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82 只要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心没有界限,心量是周遍法界的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严经讲义下182

会通四科之一五阴即如来藏性行阴识阴

佛法不是没有用的学问啊。没有用的学问,会被世间淘汰掉。所以现在,这个佛教是逐渐逐渐被社会淘汰掉,为什么呢?人家看到这个学佛的,都是消极,都是社会寄生虫,没有存在的价值,而我们今天所表现的呢,确实是如此。谁造成的呢?佛法本身不是如此。是我们后代啊,释迦牟尼佛不争气的徒弟干出来的啊,自己毁灭了自己啊。你要把佛法的道理到处宣扬,让社会上的人都知道,人家晓得佛法真正的道理了,他才会相信…(注:这一段应该是磁带上别的讲座的音频)

这样就不行,我觉了,他还没觉呢,人相具足了,众生相、寿者相通通具足了,这是博地凡夫,不是佛菩萨。禅宗里面说,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啊。同时的,是一不是二。这个用的什么?用真心,不是用的妄心啊。一见色、一闻声,在这个里面学什么呢?说一个简单的话,学一个一尘不染,学不为境转,这个就是在行阴上下功夫,不为境转。佛在《金刚经》教给我们,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个不取是讲心不取,不是说事上不取。事上要不取,那就有体无用了,那就像阿罗汉一样,堕在偏真涅槃上。

大乘法不是如此,大乘法里面,世间跟出世间,是一不是二。这是一真法界啊,你们看看《四十华严》五十三参,那个就是一真法界的相。无取无舍,无舍是什么呢?样样事都做,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样样都做,这个叫不舍啊。不取是什么?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天做到晚的事情,心里未曾动一个念头。所以,不取不舍啊。这是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意思啊,教我们真正用功夫。那么行阴之相确实是很难尽,主要就是我们不晓得这个事实的真相,完全被迷在这个境界里面。

那么再看底下一段,它既不是空性呢,亦不是水性。【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离开空间、离开水,瀑流也没有啊。离水,就没有流之相啊。换句话说,行阴如果要离开真如、业识之外,没自体。【是故当知,行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这一句,是佛在此地下的结论。穷究虚妄的根元,本来是妙真如性啊,所以才给大家讲,真妄不二啊。找到了根元,是一不是二。根元是什么?就是事实的真相,事实真相就看到了,哦,原来是一,不是二。我们现在就是迷失了事实的真相,诸位要晓得,迷失事实真相,是苦不堪言。事实真相明白之后了,清净自在,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了解真相啊。了解真相的人,住一真法界,不但没有六道轮回啊,连声闻、缘觉、菩萨也没有啊;不但菩萨也没有,连佛也没有,一真啊。

我们看看诸佛菩萨、历代祖师,以种种方便,可以说,都是唤醒我们的迷梦啊,都叫我们回头。几个人听召唤呢?!几个人肯回头呢?!佛祖的召唤,从来没有休息过,回头的,听召唤的,那都成佛作祖了。不肯回头,不听召唤,那还是在六道轮回。我们可不能怪佛菩萨,哎呀,某人他成就啦,我怎么还没成就呢!那人家听召唤嘛,人家肯回头嘛。我们还流浪生死,是我们不听召唤,怪谁啊!怨天尤人,那个又是大错,迷上再加迷。

这一段大意是说明,前面讲空比喻作真如,水比喻作藏识。那么行阴,不因真如而生,也不因藏识而有,但是,它也不离开真如与藏识啊。像这样一直推穷,俗话所谓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啊,不即空水,本非因缘;不离空水,那也非自然。既然非因缘自然,那么当然是虚妄的。只要我们一看到它事实真相,哦,它是一个虚妄的,当下就明白,它是本自无生,不生不灭啊,这就叫做妙真如性。那么从这一个行阴,也就能够通达实相。换句话说,我们能不能够看到这个事实的真相呢?实际上,这个事实真相确实是呈现在我们眼前,而我们对于这个事实的真性,是迷而不觉啊。得其真相啊,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啊。不得其真相,就是迷了这个事实的真相,这才给它方便建立一个假名,叫行阴,叫末那。

那么这一段就讲到此地,下面讲末后这一段。识阴,阿赖耶识。【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那么这个是讲的阿赖耶识,这是说到一切法的根本,用哲学名词来讲呢,讲到了一切法的本体。本体如何变成现象,那是末那的事情,行阴的事情。现在单从本体上说,这个是讲的第八识,识阴。那么此地啊,这个比喻说得很好。说识阴,首先要晓得,佛在本经里面给我们讲,性觉真空,周遍法界,这是本觉,这个是本性。那么拿今天的话,这个哲学名词,就是本体,宇宙万物的本体,是周遍法界的,它本来是觉的。那么现在我们要说说觉与迷,什么叫觉?什么叫迷?我们从最粗浅的方法来辨别。你会辨别了,你就会修,换句话说,我们这个功夫才用得上力。觉,是不起念,无分别。眼见,见这个色相,清清楚楚,这个是觉。眼见一切色法,在色法里头起心动念了,这就是迷。“这个是扇子”,迷了;“这是花”,迷了。老子也说过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啊。常道、常名,是觉;非常道、非常名,是迷。

所以佛说法四十九年,他否定了,他不承认,他没有说过一句法。呵呵,谁要说佛说法了,就是谤佛。他是不是真的没说过法呢?真的!真没说过法。所谓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说跟无说,是一不是二。我们糟糕啊,我们说也是迷,不说也是迷。人家说是觉,不说也是觉。问题就是什么呢?他是住在一真啊,他是一不是二啊。我们说与不说,是二不是一啊,这叫迷。六祖在坛经里说得好,佛法是不二法。佛法是觉悟之法,觉悟,是一,不是二,二则不觉啦。觉性,周遍法界,无所不觉。只要你不起心不动念,你这个心啊,没有界限,这个心量是周遍法界的。才起一个心动一念,我们这个心就不能周遍法界了。这个就好像水一样,水不起波浪的时候,平静的,那个池塘多大,那水就多大。如果我们投一个石子,好,起了一个波浪了,它就有界限了。它那个波浪起得多大,它界限就多大。所以我们才有分别、才有执著啊,就有了界限了。有了界限就苦啊,有了界限就造业啊!

界限不是本来有的,本来没有啊,人为的啊!人与人没有界限啦。那么你自己要造界限,造界限就有冲突,有界限就有烦恼,有烦恼一定造业,造了业必定有果报,这惑、业、苦这就生了。轮回本来没有,轮回是自己造的呀,自己制造的,自己在那里受报,自作自受啊。

那么这就是把什么呢?把这一个真性在此地佛比喻做虚空,无尽的虚空。这一迷为识,就是起了界限了,起了分别、生了执著了,这就好比什么呢?就好比那个瓶子里面的空了。频伽瓶,频伽,原来是鸟的名字,有两个头的鸟。所以底下讲【塞其两孔】啊,两孔比喻的什么呢?我法二执。两种执著呢,一个是人我执,一个是法我执,所以把它比喻作频伽瓶。

那么这个瓶子里面是空的,里面当然有虚空啊,好,我们现在拿着这个虚空,瓶子里面的虚空,把瓶子从这个地方、甲地送到乙地,叫【千里远行,用饷他国】。我们送到别的国家去,作为礼物,送出去了。这个经文的意思,是把频伽瓶比喻作生死虚妄的色相,也就是第八识说执著的亲相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种种色相,都是阿赖耶的亲相分啦,十法界依正庄严,是阿赖耶的相分啊。我们的六根,是阿赖耶的胜义根。

那么这个就是频伽瓶比喻的这个,两个孔,刚才说了,就是我法二执。有了这两种执了,就将二空真如之理障蔽了,不晓得人我本空,法我本空啊。瓶子里面的空性,那么诸位要记住,我们把这个瓶子,瓶子里面是空的,这个东西能做实验呢,很容易做实验的。他说是两个孔,咱一个孔也一样嘛,就像我们这个茶杯也一样。这个茶杯里头要没有水,空的,我们把盖子盖好,这个里头虚空在里面。它是密闭的,你把它密封起来,虚空在里头啊,虚空没有跑出去啊。

这个空性,与十方的空性呢,无二无别。那么这个是比喻在生死虚妄色相当中,并没有真实的我、真实的法,说明我与法呢,是空的,是假的。由于我们自己所谓的最初一念,这一念,就是迷。这一念呢,就把本觉变成了不觉了。这不觉怎么样呢?根境就相对了,妄生能所,这个烦恼是愈转愈粗,误会就愈来愈深了。在境界里头啊,就生起了憎爱,顺自己的心就喜欢,不顺自己的心就讨厌,这粗重的烦恼就生起来了。要晓得,通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这个就是什么呢?业识牵着你走了,也叫做烦恼缠缚。就好比拿到这个瓶子远行,这个远行是比喻什么呢?六道轮回。由人道到天道,由天道再转到地狱道,随业流转啊,舍生受生。

纵然是学佛了,破了人我执了,像阿罗汉、权教菩萨,人我执没有了,但是法执未忘啊。他们怎么样呢?他们出生在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也是轮回流转啦。实报土的菩萨,会不会堕在同居土呢?会。刚才给诸位说过了,初地菩萨,初得平等性智,居实报土了。但是呢,并不稳定。那就是啊,分别的法执断了,俱生的法执没断尽。没断尽,那就还会上上下下。要到八地了,他才稳定。八地什么呢?俱生的法执也断了。这个时候才不退了,就是不会从实报土退到方便土,同居土,不会退了,才真正稳定下来的。

所以我们有法执、有我执的,是六道里面轮回。没有我执,单有法执的,也轮回啊。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在那里轮回,苦啊,要变易生死啊。你要说这个现象,这个现象就是这样来的。这个就是不晓得人我、法我是空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所以说依文字,起观照,证实相啊。文字,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言教,我们要依从。言教里面所含的道理与方法,我们要顺从。佛给我们讲,依义啊,我们要依从。更重要的呢,就是依照这个理论与方法,来修行,这就叫观照。

那么最初的观照,诸位要晓得,还是得用第六识。这个第六识啊,给诸位说啊,它是罪魁,又是功首。它要是迷了,作孽了,那个六道轮回啊,它的罪是第一,主犯啦。它要能够回头了,将来是成佛成菩萨,功劳也是第一,所以说是罪魁功首啊。我们还是要用第六识,要用它来起观照的功夫。

功夫在哪里用呢?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用。这个就是道场,真正的道场,这用的是心地功夫啊。就是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了,于一切人不执著,于一切法不执著,根尘相对的时候,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憎爱,你就不会轮回了,你就能够超越六道轮回,那么这是诸位要记住的。

那么,不管你一天念多少佛,你拜多少佛,你念多少经,你念多少咒,只要你在境界里头还有人我的分别执著,还有憎爱这个习气现行,自己要记住,凡夫就是凡夫。你所修的那一套,那叫福报,有漏的福报,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来生呢,就享福去了。为什么呢?因为你有末那识,末那识染分,你所修所学的,通通是染分,是染污的,不是清净的。你说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相应,西方是净土,不是秽土。

那么怎样才能够往生到西方呢?这个说老实话,是今天我们第一个选择的路线,也是一般讲起来最容易成就,最容易修的这一个法门。那就是在境界里,修自己清净心呢,我在一切境界里头,我少分别、少执著、少打妄想。一切法里面,顺境不贪爱,逆境没有憎恚的心,在这个里面修心的清净平等。这个时候,我们念这个佛号,就相应了。为什么呢?我们清净。清净心念这一句佛号啊,就是心净则土净,与西方清净国土才相应,这样才能往生。所以诸位要晓得,这障碍自己的,是自己。

那么诸位在看这个《饬终津梁》里头所讲的,人到临命终的时候,这个时候紧要关头了。如果平素没有这个功夫,到临命终时,你的家亲眷属一看到你,哎呀快要断气了,这个也哭哭啼啼啊,那个也在大声嚎啕在叫起来了,你这个心一乱,糟了!这个时候,你要有一点讨厌的心,去不了了,心恶恚了。有一点留恋,哎呀,这个人我舍不得离开啊,也完了,也去不了了。

所以学佛的人怎样呢?把你的家亲眷属隔离。这个人临命终时,这俗话、世俗来讲,这个不行啊,这个大不孝啊。临命终时,儿女不能在面前,这个讲出世法,不讲世间法的,在面前,会障碍。在面前,除非是不哭,把你那个悲痛要忍住,一心地念佛,劝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就如法了。万万哭不得,不能悲痛,这个是对的啊。你实在不明理,忍不过的话,只有叫一些同参道友来送终。家亲眷属隔离,你要哭,远远地去哭,不要让他听见,这样才行,不干扰他。那么这是一般讲常人。

如果自己这个定功很深,在你面前怎么嚎啕、怎么大哭,你也如如不动,那就可以了,那这个很好啦。所以给诸位说,真正训练呢,就是训练自己有功夫。譬如说这个念佛,我们在用功,这个环境不好,吵吵闹闹的,这正是好用功的地方。你要一昧图清净,凡是有人扰乱的,你都能够避开,找清净环境去修。好,修的时候很清净,到临命终时,一有一点环境变动,一乱的时候啊,恶力大啦。

你能不能保证在临命终的时候没有人干扰呢?!尤其是现在临命终,非常之可怕。为什么呢?人马上送到医院去,那个人快要断气的时候,急救!你们去看看那个医院急救,那简直是糟蹋人啊,又是揉啊,又是吹啊,翻来覆去的啊。你这个时候一生嗔恨心呢,就三途去啦!念了一辈子佛,跑到三途去受果报,你说多危险。所以我们功夫要在平素练,在这个什么种种不如意的环境当中啊,练一个不动心。将来在临命终送到医院去,临命终时给人家翻来覆去的时候,心里也是若无其事,也不动一点嗔恨心,那保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大问题啊!

所以我绝不主张找一个清净地方去修啊。我那个时候最初,刚刚出关没多久,也是想找一个清净的地方去住山,被李老师骂了一顿。以后想想李老师的教诲,确实有道理啊。清净的环境住惯了,临命终这一关过不了。所以才想到李老师的大慈大悲,越是不容易的环境,越好修行,在这个里面修不动心。为的什么呢?就是为的临终这一着,这一关我们能够顺利通过,那我们就决定往生。所以这个种种不如意的境界,都要看破,都要放下,在这个里面求心地清净,绝不动一念嗔恚心。我们这一生呢,就不会白过了,决定是稳稳当当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至于怎么度众生的时候,那时候倒驾慈航,再来也不迟啊,何必急在这一时呢!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解mp3音源下载网址: http://pan.baidu.com/s/1eSrMFSI  (注意,复制网址打开后选择下载,并需要用到百度网盘)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01-171目录上(点击进入)

172  一切众生之间的缘,前生已经有了结了,这一生想逃也逃不掉

173  见色闻声无论办什么事情、从事哪个行业,外不着相,内不乱

174  无论修什么法门,从远离名闻利养下手

175  中国的禅宗就是修无念、无相、无住这六个字

176  四相破了才入大乘之门,而破四相是自家功夫,谁都帮不上忙

177 心清净就悟得快;心染污就悟得慢

178  真正做到彻底放下,必须对五阴的真实相彻底明了

179 世间法不离妄想,佛法是叫我们离妄想

180 我们一定要修福,临命终时不害病,决定做主

181 行阴尽了,阿赖耶识才现前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127目录链接(点击进入)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01-171目录上(点击进入)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大悲咒的妙用 (宣化上人)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仁清法师)

盂兰盆节的故事——目连救母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