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标配的办公用品:葫芦(壶公 悬壶济世 庄子 铁拐李)
神仙铁拐李
神仙标配的办公用品:葫芦
葫芦 拉丁学名: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堇菜目,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爬藤植物,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
《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有一个绘声绘色的神仙故事。东汉时候有一个叫费长房的人,有一天,他在街上看到了一个奇怪的老人在给人看病,身前悬挂着一个大大的葫芦,看完病以后,就从葫芦里面掏出药丸给人吃,几乎是药到病除,非常神奇。费长房知道这位老人是传说中的神仙,就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恳求老人收他为徒弟。老人答应了,就拉着他变成小不点,一同钻到了葫芦里面。
壶公
原来小小的葫芦里面竟然有广阔的空间,而且种植了各种奇花异草,修建得富丽堂皇,堪称是神仙洞府。那位老人告诉他,自己叫壶公,自幼学习仙术。于是费长房跟着壶公学习了十天,学到了很多本事。临出来的时候,壶公还赠给他一根神奇的竹杖,不但可以祛除瘟疫,而且骑上还能飞 行。费长房回到家的时候,发现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他给别人讲了壶公的故事,从此,人们就把医生出诊叫作“悬壶济世”。
“壶”是古人对葫芦(Lagenariasiceraria)的称呼,《诗经·豳风》中说:“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断壶”就是采摘葫芦,对当时的农民伯伯来说是八月最重要的劳作。因为葫芦实在是很有用,在它嫩的时候可以做蔬菜,老了以后,又可以剖开当水瓢舀水,把口锯开,就可以用来装东西,不管是居家,还是出行,带一个葫芦都非常方便,难怪传说故事里的壶公会用葫芦装药呢!
翻开中国历史,你会发现到处都有葫芦的身影。比如说《诗经》当中形容美女,说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瓠”也是葫芦的古称,“瓠犀”就是葫芦的籽,长得整齐又洁白小巧,用来比喻美女的牙齿是最好不过啦!
《论语》中,孔夫子也说,他不能像匏瓜一样仅仅被人挂起来看,而不能食用,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匏”也是葫芦的古称,专指那些梨子形状的大葫芦,中间没有“小蛮腰”,适合做水瓢。
葫芦的价值
孔子为什么会说“匏瓜”不能吃、没有用呢?因为这些葫芦的味道很苦,让人觉得像是吃苦胆一样。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国语》中说,匏这个东西太苦了,真不是人吃的,不过等它干透了以后,倒是可以挖空了带到身上,用来渡过河水,可以起到游泳圈的作用。
不过,可以用来载人渡河的葫芦那得有多么巨大呀!至少也得跟八仙过海的时候用的那个大葫芦差不多大吧?《庄子》中,老朋友惠子还真有这么一个大葫芦。他跟庄子说:“我种了一棵葫芦树,上面结的大葫芦足足能装五石的水,但是这东西太脆了,装满水就会被撑爆;我把它剖开做成瓢呢,又实在太大了,没有能用它的缸,你说这玩意儿是不是没用啊?”庄子笑嘻嘻地说:“你可以用它当小船,骑上去渡河啊,好东西不会用,那才是真浪费呢!”
很早以前,古人就发现了葫芦的这个“游泳圈”的功能,把它跟渡河联系在了一起。《诗经》中有一首《匏有苦叶》,是一个女孩子说给情人听的:你看啊,葫芦的叶子都已经枯掉了,可以摘下来用以过河了, 可是你啊,为什么还不过河来看我?
古代用来做蔬菜的当然不会是这些苦哈哈的葫芦,那些用来吃的长型葫芦被称为“甘瓠”,很早以前就出现在了我们祖先的菜谱中,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大量的葫芦被我们的祖先们吃掉。《诗经》中也说:“南有樛木,甘瓠累之。”藤上挂满了硕果累累的葫芦,在古人眼里是特别美好的丰收景象,也可见在当时,这些甘甜的葫芦瓜就已经是很常见的蔬菜了。
正如《诗经》所说,葫芦最大的优点就是“累之”,意思是说,它结得非常多,一年四季都吃不完,就像元代人王祯在《农书》中说:“瓠之为物也,累然而生,食之无穷,烹饪咸宜,最为佳蔬。”这就难怪小学课本《我要的是葫芦》里的那个主角非要种葫芦了,可惜他不懂得除虫,最后葫芦也没长出来。
这类可以吃的长型葫芦,我们现在也还很常见,有些地方也叫“瓠子”或者“瓠瓜”,粤语称为“蒲瓜”,它是长长的圆筒形,最长的可能有70多厘米,样子已经不太像葫芦了,反而跟黄瓜、丝瓜有三分相似。
甘瓠不但很高产,而且非常好吃,可以用来切成丝炒肉,可以用来炖汤,当然,也可以用来擦成馅儿包饺子或者包子,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瓜要在幼嫩的时候及时采摘,不然等它长老了以后,皮就变成木质, 没办法吃了。古人的吃法就更多了,王祯就说:“大者可煮作素羹,可和肉煮作荤羹,可蜜前煎作果,可削条作干。”不过我从来没吃过葫芦做的蜜饯,大概早已经失传了吧。
远古的神话
葫芦虽是一种原产非洲的植物,但它早在好几千年前就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种植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智人祖先在走出非洲时顺便带上了一些葫芦籽。考古学家发现,世界各大古老文明遗址附近都有过葫芦的遗存,亚洲的中国、泰国,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鲁,非洲的埃及都曾出土过石器时期的葫芦化石。在浙江省河姆渡遗址,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大量葫芦籽,证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葫芦了。
为什么祖先对葫芦这么着迷,远走他乡的时候都一定要带上?可能并不是出于它的实用价值,而是另有原因。在陶器和青铜器发明之前, 寻找合适的容器是先民们急于解决的大问题。智人祖先在试用过甜瓜、冬瓜和木瓜等各种瓜类之后,又经过一代代尝试,逐渐认识到葫芦是最合适的。首先是它长老了以后很硬,而且还有一个把手,可以用来抓 握,慢慢又学会了把葫芦锯开制瓢,这就更方便了,不但能盛水,还能盛饭。
大概是因为这种盛具用起来太得心应手,所以即使后来会用陶器和青铜了以后,我们的祖先还是将其做成了葫芦的形状。好玩的是,就连甲骨文中的“壶(卣)”字都长得像是一只带一点小小装饰的葫芦。
我们都听说过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那么盘古又是哪里来的呢?据闻一多先生考证:“盘”与“奭”同义,“古”与“瓠”谐音,所以开天辟地的盘古其实是“奭瓠”,也就是说,我们汉族人所崇拜的祖先其实是一位葫芦娃。另外,上古时期传说里面的汉族祖先伏羲氏的本名极可能为“匏析氏”,取“匏析成瓢”之意,也是一位葫芦娃。
葫芦崇拜不仅仅是汉人的专利,在西南地区生活的20多个少数民族都有关于葫芦的创世传说。畲族、苗族和瑶族至今仍在流传的传说中, 上古时期“高辛氏”时期,王后在耳朵里面长出来一条虫,她把虫放到了葫芦里面喂养,过了一段时间,变成了一条大狗,取名叫盘瓠。后来戎吴部落前来挑战,高辛氏悬赏说,谁能杀死对方主将,就把女儿嫁给他。
最后竟然是这条叫盘瓠的狗杀死了敌将,高辛氏不能食言,只好把公主嫁给了它。后来它变成了一个英俊的少年,和公主一起来到了西南生儿育女,繁衍成了各大民族。这个故事和西晋文学家干宝在《搜神 记》中的记载很相似,不知道到底是谁先抄袭的谁。不过“盘瓠”这个名字代表了这些民族的葫芦图腾,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所以我们中国人不仅仅是龙的传人,更是葫芦的传人。
为什么毫不起眼的葫芦会成为这么多民族的起源图腾呢?有的学者猜想,可能跟它的形状有关系。葫芦成熟的时候,看上去像是一个腆着大肚子的孕妇,在它的体内有着密密麻麻的种子,而且葫芦藤上硕果累累的景象对上古先民来说,显然就是生殖崇拜的象征,崇拜葫芦也就意味着对子孙繁衍不绝的渴望。
葫芦的文化
或许是因为葫芦在远古文化中的这种神性,也或许是因为葫芦本来就是最常用的容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就跟道教产生了不解之缘。特别是东晋道士葛洪的《神仙传》火爆之后,葫芦随着壶公、铁拐李、尹喜等神仙人物成了人所共知的道教文化符号。身上背一个油光锃亮的大葫芦也成了道士形象的标配。到了明代的小说《西游记》中,葫芦不但成为太上老君用来装丹药的器皿,而且还成了银角大王手里可以吸入万物的神奇宝物。
更有意思的是,“匏瓜”还在汉魏之际成为一颗星星的名字,大才子曹植在《洛神赋》中写“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为什么匏瓜会跟牵牛星放到一起说呢?因为在古人看来,它们都是“单身狗”。后世的张铣给《洛神赋》作注说:“匏瓜,星名,独在河鼓东,故云无 匹。”“无匹”就是没有对象的意思。
明代金累丝嵌宝镶白玉葫芦耳环:上海市黄浦区李惠利中学明墓出土,藏于上海博物馆。工艺极为繁复的金镶玉耳环珍品,葫芦形状代表了吉祥如意的意味。
尽管“无匹”,葫芦却是古代人婚礼上的主角之一。按照上古时期的习俗,举办婚礼的时候,首先要准备一只匏瓜,将它一分为二成两个 瓢,然后新郎新娘各执一个,盛满酒,再将它们的把接到一起,然后两人共饮。这套礼仪就叫“合卺”,寓意夫妻双方从此以后成为一家人。到了后世,葫芦逐渐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于是就改成了双方互相交换杯中酒饮用,这就是交杯酒的由来。
在南方一些省份的口音中,葫芦往往被叫作“福禄”,这种美丽的错位又让它带上了几分吉祥色彩。所以从唐代开始在家中悬挂葫芦或者摆放葫芦形状的瓷瓶,用以躲避灾祸,现代出租车司机们在车中悬挂葫芦的风俗可能就是从此衍生而来。另一方面,清代还兴起了一种用葫芦来作画的艺术,称作“匏艺”,也就是在葫芦幼嫩时给它套上刻好花纹的模具,等它长老以后再取出,这样就可以变得漂亮无比。现代也还有很多人爱玩文玩葫芦,也算是古老的传统发扬光大吧。
本文摘录自《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 作者:安迪斯晨风
茅山故事:葛玄修道与茅山雷劈池的传说(《清静经》 东华帝君 金阙帝君 西王母 口耳相传 不记文字)
轩辕黄帝 ▎唐尧:中华文明始祖 ▎虞舜:贤德之君 ▎舜帝禅位 ▎大禹治水 ▎夏朝的起起落落 ▎…《史记中那些值得铭记的故事》
体真山人真诀语录 (下)附:体真山人汪东亭女丹诀一卷 ▎汪东亭论《灵源大道歌》
37 壶公 ▎38 蓟子训 ▎39 李少君 ▎40 孔元方 《神仙传》
自序:“一通百通治百病”《人体通补手册—丹道医学中的养命之术》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 ❈ *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慈悲 教导汇集(爱 巴克提 解脱 恩典 明师)
┅┅
┅┅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