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讲表40:八万细行,五夏学戒,戒即三学,学律三心,七佛戒经偈
佛学十四讲表 40
佛学十四讲表40:
慧律法师主讲
《佛学十四讲表》是佛教的大纲,是入门的观念
【惑、业、苦】迷惑,你对这个事情迷惑,你就会招来很多的【多怨】你这个业现前你就【结恶】将来就是【贫苦】,你不布施,贪怨恨就多,那么业就是结这个恶缘,你不布施大家都对你不满,大家都出钱,你为什么不出?【苦】就是贫苦,将来的果报就是贫苦。【情识分别所见】-怨亲,怨亲—情识分别所见【有憎爱、有厚薄】情识就是众生的意识,众生的意识他分别所看到的,你对我好,我爱你,你对我不好我要杀掉你,那么像这种心态的话呢?有厚彼薄此或厚此薄彼,那么【我应警】。
大家看中间,七十五页的中间。【波罗提木叉名相表解】
我们今天讲持戒。波罗提木叉也翻译成戒律。戒律有几个不同的名词,第一个【毗尼】,第二个【尸罗】,第三个【波罗提木叉】有的是站在教理上面,有的是站在行持,有的是站在果地上来讲,所以无论是毗尼,无论是尸罗,无论是波罗提木叉,这个统统是戒律的意思。那么毗民翻译成中文叫做【律】。那么律就是一种【教】,教你怎么样去做,所以能生行跟解,所以是最重要的,毗尼就是律的意思,【律就是教也,能生行解,故在初】叫毗尼,毗尼若住世佛法永不灭,那么毗尼如果住世,就是这个世家众好好的持戒律,在家众好好的持戒律,那么这个佛法永远没有末法。有人持戒律的地方那就是正法。所以正法、末法是看人怎么去做的。第二尸罗翻译成中文叫做【戒】,戒就是教你怎么样去【行】,【教不孤立】这个教一定不是单独起来的,【必诠行相】它一定要教你怎么样去做,所以说这个戒就是因为我们需要它,所以它就必须要的,这个成道的根本。因此【戒则因之而立】。
再来波罗提木叉翻译成中文叫做【别别解脱】,意思就是说你持一条戒律,你就解脱了一种束缚。譬如说你不偷盗的话,夜半敲门心不惊,你不杀人的话,你不会草木皆兵,今天我看那个报告新闻,新竹发生了凶杀命案,结果现在还查不出什么原因,那么初步的判断是说,进去抢东西还是偷拿东西,没拿到总共杀了二十几刀,死得很惨。那个手法狠毒,电视是这样报导,手法很狠毒杀了二十几刀,要是我们持不杀生戒,再怎么样我们也不必怕警察,我们也不必过着餐风露宿的日子,所以说持一条戒有一条戒的功德,解脱了一种束缚。【处处解脱】就是你只要持戒律,你走到哪里都可以解脱。你要是到中东去偷拿东西,手会给你砍掉的,所以你只要持五戒,杀、盗、淫、妄全部都持好,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你不去伤害任何一个众生,你麻烦就少了,也可以说不可能有麻烦,对不对?你不伤害人家破坏人家的家庭,人家怎么会找你算帐呢?对不对?不可能。【戒不虚因,必有果克】那么持戒不是虚妄的东西,一定有果报的,那么你持戒你果报就好,【故解脱绝缚】绝缚就是断除。【最在其终】最后就是不可能束缚我们。
七十五而的倒数,【三聚】
戒之四科
那么【戒之四科】平常是对出家人讲的,【法、体、行、相。】那么这是对出家众讲的,对在家众也不必怎么解释,知道要好好持五戒就好。
【三聚(净、戒)】:摄善法戒——就是无善不修;摄律仪戒——就是无恶不断;饶益有情戒——简单讲就是宽恕一切有情,饶益就是利益一切有情,无生不度。是大乘戒,今比丘亦具此戒者,必假三师传授,方得圆成。
好了!诸位看七十六页,七十六页我们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那么这是有根有据的,【行、住、坐、卧各250戒——】这两百五十戒是指比丘戒两百五十戒,比丘尼戒是三百四十八条戒,每一条戒都含有行、住、坐、卧的这一些威仪或者是摄受善法,摄受有情的,所以这个你要看清楚。
行、住、坐、卧这是四个,每一条戒有行住坐卧的分别,换句话说两百五十乘以四就变成一千,一千,【成1000——】底下有一个【摄有情、摄善法、摄律仪。】那么就一千乘以三就是三千威仪。【三聚各一千成三千是名三千威仪——】三千威仪底下有“七支”:【淫、杀、盗、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七支各有三千】乘以七,等于【则成二万一千——】二万一千底下具【贪、嗔、痴、等分——】等分就是具足的意思。也有贪,也有嗔,也有痴,统统有,就是等分。【四烦恼各具二万一千】,二万一乘以四就是【成八万四千。《楞严》云:八万细行者举大数耳,】大数就是大概而已,就是【亦名八万四千律仪。】所以说我们每天都在犯戒,没有一个不犯戒的,吃饭有吃饭的威仪,走路有走路的威仪,是不是?如果按照严格讲起来没有一个持戒清净的,一个都没有。哪一个不起贪呢?《大智度论》里面讲:贪嗔不除名,大破戒人。你不要看人家破戒,你本身也是破戒的人,贪嗔不除是名大破戒人,不要说你破戒、你犯戒,我看你也是差不多,都差不多。所以说要持完全清净那是很难。
【五众:】就是出家五众,【㈠比丘】就是男众受具足戒,【持二百五十条戒相。——翻】,意思就是说什么叫【除馑】呢?那么就是受比丘戒的人有很大的福报,生生世世有很大福德不会闹饥馑。【㈡比丘尼——翻除馑女。持三百四十八条戒相。】持三百五十条戒相,其实不是,就是三百四十八条,三百四十八条戒律,三百五十条是讲圆满数。
【㈢式叉摩那——翻学戒女,】这个在中国已经不存在了,式叉摩那是介于沙弥尼,这个式叉摩那只有女众而已男众没有,介于比丘尼跟沙弥尼中间,换句话说沙弥尼两年以后,你住在寺庙里面,沙弥尼住了两年,然后再学式叉摩那两年。佛为什么要制定这个式叉摩那戒呢?受这个式叉摩那戒叫做学戒女,因为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一开始并没有式叉摩那,那么后来这些比丘尼们就大量地度在家居士来,那么这个在家居士她本来就是有身孕的,结果出家以后她不知道她肚子里面有孩子,其实她是在家就有孩子了,那么出来出家以后肚子一天一天大起来了,然后剃个光头,然后又肚子一天一天大起来,糟糕那怎么办呢?后来就生了,生了以后这个在家居士就开始毁谤:哎呀!你看这个出家众在清净僧伽蓝里面生儿育女,你看都是大破戒人,结果这些在家居士都不恭敬三宝了,后来佛认为这样子不行,因此就要设计两年的学戒,学习比丘尼戒叫做学戒,如果你有办法你就进修比丘尼,如果你没有办法那不可以,其实这个两年在佛制的戒律只是两个雨季而已,两个雨季就是今年的雨季一直到明年的雨季下雨,简单讲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加一天,就是三百六十六天而已。
其实并没有两年。为什么?因为一个人肚子里面的孩子怀胎只有十个月,不可能超过两年,对不对?所以戒叉摩那是真正的两个雨季而并不是说两年,两个雨季,那么两个雨季就是三百六十六天而已,并没有两年。佛制的女众不经过式叉摩那比丘尼戒不得戒,那么因此在中国或是在泰国他们已经不承认比丘尼,他们不承认有比丘尼,为什么?因为他们认为比丘尼在一、两千年以来,都已经没有所谓的真正比丘尼,持戒的真正比丘尼。所以我们现在所称的比丘尼都是以中国,中国就是比较随和一点,也没有那么严格,反正你有出家现个沙弥尼相。那么你也没有经过式叉摩那,其实在台湾你问起来,哪一个经过式叉摩那的,等于零。式叉摩那还要另外受戒的,没有这个仪式,根本有的人听都没有听过。所以沙弥尼一下就进修比丘尼戒了,因此中国称作比丘尼,在泰国否认掉。泰国不承认中国有比丘尼,他只承认中国有比丘而已。【持六条戒,二年后必进具。】就是具足戒,进修具足戒叫做两年后必进具。
【㈣沙弥——翻勤策,】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策就是警惕自己精进修行,【持十条戒相。【㈤沙弥尼——尼即女,亦持十条戒相。】沙弥跟沙弥尼也是一样的。
【五夏学戒:】夏就是夏天,佛制的比丘一夏就是一年,一年只有一个夏天。两年才两个夏天,三年三个夏天,五夏就是五年,佛制的这个戒律:五夏不可以离开戒师,不可以离开师父。所以我们这里讲堂为什么制定跟着我剃度出家,五年以内不能离开就是根据这个戒律来的,你要是剃个结缘的,东奔西跑的那就不要来,我们也不要结这个缘。剃了以后沦落街头,菜市场站在那个地方,那个钵还写着“高雄文殊讲堂”,跟师父丢面子,站在那边这样子。如果我抓到他会被我打死。
所以说:【㈠初出家五年之中,专心研究戒律的开、遮、持、犯,】什么时候【开缘】,【遮、】就是止,什么时候不应该,比如说酒戒我们应该停止。【持、】什么时候应该持戒,【犯,】哪一种情形才叫做犯戒,【及受持净戒不犯威仪,堪能诵戒羯磨,】羯磨就是我们集合僧团开会,用一个现在的名词,羯磨,作羯磨就是做一种开会决定一件事情叫做羯磨。【办比丘事,】那么诵戒羯磨必须四个比丘才算僧团,比丘尼一个住,犯戒;两个住也犯戒,三个住也犯戒,在佛的戒律里面比丘尼不能单独一个人住茅蓬,不可以单独一个拥有自己的寺庙,不可以。因为他必须要有四个才叫做僧团,四个才叫做僧团。现在跟师父意见不合,两个人就跑出去租一间,然后那边住一个茅蓬,然后开始拼命地修行,其实这个在佛的戒律里面已经不是很如法。因此释迦牟尼佛包括这些祖师大德们都要告诉你,我们刚刚出家一定要在僧团,不可以自己跑到山上里面去闭关禁足,或者自己一个、两个修行,修到后来都出问题了,没有善知识在旁边,十个里面有九个走错路,你还自己认为很行,在佛陀的戒律也好,除了真正的这些大比丘们是很不得已的,那么要不然都必须在四个人僧团里面,四个堪作羯磨,一切法得成,僧团里面没有四个不叫作团,不叫作僧众。
因此我们虽然是不出家,但是我们对这个一定要了解,为什么我限制徒弟不能离开师父,倒并不是说我请他来工作,或者是说我这里需要拖地板,以前你们没有来我也是这样过日子,对不对?为什么要这样子?你要成就人家你才跟人家剃度,一个孩子人家从小养了这么大,对不对?书读得这么多对不对?你读到清华大学、台湾大学来跟师父出家,今天我不教导你,我对不起你的七代老祖宗,对不对?其实要对你很轻松,你快乐我也很快乐,我为什么一定要盯得很紧,严格得这样子,为什么?因为不行,他们吃的是施主的,枉费了他这样剃度,所以徒不教师之过也,徒弟不教就是师父的过错,没有能力教人家,这个干脆就不要剃度,你不疼爱人家你不关心人家你剃度干什么,对不对?所以我常常跟徒弟开玩笑说:你们今天要是拜另外一个法师,那法师高兴了,这一团来念经钱就滚滚来。对不对?这一团披袈裟看这么庄严,一天要赚个几万块,法器拿大一点的给他,这就……对不对?我不需要,我们这里赶经忏被我抓到马上开除。马上叫他滚蛋!为什么?那个经忏已经会误导了一个人,他每天在金钱里面打转到最后就腐蚀。虽然他现在发着大愿要精进修行,可是这个境界强他就马上被转了,不可以的。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对不对?我们走在山上,我们哪一条路都很清楚,你在山下对不对?你一下就误导了,不可以的。
所以为什么我要疼爱我的徒弟,人家养了那么大,在社会上有一个好的工作,对不对?人家放弃来跟师父出家,你不照顾人家你剃什么?对不对?教育是良心的工作,所以我常常告诉这些老师:人家下十八层地狱,你会下十九层的。十九层就是专门为老师而开的,那一些当老师的对不对?赶一赶教一教每个月我也没有差别,收入都是一样,你小心你误导众生,当下十九层地狱的。所以我不想下十九层地狱,我一定要好好教导徒弟的,这里不听的就革除掉,苹果一个烂掉马上要剪掉的,不可以让它整篮都烂光光,那就糟糕了。所以说跟着我出家很幸运也很辛苦,很幸运就是我知道怎么样教他,给他吃住,玩乐没有,给他吃住但是很辛苦,这个早课、晚课八十八佛每天都是这样子要用功的。没有寒假,没有暑假,没有礼拜天一天到晚就是用功,也很辛苦。所以我最近办个斋僧,台中斋僧请他们去,台中斋僧两仟五,台北斋僧五仟收入不错,不错,安抚一下人心,当然不是为了这个去的。
所以说,【方许离师。】你要五年的结夏那么你才可以离开这个师父。【(若是沙弥,便于身依止)。】沙弥的时间,一律统统是学习,观照而已。【㈡五夏未满,纵得三明六通,犹须依止师住。】为什么五夏还没有到,你纵然证得阿罗汉果还是需要,为什么?因为你这样才能做佛陀的传承之人,以戒传这个戒,所做事情也比较不会违背因果。【㈢五夏虽满,不明开遮持犯,还须尽寿依他。】意思就是说你五年了,虽然已经够五年的时间,可是你还不了解,还是必须要尽形寿,尽寿就是尽形寿依止戒师。
【法:】【菩提心……王;】其实你无论怎么样修行,不可以先去这个菩提心。
【四根本戒……紫禁城;四方便戒……护城河。喻。】
【如暗遇明……慧……开慧;】开大智慧就是如暗遇明。戒就像:【贫人得宝……福……】贫穷的人得到宝那么就是【增福。——福慧二种庄严……】【度——】那么慧就是【烦恼暗障,】把它除掉。“度”就是除,除掉这个烦恼暗障。那么福度,【无善根障。】没有善根的人。戒【是汝大师……师……】所以我们必须以戒为师。【若佛住世……佛……即佛。——尊师学佛。】所以一定要把你的师父当成是佛陀,为什么呢?佛不在了你必须以师为佛,所以经典里面有讲:“若人能以明师尊为佛陀,是人疾进入道。”很快就可以进入道,他的恭敬他完全地接受师父的指导,他没有我慢,他能够接受师父的看法,但是记住师父一定要是明师。你如果拜到那个差劲的乱讲,你完全地接受那就完了,那就完了,这样什么都开缘。最近报纸登的一贯道的什么苏黄正谨功夫很厉害,只有念小学四年级骗十几个女孩子还骗了几千万,戴劳力士表,开什么宾士的轿车是不是?这个就是没戒律,你要是有戒律学观念有这个因果的观念,没有人敢这样子。得到一时的快乐却是身败名裂。所以说戒还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有修,没有修,戒还是最重要的。那么尊师学佛你才有办法成道。
【戒有三类释义表。】【三聚戒:】戒有三种,㈠摄律仪戒……止恶;㈡摄善法戒……修善;㈢摄众生戒……度生。——功用。
【戒即三学对照表。】三种戒:【㈠摄律仪——戒;】就是说我们一个在家人我们平常应该有的,譬如说对长辈应该有的威仪,对长辈、父母,对师长,对自己的师父,应该怎么样来礼敬、供养,怎么样来照顾,这是我们做徒弟的,然后我们如何来照顾我们的晚辈,在家居士也应该有所威仪,譬如说公司的老板应该怎么样照顾你的员工,应该多设一些福利,叫做摄律仪。那么修行人出家众应该远离在家众,远离在家众,远离在家的小孩子,那么为什么?因为他必须要摄威仪。所以说在自己的经教不通,自己的威仪一定要具足。讲到这里我要赞叹我这些徒弟,我前几天到台南去剪彩,常禅大法师办梁皇法会,叫我去剪彩,来了一个法师,那个法师就说,那就是坐了一桌,来了衣服都穿一样的很威仪,那么我一开始以为是某某法师的徒弟看这么有威仪,个个都不讲,后来我先问他们才讲话,一问是慧老你老人家的徒弟,真是你的教导有方,我说你弄错了我没有教他,我每天教他诵广钦老和尚,我叫广钦老和尚教他,《广钦老和尚开示录》每天都诵,教他们诵戒三十条清规,教他们诵广化法师写的沙弥律仪,我不必教他,他就自自然然的,对不对?师父好就是好在这个地方,要看哪一本我选给你看你就很清楚了,对不对?这一条路我走过来的。
那么要看哪一本书我都很清楚,我叫你看这一本你就知道要怎么样修行了,现在要叫他们看《劝发菩提心文》,发大心,所以说用我来教他的比较难,要用他自己的菩提心来摄住自己这最了不起的(师父伸出大拇指),用自己管理自己这最重要的。所以我的教育方法就是一直引导他内在的智慧、慈悲、菩提心,我不要叫他强迫要做什么事情,不要这样子,不须要这样子。所以说你看这个僧团了出去,风声马上回来,你看看,看这个有多厉害,所以这一团如果出去做坏事,风声马上到,所以出家众要度众生不一定要开口讲话。譬如说这个出家众他去这个白衣家,他坐着很威仪,讲话很慈悲,对不对?碰到什么境界,他也不生气,这个在家人自己气得直跺脚,后来这个出家众就是这样安慰他,他发现出家人不一样,我这么说他都不生气,这一点就赢你了,你就要向他学习了。他就不要讲话他用这个修养他就可以感化人家了。所以我们要礼敬三宝就是这样子。摄律仪,这个律仪也可以度众生的。
【㈡定共戒——定;】因为定力而自然所产生的一种戒律,简单讲因为定力本身就有兼具持戒的能力叫作定共戒,因为有定力所产生戒的观念力量叫做定共戒。
【㈢道共戒】呢?因为成道自然就有持戒的力量,譬如说一个彻悟的人,大彻悟的人,大彻悟的人证果的人你叫他去杀人放火他可能吗?他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也不可能,所以说由定力所产生的戒力,虽然说以定为主,但是他定力够自自然然地就能够持戒,自然不会受五欲六尘的诱惑。道共戒是用智慧修行断掉这个见思二惑,自然地由道力所产生的自然地约束自己的戒律的力量。换句话说定力会产生戒,道力也会产生戒,名定共戒、名道共戒。所以摄律仪是“戒”;定共戒是“定”;道共戒是【——慧。】三种戒,所以戒就是三学的对照表。
三学三喻表
【三学:戒、定、慧】【㈠戒……如捉贼;】戒就像捉到这个贼一样,为什么呢?我们过去生生世世就是不持戒,所以被贼来入侵,烦恼特别多。我教你一个绝招,如果你肯按照我的方式来你会很快乐,只有两个,这两个先持好,那你什么都……在内心的烦恼再慢慢来。第一个永远宽恕众生,第二个明天再生气。明天你再气就是了,我今天对这个人很不满我明天再跟他生气,睡一觉醒来就忘记了,把生气交给时间来解决,不错。所以说掌握现实不如掌握真实。这句话很有学问,掌握现实不如掌握真实。什么叫做真实?了解自己不为所动,才是真正的生命。因此我们要掌握真正的生命,就是真实的生命,所以借着抓贼明天再生气,写四个字贴在墙上:“明天再生气”。如果要生气那四个字先撕下来我忍不住了,先打一打那四个字再贴上去,有用,这个很有用。把这个时间拉长会淡化一个人的情绪,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同学们记住师父的话,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当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不满人家痛苦了自己。
【㈡定……如缚贼;】有定的话就捆绑起来,定的话捉起来了,譬如说金钱现前不为所动,譬如欲望现前不为所动,那你就捉贼了,这个贼就捉得稳了。
【㈢慧……如杀贼。】你有智慧烦恼自然就没有,尤其是顿悟无生,当下直入佛陀本怀即心即佛。【——三喻。】
【经文:】【⑴当持净戒,⑵勿令毁缺,⑶能有善法,⑷若无净戒,⑸安稳功德住处。】这五个我们解释一下:第一个你要持这个净戒,好好地保持这个清净的戒,勿令毁缺,不要毁犯它,能有善法,这样就有好的无量功德的善法,一切善法由戒而生。第四如果没有净戒的话,没有清净的戒。
【(灭善作恶众苦集身)】,你不持戒那苦就在后面,你杀人你放火你小心一点,你掳人勒索那你日子不好过,攻击别人伤害别人到最后伤害自己,所以要持戒,持这个净戒。那么持净戒就无诤,不要跟众生诤论,原谅、怜悯众生,我们日子过得安稳就好了,小亏不吃大亏你就吃不起。第五安稳功德住处,那么当然你有持戒的话,你就会安稳功德,就会安住在这个地方。
学律三心(佛经)
【㈠厌离有为。】什么叫有为?凡一切有所造作名为有为。【㈡求证菩提。】学戒就是要求证菩提。【㈢悲愍众生。】持戒就是要悲众愍生,不让他有所恐惧。
学律二要(弘一大师)
【㈠律己(慎独)。】就是自己一个人生活的时候要谨慎,就是没有人看到自己要谨慎。【㈡慎言(诚实语):】尤其是讲话,所以禅宗有一句话就是说,你一生一世装聋作哑那么阎罗王也拿你没有办法,他这个虽然是很平淡的一句话,但是很了不起,就是说我一生一世装聋作哑阎罗王一点也拿你没有办法,我不讲话他有什么办法呢?我不造口业他有办法吗?对不对?真的没有办法。所以说,【要言不烦,】重要的话讲一讲,不要这个烦恼,不要讲那个话烦烦恼恼的。为什么我现在不敢接电话呢?为什么不敢接电话?那一天一贯道的打来,师父,我是一贯道的,我现在弃邪归正了,我现在皈依三宝,我第一个问题讲讲,第二个问题一直讲一直讲,第三个讲了十几分钟了,我说好了,对不起时间到了,电话就挂断,还有的打电话来刚好我接的,就说你是不是师父,我说我不是,哇!声音很像,大家这样讲说我很像师父,你跟她讲你是师父,那你麻烦大了,她就会在电话里面鼓掌,好棒、好棒,她就赶快:老公,这个师父的声音,跟他问候一下。我的女儿在旁边跟师父:师公!(师父摇头)一支电话拿着一个传一个、一个传一个、一个传一个,没有办法,没有办法。老身不是专门在接客的。
所以现在不敢接电话,我听到那个铃声心惊胆跳,没有办法,她看到师父是高兴得不得了,拼命地一直讲,然后有的讲:师父!占用您的时间很抱歉,我就是因为怎么样痛苦。一直讲一直讲,然后她差不多每三、五分钟她就会多加一句:师父!占用你的时间很抱歉。女众很奇怪,她就明明占用我的时间还一直讲又不挂断,这才是奇怪,你一直讲就一直占我的时间,你就自己讲出来了,你为什么不要挂断你的电话,对不对?师父我从小讲给你听。我说:不用。又不是演电影,从小讲给我听,我那有那种生命,大家如果都从小讲给我听那还得了?这怎么会值呢?有多少时间来听这些话,不可能的事情,生命有限不可以这样做,所以说要言不烦,不要讲那么长的时间,对不对?所以我现在讲话就是这样,电话他如果一打来:你是师父。我说:对!他说:师父,我讲给你听。我说:你不要讲给我听,你有什么问题?你讲,一、二、三讲出来,一、你有什么问题?讲一讲,二、有什么问题?就这样子,他一直扯到旁边的,我说这个跟问题没有关系,第二点是什么?然后就一直给他讲一直跟他讲,然后一针见血地谈,没有事情bye-bye,多快,三分钟就解决,很快的,其实一个人三分钟的话,一百个人就三百分钟了,没有那个生命,真的没有办法,自己做师父的人有自己的时间,要自己的生命。【不失言。】
【一、经律佛语:】【㈠因戒生定,因定发慧………】(自利)。【㈡严净毗尼,】就是要清净持戒,【宏范三界………(利他)。】严净毗尼就是要清净持戒,宏范三界就是要做为三界的导师,要不然出家人怎么堪受众生的供养。【㈢毘尼藏者,是佛法寿。】毘尼藏就是戒律,是佛法的寿命,人人持戒,出家、在家持戒,佛法就永远不灭。【毘尼久住,佛法久住…… (护法)。】就是这样子,戒律住世佛法就在,戒在佛法在,戒不在那什么都免谈。
【七佛:】【㈠毘波尸佛Vipasyin】【A.戒经偈:】【忍辱第一道,佛说无为最。出家恼他人,不名为沙门。】忍辱是我们修行最重要的,佛在经典里面一再赞叹这个忍辱,但是忍辱要回归无生才是真的功夫,忍辱不会归到无生,这个忍辱那是意识情绪化变化而已,今天忍一忍,明天忍不住你就会发疯的,不可以这样做的。所以说忍辱第一道,忍辱第一道。佛说无为最,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认为这是最了不起的。出家恼他人,出家恼害他人,那你不恼他人,出家只有一个办法远离,远离在家众,你就不可能恼害别人,给一切在家居士保持一个距离,你不可能恼害众生,众生有所求自然就来找你,你一直找别人干什么?人家认为你要去化缘,所以我禁止我的徒弟跟这些在家居士,一天到晚跑到在家居士里面去化缘或者是一些,统统不要,有缘他自己来护持。不名为沙门,那么这个恼害别人当然就不是指修行人,就我今天来讲你叫我动一个念头,去残害任何一个人,去伤害哪一个众生,我都不干,不管你拿多少钱给我,我也不可能这样做。
【B.付法偈:】【身从无相中受生,】身从无相就是无形的业力,这个身体是从无形的业力而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就像这个幻化的种种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迷幻这个人心识这个分别心本来就是虚妄的东西,是我们强加分别才有的,幻就是迷幻这个身体。心识,我们心意识的分别本来就没有的,是因为你强加分别才有这些迷妄的执著,有妄执。【罪福皆空无所住。】这个罪也好,这个福也好,本来就没有,你无所住。所以我不是告诉你,你不要认为你做错事情,你就一直认为耿耿于怀:我不原谅我自己,我这个罪很重,我是怎么样没有救的人……阿弥陀佛,我叫他你:要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师父,我有希望吗?我是满身罪恶的人。你这样修什么行?世界上哪一个是圣人?没有天生的释迦,也没有自然的弥陀,你没有听过这一句话吗?难道释迦牟尼佛一出生就是释迦牟尼佛,有自然的阿弥陀佛,他也要累劫修行的,所以做错事情不怕,怕的是你不改过。
再来,【㈡尸弃佛Sikhin】【A.戒经偈:】【譬如明眼人,】譬如说眼睛明亮的人。【能避险恶道。】碰到坏的路他不走,远离恶人亲近善知识,坏的地方不去,酒、肉、女色一切的伤天害理的统统避开来。【世有聪明人,能远离诸恶。】世间有聪明的人,他就远离这些痛苦,为什么?造恶因你就得恶果。
再来,【B.付法偈:】【起诸善法本是幻,】意思就是你修行了一切的善法那也是虚妄的,不可以执著。【造诸恶业亦是幻。】恶业也是违心所做,善法是心恶法也是心,意思就是叫你要放下。你要如实知道一切法空性,你不要太狂妄自己认为是修善,因为一切善法是妄,你不要太自卑自己,因为一切的恶业也是虚妄的,只要你一心入于无生,立刻冰消释解没有关系,不管你的淫心有多重,不管你偷过多少人家的东西,你要好好地求忏悔,佛不可能舍弃一切众生,但是你要原谅自己,所以禅宗有一句话:“若知己为法王,一切恶业即刻消灭”。这句话很厉害的,若知自己为法王,一切恶业即刻消灭——如果你肯定你自己就是法王,一切恶业当下就消。你就是法王,我就是大丈夫。若认知自己是法王一切恶业即刻冰消,马上就消除。法王无上尊,你的心就是,当下就是。所以起诸善法本是幻,遭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身聚沫,这个泡沫一起来马上就消失了,心如风,这个心要让它畅通无阻就是无所住的意思。风不执著一些,不停留在哪里。【幻出无根无实性。】这个幻化出来根本没有所谓的根本,一切都随业而转,无实性,没有实在的这个自性,缘起无自性。
【㈢毘叶罗佛Visybhu】【A.戒经偈:】【不谤亦不嫉,当奉行于戒。】我们不毁谤别人,毁谤别人伤害的是自己,毁谤别人的人内心不能拥有善法,因为他起恶心就先污染自己,别人没有让他伤害,他已经先伤害自己了,他自己已经寝食难安了,他要想尽办法编一套理由来巩固自己错误的见地,不谤:不要毁谤亦不嫉,不要嫉妒那一些,你本来输了一层了,你又嫉妒别人,输人家两层了,不可以嫉妒别人。人家有优点我们随喜我们赞叹,当奉行于戒,你应该好好地持戒。【饮食知止足,】就是饮食方面愈简单愈好,能够养活这个躯壳也就可以了。【常乐在空闲。】你很希望在没有吵杂溃闹的地方,心里安住在清净处。【心定乐精进,】心能够定的话,那么精进就会很快乐的。心定乐精进,你这心你非常希望去精进修行,【是名诸佛教。】这才是真正的佛教,不要伤害众生。
【B.付法偈:】【假借四大以为身,】我们这个地、水、火、风,这是我们的色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心本来就是无生,所以我就是用这四个字在修行,一切法无生本来无实性,我就是用这个字在修行,一切法本来无生,缘起自性本空,无所执著无所动念处动念即乖。若有能观即成所观,所以能所双亡那是天台宗的修行,我不是用这个方法,我是用这个但观无生直趣菩提,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一切法无生,缘起自性本空、无一法可得,就是用这个方法修行。当我起烦恼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这根本就是假的东西,你烦恼什么?别人在伤害你,你一样的存在,当你做的功德别人不认识你,你的功德还是存在,就是这样子,圣者永远不寂寞。强人不寂寞,圣人也不寂寞,世间的强人不寂寞那是好色,圣人不寂寞的话,那是见性彻悟本性,不一样的。再来,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如果你把这个境界放得下叫做前境若无,放得下这个境界的心也就没有了。【罪福如幻起亦减。】这个罪福如幻就是虚妄的起亦灭——现在一起来,意思就是你现在再大的福报有一天你就必须死挡不住的,谁也没有办法挽留你,所以同学们要精进修行,不能够停留,不能够在虚妄当中打转。
【㈣拘留孙佛Krakucchanda】【A.戒经偈:】【譬如蜂采华,】譬如这个蜜蜂去采这个花朵的甜味,【不坏色与香。】它不会去破这个色,也不会去伤害这个香。【但取其味去,】只有取这个味,【比丘入聚然。】把笔拿起来,聚然就是城市人多的地方,比丘入于人群当中。【不违戾他事,】绝对不会去伤害别人的事情,不违戾就是不会去伤害任何一个人。【不观作不作。】不管别人作善作恶,不作善不作恶,不管放下。【但自观身行,】你要自己观照自己有没有修行,【若正若不正。】你看这个佛成道,人家讲那个话就是那么的了不起。他才不会像众生一天到晚烦烦恼恼的。你怎么样烂你怎么样差,你是谁,你应该怎么样?佛才不会,他就会告诉自己,我应该怎样而不是你应该怎样,你看我们这个僧团没有纷争。为什么?大家都观照自己,哪有什么纷争呢?这个僧团是由个体而构成的,每一个人都管自己,你说这个僧团会乱那才怪,我才不相信这个僧团会乱。为什么会乱?对不对?不可能的事情,每一个人教导自己,每一个人升华自己,每一个人约束自己,你说这个僧团会乱那才怪。你师父不教那你当然就让你徒弟乱,对不对?师父不教徒弟就会乱,所以要告诉他们,所以我就像一把火,点燃你内心里面的灯,其实不是我的火了不起,是因为你里面有灯才点得亮,才点得明。对不对?我这一把火要是去放在水里面点不亮,你们每一个心中都有清净的自性的灯,所以,我这一把火就点下去,对不对?你们就会烧亮了。所以跑去日本的一个很会跳舞的那个叫做什么?女众那个叫什么?刚刚回来四个字的——欧阳菲菲:我的一把火点亮你的心。你听过这首歌,加了一句感叹词,我如果学歌星有一点像,这边不能混就去混歌星。好了,所以说佛讲的话你看每一句,为什么这个要背?每一句话背起来都是受益无穷,受益无穷。
【B.付法偈:】【觅身无实是佛身,】你要找这个身,无实不是实在的是佛身。因为佛的身是无相,佛身无相以众生心为相,【了心如幻是佛幻。】了知这个心就像幻虚妄的,那么就是佛的幻,佛自如其幻。【了得身心本性空,】如果你了解知道,彻底地了解身心本性是空,【斯人与佛何殊别。】这个人跟佛有什么两样呢?
【㈤拘那含佛Kanakamuni】【——A.戒经偈:】【心莫作放逸,】就是要精进,【圣法当勤学。】那么就是不能离开善知识,要学圣法不可以离开善知识,【如是无忧愁,】这样子就没有忧愁【心定入涅槃。】所以我一直鼓励你们要报这个唯识研读班。
【B.付法偈:】【佛不见身知是佛,】当然佛不见身才知是佛,【若是有知】如果见自身【别无佛。】如果你看到自己的身那还有什么佛可谈呢?别无佛,若是有知,如果你知道你的身体是佛那就不是佛。【智者能知罪性空,】有大智慧的人知道这个罪性本来就是空的。【坦然不怖于生死。】这一句话应该用笔画起来。我们一般人都是自认为自己罪恶很重,所以自卑心很重,你看智者能知罪性空,对不对?他一切的恶业罪性本来就空,但是不能认为说罪性空就拼命地造业,这个就完了,要不昧因果。虽然这个因果也是虚妄的,但是对众生来讲就是实在的苦报。所以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于生死不恐怖。同学们当你怖畏死的时候,我教你一个绝招,你内心里面这样观照,用两种情形观照:你如果有一些影片的话,有一个影片叫洪荒世界,描述几百万年前的人类,当你看到那一部影片的时候,那时候没有什么语言,没有什么文字,就拿一支矛为了每天刺杀动物来吃,然后穿了这个兽皮就在地震所遗留下来的地上,这样跑来跑去地过生活,就到海水里面刺鱼来吃,那么就是过这种日子。那么过这种日子在一刹那之间已经几千万年过去了到了今天,何况我现在,我们现在已经二、三十岁了,所以死是一种很自然的定律,你并不需要恐惧它。你要恐惧生,不应当恐惧死,有生一定有死,这是自然的定律,恐惧死亡是愚痴的人。
第一点你用这种观念,宇宙天地万物,从几千万年到今天没有一个不死的。第二点用怎么样观照,用那个伟人观照,拿破仑死,毛泽东死,对不对?林肯死,富兰克林死,肖邦,肖邦知道吧?音乐家,罗素大哲学家,泰戈尔死对不对?有一天美国总统布什也是要死,赚死就对了,布什赚死,他也要死,对不对?你就想想看你算老几?你能不死?自自然然地心里就很坦然的,所以到临命终的时候,眼睛不要闭不起来,当眼睛闭不起来的时候,大家都要死,眼睛就闭上了,没什么大家都要走这一条路的。第三点当我这个眼睛,此地死极乐世界莲花生这个就更大的力量了,其实叫你活着也是很痛苦,活着实在是一种负担,所以我常说不知道是死人哭活人,还是活人哭死人,搞不清楚。到底是死人哭活人,还是活人哭死人,还不知道。解脱的人得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来接引,那是你愚痴的人才在这六道轮回里面打转,是谁哭谁?还不知道。电视有一部片子,昨天还是前几天看到的,他一直闯,一直闯,一直闯把这个年龄调换了,他的爷爷跟他的孙子调换这个年龄,结果时间到了要这个灵魂对调,这个年轻人一直跑、一直跑,整个医院一直跑,这个灵魂要对调,整个医院里面一直跑,一直跑,他看到那里面一个死人盖着,一个死人盖着,然后一翻开结果一个老太婆。她说:盖好。他吓一跳,这个死人怎么会讲话,那医生说她习惯这样子,习惯于把自己像死人一样盖着,所以坦然不怖于生死,你一定要死与其恐惧,不如欢喜地接受它,没有办法,谁都逃不掉,一点办法也没有。(未完)
十四讲表29:三千大千世界:三界次第安立、七山八海、四大部洲须弥诸山
十四讲表30:三界六道二十五有,十方佛刹,二十重华藏世界,色法
十四讲表31:色法、心法,六根追逐六尘,佛法内容设施梗概,戒定慧
十四讲表32:戒定慧,五分法身,三学功用,三无漏学,法分五宗,十宗
十四讲表34:佛子亲疏,五时八教,一心十界十如,十缠,十使利钝
十四讲表37:八关斋戒,五逆七逆,十恶十善,大乘小乘三忏,四谛十二因缘
十四讲表38:十二因缘,四谛四果,转法轮三义,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
佛学十四讲表39:六度万行:布施有三及布施功德,持戒有三及持戒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