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陆佩华教授:一切以患者为导向,瞄准医学前沿阵地

Research Dr. 仁医界 2021-04-01

6月28日,北京陆道培血液病医院在北京顺义区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典礼,经过近20年的努力,陆道培医学团队已发展到五家医疗机构,成为国内血液病及肿瘤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优秀民营医疗集团。

 

近日,仁医界记者特地采访了陆道培医院医疗执行院长陆佩华教授,请她介绍陆道培医院的成长历程以及在血液肿瘤临床治疗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新进展。


专家介绍



陆佩华 教授  

陆道培医院医疗执行院长

清华大学(医学院)—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院长

现任中国非公医疗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生物技术与细胞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白血病联盟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血液病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Q.能否请您介绍一下陆道培医院当初成立的初衷,多年发展过程中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哪些?


陆佩华教授:陆道培医疗集团由陆道培院士在本世纪初创建的,目前已有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北京陆道培医院、北京陆道培血液病医院、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和上海道培医院五家医疗机构。陆道培院士在血液肿瘤临床治疗上经验丰富,被誉为“亚洲骨髓移植第一人”,救治了无数个重症血液病患者。


20年前,国内血液科医疗资源有限,有很多白血病患者因为床位紧张,不能住院而得不到及时救治。作为医生,看到患者因为床位的问题延误病情,心情十分急迫焦虑的,就希望想法设法解决。2001年,年近七旬的陆院士从北大人民医院退休后,创建了现在的陆道培血液病医院。那个时候,国内社会办医还属于新鲜事物,没有样板可循,只能自己摸索着前进。


在陆院士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从当初的一家小医院到如今的拥有5家医疗机构的医疗集团,在国内血液学科领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同时,我们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血液病临床医师,他们大都在医院已经工作十五年以上,逐渐成为我们的核心力量。此外,我们还拥有九大实验室,是一支涵盖170余人的专业检验团队,他们专注于为临床提供专业、准确、快速的血液病检验服务,在MICM检测方面打出了道培品牌——全国有100多家医院(主要是三甲医院)将标本送到陆道培病理和检验医学团队检测,他们评价说:道培的诊断及时、精准。


当然,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这么多年来我们收治了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国外的大量难治/复发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这些危重的血液病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救治顺利出院,重返校园和回归社会,这是激励我们团队坚持和前进的最大动力。


Q.截止今年6月底,陆道培医院已经完成914例CAR-T临床试验,这个数据在全世界的医疗单中心里都是首屈一指的,这对于血液肿瘤的临床治疗实践产生了哪些影响?对于CAR-T的临床应用前景您怎么看?

 

陆佩华教授: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CAR-T作为新的治疗手段给那些难治/复发的血液病患者带来新希望。在此之前,这些患者只能单纯依靠化疗、放疗和靶向药物治疗,有些病情复杂或者耐药的患者的肿瘤细胞得不到完全缓解,最终走不到移植这一步。

 

陆道培医院在2015年就开始从事这方面的临床试验研究,是全国最早开展此项研究的中心之一。通过多年的探索、总结、改进和完善,在多家CAR-T细胞制备公司的支持下,包括与清华大学(医学院)CAR-T研发团队的强强合作,我院在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血液病患者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目前我院涉及的靶点主要有CD19、CD22、CD19+CD22双靶点、CD19+CD20双靶点以及BCMA等。

 

近两年,我们也一直在积极大胆地尝试更适合患者的方法,目前在我们医院入组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很多,有小到1岁儿童,也有64岁的外籍老年女性,临床数据显示疗效显著,副作用可控。我们临床经验丰富的治疗团队与CAR-T细胞研发团队的强强联合,为这些原本无望的患者赢得了生机。

 

我认为,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CAR-T细胞疗法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更深入的研究,随着科学家们不断创新,CAR-T细胞制备工艺会越来越优越,安全性会更高,会进一步提高难治复发恶性血液病的治愈率。我们也将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以科研为基础,竭尽全力为患者带去福音。


Q.据了解,陆道培医院2019年单年突破千例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成功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救治血液疾病患者需要具备哪些关键因素?

 

陆佩华教授:发展至今,陆道培医疗集团已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之一,每年完成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占全国总移植量的10%左右,2019年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1081例,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移植单位。
 
陆院士早在1964年就成功完成了亚洲第一例同基因骨髓移植。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通过超大剂量的放化疗预处理,最大程度清髓及杀伤白血病细胞,然后将健康人或自身无肿瘤污染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给患者,重建其造血和免疫系统的过程。现在根据造血干细胞来源可以分为自体、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可根据干细胞的种类分为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移植;还可以根据供者来源分为同胞全相合、亲缘半相合、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
 
近二十余年,国内以陆道培院士、纪树荃教授、黄晓军教授等学者为核心的医疗团队,历经不断科研和实践,开创和发展了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显示出和同胞全合、非血缘全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媲美的疗效。目前陆道培医疗集团进行的移植,70%为半相合移植。大大提高了血液病患者找到供者进行移植的机会。
 
虽然如今移植技术越来越成熟,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陆院士经常教导我们:“移植无小事”,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在陆道培医院,我们接治来自全国的各种疑难的、难治复发的血液病患者。医生首先要借助全面而精准的实验室检测,对各种病种进行确诊分型,这也就是俗话说的“对症下药”,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铺垫;当医生拿到全面的、精准的实验室检查结果,需要通过综合的研判,对患者病情的危险程度进行准确的分型,包括治疗以及预后进行一个合理的分层——低危、中危和高危。
 
移植主要分为四大步骤:第一部分是预处理。预处理就是指在无菌的一个环境下,进行化疗或者是化疗联合放疗,尽可能地清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第二步是输注。输注就是指从供者的体内采用骨髓,或者通过机器循环他的外周血干细胞,像输血一样的方式,输入到患者的体内;第三是植活。植活从输注细胞开始,一直到它能够植入的过程,大概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第四步也是最漫长的一步,我们要经历植入、感染,还有相关的排异等一直延续下来,让患者的生命达到一个健康的状态。最后,患者移植成功之后,还需要进行长达五年的随诊和定期回访。


Q.前几天,第八届陆道培血液病高峰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您认为中国血液学术领域有哪些重大变化?


陆佩华教授:我们每年一度的陆道培血液病高峰论坛,用北大血研所黄晓军所长的话来说,已经成为中国血液学术领域的一件大事。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选择以线上直播的形式举行,邀请了来自中国、欧美等地区著名的血液病专家和同仁参加,国内外的近四十多位血液病专家担任会场主持人,近五十篇学术报告在大会上精彩呈现,与会专家学者就血液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最新进展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两天的大会累计参会人数近8万人次。

 

回顾我们的历届高峰论坛,我们明显感觉到参加的血液医疗机构、研究机构越来越多,中国专家学者的水平不断提高,和国际同道的交流的渠道、机会越来越多,血液学临床和研究各个细分领域都有新的成果在不断涌现。

 

从近年来血液学科临床研究热点来看,中国单倍体移植方案被更多的国内外医疗机构接受,这一方案也得到不断细化,移植预处理方案、移植后GVHD的预防、移植合并症的处理等也得到优化;以CAR-T为代表的细胞免疫治疗的发展方兴未艾,在未来,至少二三十年内会在血液肿瘤治疗方面大放异彩;随着基因工程的进步,二代测序技术、质谱检测技术都为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准备了实验室图像和数据支持。


Q.您几乎每年都会带领团队携最新成果在各大国际学术会议进行交流报告,有哪些收获?您认为血液疾病治疗领域未来将朝着哪些前沿方向发展?


陆佩华教授:确实如你所知,我们近些年多次参加ASH大会、EHA大会、EBMT大会和JSH大会等国际血液学术会议。我们出席会议的既有核心团队的主任医师,也有骨干团队的青年医生和检验医师。一方面我们想把道培的研究成果展示出去,分享我们的经验;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开阔视野,加强与国际同仁的交流学习,我们每一次参加学术会议,都令大家受益匪浅。

 

对于恶性血液肿瘤,我想造血干细胞移植还是一种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我们还需在移植预处理方案的改进、靶向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减少移植后GVHD和移植合并症危害等方面下功夫;另外,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治疗性手段,细胞免疫治疗不但在血液肿瘤方面会大显身手,未来将在实体肿瘤的治疗中凸显优势,在癌症和其它疾病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Q.您现在肩负临床医生、临床研究者、医院管理者三个角色和工作,如何相辅相成?

 

陆佩华教授:作为一名医生,我个人还是最喜欢临床工作。我们陆家祖辈世代从医,从小我所见所闻接触的都是医生、患者的事情,所以走上从医的职业道路感觉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觉得这就是我的职业,我也发自内心地热爱。因此,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离开临床一线。

 

同时,医生的本领除了临床经验还有科研能力,在做好临床诊疗工作之外,面对一个个患者、面对一张张病历,如果善于及时总结、归纳、分析,能更好的理解疾病的本质,有助于探索更好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法。因此,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前提下,医生合理分配临床研究的时间,以科学研究促进临床工作,两者相辅相成,最终造福更多患者。

 

至于在医院管理方面,确实需要我投入一些精力和时间,但高效管理不但保障了临床工作的开展,也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时间和成本支持。当然,这中间有医务的一部分工作,我认为我们医院在医患关系方面整体来说比较和谐,也归功于我们有一支成熟的医疗辅助团队,为医院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所以更多的时候,我在医院里更多是扮演一名协调员而不是司令员的角色。

 

总之,我们所有工作的准则就是一切以患者为导向,这也是做医生和办医院的初心。在面对患者的时候,我们首先得站在他们的角度替他们考虑到方方面面——我们医院的医生24小时都是对患者开放手机或微信,不仅仅是住院治疗期间,即便患者已经出院、外地患者回到当地,有任何医疗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到主治医生,进行专业咨询。


Q.能否请您介绍一下陆道培医院未来的规划和发展目标?


陆佩华教授:我们从2001年的几间病房、一家医院,发展到五家医疗机构的规模,作为社会办医的先行者,二十年来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走,虽然前行的道路上曾面临过众多的挑战,但我们坚持从每一个挑战中吸取经验,不断完善成长。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精湛的医术、规范的管理和人性化的服务赢得患者口碑,不断践行社会责任,赢得社会的认可和信任。坚持以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工作重点,时刻为患者着想,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医院梯队人才培养上,未来我们将不断优化组织结构、构建良性人才发展通道,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并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的舞台来施展各自的才华。

 

近年来,我们看到国家陆续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有实力的社会办医医疗机构瞄准医学前沿,组建优势学科团队,提供以先进医疗技术为特色的医疗服务。我们在血液病治疗方面始终瞄准医学前沿,多年来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未来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希望成为中国社会办医的一面旗帜。





推荐阅读

翟博教授:CAR-T治疗肝癌初显实力,未来联合治疗潜力更大

林忠主任:聚焦分子生物学,精准化、个体化是肺癌未来治疗趋势

付海英教授:不断认识复发难治淋巴瘤,探究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杨林花教授:白血病不再是绝症,规范治疗是关键

林海锋教授:如何给晚期肿瘤患者更好的治疗?

张力元教授:“三英战吕布”—放疗联合PD-1和GM-CSF,开创晚期癌症治疗微创模式

赖洵教授:攻克难治复发性血液肿瘤,CAR-T细胞疗法未来可期

吴秉毅教授:多药联合治疗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未来发展方向

李本尚教授:细胞治疗或是血液肿瘤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火墙

马军教授:力争在20年内赶超发达国家的淋巴瘤治愈率
朱军教授:2020年COSO淋巴瘤诊疗指南亮点解析,新药物新方案带来新突破
徐近教授:攻克“癌中之王”,未来之路还有多长?
李进教授:临床研究是一个风向标,为肿瘤诊治不断探索前进方向和上升空间


·END·

仁医界
对临床试验感兴趣的医学同仁,欢迎加小编微信入群交流
微信号:liewenhuke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