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于出版的大学生进,我们聊聊学习和工作
这篇稿子比说好的时间晚了两三天,但心虚是已经虚了一周多了。甚至有次当書君问我有没有责任心强的实习生可以推荐到他那里当流程编辑时,我都觉得这是在暗示我“喂,你稿子还没交”。
入冬后的北京更冷了!但是与書君同南京大学张志强教授见面的那晚更冷,因为还下着大雨。虽然那晚聊足了三个小时,但到真正开始写时,还是无从下笔。
自从去年那篇出版实习小结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半时间了。我也先后呆过两家优秀的出版机构,最终还是走向了互联网。遗憾的是,我自始至终都没有真正进入过出版的中心环节,我的实习手记也就没有下篇,这是我至今耿耿于怀的事情。唯一一次选纸,还是因为印制会刊。曾经(或许)被書君看做出版教育发声器的我,一度觉得自己不应该再涉及这个话题了。我对着3个小时的录音稿苦闷了好几天。
我的学校是2011年首批开设出版硕士学位的14所高校之一,每年约有20位同学通过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来到这里读出版学。但是据我了解到的情况,每年最多只有3人从事与编辑出版直接相关的行业,我们这届有2个人,最铁了心做出版的那个还在被国营出版社劳务派遣的漩涡中苦苦挣扎。我曾经想过,要不要对国内几所培养出版专业硕士的学校进行调研,或者多与几个人聊聊,得出的数据和结论才更准确。但是经过一年多各方面的了解,发现自己经历过的教育就是最有代表性的那个。所以,这次还是我,把我在这次聊天中得到的我认为最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你们。
以下内容,除特别注明書君所说外,都是来自张志强教授的宝贵建议。
1、学什么,怎么学?
——学科积累要在本科阶段完成
大学的本科是素质教育,或者说是基础教育,在此期间,你要掌握一个社会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什么设置出版硕士,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参照西方研究生教育体系来培养行业所需要的人才。看教育课程体系的话,爱默生学院的出版硕士其实是publishing and writing,偏写作技能的培养。而西方往往把出版当做一种business,因此纽约大学和佩斯大学的课程设置更有参考价值一些。国内的出版硕士课程,也应该是从专业出版、大众出版、期刊编辑、出版法规、出版营销这些角度来切入。
院校名称 | 主要课程 |
纽约大学 | 1.九门必修核心课程:图书、期刊和多媒体出版;出版企业经营管理;出版财务分析;管理和会计结算;出版营销;出版业信息技术应用;网络出版原理和应用;出版法规;印刷技术;信息界面设计 2.三个定向专业培养方向:图书出版、期刊出版、电子出版 3.三门选修课程(选一):实习与指导性学习、直销与数据库应用、在线出版 4.一门高级课程:出版前沿专题研究 |
佩斯大学 | 1.必修课:图书设计与生产、杂志设计与生产、出版财务管理、大众图书、出版信息系统、编辑原理与实践、出版营销原理与实践 2.选修课:出版原理、高级写作技能、行业杂志、图书销售、现代出版技术、出版法律、少儿书出版、高级电脑制版工艺、学术出版等 3.商务选修课:广告与促销、战略营销计划、组织传播学、全球化环境中的商业、人类竞争与组织动力学等 |
爱默森学院 | 1.八门必修课:出版与写作课程(任选5门)和文学课程(任选2门) 2.选修课程(选二):消费行为、公共关系管理、营销写作、社会营销 3.实习 |
▲美国培养出版硕士的主要院校课程
(该资料来自张志强教授论文《美国出版研究生教育略述》)
院校名称 | 所在省市 | 院校名称 | 所在省市 |
安徽大学 | 安徽省 | 华中科技大学 | 湖北省 |
北京大学 | 北京市 | 湖南师范大学 | 湖南省 |
北京印刷学院 | 北京市 | 吉林师范大学 | 吉林省 |
中国传媒大学 | 北京市 | 南京大学 | 南京市 |
河北大学 | 河北省 | 复旦大学 | 上海市 |
河南大学 | 河南省 | 四川大学 | 四川省 |
武汉大学 | 湖北省 | 南开大学 | 天津市 |
▲全国第一批开设出版专业课程的高校
你在本科阶段就可以对学习和工作有一些规划,如果想做历史书编辑,并不需要在硕士教育阶段中再去学史学课程。这些是在本科时期应该累积的。一些文科学科,比如新闻学,某种程度上来说相当于没有学科背景,到了出版社,要么做大众出版物编辑,要么去做营销,但是和中文、历史学科的比起来,也是没有优势。如果想做出版,那么就在本科阶段就开始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喜欢法学的去听法学课,喜欢历史的去看历史书。
出版教育遇到的一个大问题是生源问题,尤其是专业出版,需要物理、医学、自动化等等这些学科的人加入。我们招出版硕士是为什么呢?比如一个人在本科时候学物理,但是对出版感兴趣,他又不想从事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想去做一个科技记者或者物理期刊、图书的编辑。学医的,如果不想做医生,想做文字方面的工作,就可以去做医学图书的编辑。
而实际情况是,比方一个人是学机械的,如果他不是对出版特别感兴趣,或者是家里没人从事出版相关工作,他是很难会想到去出版行业就业的。现在大部分是偶然机会进入到这个行业,少数是家庭关系。我认识一个在科技出版社做编辑的,大学学的是建筑,我就疑惑,为什么没有去做建筑师?他回答我说,因为爸爸是个编辑,希望我也做编辑。说到这个问题,出版社可以有意识地去宣传一下自己,让更多专业背景的人去了解这个职业和这个岗位。
2、梦想是?现实是?
——薪酬仍然是最现实的问题
80年代的大学生找工作,在出版社和大学之间,他会选出版社,不会选大学。但现在,一个博士,肯定更乐意待在大学。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在清华大学学机械的,到了高教社。他说自己挺喜欢,觉得做这个挺好。我问他,那你也应该到机械工业出版社啊。他说,我当时也纠结了一把,不知道自己应该去机械工业还是去高教社。所以他做了一件特绝的事情,他花了三天时间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和高教社的停车场里观察了三天,发现高教社的员工开的车比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要好,于是推断出高教社的待遇更好一点。这就是他考虑的最实际的待遇问题。
毕竟在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冲击下,出版社的待遇并不具有优势。以前南京大学一个博士毕业后,他的导师跟他说,你去出版社编30年的练习册,一点意义都没有。他一句话就把老师给呛到,他说老师,我的工资是你的四倍,他老师就没话讲了。大学里没有住房,出版社就给你分住房。现在这种好事就少了,而大学的社会地位是逐步上升的。当然也不仅仅是薪酬问题,还有一个知识产品的价值问题。20年前你读一本书,是知识的象征,是财富。现在你读一本书,很可能是一本垃圾。这个也跟出版社有关系。
我们(南京大学)从2011年起开设出版专业硕士学位,到明年刚好是5年。这些毕业生3年、5年之后还在这个行业中吗?这其实是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毕业后是否从事出版工作,第二个是3年后是否还继续呆在出版行业。
除去刚才说的薪酬问题,还有两个因素决定你能不能进出版社。国内出版机构分国有出版社和民营出版公司。前者实际上是国有企业,有编制,比较稳定。编辑是个弱排他性的岗位,经过三四个月的岗位培训后,学生基本可以适应出版工作,这也造成了很多毕业生竞争同一个岗位的局面。更何况还有些关系户在里面。民营出版公司考虑成本,看利润,要看这人能做多少事情才能判断要不要你。对于学生来讲,会觉得民营公司不稳定,这样一来两者之间就没有了默契。就像谈恋爱一样,两个人互相不满意,就只能相互说拜拜。
在这里,書君插了段话:
很建议刚毕业的同学到民营出版公司历练一年。一开始就去老派的出版社的话,锐气就不存在了。做一份事业,要有一份冲动才行,不应当仅仅把它看作是一个饭碗。把编辑当做一个饭碗,还是挺可怕的一件事。如果有出版理想的话,还是能够找到出版单位的。
3、挣大钱?做出版?
——做“非我不可”的编辑
書君:罗振宇给年轻人创业的四个建议:泛色情,泛娱乐,泛游戏,泛成长。也就是说,你做这四个领域的产品,就一定有钱挣。所以实际上给我们的机会还是有很多的,但为什么你想留在出版?也许其它行当能让你更挣钱,但是你更开心做这个。如果有人是因为热爱所以来做,我们就有足够的信心相信他能做一辈子。有人就是呆一段,觉得靠这个不能好好吃饭,就走掉了。
90后95后对自己的价值十分看重,他们觉得梦想是十分神圣不可侵犯的。做書在10月25号推送了一段“重新出发”的文字,后台收到了满满的回复,原文在这里:
扎克伯格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分享了他的三个故事,第二个故事讲的就是“用心”。Facebook在成长的路上也曾遭受过很多质疑,然而到现在已经有15亿人在用Facebook,扎克伯格称:“我们能继续是因为我们用心。”我们说要重建出版的手艺和技艺,使得出版简单纯粹更有效率,其中手艺是匠人之心,技艺是手段,是传播途径,比如互联网+。年轻人不要想那么多。褚橙和锤子手机,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死磕就能嗑出来。
13年的时候,张立宪有篇文章在编辑圈里很盛行,叫《还需要编辑吗》。他认为编辑的价值在于对作者的服务,对文稿的服务和打磨。经过日积月累积攒下来的口碑,能让作者放心的把作品托付给出版社和编辑,这就是编辑长长久久的价值所在。他在一次名为“把一本书做对”的活动中又提到,编辑那种“非我不可”的心态。就是“我不放心别人来做,别人来做肯定不是我想要的样子”,“我来做的话肯定是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想象的”,这就是编辑对产品的热爱。把这两个观点放在一起来看,我们会得出编辑最重要的是什么:不会被很多其它的东西所迷惑,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长长久久的去做内容的传播,这样能更加令人心满意足。
番外
开个脑洞,你可以当真
张教授:刚才说到,毕业后从事出版的学生,3年之后,5年之后是否还在做出版呢?还有个问题是,国内80%的出版社都在北京,外地学生来北京实习,凭着微薄的实习工资,不足以支付昂贵的生活成本。家庭有条件支持还好,那些无条件支持的,怎么办?所以我们正在准备一个扶持计划,帮助真正热爱出版的学生去实现梦想。但是前提是毕业后要踏踏实实在出版行业工作5年。这也顺便可以完成一个调查:5年之后,你还在这个行业中吗?
書君:其实对于刚才所说的专业背景的问题,还有一个解决方法。今年7月31日,做書有幸邀请到广西师大出版社总编辑、理想国品牌创始人刘瑞琳女士参加做書者说第七期活动。她提到过,一个编辑要有辨别内容的能力。编辑们一年要毙掉99%的稿子,要去判断它们是不是有出版的价值。大海捞针的能力、综合素质和学识素养可以排在学科专业之前。医学知识,可以找专业人士来协助,也就是外审,但前提是他自己对内容信得过。
我在印刷学院读书,以在职身份读的。我不了解全日制,但是他们给我设置的16门课程是我完全不需要的。这些课程可能就是一个框架,比如关注出版法规,关注数字出版,等等,但是每门都不精。目前做書正在一点一滴积累编辑培训的课程,我们有谈怎么做编辑,有谈怎么做新媒体,有谈怎么做具体类别的图书,比如外国文学,经管书,包括怎么给图书做设计,编辑怎么和设计师沟通,设计师怎么让文本发挥最大的价值。这样一步步做下去,最终想做成半年制或者是一年制的课程,想做成独立的民间院校。如果其他行业的人觉得自己不适合做那个行业,想做编辑,但是没有门路,就可以参加这样一个专业培训。培训后,或者通过我们向出版社进行推荐,或者自己出去找工作。
那天晚上谈话的间隙,書君叮嘱我,“我不干涉你,你就按照你的思路去写”,可我当时真的巴不得他马上给我来个命题作文啊。
刚开始改稿之前,发给書君一条微信,说看到稿子后不要嫌我太矫情哦。按照書君对待无病呻吟无关痛痒非紧急事件的惯例,他这次同样没有回复我。
所以,如果你愿意回复我的话,我想知道:
你在哪里,在做什么
有为喜爱的职业做过规划吗
开始行动了吗
现在进行到哪一步了?
做書原创稿件,转载请联系后台
关于做書丨出版入行指南丨投稿说明|编辑生活范文|编辑手记范文|书店范文丨电子书丨kindle|豆瓣阅读|知乎|离线|独立出版|刘瑞琳|李昕|谈页边距丨沈昌文|范用|汪家明|姜峰丨原研哉|朱赢椿|聂永真|杨林青|王志弘|诚品|PAGEONE|钱晓华|方所|万圣书园|理想国丨再谈编辑丨再谈电子书丨再谈读书丨我在单向街书店的日子丨2015中国最美的书书单丨Goodreads2015书单丨那些在豆瓣上消失的书丨关于书籍设计的一些网站
▼点击阅读往期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