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士道 21-皈依的因/佛的功德

行愿人间 2023-05-16

三士道”有声杂志,点击下方"绿色图标"↑听闻本章节


第三部分 三士道

第一章 下士道

第三节 皈依


这部分要讲的是皈依。皈依有两种,南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是三皈依,藏传佛教是显密双修的,所以讲的是四皈依,四皈依就是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一、皈依三宝的因 

三恶道中,无论堕入哪一道都要遭受很深重的痛苦,深入地想一想这些苦,就会生起一种恐惧心。再想一想:面对堕恶道的恐惧,谁能挽救我们呢?只有上师三宝!如果下了地狱,佛可以救我们,这是佛宝;法友可以给念经超度,就是法宝;菩萨能救我们,就是僧宝。因此要皈依三宝,从这时开始,就生起了皈依三宝的心。

皈依三宝最基础的因有两个:一是对三恶道的恐惧心;二是对三宝的信心。这两个因是下士道皈依的因,也是皈依的根本因。具备了这两个因,才是真正的皈依,才算真正进入了佛门。

这两个因是入佛门最起码的条件。有的人因为生病皈依了三宝,还有的人因为破财而皈依,为了能长寿而皈依。能皈依三宝都是好事,都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但是,这些都不是皈依真正的发心。

很多学佛的人,学佛很长时间后,觉得自己的障碍、毛病还是很多,为什么呢?就因为心还没有真正皈依,只是口头上的皈依,就是跟着上师念四皈依文,以为这样就皈依了,但心里并没有真正生起对恶道的恐惧心和对三宝的信心。如果有了下士道皈依的发心,真正地皈依了上师三宝,一定会得到三宝更有力、快速的加持!业障、烦恼也会迅速减少。

中士道皈依的因是对六道轮回的恐惧。不止是对堕恶道有恐惧,对人道、天道的痛苦也有恐惧,这种恐惧心是中士道皈依的第一个因。然后再想一想:六道轮回的痛苦里,能够挽救我们的只有上师三宝。相信上师三宝,是中士道皈依的第二个因。

上士道皈依的因,是不忍心众生受六道轮回的痛苦。六道轮回有粗的痛苦,还有细的痛苦。中士道时,只是对粗的痛苦有恐惧心,到了上士道时,对最细的痛苦也有恐惧心。上士道时会害怕所知障带来的痛苦,认识到能够挽救众生,并且能破除自己的所知障的,只有上师三宝。这是上士道皈依的因。

真正的皈依就是要通过学习,了解皈依的因、皈依的对象、皈依的皈依量、皈依后的戒行、行持、皈依的功德利益。明白了这六个方面,才能明白什么叫皈依。我们现在说的最基础的真正的皈依,是指下士道的皈依。要具备两种皈依的因,一是因为对堕恶道的恐惧心而皈依;二是因为对上师三宝的信心而皈依。皈依的对象就是上师三宝,我们再来看看其他方面。



二、皈依的皈依量

皈依的皈依量有四种:知三宝的功德而皈依、知三宝的差别而皈依、依三宝不同守誓而皈依、不皈依三宝以外的任何对象。

(一)知三宝的功德而皈依  

了解了三宝的功德后,皈依三宝,就是知三宝的功德而皈依。

首先要明白为什么皈依上师,为什么皈依上师三宝。我们为什么皈依上师呢?上师有什么功德呢?三宝有哪些功德呢?前面已经讲过上师的功德,上师就是三宝的代表,而我们是要得到诸佛如来的加持,三宝的加持。但是,诸佛如来是先融入了上师,通过上师,才能给我们加持,这是师徒之间的一个缘起,甚至很多上师是佛菩萨再来的化身,所以要皈依上师。然后,我们再看看三宝有哪些功德。

1. 佛的功德

佛具有不可思议的身、语、意的功德。

(1)佛的身功德

佛的法相,简单地讲就是佛身。佛的相非常庄严,佛在讲经时,有些人眼睛不眨地看,讲完经了还在看,看一百年也看不够,佛就有这样的身功德。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庄严相。“相”表示拥有者为大丈夫,“好”是具有内在功德的象征。如果能经常思惟佛相好的功德,以及佛相好功德的因,修学会更有加持力。

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说佛的相好功德时说:

假如将独觉罗汉、声闻罗汉的福德,以及无尽的世间福德加起来,然后再乘以十倍,也只能成就佛身的一个“毛孔相”;成就所有毛孔相福德的一百倍,才能成就一种“好”;成就所有八十种好的福德的一百倍,才能成就一种“相”;成就所有三十二相福德的一千倍,才能成就佛的“白毫相”;成就白毫相福德的十万倍,才能成就佛的“顶髻相”;成就顶髻相福德的一千兆倍,才能成就“佛语梵音”的福德。

此外,佛的相、好等的各个部分,都有宣讲佛法的功能。顶髻和毛孔等部位有心智的功能,可以明见深、广一切法相。因此,佛身周遍一切所知境,佛语和佛意同时周遍。《开示如来秘密不可思议经》中说:

智所周遍处,身亦如足覆。

所以说,一切世界映现于佛身,佛身周遍于一切世界。

佛身的秘密不可思议。比如,佛陀的顶髻在瞻仰时看起来只有四指高,但真实的高度却是无法测量的。《开示如来秘密不可思议经》中说,持力菩萨曾以神通向上飞越无量世界,但始终无法见到佛顶髻的顶端,最后疲倦返回。

佛身是莹洁光明为体的虹身,光明照耀,《毗奈耶经》中以三种譬喻来赞叹佛身:

              加火住身形中;

              如酥油充满火焰;

              如灯置金器中。


佛身发出的每一种光明,都能成熟和解脱无量的有情众生;在每个众生面前,佛都能化出他能接受的色身,并用他能听懂的语言说法。另外,当人们看到佛身时,就会产生想获得佛身的想法,并去追求和累积成为佛身的福德资粮,这也是佛身的一种事业功德。

佛陀的衣服总是离体四指左右,但前来拜佛的人都能清楚地见到佛身的轮廓;佛陀的双脚不触地,却能清晰地在地上留下带有法轮等纹路的足迹。如果佛走路时,蚂蚁等众生正好进入了佛的脚下,它们将在七日内沉浸在极大的快乐之中,然后往生天界。

《喻赞》中赞颂佛的身功德:

相庄严尊身,殊妙眼甘露,

如无云秋空,群星为庄严。

能仁具金色,法衣瑞严覆,

等同金山顶,为霞云缚缠。

尊怙无严饰,面轮极尤满,

离云满月轮,亦莫能及比。

尊口妙莲花,与日开敷莲,

蜂见疑为同,当如悬索转。

尊面具金色,洁白齿瑞严,

如净秋月光,照入金山隙。

应供尊右手,为轮相殊饰,

以手作抚慰,生死所怖人。

能仁游行时,双足如妙莲,

印画此地上,莲苑何能美?

(2)佛的语功德

佛有六十四种语功德。

宗喀巴大师依据《宝积经•谛者品》说道:

一切世界众有情,于一时中询诸疑,

于各各前尽所有,身语庄严同时现,

   虽作事业息分别。                               

释迦牟尼佛讲经时,在近前听,声音不会大;在很远的地方听,声音不会小,听起来是一样的。弟子听到后,会觉得句句都打在自己的烦恼上,句句都受用。特别是不同种族的人一起听经时,听佛讲出来的就是自己熟悉的语言,汉人听到的就是汉语,藏人听到的就是藏语。不同根基的人问的不同问题,佛可以同时回答,每个人听到的都是针对自己问题的答案。

释迦牟尼佛就有这样不可思议的语功德。

《百五十赞》中,称赞佛的语功德时说:

观尊面可爱,从彼所听闻,

极和雅语音,如月汪甘露。

尊语能静息,贪尘如雨云;

拔除嗔毒蛇,等同妙翅鸟;

摧毁极无知,翳障如日光;

由摧我慢山,故亦等金刚。

见义故无欺,无过故随顺,

善缀故易解,尊语具善说。

初闻尊之语,能夺闻者意,

次若正思惟,亦除诸贪痴。

庆慰诸匮乏,诸放逸所归,

今乐者厌离,尊语相称转。

能生智者喜,能增中者慧,

能摧下者翳,此语利众生。


(3)佛的意功德

佛有大慈悲、大智慧、能力圆满的意功德。

1)佛的悲功德

大慈大悲,就是指佛的悲功德。佛看六道众生都是平等的,疼爱每一个众生,而且佛的悲心和我们的不同。

《百五十赞》中说:

此一切众生,惑缚无差别,

为解众生惑,尊久为悲缚。

我们凡夫一般是见到受苦的众生才生起悲心,有时有悲心,有时没有;悲心有时增长,有时减少。而佛因为始终观见众生在受苦,所以大悲心从不间断,不停地度化众生,这是佛才具有的悲功德。

2)佛的智功德

大智慧,就是佛的智功德。一切法的道理,一切缘起的事理,一切境界,佛都能了知。佛的智慧能够随时随地、毫无阻碍地生起。

《赞应赞》中说:

世尊堕时法,一切种生本,

如掌中酸果,是尊意行境。

诸法动非动,若一若种种,

如风行于空,尊意无所碍。

前四句说,一切有为法缘起的因,佛看得非常清楚,就像看手中的庵摩罗果(当时印度产的一种几乎透明的水果),这是佛意所缘的境界。后面四句是说,一切法,有情世界也好,器世界也好,佛的意观察这些时,就像风行于空一样,毫无阻碍,全部了知,没有一点点疑惑。这是佛意分别的功德,也就是佛的智功德。

佛的意功德还包括佛的能力圆满。佛的能力不可说,也说不尽。比如,佛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在加持着有情众生,只要我们的净信心一打开,马上就能得到佛的加持。

佛的意功德是最殊妙的。大家要知道,从皈依的这一天开始,佛菩萨就在我们的身边,像影子一样跟着我们,护持着我们。我们有什么痛苦、烦恼,佛都知道,佛有这种智慧,这是佛的意功德。佛不但有这种智慧,还有时刻不减的大悲心,这也是佛的意功德。其他的神,或者阿罗汉,他们的意功德或神通能力有限,不能了知众生所有的痛苦。比如,阿罗汉入定后,就不会知道众生的痛苦;一般的世间神也不会知道每个人的痛苦。如果我们有了危难,向一般的世间神求救,即使他知道了,也不一定有能力救我们。有了能力,也不一定能救我们。因为一般的神没有大慈大悲,具备大慈大悲、有能力、而且一定会救我们的只有佛!因为佛才具有最圆满殊胜的意功德。



三士道连载:

三士道 1-道次第的传承

三士道 2-道次第的殊胜-宗喀巴大师

三士道 3-道次第的殊胜-《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殊胜

三士道 4-闻法弟子应具六种想

三士道 5-上师的基本条件要求,传戒上师,大乘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 5-密乘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 6-弟子的德相和要求

三士道 7-如何亲近上师 供养侍奉的功德

三士道 7-虔诚信敬、塑上师像、思念祈请、当佛礼敬的功德

三士道 8-不敬上师的罪业(上)

三士道 8-不敬上师的罪业(下)

三士道 9-亲近上师的心态 念师功德 树立信心

三士道 9-亲近上师的心态 念师恩德 激发敬心

三士道 10-前行1-3(净扫道场/摆设佛像/端然安坐 皈依发心)

三士道 11-前行4(七支供养-1礼敬/2供养支)

三士道 11-前行4(七支供养-3忏悔/4随喜/5请转法轮/6请住世/7回向支)

三士道 12-什么是暇满人身

三士道 13-暇满人身的可贵性

三士道 14-暇满人身的难得性

三士道 15-三士道目标/分类/修行次第

三士道 16-人生无常/思惟人生无常(1人必定会死)

三士道 17-思惟人生无常(2死无定期3除佛法外)/临终之相/成就无常观

三士道 18-堕三恶道的理由/热地狱

三士道 19-边缘地狱/寒冷地狱/零散地狱苦

三士道 20-饿鬼道苦/畜生道苦


菩提道次第略论连载:

菩提道次第略论 1-归敬颂、本论内容及造论意趣

菩提道次第略论 2-本论作者及殊胜传承

菩提道次第略论 3-本论之殊胜

菩提道次第略论 4-说听轨则

菩提道次第略论 5-依止善知识为入道根本 - 所依善知识之相

菩提道次第略论 6-依止善知识为入道根本 - 能依弟子之相

菩提道次第略论 7-依止之法、依止的胜利

菩提道次第略论 8-不依止的过患

菩提道次第略论 9-总明其义

菩提道次第略论 10-加行修法(洒扫/陈设/威仪/资粮田/七支供)

菩提道次第略论 11-正行修法/结行修法/未修中间/破斥二种妄见

菩提道次第略论 12-何为暇满人身

菩提道次第略论 13-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菩提道次第略论 14-思惟人身难得

菩提道次第略论 15-三士道建立/引导之相/建立原理

菩提道次第略论 16-不念死的过患/念死的胜利/发何种念死心

菩提道次第略论 17-修念死之法(定死/死无定期/余皆无益)

菩提道次第略论 18-思惟恶趣苦的意义/大有情地狱苦

菩提道次第略论 19-近边地狱苦/寒冰地狱苦/孤独地狱苦

菩提道次第略论 20-思惟傍生苦/思惟饿鬼苦



以上摘自阿旺嘉措金刚上师著《法海宝藏三》、《法海宝藏四》(即三士道(上)、三士道(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