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纷繁多彩的八卦史话《中国神秘文化——八卦文化》

何跃青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易学三圣:伏羲(中)、周文王(左)、孔子(右)



纷繁多彩的八卦史话《中国神秘文化——八卦文化》

 

千古奇书:《周易》

 

八卦经过哲学性的演绎,诞生了一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旷世宝典——《周易》,《周易》凝聚了先人的智慧和心血,如今《周易》和八卦文化已经融为了一体。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八卦图显得过于抽象,整个画面只有二十四条短线和十二条长线。但是,经过历代人的不懈探索,终于演绎出了《周易》,这部著作不仅帮助人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八卦文化,还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其思想精髓历经几千年风雨依旧闪耀着光芒。近代名人杭辛斋在《易学笔谈》中说:“世界之有史,莫古于中国,而中国之书,又莫于《易》。”

 

《周易》源于八卦,八卦载于《周易》,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周易》的各个组成部分也说明了这一点。虽然历史上了解八卦, 应用八卦的人数众多,但只有《周易》对八卦的应用达到了极致。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他指出:《周易》是由远古时期伏羲画卦,中古时期周文王演绎《易经》,近古时代的孔子著《易传》而共同组成的。其实,《周易》成书的具体年代以及作者是何人,至今已无可考。班固的看法代表了一种广泛流传的说法。

 

《周易》的《易经》部分讲卜筮,它不仅被人们当做预测规律的书,更被人们看做一部哲学著作,甚至有人称其为“人类的少年哲学”。

 

《易经》分为《上经》和《下经》,其中《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共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由卦画、标题、卦辞、爻辞所组成。

 

《周易》的其他组成部分是《易传》,主要对《易经》进行解释,具有浓厚的哲学思想。《易传》共有十篇,分别是:

 

《系辞》有上、下篇之分,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其内容博大精深,是研究八卦和学易者的必读之作。其与《彖》、《象》不同,它的内容主要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和占卜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说明。《系辞》可以说是《易传》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字。

 

《彖》有上、下篇,“彖”是“断”的意思,此两篇专门对《易经》的卦名和卦辞进行解释。

 

《象》有上、下篇,其主要解释《易经》的卦名和爻辞,因此也被称为《象传》。

 

《文言》一篇,对乾、坤二卦进行了深入的解释。

 

《说卦》一篇,此篇是研究数术的理论基础,其主要对八卦的卦象做出详细和具体的说明。

 

《杂卦》一篇,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者相错的形态排成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可以从卦形中管窥卦与卦之间的联系。

 

《序卦》一篇,对六十四卦的顺序和排列关系进行解释。

 

以上的十篇,被后人称为“十翼”,也就是说它们是附属于《易经》的“羽翼”,原来这十篇单独流行于世,后来才与《易经》合并为《周易》。

 

古人利用《周易》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人视其为卜筮书;有人视其为历史书;还有人视其为哲学书。但毋庸置疑的是,《周易》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的瑰宝。

 

《周易》得名趣谈

 

有关《周易》的得名,历来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易因为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包含了宇宙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所以用“周”字表达出了“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周”是“周族”、“周朝”的意思,并且认为“周”代表了年代。对于《周易》的“易”字,解释就更多了,有人认为其表达了“日月为易,刚柔相当”之意;有人说“易,飞鸟形也”;还有人认为,“易,即蜴。蜥蜴因环境而改变自身的颜色,曰之易,取其变化之意。”清代的陈则震在其著作《周易浅述》中将“易”的定义分为两种:一种是变易之义,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另一种是交易之义,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解释虽各异,但都有可取之处。

 

《易》之三圣:伏羲、周文王与孔子

 

八卦文化历史悠久,有关于它的创立者,可谓众说纷纭。而很多权威学者则认为,在历史上创造《周易》的“易更三圣”就是八卦文化的创始者。

 

易学研究中,《周易》的成书时间是争议较多的一个话题。传统的权威观点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说。即《周易》是由伏羲氏始作八卦的上古易,周文王重演卦所作的六十四卦并系卦、爻辞的中古易,以及孔子为其作出《易传》的下古易三个部分组成,是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的三个不同历史人物所共同创作的。

 

关于伏羲,历史上又称为“伏戏”、“包羲”等。在《周易·系辞传》中记载了其观察生活和自然界的具体事物之后,从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的角度之中总结出了很多客观规律,并由此创造出了八卦。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道:“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 卦。’”可见,在汉代就已经流行有伏羲画卦的观点了。

 

关于周文王,即西周文王姬昌,在商代被封为西伯。相传,他被崇侯虎陷害,被纣王囚禁里。他在被囚期间,将八卦推衍为六十四卦,并撰写了卦辞。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虽然历代学者都对这种说法有争论,但多数人认为将八卦中的符号译成文字,是完全可能的,将重卦和译卦的功劳归功于周文王,可能是出于真实事件,也有可能是古人托圣人之名而为之。

 

关于孔子,人们普遍认为他创作出了《十翼》也就是日后的《易传》, 而将他归为完成易学体系的“三圣”之一。虽然孔子在历史上与《易经》有着不解之缘,并留下了读易“韦编三绝”的佳话,但是很多学者同样认为《易传》并非出自孔子之手,宋代欧阳修,清代康有为,现代的冯友兰等学者也都持有这种观点。今天被人们广泛认可的一种看法是:《易传》各篇并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是战国以来,经过多人历经了相当长的历史时间所加工和编纂起来的,孔子虽然有功于《易传》,但并不是《易传》的唯一作者。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公对八卦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爻辞做出了贡献。传统观点认为,周公之所以未被列入“三圣”而变成“四圣”,是受到了古代宗法观念的约束,因为他是周文王的儿子,父子相从,因此就把他从圣人当中略掉了。

 

虽然有关八卦学说创始人的争论一直存在,但是,八卦文化的发展演变并最终将其文化精髓集中到了《周易》中,它不仅经过了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的演变,并且还是大批智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因此将八卦学说的创始之功归于一人是片面的。事实上,历史上除了伏羲、周文王、周公、孔子这些突出人物之外,在劳动和生产中勤于动脑、善于观察、乐于钻研的广大劳动人民也为八卦学说的发扬光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伏羲的伟大功绩

 

伏羲处于大约新石器时代早期,他不仅被中华民族视为人文始祖,也是我国古籍中记载最早的王。伏羲的功绩,在很多传说和历史典籍中都有记载。伏羲的主要功绩:第一、教会人们如何制作渔网来渔猎,提高了当时人类的生产能力。除此以外,他还教会人们怎样驯养野兽,随之也就诞生了最早的家畜。第二、使婚姻由原来的血缘婚变为族外婚,改变了原始的群婚状态,这是人类婚姻历史上的变革。除此以外,他还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第三、改变了人们以往结绳记事的生活状态,开始制造出用于记事的书契。第四、将音乐带入生活,发明了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第五、他将统治的地域分区而治,并选任官员进行辖区的管理,这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不过,伏羲的最大功绩还是创立了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的八卦。

 

洛书河图:神秘的八卦之源

 

早在中国的史前文化中,就出现了八卦图。虽然其图形极其简单, 但是从中演绎出的深奥道理却令后人称奇,更让人探索不已。关于八卦的诞生,民间流传着远古时代伏羲画卦的故事。

 

传说,八卦是伏羲氏的部落首领创造的,在中国传说时代的帝王世系中,伏羲的地位十分显赫,被后人奉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易·系辞下》中记载道:“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也说道:“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相传,在很久以前,黄河上出现了一匹神马,其背上有一幅图,人们称图为“河图”;洛水上游来了一只神龟,背上也有一幅图,人们称这幅图为“洛书”。在“河图”和“洛书”的启发下,伏羲通过观察宇宙天地运动的法则以及人类万物的生死繁殖,他发现虽然自然界千姿百态,但是其发展和变化都遵循着共同的规律。从中,他顿悟出了人间万物的奥 秘,进而创作出了八卦。伏羲氏所处的年代,虽然历史上的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距今五千年以前,有人说是距今七千年以前,但无论如何,这都不会影响八卦是远古时代文化产物的这一历史事实。

 

虽然伏羲画卦的故事由来已久,但是很多人也对此产生了质疑。一些人认为,在文字这种表现思想的符号系统都没有出现的时候,伏羲不可能画出如此周密的八卦图,很多人甚至认为八卦图是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青城山的全真教派则认为,八卦是太上最先发明和使用的,之后传给了盘古,盘古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将八卦传给了伏羲,伏羲为了流传给后世,因此画出了八卦图。

 

不管伏羲画卦的神话是否属实,但是传说是哲学的重要孕育者。任何神话传说都客观地反映出了一个历史时代的特征。虽然伏羲画卦的传说有些虚无缥缈,但是神话中提到的“河图”、“洛书”以及“八卦”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这也就使这一传说具备了一定的史料价值。其实,比传说更具说服力的是考古发现,在距今约5560~5290年历史的安徽省凌家滩古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块长方形的玉板和一只玉龟,在玉板的周围刻有“四”、“五”、“九”等数字,中心有八角纹,玉板上还分别刻着四个圭形图案和八个圭形图案。考古学者认为,这件文物形象地反映出了“洛书”的传说。

 

从一系列的传说故事和考古发现中不难看出,中国人不仅在远古时代就创造出了用来记录和描绘大自然的符号系统——“河图”和“洛书”, 更传播了八卦的理念和文化,并且通过基图形表达出了自己的宇宙观念和哲学观念。

 

伏羲画卦台

 

河南淮阳城东北一里处的湖面上突兀着一座小土丘,相传这里就是当年伏羲氏始画八卦的地方。淮阳古称宛丘,是伏羲氏建都的地方, 画卦台则是“伏羲于蔡水得白龟八卦之坛”,台基大约10亩,台的四周被水环绕着,在西南边有一条小路可通行。台上建有庙宇,但具体建造的年代不详,经过风雨的剥蚀,作为古陈州七台八景之一的画卦台上的庙宇已经不复存在,但是那棵相传为伏羲所栽的八卦柏依旧傲然挺立。相传建造在画卦台上的八卦亭,上面悬挂着伏羲先天八卦,八卦亭有石龟两只,各有一青石碑,青石碑一书“开物成雾”,另一书“先天精蕴”。在伏羲八卦亭的前侧方还有一方散步算子的青石算盘,相传此物是伏羲画卦之时的通灵之物,它既像河图,又像洛书。但是仔细观察其既不是河图,又不是洛书,千百年来,这青石算盘蕴含的奥秘正等待着人们去探寻。


淮阳伏羲画卦台

 

囚禁里:文王画卦的传奇

 

相传,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之上,周文王又将其融会贯通的演绎出了六十四卦加以更全面的展示,对每一卦都做了说明,从而使八卦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体系。六十四卦衍生出的内容后来成为《周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卦”不仅在八种卦象符号中包含了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还记录了古人对宇宙规律和社会人生的认识成果。随着八卦文化的发展,后人将其两两相重,演化出了六十四卦,由于缺少相关文献记载,于是就产生了各种传说。

 

传说,周部落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渭水流域繁衍。周族到了古公亶父一代,就定居于岐山之下的周原。古公亶父有太伯、虞仲和季仲三个儿子。季仲有个儿子叫姬昌,深得古公的喜爱,他认为周族的希望就在姬昌身上,并希望传位于他。姬昌成为部族的首领之后,礼贤下士,宽厚待人,勤奋贤德,深受众人的爱戴。这时,却有小人嫉妒文王,向纣王进谗言。纣王也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因将姬昌囚禁在里。

 

文王姬昌在里度过了痛苦的岁月,他每天都要面对死亡的威胁,正是在这样的人生危机之下,他拿起了八卦这种武器,以求对现实和未来作出更加清醒和深刻的认识。他用伏羲先天八卦的原理,画出了后天八卦,在此过程中,他找到了将八卦运用于人事的奥秘,并从中预测出了自己的未来,这让他以更加坦然的态度来面对现实的残酷。为了消磨狱中的难熬时光,文王还将八卦相重,改三爻卦为六爻卦,进而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分出了上下经,确定了卦名和卦辞。

 

除了特定的历史背景,文王的家庭背景和个人成长历程也为他日后将八卦文化发扬光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史料记载,文王家族中的女性都贤良淑德,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文王从小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长 大,并接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除此以外,文王在成年后代人为部落首领,处理了大量的部落事务,经受了锻炼与考验,并从中吸取了实践经验。可见,他日后研究八卦所需的知识基础和精神动力与这些经历密不可分。

 

文王推演出的六十四卦,包容了天地宇宙间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也蕴含了丰富的哲学道理,更重要的是文王利用解说的形式将八卦与文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以重卦的方式将八卦进行了里程碑式的探索。所谓重卦,就是将八卦中每三个三画卦按照不同的顺序分别上下各重叠一次,使其变成两个不同的六画卦。其中,上面的三画卦为外卦,下面的三画卦为内卦。文王推演出的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卦名,表述为“否”、“泰”等;每一卦所包含的深刻寓意也都有着相应的文字表述,其被称为卦辞,也称彖;除此以外,每一卦的每一爻也有对应的文字表述,称为爻辞。人们所熟知的《易经》就是由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题、爻辞所组成。

 

历史上的“三易”说

 

我国历史上的《易经》,传统说法有三种,即后世所说的“三易”;一易是神农时代的《连山易》;一易是黄帝时代的《归藏易》;一易是周代所作的《周易》。不过也有人持有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夏代的易学是《连山》,商代的易学是《归藏》,周代的易学是《周易》,持这种观点的人以东汉大儒郑玄为代表。对于“三易”的得名,汉代的郑玄和唐代的贾公彦认为,《连山易》取象于流云从连绵不绝的大山深处飘来,因此以上艮下艮的纯艮卦为第一卦,艮为山,山川相连称之为连山;而《归藏易》以纯坤为首卦,而八卦中坤象征着地,表达了万物都归藏于大地之中的含义,因此取名为归藏;《周易》则表达了包罗万象、无所不备的易道。目前,《连山易》和《归藏易》均未发现传世,唯一能看到的只有《周易》。

 

以德为本:周公完善爻辞

 

由于《周易》成书年代久远,其具体作者已成为千古谜团。但是在我国历史上,《易经》爻辞为周公所作的说法却颇有影响。由此也引出了周公补充爻辞的一段千古佳话。

 

追寻八卦起源之时,很多人都认同周公继承了父业,有“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一说,也由此认为他也对八卦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在《周易》的成书过程中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虽然这种看法仅限于传说,但也为《周易》的探索提供了一个证据。

 

周公作爻辞的传说与周公的独特经历有关。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他曾协助哥哥讨伐商纣,武王病逝后,他充当摄政,平定各方叛乱,安定天下,分封诸侯,建造东都洛邑。最后还政于成王,为西周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历史上对周公的评价极高,《淮南子·汜论训》中记载:“周公继文王之业,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政。”

 

周公作爻辞除了仁爱贤德的本质和对子民的博爱之外,可能还与其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有重要关系。由于前朝的商纣王整日沉浸在肉林酒池之中,也就催生了对酒神和酒文化的崇拜,对酒盲目的狂热也影响到了正常的统治秩序,商朝因此加速了灭亡。由于商朝的一些遗风依然盛行,周公也就萌发了对与酒有关的原始宗教进行整治的念头。周代的法律规定,在祭祀之外每饮酒一次后就要杀头,而对于殷商遗民的政策则是在祭祀之外饮酒三次后杀头。但是,这并不足以彻底的改变不良的酒风。周公不仅深谙祭祀和占卜之道,还负责国家有关的祭祀活动,因此他也想用一种新的理论来消除前朝酒文化遗留下来的不良影响。

 

于是,周公提出了“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祖为宗,以孝为本”的思想,并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查阅了很多的占卜记录。之后,他将这些记录按照不同的事例进行分类,依据错、综、互、变的原理,并运用以前的占卜用语,对《周易》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进行了补充。这使《易经》有了更为完善的文本。

 

也有一些人认为,周公作爻辞是后人托名周公所为,或也是借其圣人德名的行为。当时的情况很可能是在文王之时,卦画所载的含意并没有完全失传,只要译出卦辞,人们就对以卦画,读出内容,但是到了周公的时代,人们无法凭借卦辞对八卦进行解读,因此有人就站出来对爻辞进行了必要的补译。还有另一种情况,可能是文王时所译的卦、爻辞并不完全,这时也需要有人对爻辞进行必要的补充,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不管爻辞的补充是不是周公所为,我们必须承认爻辞补充的重要性。爻辞极大地推动了八卦文化和《周易》的发展。爻辞的卜筮语言,用较为系统的文字方式表达出了八卦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注重社会教化的周公

 

周公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连孔子都视其为偶像并加以崇拜。周公在执政中一直重视社会的教化,古代很多传统化都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曾经提出,卿、大夫、士等官员,都要重视自己在民众当中的形象,要“典听联教”,要遵从贤德的周文王的教诲。为了促使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周公主张区别对待教育与刑罚,并且应施教化于前,行刑罚在后。除此以外,他还非常重视各种诰辞的撰写和传播,西周初年发布的《大诰》、《酒诰》、《召诰》等都和周公有直接关系。在其辛勤辅佐成王之外,还对贵族子弟们进行正确教育,他一直秉承着“身教重于言教”的训诫,认为只有不断地完善自身,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人。为了让周成王明确分官设职之道,他还作了《尚书·周官》;为了告诫成王勤于执政,贤德为王,周公又作了《尚书·立政》。其对社会教化的作用由这些功绩中可见一斑。

 

韦编三绝:孔子对八卦的探寻

 

八卦所蕴含的深奥内涵和丰富内容吸引着历代的思想家,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为之呕心沥血,由此诞生出了与八卦紧密相关的易学。在众多的思想者中,孔子对八卦和《易经》的研究最值得称道,世间也流传着孔子作《易传》的说法。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不仅读书甚多, 也写过很多著作,同时他作为教师,还把自己的思想和知识传达给了更多的人。然而,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在中年之后却想从头学《易经》,他曾经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一生都与八卦有着不解之缘,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韦在古代指熟牛皮,古人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将竹简连在一起阅读,叫做韦编。“韦编三绝”的是指孔子对《易经》爱不释手,多次翻阅,竟然使牛皮绳都断裂了。

 

孔子晚年,最喜读《易》,他还依据伏羲作出的八卦方位图和文王的八卦方位图,设计出了孔子八卦方位图。在孔子的八卦方位图里,体现出了“有天地,然后万物焉”的思想。在乾卦的左边,是坎、震、离三卦,震为雷,雷是闪电的声音,闪电是雷的火光,其中也隐含有离的意思;雷电又会伴随雨水,这就隐含坎,这些天象都与天有关,表现出了天道。在坤卦的右边,分别是兑、艮、巽三卦,艮为山,山上生风,隐含巽,山脚则有泽,隐含兑,这些又都与地有关,表示的是地道。作为人道,则会融于天道和地道之中。这样不仅形成了天地一统,与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融为一体的八卦方位,还抒发出了孔子倡导天道、地道、人道的思想理念。

 

传统的看法是孔子作了《周易》中的《易传》一说。《易传》大约问世于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虽然其出现比《易经》晚了几百年,但是后人却一直把其与《易经》合并称为《周易》。《易传》在本质上是对《易经》的一种认同,它是严肃和睿智的,人们也普遍认 为,《易传》是对八卦和《易经》的全面解读,正是因为《易传》的出现才让原本深奥晦涩的八卦和《易经》更容易被人们所认识和理解。

 

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是诸多学者中认可孔子是《易传》作者的人,直到今天很多人依然认同这种观点。司马迁的说法并非没有依据,他的父亲司马谈曾师从杨何学习《易经》,而杨何是孔子的第九传弟子,司马谈从老师处得到的消息有一定的依据。然而,宋代的文学家欧阳修却对这种说法抱有怀疑的态度,他认为《易传》中的《系辞》并非孔子所作。而清朝著名的辨伪学者崔述也对孔子作《彖》、《象》抱有否定观点。目前,学界则普遍认同《易传》的各个组成篇目并非一人所作的观点,它有可能是战国以来陆续作出的解易作品。历史上对孔子作《易 传》抱有怀疑态度人虽然很多,但是孔子对八卦的不辍研究是值得尊敬的,对《易传》产生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孔子借八卦传道的故事

 

一天,孔子的学生们正在讨论伏羲、文王、孔子的八卦方位问题, 他们都不能解释为何在同一方位的列卦不同。孔子听到了他们的谈话,走上前去说道:“我经常跟大家讲,读书而不知道思考就会让人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读书也是非常危险的。在仓颉造字之前,图画是非常受人重视的,因此伏羲利用河图、洛书和八卦来教化子民们。图像表达的是情意,卦象同样也是。我们既不能把它们看作完全不通,又不能看作完全相通。比如,按照河图的方位,水在北,是从生数成数上来说的;伏羲八卦的方位,坎在西,坎为水,是从水自西向东的流动状态上来说的;文王八卦把坎放在北方,对应的是洛书的方位;我将坎设在东南方位,是从东南地区多雷雨之天象上来说的。这些看起来不同,但是却有着一定的联系。只讲变而不讲通,就很难探寻文化的渊源;只讲通而不讲变,那就只能把目光锁定在原图之上。现在,我们可以用文字来表达,但是我们却经常忽视古人所立的象。这就像看不到凤鸟飞来的道理一样,河图也不会出现,从我们开始,这已经很难见到了。”

 

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节选)


法 原来是这个意思


《孟子》智慧名言故事:人皆可以为尧舜


体真山人真诀语录(上)


传统文化:十二生肖是怎么产生的?


老子名言故事: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周易》智慧名言故事:君子非礼弗履 (程门立雪)


佛学典故:十恶五逆(十恶不赦) 附:十恶不赦 不能赦免的到底是哪十种“恶”?


心学精解:《春秋》不写罪行过程,就没人跟着学坏



传统文化:孔子到底长什么样?


“人类的最大区分,还是善良和邪恶”《余秋雨 台湾大学的闪问》


时代需要重塑中国文化——余秋雨北京大学的闪问(答)(国学 传统文化 中医 汉服 民粹)


第二节 婚嫁辟邪 ▎第三节 丧葬辟邪《中国辟邪文化》第二章 人生礼俗辟邪


第一节 生养辟邪《中国辟邪文化》第二章 人生礼俗辟邪


第一章 序时年节祭祀中的辟邪《中国辟邪文化》


儒家文化:孟僖子为什么说孔子是圣人之后?


《孟子》智慧名言故事:人之所贵者,非良贵


中 原来是这个意思


最具佛性的树:菩提


恩怨历千年《不可思议的印度》


““尧舜禅让”之谜


心学精解:韩愈与中国的道统


梁祝化蝶的传说


宗庙、祠堂概说 ▎宗庙、祠堂的象征意义《中国宗族史研究入门》


儒家文化:孟僖子为什么说孔子是圣人之后?


巫 原来是这个意思


中华文明:何来“三皇五帝”


信近于义,恭近于礼:无原则守信是愚,过分恭敬是失礼


慎终追远: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儒家文化:贤母品格


“贤贤易色”:别沉迷于外在的美好


“吾日三省吾身”:批判性思维的最高境界


学而时习之:如何应对人生中的一切痛苦


礼 原来是这个意思


孔子真像“丧家之狗”


它真的能活一万年吗:龟 (附:龟奴、绿帽子的来历)


中国传统文化:玄机何来


汉字的趣味


最牛孔门弟子——颜回


(明清时期)孔府筵席


孔子是野合而生的吗?


幻术——中国文化的瑰宝


推荐书籍:《疫苗的史诗:从天花之猖到疫苗之殇》


埃及左塞尔金字塔:国王有死,然而石头永存


难解的复活节岛之谜


食人族与神秘病毒


河图、洛书是上古的无字天书?


失落的印加文明——帕依提提古城


道教建筑概说(多图)


佛教建筑概说


《周易》智慧名言故事:不远复 无祗悔


中华文明:爱情神牛郎织女(情感神)


中国古建筑抗灾之谜


(关于汉字)不必敬畏,但也不能胡侃


“沐浴”原来是严格的礼仪制度


健康食品24法则:吃什么?吃真实的食物


认识“道家健康术”(上)


认识“道家健康术”(中)


认识“道家健康术”(下)


日本百岁老人的智慧:《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全集


儒家养生思想


植物为师


素食养生:云南野生菌  附:红葱与鸡枞菌 ▏松茸


欧洲和美洲的基督教饮食(一)


“阑尾真的没有用吗?”——盲肠末端的烦恼:阑尾


饮食中的觉知:“半年前的食物塑造了今天的你”




*          *




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一 )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晨间谈话》全集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灵性的芬芳》《素食人生》《神秘主义的秘密》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


圣者的哲学 (上)


圣者的哲学 (下)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光明体 教导汇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专注 教导汇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境域 灵境 教导汇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净土 教导汇集(解脱 入内 回撤)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银线 教导汇集(回撤 入内 解脱 打坐 冥想 禅修 巴赞)


┅┅


《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重发:《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唯识与中观》全集


《竹窗随笔》全集一  《金刚经说什么》全集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濒死体验(NDE) 濒死经历案例汇集 (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一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二


《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空谷幽兰》全集


《禅的行囊》全集


《寻访终南隐士》全集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


濒死体验:《天堂的证据》全集


日本百岁老人的智慧:《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全集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上)《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下)《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西藏生死书》全集


《甚深内义》全集


《灵心小史》全集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一)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二)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三)


《方术纪异》全集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