绣、画栋雕梁,而人家辛弃疾呢?他要与白色的鸥鸟结盟,还说:“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屈原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我早晨饮的是木兰花上滴落的露水,晚上吃的是菊花的花瓣,你不要去考证,说屈原早晨喝的是露水,他不喝牛奶吗?有人说屈原是吃菊花落下来的花瓣吗?那又干又黄的怎么好吃呢?也有人说落英的落不是落下来的落,在这里,落是刚刚开放的意思。比如一个建筑物盖好了,说是落成,什么是落成?落成不是倒下去了,是始成、刚刚建成的意思。所以秋菊之落英指的就是秋菊之始英——菊花刚刚开放的新鲜的花瓣。我认为,你不用去考证,说屈原是不是真的喝了木兰花的露水,吃了菊花的花瓣,这都不是关键。司马迁说得好,读书就应该像他这样读,他说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因为屈原的志意是高洁的,所以他称述的万物都是芬芳美好的。你吃的是什么?你喝的又是什么?还不是说你的嘴巴吃的是什么?是你的心灵吃的是什么?你读书都读到哪里去了?苏东坡小时候读书,读到《范滂传》时他说:我将来要做范滂这样忠义的人;读到《庄子》他又说:我从前有见,口未能言,现在看到《庄子》,他说出了我心里想说的话。你读千万卷诗书,到底得到了些什么?你看辛弃疾词,他那些典故随手拈来,他可不是把辞书字典什么的放在旁边,一个一个查出来的,是他把这些典故消化后,结合在他的灵魂与感情之中,他想用时自然就跑出来了。我们之所以要读诗,是因为古人的诗词中有这么多美好的东西,而你要能吸收这些东西,必须会读。辛弃疾是很会读书的,“秋菊堪餐,春兰可佩”,他用的是屈原的话,当他这样用的时候,屈原的那种理想、那种精神、那种品格就都来到他的词里边了。“留待先生手自栽”说得也好,是人家种来给你看给你吃吗?杜甫说:“种竹交加翠,栽桃烂漫红。”我要亲手种出竹子来,种的竹子要枝叶扶疏,青葱茂盛;我还要亲手栽下桃树,让它开出新鲜烂漫的粉红色的花朵。他的“交加翠”写得好,“烂漫红”也写得好,但是你要知道:人家是自己种的竹,自己栽的桃。辛弃疾说“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也是他亲手种出来的。同样是经营园林,人家辛弃疾是这样经营的。当然,我现在还不是说这首词,这首词写的是带湖的住所,但是后来带湖的房子失火了,于是他又在铅山的瓢泉盖了一处住所,下面我们就来看他在铅山写的一首词。
沁园春
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
我说过,辛弃疾这个人是很会安排的。我们上次不是念了他的一首小词,说“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吗?这里既然有水,就凿个池子,天上的月亮就倒映在我的水池中了。在带湖新居将成时,他又要种菊,又要种兰,他总是要这样那样的。现在偃湖还没有筑成,他就说了,“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写得好!过去我讲欧阳修的词时,有一个同学就问:欧阳修的文章怎么样呢?其实,评价欧阳修的文章评价得最好的是苏洵的《上欧阳内翰书》,苏洵说欧阳修的文章是“纡徐委备”。“纡”是从容;“徐”,我们说“清风徐来”,就是从容不迫的样子;“委备”是说委曲详细,欧阳修是非常有姿态、有情趣的一个人,所以他的文章有“纡徐委备”的特色。那么辛弃疾呢?他是英雄豪杰,他不像欧阳修那样“纡徐委备”,而是激荡盘旋,欲飞还敛。你看他的豪情壮志!我曾经说过,豪放派的词人往往叫嚣浮夸。如果你只是说:我要打回去收复失地,这样做是一件很好的事,但这样写并不是一首很好的词。词,要有一个委婉曲折的姿态,有些人写豪放词缺乏这种姿态,但辛弃疾是有的。而且,他不是造作出来的姿态,他真的有自己的感情,他本来的生命和生活就是在这种波澜起伏中压抑挣扎的。不但写南剑双溪楼的景物是如此的,他写灵山齐庵的开头几句也是如此的。“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驰”就是跑,他说,那重重叠叠的山势好像是马在一齐向西跑的样子。忽然间一个转折——“万马回旋”——千万匹马跑到这里,一转就回头往东边去了。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这个“跳”字是个平声字,应该读tiòo,你为什么要在这里筑个偃湖?如果这里是沙漠,你怎么能筑湖呢?因为这里有“惊湍直下”,山上有大片的瀑布直泻下来,溅到底下的水池中,水珠纷纷向上倒溅;“小桥横截”,在水池上他还要搭一座小桥,小桥像什么样子?“缺月初弓”,就像弯弯的月亮和弓一样。
这还不算,后边他说:“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合”是入声字,念hF,是应该的意思。辛弃疾写这首词时差不多六十岁了,他二十岁渡江南来,辗转江南四十年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真是满腹的悲慨!他说:我现在年纪大了,本来早应该过投闲置散的生活,可是“天教多事”,上天给我安排了这么多事情,什么事情?“检校长身十万松”,他的形容词用得真是好,松树当然高大,“长身”,多么英武!你看秦始皇兵马俑中的那些人,身材都很高大,这就是长身;更妙的是,他在“长身”前用了“检校”两个字。什么是“检校”?就是检阅军队。他曾经检阅过真正的千军万马,可现在他被放废投闲,只能“检校”那十万棵高大的松树了。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为什么说是“龙蛇”?你如果学过国画,画过松树,就知道松树枝干有腾拿之势,像盘曲的龙蛇一样。特别是黄山上的松树,在强烈的风霜雨雪的摧折之下,它是挣扎着长出来的,所以才有那种盘曲的姿态。“龙蛇影外”说的是松树的形影,是实实在在的姿态;而“风雨声中”呢?当然,风吹过松树,有阵阵松涛的声音,如同风雨之声,而“风雨”还有另外的意思。苏东坡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辛弃疾的那首《水龙吟》也说“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所以“风雨”也是一个语码,象征了外界的打击摧残。他在《沁园春》中说:“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我是一只天上飞的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人把我射伤了。在惊涛骇浪之中,我的船不能前进了,我只好回头。在这首词中他又说:我的房子这么渺小,而包围我的是风雨中有腾拿之势的像要下来抓我的松树。
再看下半首,有人写山水总是雕琢刻画那些青山绿水,人家辛弃疾不是这样,他说:“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重重”是重重叠叠的山,在雾散云开、天高气爽的早晨,我起来出门向外边一看,觉得每一座山仿佛都在争着跟我打招呼,它们像人一样。
像什么人?“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王谢是晋朝高贵的世家,因此谢家子弟的气度自然是“磊落”——站在那里大大方方、磊磊落落,不忸怩、不作态;“相如庭户,车骑雍容”出自《汉书》,据说司马相如当年去临邛拜访卓王孙,临邛县令为了壮大司马相如的声势,就让他带着很多的侍从车马,所以看上去雍容闲雅。
还不只如此,他又说:“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我觉得这些山雄伟深厚、高雅强健,我面对着它们就如同面对着太史公司马迁的文章。这几句话都有来历:“谢家子弟”出自《世说新语》;“相如庭户”出自《汉书》;“雄深雅健”是韩退之赞美柳宗元的话,韩愈说:柳子厚的文章“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辛弃疾欣赏司马迁的文章,司马迁当然不只文笔好、才气大,他平生也是不得志的。为了替李陵辩护,他受了腐刑,所以他的文章中有一种抑郁不平之气。辛弃疾写过一首《汉宫春》,有几句说:“亭上秋风,记去年,曾到吾庐。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最后他说:“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史记》有多少感慨?辛弃疾面对着《史记》又有多少感慨?而无限感慨尽在不言中了。当然,他现在形容的是那些山。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他在河堤上开出一条路来,他说,我要在这里筑一个偃湖,哪一天才能筑成呢?那时候,我就可以欣赏湖中的烟水了。( 叶 嘉 莹 )




推荐阅读:

索尔维格·冯·绍尔茨诗5首

雪莱诗选

艾拉·梅里罗奥托诗5首

帕沃·哈维科诗选

贡纳尔·比约林《唯一的词是我去寻找的》

夏德《我的年轻的爱人》

沙尔维格诗2首

波德莱尔诗23首

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里夫贝亚《柳树下》

鲍伦诗2首

安徒生诗3首

塞弗尔特诗10首

扬·聂鲁达诗3首

兰波诗25首

魏尔伦诗22首

马哈诗2首

赫鲁伯诗21首

哈列克诗选

爱尔本诗2首

贝兹鲁奇诗5首

雨果诗9首

马拉美诗14首

米赫里奇诗5首

瓦普察洛夫诗8首

列夫切夫诗3首

盖尔马诺夫诗选

伐佐夫《丁香为我送芬芳》

哈代诗33首

伊丽莎白·毕肖普诗60首

大卫·奥瓦迪亚《因为我爱你》

凡尔哈伦诗5首

雨果·克劳斯诗11首

巴格利亚娜《昏昏沉沉》

莱瑙诗4首

辛波丝卡诗28首

伊萨克扬诗2首

A·萨阿强诗选

普罗佩提乌斯诗4首

奥维德诗2首

贺拉斯诗3首

勃罗夫卡诗选

爱默生诗24首

巴赫曼诗16首

维吉尔《牧歌》

索因卡诗15首

梅特林克诗4首

弗拉绥里诗2首

卡图卢斯《歌集》

纪伯伦:沙与沫

里尔克诗33首

特拉克尔诗58首

沃尔科特《白鹭》

奥克塔维奥·帕斯诗20首

约瑟夫·布罗茨基诗15首

曼德尔施塔姆《彼得堡诗行》30首

杰克·吉尔伯特诗70首

达尔维什诗11首

《恶之花》各译本之比较

特拉克尔诗62首

波德莱尔《恶之花》

R·S·托马斯诗17首

骚塞诗2首

柯勒律治诗3首

威廉·华兹华斯诗9首


半夜危楼俄纵火 十年高坞漫藏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