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00后”,为什么每天发相同的照片

中青报·中青在线 守候微光 2019-07-12




文 / 曲俊燕


15岁的乔伊每天都在图片社交平台上发同一张卡通牛的照片,现在已经有三万多个粉丝,每头牛都能得到数千个赞和上百条评论。虽然很多发布没有任何图片说明。

 

“最开始几个星期,基本只有我朋友会关注这个账号,后来就出现了许多陌生粉丝。”乔伊说。

 

他并不是一个人。如今在这个著名的平台上,出现了几千个这样的账号,已然形成一股风潮。而且运营者基本上都是青少年,甚至还有小学生。

 

许多成年人对这股风潮感到费解,但青少年却特别热衷于这种荒诞的幽默。除了重复的图片荒诞搞怪之外,博主本人投入大量精力去运营一个无厘头的账号,也是幽默的一部分。“他们太认真了……这种投入挺搞笑的。”一个19岁的博主说。

 

催眠般的无聊和无厘头的重复大概就是这类账号的“魔性”所在。

 

刷屏的图片素材,可以是任何主题:卡通牛、闺蜜的囧照、明星的照片、一颗布光讲究的鸡蛋、烤面包机、猕猴桃……如果你能坚持每天发布,任何图片都能产生这种“有毒”的效果。

 

不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账号?


一个每天发烤面包机照片的账号,已经有5万多粉丝。

 


每天的图片说明都不一样


也许每个人青春期时都在追求更多的外部认同。吸引注意力、好玩,是这一系列账号博主最初的想法。有的孩子坦言,想通过这样的账号成为网红;还有的博主不在意什么网红体质,但每天看着粉丝增长,心情就很愉快——毕竟既能满足虚荣心,又不会伤害任何人。一位每天发演员史蒂夫·布西密照片的女孩说,虽然每天看不同照片比较新鲜,但同一张照片反复出现更搞笑。这大概也是很多粉丝的心理。

 

如果仅靠模式化的照片重复,其实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观察那些粉丝量多的账号,你会发现,他们每天的图片说明都不一有些博主把账号当做个人日记或匿名博客来用,表面上是无聊重复的图片,实则在文字中记录每天的生活,还有那些青春期的碎碎念。

 

有个女孩专门发韩国男团NCT成员Kun的一张照片,但图片说明都是“今天八年级毕业了”“暑期学校第一天我迟到了”之类的真实日常——一个看起来没有个性的重复图片账号,背后也许是一个喜欢追星、思绪繁多的个性少女。

 

图片来源:Unsplash.com

 

另一种交流方式


14岁的米兰达和两个朋友一起运营账号,每天发一只金橘的照片。她们开号的初衷是为了舒缓压力、排解情绪。“我可以发很个人化的文字,却不用配上个人照片发真人照片总让人觉得有压力,而这样一个账号,既不用顾虑美颜瘦腿,还能随心所欲地道出日常生活中奇怪的想法。重要的是,有些古怪念头很能引起粉丝的共鸣。

 

另一位每天发香蕉照片的博主,14岁的里奥妮说,很多“每日同图”账号都是博主用来讲故事的场所。虽然她的照片流里只有一根根香蕉,但她会在文字部分给粉丝出谜语、透露个人小秘密,甚至充当粉丝的情感诊所。在很多关注者看来,这种千篇一律中的不同、模式化背后的个性,才是真正有趣的部分。

 

在“每日香蕉”账号中,里奥妮每天都会说一个小段子,给粉丝出一个问题,再讲一个跟香蕉有关的小知识,可谓非常用心经营。

 

16岁的博主艾拉觉得,这只不过是另一种交流的方式罢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私人账号,每天互动的对象都是亲朋好友。而在她的“每日金橘”账号上,她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人对话,暂时逃离熟人圈子,去探听陌生人的想法。

 


新玩法


在同样的重复套路中,也有博主探索出的新的玩法。14岁的杰克每天发同一个人的肖像,第二天将上传后压缩过的照片再次上传,长此以往,照片像素日渐降低。第一次发帖的照片是一张像素不高的彩色肖像,经过100多天的更新,最新一次发布已经成了“高糊画质”,基本只剩下黑白两色的网格状图案。粉丝们乐于观察照片像素逐渐消减的变化过程,觉得最终的呈现简直像件艺术品。

 

事实上确实有艺术家这样尝试过:英国视觉艺术家皮特·阿什顿(Pete Ashton)曾做过一个实验,在社交平台上将同一张照片连续上传90次,从前后图片质量的变化探讨数字技术对我们日常视觉的干预。


杰克上传的第一张照片(左)和最新一张照片(右),这中间经过了一百多次上传压缩,像素下降很明显。

 

英国艺术家皮特·阿什顿的视觉实验。

  


潜藏的商机


比起真真切切的个人照片,这些视觉重复的账号想要涨粉是更容易的,而且潜藏着很多商业机会。15岁的伊万每天发一张烤面包机的照片,他建立账号的初衷只是为了和朋友比赛,看谁先达到1000粉丝。如今他已经坐拥五万粉丝,某个品牌甚至还赞助了他3台烤面包机,让他在照片中进行品牌露出。现在他每天花一个小时来运营账号,回复粉丝的评论,并且已经开始考虑正式的商务合作了。

 

这些发布重复照片的“00后”博主们,已经相当有商业和新媒体头脑。他们最初是如何完成粉丝的“原始积累”的呢?办法如出一辙——到各路大V的账号下留言,比如粉丝过亿的碧昂斯、泰勒·斯威夫特。运气好的时候,大V会回粉他们,顺便也给他们带了一波粉丝。

 

他们还组成了小社群,相互支持,在主页上互推彼此的账号。每次帮忙“安利”要价10—25美金不等。收费倒并不是纯粹为了钱,更多地是想让自己的账号活得更久——如果有一天变成了网红大号,就可以考虑出售,或者做点其他更有价值的事情。毕竟,这是一个看重流量的“注意力经济”的时代。


 图片来源:Unsplash.com

 


自我表达的社交实验


视觉重复是吸引注意力成本最低的方式之一,这些“00后”博主们成功get到了这一点。他们深谙社交媒体时代的种种规则,并且十分懂得利用社交媒体的功能来实现需求。

 

这股风潮其实也是“00后”们探索自我、表达情绪和意见的一种手段。在社交媒体上,那些网友无限转发、魔性洗脑的模式被称作“米姆”(Meme)。它可能是一个表情包、一段视频、一首神曲,在转发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许多衍生版本。这样想来,“每日同图”类的账号,其实就是博主们在创造自己的米姆,一种更主动的表达自我、碰撞外部世界的社交实验。

 

但如果你说,每天发一张图有什么难的,那就错了。

 

或许只有最符合“互联网原住民”特质的人群,才能成功经营这样的账号。一些不善于探索社交媒体功能和用户属性的模仿者,只发了寥寥几张图,不见成效,便消失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了……

 

“对不起大家,我只发了一天,实在做不来。”

 

 

编辑 | 孔斯琪



 —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点击以下 关键字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改革开放四十年

1998九江决口 | 奥运开幕十年 

你的照片是否暴露了你的抑郁情绪

草根排球

网络新闻中的视觉

去北京过国庆

最后一家宝丽来胶片厂

新浦东人 | 人工智能 | 大国末梢

2018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 | 美图参赛 | 获奖名单

微光体验营 | 入选名单 | 回顾① 

漫说:世界杯上的父亲节 | 世界杯

第61届荷赛揭晓 | 摄影书 | 日本摄影

新一届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人 | 部长面孔 2018两会

我的家在东北 | 雄安新区的第一个春节 

暗房师退休了 | 中国青年报最老的摄影记者走了告别铁矛

守候微光放映会  微光和朋友们的放映会

马格南镜头里的周恩来纽约时报2017年度摄影书

资源城市 | 动批谢幕 | 高原藏校

党代表朱日和全运会偶像

我是摄影记者年终特别版

我是摄影记者 12345 | 7891011 | 12 | 13 14 | 15 | 17

历史上最有名图片编辑去世

微光专访14位中外女摄影师 |  摄影与留学

再道一声 小平您好| 翻开家庭相册

耀邦百年 中青报老照片

【头版半月图】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国外报纸头版中的APEC

中青报2017年度照片 | 2016年度照片 | 2015年度照片 

历史向东 摄影向西 中国青年报大理影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