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四了 我在中青报做了一个整版摄影报道

中青报·中青在线 守候微光 2019-07-12


一期《中国青年报》摄影版的版式编辑过程




3月8日到4月8日,一个月的时间,2264张照片,20个文件夹……9张照片组成整版




我是杨子怡,双非大四本科生,坐标天津。新闻学科班出身的我于2015年秋天爱上了新闻摄影,从此便一去不复返。


了解这一行的都明白《中国青年报》视觉中心是“老大哥”式的存在,要可劲地往里挤,我也不例外。虽然自己还羽翼未满,但也想凭着幼稚的热情和勇气飞进去。也巧了,不小心就进去了,成为了一名实习生。


2017年12月进入摄影部后,我偶然间听说不少实习生都在这里发了整版图片故事。打这以后,我整个人的每一根汗毛都是为了这一整版图片故事而生的。


1月我去了浙江义乌,希望拍出一组照片来,结果一心放在视觉刺激中,却忽略了对人的生活、对这个城市的关注,说白了就是太肤浅。年后,我再次提起那份幼稚的勇气和信心寻找选题。最终,拿到了西二旗。





 准备阶段    了6页笔记 


我总是喜欢在采访拍摄前查找大量资料并手写计划,包括行走路线、拍摄地点、拍摄时间、拍摄内容、画面构造、访谈内容。列计划时会对这个地方有基础的了解,最起码行走在西二旗的大街上是有底气的。



我的部分笔记



这些笔记不一定有用,也费时间,但事实证明,有了计划的确会帮到一脸懵圈的你。


同时,我尝试了很多方法联系西二旗人。在朋友圈问、私聊朋友、在微博关键词实时搜索,我能想到的这些渠道最后都派上了用场,并认识了很多朋友。这个阶段不能害羞,不能怕别人笑话、怀疑,必须拿出想法和信念来。总而言之,拍摄前的准备就是整个人都要social起来!social!social!





 拍摄第一阶段    有正脸吗?


第一天的拍摄并不顺利,我不敢在人前举起大块头相机,没办法确认过眼神。街拍的时候摄影师越自然越好,所以在器材上需要尽量选择小而轻的,性能也不错的,关键是不起眼的相机,悄咪咪地一按快门,问题就解决了。


编辑老师李峥苨看过几张照片后,尴尬地讲:嗯……正脸比较少哈。从此以后我的每一根汗毛都是为了正脸而生。


这个阶段的照片缺少正脸。





 拍摄第二阶段    

这些照片比你之前拍的所有照片都好


拍摄西二旗已经半个月左右,我基本找到了拍摄的节奏,认识了更多的西二旗盆友,也逐渐克服了端起相机对着别人的尴尬,我再也不是那个站在天桥上半小时不敢拍照的弱小女孩纸了!


我挑了一天在西二旗熬到了晚上11点,早晨6点多又起来拍早高峰。自认为特别努力,特别敬业,于是再次心满意足地回到报社,部门主任赵青老师比较开心地对我表示了肯定,然后说,再给你一周时间,再去呆一个晚上,呆到凌晨一两点,再出些更绝的照片。此时我的内心:嗯感觉不用再拍了呢……


这段时期,我拍摄的照片是这样滴:






 拍摄第三阶段    不想拍了


被领导夸赞后,我自认为西二旗的大街小巷我都走遍了,该找的人也都找全了,不需要再做啥子了,补拍几个场景就OK。于是那一周的某一天,我在西二旗呆到了凌晨2点,其他时间基本没有泡在西二旗了。


一周后交作业,我的照片再次遭到质疑:没发现场景太相似了吗?这是不能支撑一个整版的专题的。


再拍。


这时选出来的照片是清一色上下班。


我有点心灰意冷了。该去的地方我都去了,该有的场景也有,雾霾这种时间点也有,我也熬到半夜了,拍到了很多加班的人,但没有之前构想的那种很有故事的画面。(比如一个人被老板骂了,醉倒在路边……)有点烦躁,非常烦躁,已经厌倦了坐13号线。


但是,毕竟我付出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希望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中国青年报》摄影版上,我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青年报》摄影部实习生,我希望能骄傲地抬起头走在报社。


所以我就又去了西二旗呗,哎……





 拍摄第四阶段    

等到了2018年北京春天的第一场雨


2018年北京春天的第一场雨,在4月4日出现了。终于啊!!!


每个摄影师发现了某个时间节点和某个能够出画面的地方时都是无比兴奋和激动的。于是在这一天,我顶着雨,冒着风,行走在西二旗的大街小巷,爬上爬下,蹦蹦跳跳,整个人的每一根汗毛都是为了那一天而生。自我感觉,那一天的照片是最完美的。






 拍摄第五阶段    在西二旗过生日


啥也不说了,领导让接着拍。


接下来的几天我就继续晃荡在西二旗。那个时候完全有了底气,我就是转悠在西二旗的无业青年呗,还能咋地,整个人都融入到了西二旗的环境中,补拍了一些画面。哦对,4月8日晚上,我在后厂村路口度过了我的生日。🙂





 最后的编辑阶段    事儿真多……


好了,终于不用再拍照片了。


但我没想到编辑的过程更是让我烦躁。编辑老师从我的原片里一张张挑,2000多张照片哦……尴了个尬。挑过一版后我自己又挑了一版,又挑了不知多少版,然后开始修图,修了一版,又一版……然后开始修改文字,修了一段,又一段……修了一句话,又一句话……


之前看上一位实习生发表图片故事时感慨很多,他尤其提到了后期编辑的过程非常繁琐,也让他学会很多。我当时还在想,拍完交稿不就好了么,还需要考虑什么?这一次的拍摄让我认识到《中国青年报》视觉中心的严谨、细致,整个选图、编辑的过程就像课本中的典型案例一样。


显而易见的,我很满意的部分图片因场景、内容的不协调而被残忍地拖进了废纸篓。文字报道更是改了又改,编辑提出的一些细节问题我都没有注意过,又一项项地核实、确认、修改。这个过程很繁琐,但很充实,只是我因个人原因必须回到学校,没有坚持完成最后的排版、校对工作,没能善始善终还是有些遗憾。这个时候感觉离整版越来越近了。





 陶醉阶段    哈哈哈哈哈我好厉害啊

此处省略一千字。


2018年4月18日《中国青年报》摄影版《西二旗人 Shelchier》



这一个月我成长了很多,一下子也有了拿得出手的作品。实习的这不到半年的时间,让我学习到在纸媒如何做精致的内容生产,如何在变化的时代下明智理性地坚守一块小阵地。微光可以让你学会很多,可能是专业知识,可能是对社会的认知,可能是思考方式,也可能是生活的细腻。


想要在《中国青年报》视觉中心存活,需要认真细致,需要热情勇气,需要布局能力,更需要坚守微光。时间还长,我会一直在路上。



杨子怡

天津师范大学大四学生 







《人民摄影》也看上了这组报道,整版刊发,并配上了版面编辑李峥苨的点评。



直视他人的勇气


实习生是一种需要强大内在驱动力的工种。大学生离开校园,走进一间陌生的办公室,除了需要尽快掌握工作内容,还要记得时刻带上自己的目标,找准时机跳入快速运转的流水线,否则接下来的几个月很可能只是枯坐等活儿和无头空转的痛苦循环。媒体实习生更是如此。在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的专业素养之外,来到媒体的年轻人通常怀揣着观察社会、走近他人生活的期待。

 

走入西二旗的第一天,所见所闻就已经让大学生杨子怡感到激动:午餐时间麦当劳里一齐涌入又很快退场的格子衬衫运动裤,后厂村路口潮汐一般涨落的大巴自行车的洪流………一篇好文章或许在那一天就已经初具雏形。然而从北京东二环的报社办公室寻摸到北五环外的西二旗,她花费了不短的时间。

 

杨子怡的目标很明确。为了新闻摄影来到媒体实习,她早早开始四处寻找选题,主动要求独自前往义乌采访。一段时间后,她带回了一些故事,拍回的照片却远离故事里的人和事,许多只能成为文字报道的补充资料。

 

看着那些显然在犹豫和慌张中拍下的背影、侧脸和建筑轮廓,我想起了共事过的实习生,也想起了自己。在思考哪些画面能穿透不同的社会认知和生活经验,清晰而真诚地传递信息之前,如何鼓起勇气站到陌生人面前,直视对方的眼睛,邀请他们展示自己的生活,同时平静地接受来自他人的质疑、信任、愤怒和喜悦,或许是年轻的我们在拍摄中需要克服的最大难题。作为习惯了用打字和表情包传情、接打电话都感到压力巨大的年轻一代,摄影给了我们一次重新学习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外地采访进展不算顺利,义乌商贩的生活毕竟离大学生太远。决定拍摄西二旗后,杨子怡找到了自己擅长的节奏:在朋友圈、微博上打听、搜索,和这些年龄经历与自己相近的年轻人反复沟通。许多人置之不理,在擦肩而过时对她举起的“大块头”相机投来尴尬的眼神。也有人尽力帮助,将生活和工作空间都向镜头开放,跟她从公司食堂的饭菜聊到在家乡买的房、迟迟落不下来的北京户口。

 

或许在真正决定带着相机走入一种陌生的生活时,困难才正式开始:送走加班到凌晨的西二旗人,又为拍摄地铁站早高峰在麦当劳彻夜蹲守;冒雨在天桥和车站街拍,和地铁保安打游击;被拒绝,被要求删照片……进入越深,遇到的障碍越多。但此时,她照片里的人物逐渐开始面向镜头,露出坦诚的面容,留下耐人寻味的目光和表情。对一名年轻的记录者而言,这或许是比照片传播的流量数据更有价值的成就。




阅读杨子怡作品

  五环外有个西二福尼亚  




点击加入微光体验营

走进中国青年报视觉中心

👇



编辑 | 李峥苨


 —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点击以下 关键字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2018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启动 | 我们想试着找一位图片编辑

北京租房故事 | 一切为了高考 | 五环外的西二福尼亚 

漫说:世界杯上的父亲节像画家一样摄影 | 改变历史的孩子照片

5·12大地震10周年 | 守着你离开的世界 | 五月轻柔的风吹过

北大120岁 | 第61届荷赛揭晓

新一届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人 | 部长面孔 2018两会

人大开幕 杨晓渡回应:监察委不是一个超级权力机构

我的家在东北 | 雄安新区的第一个春节 

暗房师退休了

中国青年报2017年度照片 

微光和朋友们的放映会我是摄影记者年终特别版

马格南镜头里的周恩来纽约时报2017年度摄影书

资源城市 | 动批谢幕北京实习故事 窗外的北京

中国青年报最老的摄影记者走了告别铁矛

党代表朱日和全运会偶像

守候微光放映会 第十二届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

我是摄影记者 12345 | 7891011 | 12 | 13 14 | 15 | 17

在日本上大学高原藏校

历史上最有名图片编辑去世

微光专访14位中外女摄影师

雄安楼市离开北京 |北京租房记

再道一声 小平您好| 翻开家庭相册

河北治霾 | 迷失在北京

耀邦百年 中青报老照片 

大阅兵探营 | 阅兵细节 

 摄影与留学

【头版半月图】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