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61 密圣道之基础 ▏62 问答录(11) ▏63 声闻乘(小乘) ▏64 缘觉乘(小乘)《甚深内义》
雍和宫唐卡 释迦牟尼像
藏传佛教:61 密圣道之基础 ▏62 问答录(11) ▏63 声闻乘(小乘) ▏64 缘觉乘(小乘)《甚深内义》
61 密圣道之基础
这就是为何密乘也称为“真言乘”或“密咒乘”的道理。由于咒语这个字在藏文中事实上意谓着一种能力和力量,因此,密咒乘之名也代表了极高的智慧和快速的成就。而它之所以被称为“秘密”,乃是因为上师都非常严酷,不轻易示法与众。这道理在于行者的智慧不足,根器不够,加上对密法的心态和行为有所偏差,使得它更为遮障自己的智慧。于是在此情形下,不论上师如何教导我们,我们也无法了解法义。所以是我们自己的能力不足,导致它成为“秘密”的,而非懂得的人不告诉我们,或不教导我们。当我们对法的了解不足或不正确时,它自然就变成“秘密”了。
此自成的秘密,我相信佛在一开始就没有宣说密法的道理也在于此。佛在一开始所传的是非常基本的教义,例如,声闻、缘觉和大乘的法。当渐渐的透过这些次第的教法,他知道众生的智慧已转锐利,足以抓住密法的真义时,才正式加以宣说。由此可见,做为一位密乘的行者,我们不应就此舍弃,或拒受声闻、缘觉和大乘的法。在修行的过程当中,这些不同层次的基础东西对我们都非常重要。
在声闻法门中,它最主要的就是要破除我们执一切客体为实有的强烈法执。此亦可帮助我们破除对一切现象诸法的表相执着,而进入--个更微细、更深层的领悟。这些教法说明了一切,甚至巨大如山的物体,都是由许多微粒分子,例如像原子之类的东西所组合而成的。既然再大的东西都是来自较小分子的堆积,就像沙堆一样,因此它自己也就没有所谓大东西的影子存在。虽然这些微粒分子聚成一堆,或聚成一座山,但它们绝非就等于这个单一的东西;它们只不过是许多聚在一起而形成一座山的小分子罢了。我们利用一切均无实体,仅由小如原子,或甚至更小的微粒分子组成的概念来断除我们对它的执着。
声闻乘在谈到我们内心的觉受和体验时,与它对外在现象的探讨方式相类似。我们一切的经验觉受被描述为无常且多变,但却又有其相续性。它不是单一的东西;它不是恒常不变,也非坚实具体而存有,但却是心的一个相续识流。举例来说,想想一条河和上面流过的河水吧!倘若你今年来看这条河,而明年又来看时,你会觉得小河依旧,一点没变。但事实上,河里的水是一样的吗?当然不,但从你上次看到直到下次再来,河流的相续性却从没有消失或改变过。
我们的心念可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但心念之流却持续没有断过,这种相续便称为心。这方面的知识对我们有何帮助呢?我们可以因此不再对心生起执着,认为它真实存在。而这个传承法门之所以称为声闻乘的原因(声闻乘归属小乘),乃在于行者要观照现象诸法和心,认知人无我,以及因果业力的真理。实证此种见地,破除执我念头所成就的果位便是阿罗汉。不过,此种了悟并无法唤醒我们心中最深层的智慧,而这也是由大乘观点來看,它之所以归属小乘(较小的车乘)的原因。
62 问答录(11)
一九九〇年七月三日下午
仁波切,请问什么是五肉五甘露?
答:现在要来谈这些并不重要。当你开始修这个法,并且时机也对时,我们就会谈到它。它们大部分是不能吃的;有些可以,但现在我们还未准备好要进入这个主题。
仁波切谈到了末法时期的种种,以及视邪淫为破三昧耶戒。仁波切又谈到有些行者想做出狂智的举止,却又未证狂智,因此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惑迷而已,我对此的问题是,若我们自己本身也不清楚的话,如何能判断别人所做的是否正是度众事业的化现?再说,若其结果是恶的,但若我们由圣观来看的话,又如何能判定此结果是善,亦或是恶的?
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是凡夫,不可能对他人的行为做出见证或审判。由于我们自己能力的关系,不足以判定谁是真正密法的成就者而行此善巧,或谁只是借口自己是密乘的行者而胡作非为。我们--般的行者是无法能真正看出一个端倪的,这是事实。由于凡人无法判别,所以我说过,诸位应以圣观待之,视每个人都是清净无染的。不要去分别这是对的、那是错的等,因为我们自己本身很可能就是错的。我们认为对的可能是错的,而错的却可能是对的;我们所能判别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知道自己的程度,知道自己在心性上的领悟有几分,知道自己能转多少烦脑?因此,我们要判别的是自己的行为举止以及所做所为,而非别人的。
早上我之所以会讲到这个主题,主要是许多学子告诉我,因为他们修密,所以依旧酗酒、嗑药、乱搞异性关系等。这些人以为修密什么都可以不管,什么都可以做,我觉得这对密法是一个很大的误解。他们并且认为除了不该放弃喝酒外,还要喝得更多,这些人对法大大的误解了,而这也是早上我讲到有关这方面主题的原因。
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做自己的见证入、裁判员和督察员。我们的心平静到什么程度?我们对痛苦和快乐的反应有多大?不要被舒适和亨受的玍活给欺骗了。当我们的经济没有问题,当我们在家觉得很舒适,什么都有,心在各方面也都很平静时,便能容忍别人错误的行为。但不要被愚弄了,认为这就是了悟;这只是來自没有经济负担而享有一个舒适生活的附带作用罢了。当我们真正有压力,例如,财务或家庭问题时,进一步看看我们会怎样?看看我们对周遭一些人的不顺眼行为能忍耐到几时?若我们的反应似乎还算平和宽容,那么表示修行对我们助益甚大。当我们心情快乐就觉得十分满足时,这并不特别表示我们修行有成。在我们处境最艰难的时候,做我们自己最忠实的证入和裁判员,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看出自己的修行到什么程度?
仁波切,这个问题与前面圣观的问题有关,我们不要去批判别人,而应培养圣观,视他们为勇父与空行。但当大家在一起做事时,似乎每个人的能力都不相同,而甚至在佛法上,佛陀也依众生不同的根器而教。一方面,我们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但在另一方面,若能知道每一个人的优缺点,也许也有实际上的好处和方便。例如,我有一个缺点就是记不住东西,因此在某些需要用到脑子记东西的场合,我便不是此中最佳的做事人选。对于要做决定的人而言,也许他们便必须要考虑:“啊,他有这个缺点或毛病。”我想把问题长话短说就是:“在圣观中,我们能分别他人的缺点吗?或者我们应该全盘接纳,并将它归咎为我们自己的智慧不足所致?”
答: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不只是这样,实际上,我还有一个好法子可以医治你的健忘。每次你答应做一件事,比如你答应明天或后天要做什么时,就在你的指头上绑上一条绳子。然后不管你多忙,绳子都会一直在那里,这样你便会知道该要去做了。或倘若你忘掉的话,便再绑上一条。若一根手指都绑满绳子的话,那你可真是贵人多忘事!而到了十根手指都绑得满满时,我看你应该马上就进去闭三年三月的关了!至于圣观方面,这里大家还不了解的是,我并没有要求诸位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对所有的众生保持圣观。若你能这样做的话,当然是最好的,而且是非常棒的事,但那是不太可能的。密乘在圣观上面真正要求我们做的是,认知每位众生都具证悟的本质。不要忽视这一点,若你忽视众生的究竟本质即是佛,即是智慧的话,那么你就无法认知圣观了。众生都具勇父与空行的本质,我们应该了解这一点。但现在众生的根本佛性都被遮障住了,以致不断犯错。不过这些都只是相对上的过失,而非绝对的,也非众生俱生之本质。好比你在此的弱点是健忘,但健忘并非你的本性,它是由于心的遮障所致,仅存在相对的层面上。我不是要大家忽视这些事,我的重点是,不要忽视众生的本质。
一旦我们在禅修中达到一个较为舒适、无念的境界时,我们要如何保任住它,并且加强它,而又不会变离无念以外的境界?另外,何时我们可以开始利用大手印的观念来做?依我有限的了解,它与放下心有关吧!是否我们就是要放下一切念头而住于无念之中?它会不会是一样超越技术性的东西?何时它会成为大手印?
答:若能住于无念境中,甚至只有几秒的时间都是非常好的,至于要想保持或加强这种定力的方法就是每天不惧不盼的做禅修功夫。假设有一天你能刹那进入无念定中,耶么隔天当你继续打坐同时在心中想:“我一定可以再做到”时,这样便是在勉强自己:“我要做到,我一定有机会和能力再入定至少一刹那”。期待本身会完全阻碍这种能力的开展。但同时,若你今天没有产生与昨天同样的体悟,也不要气馁,只要继续修就行。因此,若要保任心的无念之境,其关键便是在于持续有恒的做功夫,每天规则的打坐禅修,不对好的体悟生期待,也不对不好的觉受起畏惧。没有这些缺失的话,才有可能达到目标。
一旦你能这样做时,不管你想不想说,它确实就是一种能比你的禅定功夫变得大而深广的方法。你从这里只能看到一小部分天空的原因乃在于窗户太小,而非天空不大。若你能探出窗外,天空便既大且广了。你今天有能力刹那入无念定,并不表示以后再也不会有更深更广的悟境出现,但必须持续有恒的修行才是它的关键所在。
早上当您说到一切东西均无真实的体性存在时,您用了“聚合”这个语辞,代表许多小分子的集合,它是定怎样来的?您谈的是某种引力或磁力的东西吗?好比,我们自己和大一点的物体,例如,星球等便是一团球状物;而我们,甚至连星球也都具有与自己能力相等的某些力量,例如,了解无我的能力等,是不是这样?是什么把它们拉在一起的?执着与此有何关系?
答:早上我们确实谈到了聚合,也就是许多微粒原子的堆积。但也许我们说得不够深人,也许我们没有把重点推到最小的微粒原子,也没有提及由此所形成的较大物体并没有具体存在的事实。但若你能了解到这一些的话,那么对于我们早上的开示便一点迷惑也没有了。或者若你还不了解这一切,也就是由微粒原子所聚合的物体并不具实性的话,那么代表也许我的意思说得还不够明确,或者你还不够了解。
现在回到你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聚合(或者,如你说的,一团球状物)?举例来说,形成我、你,星球这样东西的力量便是来自于无明的业力习气。由于无明的业力习气使然而造成聚合,又依所累积的各种不同业力习气,而形成每一个聚合体均具不同的特性,或是以你所给的例子来说,每一个均为不同的星球。由于业力,所以我们会有各种不同性质的聚合体。我们现在所经验或感受到的,不论是个人的存在,或是月亮,或是其他星球的存在都称做如睡梦般的无明体验。而我们之所以如此称呼它是因为当我们睡觉时才有可能做梦。让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好比在梦中,你和某个男人谈恋爱。后来发生关系,生了一个儿子或女儿。和某人在一起、生孩子等,这一切都是来自无明的睡梦中才有的事。在你醒来那一刻,哪有和你谈恋爱的男人?哪有生了什么孩子?因此,是什么让你体验到这些事的?不论你在梦中看到的是两个人,或是一大群人,都是在无明的睡梦中才有的事。
早上仁波切谈到声闻乘、经教和密乘的法道类别。同时仁波切又说明了经教和密乘之间最主要的不同,乃在于成就时所需的时间长短有异,而经教所花的时间则相当长。仁波切又举了一个由地下挖宝的例子。但我门怎有可能在一生中真正遍涉三种法道,尤其经教又需要这样长的时间?
答:这完全要看阻碍个人成就智慧的心性遮障有多大,一个非常敏锐,根器非常高的人由声闻乘开始起修的话,由于他极高的智慧,因此有时能很快即获得证果。不过由佛所传下的这些小乘、大乘和密乘的法亦同样提供了较少根器者(以智慧程度而论)一个得到证悟的机缘,、举例来说,虽然修声闻乘的法很可能无法在一生中即证得阿罗汉果,因为经典说需要三世,但阿罗汉的果位就像一个中途休息站。在经过一番好好的休息后,阿罗汉一定要觉醒,追循更高的菩萨道。然后由此继续往上培养大乘的功德和成就。因此,我们不要将阿罗汉的果位误以为已达完全证悟的成就。
所以小乘也有某些方便处。倘若没有声闻法提供我们一个证悟罗汉果位的机缘,有很多人根本就进不了证悟之道。因此,由这个观点来看,跨出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
早上仁波切说到当佛初转法轮时,他没有宣说密法,但据我的了解是,当佛在传法时,这些法可依不同的层次(小乘、大乘和金刚乘)来解读。因此,这是否意谓着当时在场的人没有人可依密乘的观点来了解些法?
答:是的,完全正确。而这也正可看出佛语的智慧和功德是如何化现的。经典上说,佛具足仟任何他所发出之语,均能同时以各种不同语言为众生所了解的功德力,而且所说之法也能同时以各种不的层次为众生所了解领会。这些都是一位证悟者所具有的功德。今天早上我讲的意思正足是佛以各种方式传法,而当然教法的层次(例如,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和密乘等)也都能契合众生的根器和需要。为了顺应人道众牛生的智慧和根器,佛所传下的这些法后来便成为各乘的教法。但当佛陀在说法的那个时候,在场闻法的不仅只有人道众生而已,其他的还有天道和无色天的天神以及由更高佛土来的众生。这些智慧较高的众生便能真正以大乘和金刚乘教法的层次来了解佛的说法。但对于人道众生而言,这些法便成为我们上面所说的那些法门。
去年我没有来参加十天的讲课但我念过讲义,而且我一直在找有关如何吐气和练宝瓶气的资料。但由于我没有看过仁波切的示范,因此不知道要怎样做才正确。我知道您说过我们还不必每天做,但可以试着做做看,不过到目前我所问过的人当中,十个人有十个讲法。因此,可否请仁波切慈悲在上课期间再做一次示范,好让我们尽可能看个清楚?
答:你真是说得让我的我执都膨涨起来了!因为我才刚刚讲完佛行是当佛说一件事时,众生便能依自己所需而有不同的领会。因此,如果我的学生所听到都不一样的话,那么我一定是佛了!
基本上,只要你知道在这个法中,我们有持气(它称为宝瓶气)和吐气就叫可以了。然后当你真正要做时,我会再多做几次示范。不过在这次上课期间我会看情形。
关于一切我们所觉受到的苦乐、好坏等都不要起分别执着的教法,我有一点疑问,一方面,我们学这些以便以后可以多利益一些众生,这似乎是件好事,因此,要我们不必去注意好坏,但却又有一个做的可以说都是好事的基本目标,这样岂不有些相互矛盾?可否请仁波切说明这其中的分别?它是一个自我利益对他人利益,或是短期目标对长期目标的问题?或是什么?
答: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若能了解众生的痛苦和不幸,确实有助启发我们去利益他人的心。你所指的今早的开示完全是针对最高、最究竟层次的修行境界而讲的。我们不要把最高的修行成就境界和自己一般的日常生活搞迷糊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体谅包容一切众生,持续发大乘心,同时努力真正培养出强烈的慈悲心。这是标准的法道,然后我们再在其中致力于自己心性上的成长。在无任何起意造作,将心住于一味无缘的究竟境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离于一切判别(苦乐、善恶的分别)。我们不应把这两种层次的东西看成是一样,如此便没有矛盾之处了。
就我所知,佛成就了可同时保有究竟真理的澄观(无有好坏分别),以及相对真理的明智。因此,甚至在相对世界的一切活动中,他亦能保持究竟真理的觉现。但这也同时造成了一些迷惑,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
答:所以他们是佛,是证悟者嘛!佛是这些已完全开展出真实智慧和知识者。也就是说做为基础的是,了知一切本来究竟实相的知识和智慧(如所有智),以及了知众生惑迷之境--了知--切,包括众生之如其所显的智慧(尽所有智)。我还可以再告诉你多一点,佛不仅具足了知一切所显之智慧,而且也能丝毫不差的知道每一个人--每一个有情生命在心中所想的。佛也具有这种智慧。
这两种智慧--了知实相本体的如所有智,以及了知众生如其所显的尽所有智,是佛所具有两种非常殊胜的功德和力量。有趣的是,这些以我们凡夫之眼无法接受的功德、智慧和力量却是昨天你说你有问题的那项了悟的成果,也就是无法吸引你心的空性。这两种智慧都来自于空性的了悟,因此,我们不要讨厌空性。
仁波切说智慧遍满一切现象诸法,我一直在想一个有关这方面的例子。由于科技的发达,许多善巧和智慧都被利用到制造一些诸如电视机的东西,那确定一项盛举。但假如你以节目来论的话(有些好,有些不好),那么看看电视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好像并不怎么高明嘛!仁波切对此做何感想?
答:这很简单,节目不好时就关机,节目好时就开机。不过我有一项私人请求:有拳击赛的节目时,可小要忘了帮我录下來!
所有仁波切的诸多特质中,有一项令我相当感动的就是他们无尽的慈悲。我在想,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智慧的力量?它与我们的俱生智,或是证觉的能力关系若何?
答:大部分仁波切都已经了悟了这些我们所一直在谈的真实本性。了悟了这些后,他们在世间便不会再受自己的业力染污,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发愿度众的利他菩提心。因此,做为已完全了悟自心本性的结果,他们必然是非常慈悲的。
谈到挖宝的这个例子,不知道我的想法对不对?那就是一旦你的手探下去拿到珠宝时,你便了悟到其余剩下的土都是空的。你不必再一块一块去搬走它,反而可以就此不管,对不对?另外我在想,密乘道是否并不见得适用于每一个人,例如,如果土堆是水泥块的话?
答:如果它是水泥做的话,那么你就用一支大铁锤把它敲掉吧!你没有完全了解这个例子的内涵意义,因为你太着重在字面上的意思。我早上举这个例子是因为士堆相等于我们自身的烦恼堆,而珠宝则代表智慧,或是佛性,或是本性——不论用什么称呼都可以。
在显教(经教),为了了悟我们的自心本性,也就是智慧和佛性,我们必须一一对治自己的烦恼障,就像土堆中的谷粒一样。烦恼障要一项一项断除的话,便代表智慧所需的时间很长。在密乘中,基本的情况是一样的,但我们不必去个别对治每一种烦恼。相反的,我们直接进入智慧,学习将整个烦恼转化为智慧,在密乘我们直接向前,就像手抓取珠宝一样,而非采取渐进的方式。也许诸位中有很多人只看到这个例子的表面意思,而忽略了它应有的内涵。
做为学子的我们若想证得在任运无整状中的无分别本质时,我们如何知道是否自己作意在强求得到这种悟境,或仅是分别意识在这方面的起用?若以我们的了解程度想证入无分别境时,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体悟是否真实?
答:我们只能相信自己的修行在我们修行的功夫还未到炉火纯青之际,是无法真正知道的。在一开始,你只能相信自己的修行,慢慢的,纵使你自己本身不察,周遭的人也会发现到。举例来说,一位住院很久的病人在康复出院后,他整个的身体和外观都会跟着改变。例如,体重增加,皮肤颜色变得红润等。他自己本身或许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改变,但其他的人马上就认出來了,同样道理,当你开始修行,而且修得很认真的话,大家一定会马上认出你的不一柞--在你的行为举止、在你的爱心、以及在照护别人上面,心中若非常真诚,大家一定会感受到你的不同而认出来。当你越往上进步时,自己也一定越会感受到自己的改变,就像人肚子饿吃完东西后,一定会知道自己有没有吃饱一样。当你越进少步时,自己在修行上便越会有一种充实饱满的感觉。正因如此,所以修行有成的人常显得与众不同,他们的慈悲、爱心和智慧真实而坚定,而这正是修行有成的一种特质。
63 声闻乘(小乘)
一九九O年七月三日早上
昨天我们谈到了依佛教不同的传承,从声闻乘升始以至密乘的修行,包括断除烦恼和实证证果的方法。我们前面开示过,声闻乘是依于人无我的了悟,即没有自我存在之个体。为了断除我执,声闻乘便依四圣谛法而修。他们借由四圣谛的修行了知痛苦的根源,同时断灭痛苦。断灭痛苦的意思是,他们完全消除了由烦恼所生起的痛苫。
在完全断除由烦恼所生起的痛苦后,声闻乘行者便证悟三十七道品的殊胜功德。在菩萨乘中,我们也有三十七道品。这两组功德关系密切,功德的名称亦相同,但其定义则有差别,让行者很容易产生困惑,我要向大家清楚的声明,诸位一定不要把这两样混在一起,认为它们是一样的。
由于声闻乘讲的是自我痛苦的解脱,因此当行者断除了一切烦恼痛苦后,便表示他也同时停止了修行,不再成长进步。没有开展菩提心,阻断心性成长的结果,便再也无法度化他人。于是他们沉浸在一个非常喜悦的三摩地禅定中,既无法借由心性的成长利益自己,也无法透过菩萨的行止度化他人。因此,从其证小乘果俊,他们便再也没有行任何菩萨的事业。
他们完全沉浸于喜悦的禅定中,无法利益自己和他人。但在经过无数劫的入定后,一道佛光(原文为证觉之光)射进他们的定境中。光,可以这么说,激励了他们的心,同时唤醒他们了知其证果并非究竟的事招只。当佛光射入的刹那,他们领悟到再进一步的修行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开悟。受此激励而发愿成佛后,他们便开始进入菩萨乘,意即他们心中终于生起了利他之心,也就是菩提心。由于他们没有具备一个人身可借之修习慈悲,因此,即使醒悟之后,还需要花无数劫的时间才能真开悟成铳。由于依声闻乘法需要无数劫才能获得证语,所以此道便称为“仁举RINGGYL”。“仁”意为长,而“举”则是传承。它是一条长路,而非捷径。
在过去的一些成就者的传记中,有许多关于一生即证得罗汉果位的故事。在佛陀时代便有很多人成就,而舍利佛就是其中一个例子。经典中有许多关于他们如何即生证果的记载,其中之一是说他们因为有佛陀(已证正等觉者)做为上师,所以才能成就。另外也有记载说明这些行者借甶过去生曾当过甚受敬重的僧伽,例如菩萨乘的僧伽,而累积足够的功德,所以才能在一生中即尽全力证得罗汉果位。经典上有许多种记载,但确实它也说纵使是声闻乘,也有可能即生即成就证果。但此若不是借由上师(一位圆满证悟者)的加持力。就是由曾为菩萨乘僧伽所累积的功德和加持而成的。它就像一朵即将绽开的花朵一样,当与因缘(空气、水、温度)际会时,便能迅速开出花朵来。
一般來说,倘若他们具备上述条件,且持守声闻戒才有可能成就,非常精进且持戒严谨者可以在三生即证得罗汉果位。对于较不热心,修行怠惰,但持戒尚称严谨者,也可以在七世之内即成就罗汉。这样的修行法门称为小乘。
64 缘觉乘(小乘)
此外,我们还有缘觉(独觉)乘,它有时亦称为“均乘”。缘觉乘与声闻乘非常相似,唯一所差异的是缘觉行者较声闻行者的智慧为高。由于具有较高的智慧,因此他们了解一切轮回的体验、苦乐受等,实际上都是由于无明的烦恼所引起的。他们不仅要断除我执,同时也了解我执惑迷乃是由于无明所致。藏文中,缘觉叫做“嚷嘉RANGGYAL”。“嚷”意为自已,“嘉”则指战胜或觉悟。因此,它也称为“独觉乘”。而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他们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由于这种我慢,所以他们并不依止任何上师,我们说过他们智慧较高,因此,他们便以自己的智慧找出一个解决之道,而非依赖他人。这种我慢和不依止师是它被称为“独觉乘”的原因所在。
现在让我來告诉你为何独觉行者的智慧较高,以及在没有依止任何上师的清况下,如何以自己的智慧获得解脱,他们的智力非常高。以这种敏锐的聪智,他们便运用逻辑推论来看一具尸体时,当他们在观看尸体时,会用理智分析:“它是如何变成尸体的?在它变成尸体以前是什么?”他们以这种智慧了解到是疾病和衰老使人死亡。然后再接着了解到,人若没有出生,便不会有疾病、衰老和死亡了。让人投胎出生的是“西巴SIPA”,也就是存在(或如锡杜仁波切所译的——可能性、机缘、因缘)。让存在或因缘成熟的是业力和业果;而使业力和业果成熟的便叫现行。若我们对十二因缘法了解得很清楚的话,便能往回推断。虽然也许我们无法完全按其次序来排,但还是可以推断回去的。例如,最底下、最根本的就是无明,若无无明,这些事一样也不会发生,他们以理性的推断获此了解后,便想断除十二因缘中最根本的原因,也就是无明,这就是他们在法道上的修行。
对于缘觉行者來说,他们需要花上一百劫的时间才能证到罗汉果位。不过虽同样与声闻行者一样已证罗汉果位,但从受到佛光激发的那一刻起到开悟成就,他们所花的时间却要远比声闻罗汉为短。其中原因在于声闻行者完全末净除他们在智慧上的障碍,而缘觉行者则已部分消除此种障碍。因此,只要再将剩下的障碍消除即可。
藏传佛教:57、善巧与智慧不二 ▏58、问答录(十)《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54 外在现象与我们的关系 55 我执乃分别之根本 56 问答录(九)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51 醒境 ▍52结语与回向 ▍53 问答录(八)《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46 意识的四境 ▍47 睡境 ▍48 梦境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43 皈依的重要性 ▍44 脉轮与圣地的关系 ▍45 问答录 (7)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39 修持宝瓶气的功德利益 ▏40 问答录(6)《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37 七支坐法(庄严狮座) ▏38 宝瓶气《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32 肉身的坏灭 ▏33 气的功能与其得失利益 ▏34 藏药与气脉理论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27 右脉之支脉|28 五隐脉|29 五气脉《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25 三十七脉 前言 26 左脉之支脉《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10 五支分气 11 五蕴与五大的本质《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7 肉身的形成 8 气脉与气的形成 9 五根本气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4 我执与烦恼 5 阿赖耶识与阿赖耶智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1 菩提心与佛性 2 空性 3 自心本性《甚深内义》
* ❈ *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
┅┅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