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淺释222: 演说住十地法云地的大菩薩的无上甚深种种法門及境界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當爾之時,十方所有受職菩薩,皆於金剛庄严臆德相中,出大光明,名能壞魔怨。百万阿僧祇光明以为眷屬,普照十方,現於无量神通變化。作是事已,而來入此菩薩摩訶薩金剛庄严臆德相中。其光入已,令此菩薩所有智慧,勢力增長,过百千倍。
正當諸佛和諸菩薩观察十地菩薩的時候,十方所有曾受灌頂職位的菩薩,他們都是帮助佛宣化佛法,教化众生的大菩薩。大家同時都在「金剛庄严臆德相」中,放出大光明來。「金剛庄严臆德相」,是菩薩的相好之一。金剛是表示菩薩的愿力,菩薩的行力,菩薩的心都像金剛那样的堅固。「庄严」是菩薩修持積聚的出世善根,成就的福德,以作菩薩的庄严。「臆」是胸臆,也就是人的思想胸襟,示意这位菩薩的胸臆是万德庄严。菩薩的胸臆,只有利益众生的思想,從不为自己的利益打算。祇知有人,不知有己,这就是「金剛庄严臆德相」。「德相」,必須有超越的善业德行,才能成就如此的德相。「德行」,是指六度万行而說的。六度万行圓滿了,所作已辦完,才有这种「金剛庄严臆德相」。法会中的受職大菩薩們,都在金剛庄严臆德相中放出光明,这光明的名字叫「能壞魔怨」,能夠破壞一切魔的仇怨。在这光明之外,还有百万阿僧祇的光明做它的眷屬,普徧照到十方世界,顯現出不知有多少不可思議的神通變化。像这样顯現之后,这光明又來还入於十地菩薩的「金剛庄严臆德相」中。这光明旋入德相中之后,使令十地菩薩他原有的智慧,和他的神通勢力,立刻增長了,而且超过了百千倍。
爾時十方一切諸佛,從眉間出清淨光明,名增益一切智神通,无数光明以为眷屬。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右遶十帀。示現如來广大自在。開悟无量百千億那由他諸菩薩众。周徧震动一切佛剎。滅除一切諸惡道苦。隱蔽一切諸魔宮殿。示一切佛得菩提处,道場众会,庄严威德。如是普照尽虛空徧法界一切世界已,而來至此菩薩会上,周帀右遶,示現种种庄严之事。
當十地菩薩攝此大光明,因而令智慧勢力增長百千倍的時候,十方諸佛都是從他們兩眉之間,放出一种既清淨又光耀的光明來,这光明的名字就叫「增益一切智神通」。这光明既增長菩薩的智慧,也能利益众生。另外又有无数的光明,作为清淨光明的眷屬,普徧照著十方一切的世界。向右繞了十帀,然后示現佛的佛法广大自在,示現佛的功德广大自在,示現佛的妙用广大自在,又示現佛的神通广大自在。因由这种光明的照拂,令无量百千億那由他那样多的菩薩都開了大悟。这時大地也周徧震动,十方法界佛的刹土,也都同样震动了。这光又能滅除一切惡道中的痛苦,使令生一切善。又能遮隱一切魔王的宮殿,破壞乃至粉碎魔王的罗網。又在光中示現諸佛证悟到菩提觉道,在菩提树下聚众作佛事,轉大法輪。法会非常庄严,在法会中的菩薩,都是有大威德的大菩薩。这光明如是普徧照到尽虛空徧法界一切世界之后,又囘到十地菩薩的法会上,围著道場右繞,又示現种种庄严的神妙事情。
現是事已,從大菩薩頂上而入。其眷屬光明,亦各入彼諸菩薩頂。當爾之時,此菩薩得先所未得百万三昧,各为已得受職之位。入佛境界,具足十力,墮在佛数。
这种光明顯現了以上种种神妙的事以后,就從大菩薩——法云地的十地菩薩的頭頂上旋入了。其餘眷屬所放的光明,也同样各各入於他們的頭頂內。这個時候,这位十地菩薩,又得到從前沒有证得的百万多的三昧。这就是已经得到受職的地位,已经入於佛的境界,具足了佛的十力,從此就列入佛的名数之內了。十方諸佛之中又多了一位新的補佛了。因为还有等觉妙觉兩個果位沒有圓滿成就。
佛子!如轉輪聖王所生太子,母是正后,身相具足。其轉輪王,令此太子,坐白象宝妙金之座,張大網幔,建大幢旙。然香散华,奏諸音乐。取四大海水,置金瓶內,王執此瓶,灌太子頂。是時即名受王職位,墮在灌頂剎利王数。即能具足行十善道,亦得名为轉輪聖王。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譬如轉輪王所生的兒子,因为他的母親是正后——第一夫人,他的身份就不同於其他妃子所生的兒子。再者他的父親有三十种相好,也有隨形好。他的母親也是端严幽嫻貞靜,所謂才德貌具足,所生的兒子,當然身相具足。中國古時的周文王,他可說是位鐵輪王。古書載:金輪王千子(或七百子),銀輪王七百子(或五百子),銅輪王五百子(或三百子),鐵輪王三百子(或百子)。文王有百子,所以說他可称为鐵輪王。他雖沒有鐵鳥在天上飞,沒有紙做的大船在海中行,但他的德行可與鐵輪王相等。他的正后名「太姒」,賢德之名載之於書,流傳千古。她生武王周公。周朝得有八百年的天下,不朽的文化流傳后代,都是賢王賢后的德行所賜。中國有一部古書,名叫詩经,第一首詩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这意思是說:關雎这一对鳥,在河中的小洲上对鳴求偶,人中的才貌双全的好女子,就有賢德的好男子來向她求婚。關雎是一对雌雄鳥,棲室中築二室。雌雄中如有一喪,存者終生不二配,是为鳥中最清淨最貞節的,所以用牠來代表讚揚淑女君子不淫色,思賢才。
这首詩的下面註著:「周之文王,生有聖德,又得聖女「太姒」以为之配。宮中之人,於其時至,見其幽嫻貞靜之德,故作此詩以美之」。我引这首小詩的用意,就是为了說周文王是鐵輪王的佐证。这位轉輪王,令他的太子,坐上白色的象宝,象宝上配以上好金子所造的座位中,張著广大的網幔,特製的大幢和大幡为儀仗。燃起最好的上香,徧散出种种鮮华,又演奏各种美妙的音乐。取四大海的水——东南西北四海水,放注在金瓶中。这時轉輪王拿著金瓶,將瓶中的四大海水,傾灑於太子的頭頂上。这個儀式就称为「受王職位」。從此以后,就正式成为太子而是儲君,可以繼承王位做轉輪王了。「墮在」就是說他已受了「灌頂」禮,列入了刹利王的名位之內。就有了具足行十善业道的資格,也就可以称为轉輪聖王了。
菩薩受職,亦復如是。諸佛智水灌其頂故,名为受職。具足如來十种力故,墮在佛数。
十地菩薩受職,也是这個意思。十方諸佛的智慧,如四大海之水,灌注到这位大菩薩的內心,所以也名之为受職。因为菩薩已修证到了第十地,具足了如佛的十力的緣故,所以能列入佛的名位之內。
佛子!是名菩薩受大智職。菩薩以此大智職故,能行无量百千万億那由他難行之行,增長无量智慧功德。名为安住法云地。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我前面所說的灌頂禮的儀式,是個譬喩。在菩薩方面來說,是名为「菩薩受大智職」。是說菩薩中的大菩薩受大智慧的職后,將要入於佛位,不久就会成佛。菩薩受过大智職,为候補佛,能行无量百千万億那由他不易做到的事。所謂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受能受,難持能持;任何人做不到的事,菩薩不辭千辛万苦,鍥而不捨,一直达到目的为止,这就叫難行能行。菩薩有此堅毅的恒心愿力,他就能精进不懈,能忍辱不移,能清淨禪定,能勤習般若,能严謹持戒,能圓滿修成布施,如是才能增長无量的智慧,積聚无量功德。这样修行,就进入法云地——第十地,名之为「安住法云地」。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法云地,如实知欲界集,色界集,无色界集,世界集,法界集,有为界集,无为界集,众生界集,識界集,虛空界集,涅槃界集。此菩薩如实知諸見煩惱行集。知世界成壞集。知声聞行集,辟支佛行集,菩薩行集,如來力无所畏色身法身集,一切种一切智智集。示得菩提轉法輪集。入一切法分別決定智集。举要言之,以一切智,知一切集。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这位修六度万行,積聚种种善根的菩薩中的大菩薩,住在法云地的時候,他已证得无上智。他能眞实知道欲界中一切煩惱的原因,和集聚在欲界中一切众生的煩惱。他又眞实知道色界的天人种种習氣还沒有除掉的原因。他又知道无色界中众生一切妄想。他又知道世界上所有一切众生,都有无量的貪瞋痴。他又知道尽虛空徧法界中一切众生,都有无明的原因。他又知道有形有相的有为法。他又知道无形无相无所作为的无为法。他又知道所有一切众生,積聚一切煩惱的因緣。他又知道結成一切識界的原因。他又知道虛空界的一切。他又知道涅槃界的一切。这位十地菩薩,他確切眞实知道一切諸見煩惱的道理和因緣。諸見包括正知正見、邪知邪見,和一切无明煩惱的因素。他又知道世界是怎样構成的,又因甚么緣故壞滅的,这些關係他都知道。他又知道声聞聖者修四諦法——苦集滅道而成道的修证法門。他又知道辟支佛聖者修十二因緣法門证果的过程。他又知道大乘菩薩修六度万行,難行苦行,利益众生的大悲大愿。他又知道如來证得十力,四无所畏而成就了色身和法身的经过,以及成就一切的智种,一切殊胜智慧的原因,示現得无上菩提和轉大法輪的相狀。十地菩薩能深入一切法,能分別一切事,能有決定一切的智慧。總之,这一切的一切,祇不过举出数點重要的說一說。这位第十地——法云地的菩薩,他是用一切的智慧,知道一切集聚的煩惱,一切集聚的行門,一切集聚的种种智慧。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以如是上上觉慧,如实知众生业化,煩惱化,諸見化,世界化,法界化,声聞化,辟支佛化,菩薩化,如來化,一切分別无分別化。如是等皆如实知。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这位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已像前面所說最上的觉悟智慧,能眞实知道众生所造的业,能有甚么變化。众生的煩惱又有什么變化。众生一切的知見又有什么變化。这個世界可能有甚么變化。这個法界又將有甚么變化。声聞所修的四諦法又有甚么變化。辟支佛所修的十二因緣又有甚么變化。菩薩所修的六度万行又有甚么變化。佛所成就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这里面又有甚么變化。一切分別與无分別又有甚么不同的變化。如上所說的这些,十地菩薩他都眞眞实实地知道。
又如实知佛持,法持,僧持,业持,煩惱持,時持,愿持,供养持,行持,劫持,智持。如是等皆如实知。
十地菩薩又眞实知道佛是怎样住持在这世界上的。法是怎样住持在这世界上的。僧人又是怎样住持在这世界上的。他都知道三宝住世的实在情況。他又知道人类是受业力持使的。煩惱的力量是如何使人流轉,不能脫出繫縛。時間是怎样住持世間的。愿力又是怎样令人不屈不撓而达成道业的。供养又是怎样住持善行的。行是如何住持的。劫是怎样成就住世的。智慧是怎样能住持引导万行的。像这些种种不同性質的問題,菩薩都能如理如法眞实明白。
又如实知諸佛如來入微細智,所謂修行微細智。命終微細智。受生微細智。出家微細智。現神通微細智。成正觉微細智。轉法輪微細智。住壽命微細智。般涅槃微細智。教法住微細智。如是等。皆如实知。
十地菩薩又眞实知道佛是怎样深入於微細的智慧。这种智慧不是修行功夫淺短的初发心菩薩所能入的,十地菩薩他都能明白諸佛能入的原因。如所說的修行得來的微細智慧。修道的功夫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打一點妄想以为不要緊,可是这就立刻断了菩提正路,种下了地獄的生因。所以修道的人,千万不要隨便动妄念,以免受到不好的結果。这就是修道時应注意微細智的原因,必須明白的道理。菩薩又知道當臨命終時应注意微細智的重要性,要怎样才能生到善道,又怎样就会墮入惡道。受生微細智,就是要怎样才能受生到三善道,以免受旁生的痛苦。出家微細智,諸位不要以为出家是件容易事,古人說:「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累世种菩提」。最低限度,也是最大決心,要把父母妻子兄弟朋友都放下,富貴功名都拋棄,这是志愿,也是決心,也可說是智慧,眞正的智慧,微細的智慧。現神通微細智,表現神通,要能適時恰當,否則受到相反的效果。成正觉微細智,修道证果,難行能行,方成佛道,这一定要有最上智微細智。轉法輪微細智,应該怎样轉大法輪,教化众生,才能达到救度众生的目的。住壽命微細智,要如何养生滋命,才可以令壽命延長。般涅槃微細智,佛示現人間,行度化之事,令众生開佛知見,然后入般涅槃,这其間的过程,也是有大智慧才能領导万行的。应如何入涅槃,也必須有微細的智慧決定。教法住微細智,佛所說的教理,所說的妙法,应如何才能長久住世,这也必須有微細的智慧來安排的。如上所說种种微細智的作用,十地菩薩无一不实实在在地清楚知道。
又入如來秘密处。所謂身秘密。語秘密。心秘密。時非時思量秘密。授菩薩記秘密。攝众生秘密。种种乘秘密。一切众生根行差別秘密。业所作秘密。得菩提行秘密。如是等皆如实知。
十地菩薩又能深入佛的秘密之处。甚么是佛的秘密处?就是为此說而彼不知,为彼說而此不知,彼此互不相知,故名为秘密。佛为一切众生說法,众生各得其解而不知其他,所以說佛的秘密处。如所說的身秘密,即身业的秘密、語言的秘密、心意的秘密,这是三业的秘密。要怎样修行,才能消三业的罪,並且能增長三业的善根。時和非時在思量上都有秘密。授菩薩記的秘密,就是每位大菩薩修证到最后果位時,就有諸佛來为他授記,证明他何時成佛,成佛的國土叫甚么,住世的時劫等等。攝众生秘密,用甚么方法攝受众生,教化众生。种种乘的秘密,包括声聞乘、緣觉乘、菩薩乘,以及天人乘,这各乘之中有甚么不同的差別秘密。所有一切各种品类的众生,在往昔所种的根,所修行的善行,有些甚么不同的秘密。众生所造的善惡业不同,將來的果报不同的秘密。修善业即得菩提行的秘密。如上所說的种种秘密,十地菩薩都能明瞭而且清楚知道。
又知諸佛所有入劫智。所謂一劫入阿僧祇劫。阿僧祇劫入一劫。有数劫入无数劫。无数劫入有数劫,一念入劫,劫入一念。劫入非劫,非劫入劫。有佛劫入无佛劫,无佛劫入有佛劫。过去未來劫入現在劫,現在劫入过去未來劫。过去劫入未來劫,未來劫入过去劫。長劫入短劫,短劫入長劫。如是等皆如实知。
在諸佛的思想上,是沒有「時間」这個观念的,所以他无所謂过去現在未來。祇是在众生的眼光中,才有过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观念。諸佛所說的以劫入劫,劫入非劫的道理,也是为了隨順众生,无說而說、无言而言,不憚其繁,來橫說豎說、尘說刹說、粗說細說、有說无說。說种种法,示現种种相,都是想令众生警惕无常而生善念。十地菩薩他又知道諸佛所說的「入劫」这种境界的智慧,如所說「一劫能入阿僧祇劫」,本來是一個劫的時間,可以把它算到无量数那么多的時劫里面;无量数那么多的時劫,还能把它归納到一個劫里來。一劫能散为无量劫,无量劫又能攝归一劫,这就是「一多无礙」的道理。「有数劫入无数劫,无数劫入有数劫」,有数是可以知道確实数目的,无数是不能知道究竟有多少。这有数无数的時劫,能相攝入來算,这也是「一多无礙,多一互融」的道理。
「一念入劫,劫入一念」,一念可以延長为无量劫,无量劫又能收为一念。「劫入非劫,非劫入劫」,一個大劫的長時間,可以和不夠一個劫数合成一個劫。雖然不夠一個時劫的時間,还能把它算为一個大劫。「有佛劫入无佛劫,无佛劫入有佛劫」,有的時劫中有佛出世,有的時劫中无佛出世。有佛出世的時劫,能把它改變为无佛出世的時劫。无佛出世的時劫,又可以把它改變为有佛出世的時劫。「过去未來劫入現在劫,現在劫入过去未來劫」,沒有过去劫和未來劫的時劫观念,因为过去和未來都入於現在这個劫了,所以只有現在劫。現在这個劫有能作为过去劫和未來劫看,現在这個劫就沒有了。「过去劫入未來劫,未來劫入过去劫」,沒有了过去劫,因它已入於未來劫。未來劫又可以入於过去劫。「長劫入短劫,短劫入長劫」,長劫可以化为短劫,短劫又可入於長劫。这种「互入相融」的道理,这种不可思議的境界,不是初发心的菩薩所能夠明白的。更不是凡夫可以想像得到的。可是十地菩薩他对於这种种的道理因緣境界,都能如是眞实知道,因为它已具足如諸佛的入劫智慧。
又知如來諸所入智。所謂入毛道智。入微尘智。入國土身正觉智。入众生身正觉智。入众生心正觉智。入众生行正觉智。入隨順一切处正觉智。入示現徧行智。入示現順行智。入示現逆行智。入示現思議不思議世間了知不了知行智。入示現声聞智,辟支佛智,菩薩行,如來行智。
十地菩薩又能知道諸佛能普徧入於諸道的智慧。像所說的入毛道智,是最難的智慧,要能入於一切众生的毛孔內,來教化众生。又能入微尘智,其微細程度,猶如淩虛尘,根本就不知道它的数目和体積。又能有入國土身的正觉智慧。國土身是指有情世間、无情世間、器世間。正觉是正觉世間,即淨國土。菩薩有入諸佛正觉世間的智慧。又有入众生身的正觉智,好像諸佛菩薩有時化現一個严淨的國土,有時化現一座山,或者一條河。这种示現,乃出於菩薩的大悲心,令众生受益而发菩提心,將來能成正觉。又有入众生心的正觉智慧。又有入众生形的正觉智慧。又有入隨順一切处的正觉智慧。又有入示現徧行的智慧。又有入示現順行的智慧。又有入示現逆行的智慧。順逆兩者,菩薩他都知道。又有入示現思議和不可思議的智慧,和世間能了知和不能了知的行的智慧。又有入示現声聞的智慧,辟支佛行的智慧,菩薩行的智慧,和如來行的智慧。以上种种无上智慧,菩薩都已证得。
佛子!一切諸佛所有智慧,广大无量。此地菩薩皆能得入。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十方諸佛所有的智慧,是广大的,无量无边的,无上殊胜的,十地菩薩他都已证得。凡佛所有的,他也都能深入。以上所說的七种智,都是諸佛的智慧。菩薩能得能入,所以名为智大。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地。即得菩薩不思議解脫。无障礙解脫。淨观察解脫。普照明解脫。如來藏解脫。隨順无礙輪解脫。通达三世解脫。法界藏解脫。光明輪解脫。无餘境界解脫。此十为首,有无量百千阿僧祇解脫門,皆於此第十地中得。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这位菩薩中的大菩薩——十地菩薩住到法云地的果位后,即刻就得到神通境界轉變自在,言念不及的解脫智慧、解脫三昧。也能得到圓融无礙的解脫智慧和解脫三昧。淨观察解脫:「淨」就是清靜,沒有染汚。以清淨的妙观察智慧,來观察怎样才能得解脫,所以叫「淨观察解脫」。也就是教化人們遇事不要急躁,不要神经过敏。要頭腦清淨,冷靜思想,千万不要輕举妄动,否則,就不能說是淨观察了。因为清淨观察,才能得到解脫。普照明解脫,就是智慧的光可以普徧照明到尽虛空,徧法界,而不著於能照明的相,如此方能得到解脫。如來藏解脫,假若有如來藏的執著,就得不到如來藏的解脫。要「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空如來藏」就是「眞空」,「不空如來藏」就是「妙有」。「空不空如來藏」就是「妙有既是眞空,眞空具足妙有。妙有非有,不礙眞空。眞空不空,不礙妙有」,这就是无所執著的如來藏解脫。隨順无礙輪解脫,如能隨順无礙輪,就是圓融无礙,根本就沒有不解脫之說。如不隨順,就不能圓融无礙,就有所執著,就得不到解脫。
通达三世解脫;本來沒有过去,沒有現在,也沒有未來。过去就是未來,未來也就是过去。过去現在未來,三際了不可得。不过在凡夫的知見上,有三際的观念。如果通达三際是了不可得,就得到解脫了。法界藏解脫,一切种皆包藏在法界中,如能依相就能明白,通达无礙,不執著相,就得到解脫,又得到光明智慧之輪的解脫。此時菩薩的无礙智,不思議的解脫,依一而能了知无量数,所以說一切境界包括无餘的解脫境界。这十种解脫,是进住十地果位的菩薩首先证得的。其他如詳細列說,恐有无量百千阿僧祇的解脫法門,都在法云地中证得。
如是乃至无量百千阿僧祇三昧門。无量百千阿僧祇陀罗尼門。无量百千阿僧祇神通門,皆悉成就。
像这样无量无数百千阿僧祇的三昧門。无量无数百千阿僧祇的總持陀罗尼門。无量无数百千阿僧祇的神通門。在十地——法云地中,菩薩都修证圓滿具足成就。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通达如是智慧,隨順无量菩提,成就善巧念力。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这位法云地的大菩薩,他通达了以上所說的无上甚深法門,证得无上殊胜大智,隨順著无量菩提,成就了善巧方便的法門和念力。
十方无量諸佛,所有无量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於一念頃,皆能安,能受,能攝,能持。譬如娑伽罗龙王所霔大雨。唯除大海,餘一切处,皆不能安,不能受,不能攝,不能持。如來秘密藏,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亦復如是。唯除第十地菩薩,餘一切众生,声聞,獨觉,乃至第九地菩薩,皆不能安,不能受,不能攝,不能持。
十地菩薩这時修持的功夫,已达到於一念之間,可以接受十方无量諸佛所有无量的大法明、大法照,和大法雨,都能安之泰然,能受之泰然,能攝之泰然,能持之泰然。譬如娑伽罗龙王,他霔下起很大量的雨水,只有大海才能容納如是的雨量。其餘一切的小江小河小湖,都不能接受这样大的雨量,不能安立、不能容受、不能攝收、不能持受。佛的秘密法藏,大法明——大智慧的光明。大法照——大智慧的光,普照一切万物。大法雨——如澍雨般的大法雨,普徧滋潤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早成佛道。佛的慈悲、智慧、平等无量福德也是如是。唯有第十地——法云地的菩薩,能安、能受、能攝、能持。其餘九地以下的諸等位菩薩,以及一切众生,声聞獨觉聖者,乃至第九地的菩薩,都不能安立、不能容受、不能攝化,也不能受持如來的秘密大法藏。
佛子!譬如大海,能安能受能攝能持一大龙王所霔大雨。若二若三,乃至无量諸龙王雨,於一念間,一時霔下,皆能安能受能攝能持。何以故?以是无量广大器故。住法云地菩薩,亦復如是。能安能受能攝能持一佛法明法照法雨。若二若三,乃至无量。於一念頃,一時演說,悉亦如是。是故此地,名为法云。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譬如大海,它能安立、能容受、能攝、能持一位天龙王所霔的大雨。假若二位或三位龙王,乃至无量数的龙王,在一念之間,同一時霔下大雨,大海也能安、能受、能攝、能持。这是甚么原因呢?「以是无量广大器故」——是因为海是一個不可限量的广大容器的緣故。住於法云地的大菩薩,他就像大海一样,一位佛的法明、法照、法雨,他能安、能受、能攝、能持。就是兩位佛、三位佛甚至无量諸佛,在一念間,同時对他演說諸佛各自的妙法,菩薩同样能安、能受、能攝、能持。所以此地——第十地名之为法云地。
解脫月菩薩言:佛子!此地菩薩,於一念間,能於几如來所,安受攝持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
解脫月菩薩聽了上面的一段話,就請問金剛藏菩薩說:佛的大弟子!住法云地的这位菩薩,在一念之間,能在多少位佛的道場,接受、安立、攝納,持用諸佛的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呢?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不可以算数能知。我當为汝說其譬諭。佛子!譬如十方各有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尘数世界,其世界中一一众生,皆得聞持陀罗尼。为佛侍者,声聞众中,多聞第一。如金剛蓮华上佛所大胜比丘。然一众生所受之法,餘不重受。
金剛藏菩薩囘答解脫月菩薩說:佛的弟子!你所問的这個問題,是不可以用算数的方法來知道的,不过我現在可以为你說一個譬喩。佛的弟子!譬如十方各有十個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那样多的佛刹,在每一個佛刹中,有微尘数那样多的世界,这些世界中每一個众生,都得到了聞持的陀罗尼——就是聞持的三昧,聽聞受持的總持法門。做佛的侍者,常常侍奉佛的出家弟子。在二乘聖者声聞众者中,是多聞第一的。好像金剛蓮华上佛時,他有一位大胜比丘,就是當時聞持第一的。若无量佛刹里边的无量世界中每位众生所承受的大法明、大法照,和大法雨,其他的众生都不会重複受同样的佛法了。
佛子!於汝意云何?此諸众生所受之法,为有量耶?为无量耶?解脫月菩薩言:其数甚多,无量无边。金剛藏菩薩言:佛子!我为汝說,令汝得解。佛子!此法云地菩薩,於一佛所,一念之頃,所安所受所攝所持,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三世法藏。前爾所世界一切众生所聞持法,於此百分不及一,乃至譬諭亦不能及。
金剛藏菩薩又称一声解脫月菩薩說:佛的弟子!我所說的譬喩,在你的意思以为怎样?这些众生所受的佛法,你說他是有数量呢?还是沒有数量呢?解脫月菩薩囘答說:这個数目实在多不胜数,无法確知,也不能探測其边際。金剛藏菩薩又对解脫月菩薩說:佛的弟子!我現在再为你解說一番,令你明白这個道理。佛子!这位住法云地的菩薩,在一位佛的道場內,在一念之間,能安立、能領受,能攝納、能聞持佛的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和三世的法藏。前面所說的所有佛刹,所有世界內的每一個众生所聞持的佛法,如果與十地菩薩相比,他們雖說聞持了很久,可是还是百分不及一。即使用譬喩來說,也找不著一個相當的譬喩來說明白。
如一佛所,如是十方,如前所說爾所世界微尘数佛。復过此数无量无边。於彼一一諸如來所,所有法明法照法雨,三世法藏,皆能安能受能攝能持,是故此地名为法云。
如在一位佛的道場,好像这样的十方世界,好像前面所說的那样多世界中如微尘数那样多的諸佛,还要超过这数目无量无边倍!在每一位佛的道場,所有的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以及三個世際的法藏,这位十地菩薩他都能安、能受、能攝、能持。所以这一地的名字称为法云地。(未完)
华严经淺释213: 宣说如何证入菩萨第七地遠行地的法门及其境界
华严经淺释215: 七地菩薩修证成就无生法忍的時候即证入第八地不动地境界
华严经淺释217: 用偈颂重新宣说諸大菩薩修学第八不动地的过程和境界
华严经淺释218: 宣说大菩薩进入到第九善慧地的法门及果位境界
华严经淺释220: 用偈頌的方法重複一遍住在第九善慧地菩萨修行的境界和相狀
华严经淺释221: 繼续演說第十法云地菩萨所应修積的功德和修行的相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