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藏经 12 :修定对往生是非常的重要,持戒有福,布施也有福,修定也有福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9.05.03)

近期的目录链接(2019.06.04)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全)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70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


地藏经讲记12

台湾高雄文殊讲堂(1995年2月18日)

地藏经讲记 12

慧律法师主讲

真正一个很行的人他一定住在丛林,住在僧团,让这些意见不同的人,磨一磨你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有我还是无我,你有着还是无着,这要有事相,对不对?有事相才是功夫,过去我们住在一个道场的时候,煮出来的东西,一个比丘嫌这个,嫌那个,嫌弃,我都把他叫到旁边讲,我说:你稍微想想看,煮菜的人要四、五点就起床,还得去买菜,再来挑菜挑虫,虫要挑起来,虽然有时候豆包炒得比较黑,有时候味道不一定会适合我们,饭煮得比较硬,但我们要稍微想想看,厨房的人有多辛苦,再说我们这些农夫有多辛苦,对不对?粒粒皆辛苦,我们内心稍微想想看,所以我这里的徒弟,最近都换他们在煮,都担心不合我的胃口,当师父的人哪有这么差劲的,你随意煮我也随意吃,不然我也包面,难吃我也保持沉默,我不会对你讲什么,为什么?我不是为了吃才来出家,今天我若为了吃,一碗饭好吃,才来挑吃、挑穿,这样我不用来出家了。所以当徒弟的你都不用担心,你煮得熟煮不熟烧焦,我也也是笑一笑而已,你不用担心,但是你不可以故意烧焦,试看师父有执著没有执著,不用这样试我,这样试验有罪过,对不对?

所以我就把比丘叫过来,我告诉他:我们不要这样,我们要用感恩的心,他说:喂!慧律法师,要怎样用感恩的心!我告诉他:我现在讲你要听吗?他说:好,我听你一次。我说:你听我一次试看看。这样好,明天起那个煮饭的调走,明天起换你下去煮,他说:好,我下去试看看。哇!更严重,煮得一塌糊涂,因为他不熟悉,亲自去炒看看,豆包要用慢火,他不是,他一下就用烈火炒,一下子发黑,这我内行的,对不对?菜炒起来青翠,色、香、味俱全,对不对?他说:真的很惭愧,我说:你除了包那个头巾有像厨师而已,煮起来没有一样能吃。这样我们就了解过去我们多么自私。所以这个无着的智慧很重要的,very important,这个无所著的智慧要感恩,要感恩,对不对?你看看,我们怎么吃饭,不管桌上摆什么东西,我们都观想,吃下去喉咙三寸之后拉出来都是臭的,真的,这样我们就解脱,吃下去只要进入喉咙,再经过肠子消化,也不用经过肠子,只要吃进喉咙再吐出来你就不敢吃,这样你执著什么,吃得饱就可以了,也就可以了,太享受了。地藏王菩萨用沙煮饭,对不对?我们还有一碗饭拌酱油,所以说这个无著的智慧很重要,对一切相全部放下。

我们怎么吃饭?欢喜心吃饭,感恩的心吃饭,我们想厨房从早上忙到中午十一点,我们现在过堂,我们连一点辛苦都没有,饭、菜端到前面,我们嫌这嫌那,你想想看我们是个修行人,所以告诉徒弟,你们不用担心师父,是师父要担心你们。你们不用担心师父吃得饱吃不饱,我只要能入口,你不要煮得太硬,因为我年纪大了,不要煮得太硬,咬不动就不好了,吞得下去我就吃,若吞不下去,你放心,外面有素食馆,我不会饿着,是啊,说真的,实话实讲。某某人到外面帮我买个便当,今天煮这个要命,这要地藏王菩萨才吃得动,因为我无所著,我不会漏你的气,但是我身上有钱,我会想办法,无著的智慧。

【次修后得智,】后得智就是权智,就是所谓的有,要在俗谛,建立俗谛叫做后得智,要建立俗谛,因为无量的法你要建立,你不建立无量的法,你怎么说法呢?所以唯识一定要懂,唯识就是建立一切法,中观一定要懂,中观就是破一切法,那么唯识跟中观,唯识讲有,中观讲空,这个是西域二大支派,所以你若不懂唯识学,你简直没有办法入道,没有办法入门,你简单没有办法,为什么呢?那些万有所建立的名相,你根本不懂,有的人唯识学没有听过,你《唯识二十颂》没有听,《八识规矩颂》没有听,《百法明门论》没有听,《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八识规矩颂》乃至于《唯识简介》,你没有听,你要怎么听《楞严经》?你根本就没有办法,你《起信论》都不懂,三细六粗,对不对?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什么三种细的,六种粗的,在讲什么,什么细?什么粗?奇怪!不晓得在讲什么,你根本搞不清楚那是什么东西,所以你要研究楞严,你基础打不稳,你不要听《楞严经》,没有办法,听不懂你就是听不懂,再听一百遍你就是听不懂,因为你没有基础。所以唯识很重要的,还有《十四讲表》。

次修后得智,【能通达无边世界之事,】菩萨当然每样事情他都懂,【属如量智,】如量智,【又名无碍智。】【若以我无碍智。观如来所说,即闻即当信受。但未来末法之世,小果声闻,天龙八部,智浅障重,】我们现在就是这样智慧很浅障碍很深,【虽闻如来所说无不真实,】【设使顶受佛言,而不解其旨趣,】旨趣就是宗旨,【必心生怀疑,】他自己不懂,因为佛的境界太高,【惑久不解,难免发言兴谤,】所以小乘的就高诽谤大乘的,【则堕恶道矣。唯愿世尊大慈大悲,广说地藏菩萨,最初因地,作何利他之行。立何度生之愿,而能成就不可思议神力,度无量众生,已成佛、当成佛、未来成佛呢?唯愿世尊,为众解说,令末法众生不生疑惑,断疑生信,获大利益。】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座山作一个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条恒河的河的沙,一粒沙,一界就是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以一尘作为一劫,以一个微尘当作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以来,千倍多于上喻,】这个比喻你听得懂没有?看佛祖多会讲话,这种的经典若世间人可以跟我讲这种的形容词出来,我马上跪着跟他顶礼,他有办法这样子的形容,那种那么久远劫,你再读一次看看,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一点当作一个数,作一个恒河沙,这条恒河沙的每一粒沙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一界,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里面,一粒沙当作一劫,一劫之内所累积的尘数全都把它当作劫,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以来,千倍多于上面的比喻,这样看佛多会讲话,你讲得出来?这电脑能解决吗?电脑的流程一样算不出来,这个不能和天文数字来形容,这个只能用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不能说,没有办法讲,就是这样子,这样慢慢自己体会,也体会不出来,按照这样念,你到最后就:噢,很久。只能这样感触而已,其他你没办法形容,【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

【此乃是地藏菩萨愿远行长之文。】

【大千世界的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已不可计数。】

【何况一物作一恒河,一一恒河沙,已多无数。】【何况一沙、一世界、一一世界内的一尘一劫,更多无量。何况一一劫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更不可量。】【以此无量之劫,比地藏证十地果位已来,超过千倍于上。】【十地菩萨证佛法身,能分无量身,到无量世界,上供诸佛,下化众生。】【十地者:初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这个如果要再讲的话,哦,这个就不得了了,这还要解释这个十地菩萨,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我们就这样带过去就好了。因为我这里有资料,这里有资料的话,再解释这十地,哎呀!这个时间太长了。因为我们在《唯识学》也讲过了,我们在《楞严经》也讲过了,这都有,或者是我们在这个天台的《教观纲宗》谈到十地的问题,【十地位满,便证菩提。】【而地藏久证十地而不成佛者,为度众生故。】【其度生本愿,广大甚深,所以能度无边众生,已成、当成、未来成菩提。】【又何况地藏在十以以前,声闻辟支佛地,便开始度众生。】【难怪乎,其愿远行长,故能成就今日来会之众多。】

【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

【此句结地藏菩萨,从愿起行,由行成就威神之力,不可思议。】【以此不可思议让神力周遍法界,度脱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转凡成圣,其神力巍巍乎,】这个巍巍就是高大的意思,【荡荡乎,】荡荡是广大的意思,不是放荡,巍巍是形容,哦,太高大了,这个荡荡就是广大,如海一样的广大无边,其实应该讲如虚空,【充满世间矣。】所以我们也要念一下地藏王菩萨,念地藏王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镂这个念lou(三声),刻镂就是彫刻的意思。【塑漆形像,】塑就是用泥土来捏造人物形像。漆,各种黏液涂料的统称,分天然油漆,跟人造的漆,有二种。【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就是《地藏经》有讲,所以说若要当菩萨,若登高一呼:我这里要作一尊菩萨,大家都要出钱,当时我们在建这个文殊讲堂的时候,说要西方三圣,画西方三圣三十万,出钱,请玉佛,一谈到大家都要出钱,若说上面的佛像大家都要出钱,厕所都不要,厕所都没有人出钱,我不曾听:师父!这让你建厕所。

所以说众生很清楚就会了解,众生还是很执著这种东西,他要雕刻佛像,有一种人是非常执著,你叫他拿他,他不要,他怕你把它用到别的地方,他一定要送米,我当时在忏公那里,师父福报实在太大,有一次人家送米送很多,吃到长虫,我当时是在家居士,师父都叫我处理这些,很麻烦,虫要挑起来,又不可以让他死,死就犯杀生,迷还比较好挑,人家送香菇来,送一整布袋,师父福报是很大,我常常说:师父福报很大,若是办八关斋戒,若是办夏令营,送很多香菇,吃不完,都从里面长虫,我一敲一敲,一、二只跑不出来,里面,我有看到它,它有看到我,他不跑出来,我拿他没办法,煮下去当场死亡,不煮香菇又不能丢掉,施主的好意,很是麻烦。香菇放着,放着它也不会跑出来,出家人不敢处理这种事情,出家人处理这些他犯杀戒,我后来没办法了,硬是打它,硬是敲它,你知道吗?一颗香菇里面一敲好几只,香菇的虫,敲,为了吃那一颗,敲,敲….,至于我,我想到一个办法你知道吗?以后香菇长虫,我放在旁边,拿到比较远的地方,洒大悲咒水,这里布施给你,常住的东西,布施给你,没办法,我煮了你要当场死亡,是啊,对不对?香菇,这种情形每一间道场都有,直到遇到常禅法师才解决,我就说:这都是虫,这怎么办?常禅法师说:很简单,煮下去就浮起来了。他在开玩笑,谁不知道煮下去就浮起来,我们两个都会讲笑话。当然出家人是讲一讲,开玩笑的,不是真的,这要先说明,对不对?我们两个因为感情很好,无所不谈。

所以说众生就是一定要买米,要不然就一定要买香菇,这个就非常不好处理,光是吃着,像荔枝才是悽惨,荔枝一次送送好几筐,整车来,吃不完,然后荔枝发黑,到后来没有办法,丢掉,怎么吃都吃不完。我跟众生开示过了,我跟他说:折合现金,我们出家人不是爱现金,是因为这样我们很方便,现金锁在金库,不坏不烂,这不是开玩笑,事实就是这样,叫你折合现金,每次都要买现成的东西,吃不远就没办法,真的,有时候人家送油来,你知道吗?一次整卡车,有一次我们办法会的时候,人家送一卡车来,我才开玩笑:从今以后比丘都不可以吃饭,这些油都拿起来,用喝的就好了,不然怎么喝得完,很惊人,整卡车的油,唉哟,没办法,整卡车怎么煮,整天喝油就好。师父讲的是感触,我们出家人也有苦衷,因为我们出家人要在家护持,在家人有的很固执,他一定要买米,一定要买油,一定要做什么,我们出家人不敢讲话,没办法。如果说:你换现金,咦!出家人怎么这么爱钱,对不对?又不能讲,讲经时我们来开玩笑,半讲笑话,半讲我们的苦衷,我们的苦衷就是在这里,以后你们就晓得怎么处理,真的。

【此文显地藏神力,充满法界。】【若有善根的男女,闻地藏名,念地藏的功德,念念无间,感应道交,则地藏的功德,透入此人身心,此人仗地藏功德百返生于三十三天,享天福,同时又能见佛闻法,依法修行,止恶修善,永远不堕恶道,赞叹地藏功德,瞻礼地藏功德,或者称地藏功德名号,供养地藏功德,乃至彩画塑漆,】塑漆,彫塑或是油漆,【地藏功德形像。】【如是等悉仗地藏神力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矣。】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哎呀,佛怎么这么庄严。我要跟大家讲,我梦见这个梦,梦是虚妄的,但是这要讲。我那天在睡又不是在作梦,好象很清醒,我这个左腿的脚底突然间裂开,裂开来,咦!跑出来一个小孩子,一个小孩子出来的时候,哦!变大,变大的时候,世尊的三十二相,结果原来我看到,出来的时候一直放光,哦,怎么有这么庄严的孩子,真的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他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那个光非常的亮,非常的庄严,我知道那个是释迦牟尼佛,怎么会从脚底呢?这是作梦,这是师父的梦境,梦境当然是虚妄不实,但是非常清醒,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佛像,我那一天半睡半醒,也不算睡觉,哦,非常庄严,而且看过去像太阳光一样射出来,他的相貌非常庄严,佛陀的相,知道那个是释迦牟尼佛,我在梦境里面,哦,世尊!世尊!无上的庄严的世尊,赶快磕头顶礼,世尊从脚底跑出来,真的不可思议,这个到底要表示什么呢?不晓得。讲《地藏经》没几天之后,就这样子的一个梦境,到底是表示什么我也不晓得。

所以这个是非常的庄严,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就是你一定要发度众生的愿,要久远劫,不可以这辈子而已,【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这很重要,广设方便,非常的重要,就是说方法要正确,要善巧,否则再好的佛法,对方都不能接受,这个很重要,这四个字就是包括一切佛法,宣扬佛道的人,一定要广设方便,一定要广设方便,你没有方便法,你没办法入道,佛法很好,像一个人感冒,药很好,他不吃,再好的药都没有用,对不对?佛法很好,你打死他都不来听,再好的佛法也没有用,所以这个广设方便,这个很重要。【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此是佛显地藏,最初发愿度生之文。】【佛告文殊师利:地藏菩萨,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富长者子。】【当时有佛出世,号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师子能奋迅顿脱尘劳,】尘劳就是烦恼,五欲六尘,【前进后却迅速自在,表菩萨入定,却除微细障定之法,】微细障定就是指微细的法执,我们一般人修行得到一点法的喜悦就停顿在轻安,完了,轻安跟见性,一线之差,轻安,注意听哦!轻安是喜的觉受,那是虚妄的东西,包括当你在喜悦觉受的当下,这个也要放下,这个就是三昧,这个就是见性,这个就是本性的东西。轻安跟三昧是不同的,轻安是觉受的一种,觉受我很欢喜,禅坐的时候内心一直喜悦,一直内心很平静,一直喜悦,如果你不赶快回光返照,放下这一份的喜悦,糟糕,落入法我执,你对法的认同,产生了喜悦的执著,叫做法我执。那个是轻安,不是见性,不是三昧,三昧连喜悦统统要放下,那一份觉受的喜悦,喜悦感,轻安,全部要放下,不能执著,有的人打坐得很喜悦,就落入喜悦的坑里面,完了,所以微细的障定当然就是佛菩萨才有办法,如果你要入于三昧,这个觉受跟三昧,还是很重要的分别。觉受不是苦受,就是乐受,就是喜受,忧受,就是不苦不乐受,所以轻安我们来讲叫做喜爱,接受我们有一点定的喜爱,这个还是妄,;轻安也是一种妄,不能执著。如果你认为这个叫做禅定的话,那真是离谱了,你没有进入法性,法性无长无短,无乐无喜,无苦无乐,无舍,一切受全部放下,一切受不受,一切法不受名为正受,这是正确的三昧,这是真正的定。

【出入三昧,捷疾。】捷疾就是快速的,迅速的,【便能证入一心,具足万行,一即一切名具,一切即一名足。】【因此三昧力,而成正觉,从因德立号,故名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如来者,从真如实际,来成正觉也。】

【当时长者子,见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炳著,】炳著这个著叫做光耀显著的样子。也就是明显,著就是明显的意思,这个光明这么明显,我们见到佛就有光明,别说见到佛,师父在梦境当中见释迦牟尼佛这样子的庄严,那真是不得了了,何况是见到真的世尊,那就不得了了。但是我们没有福报,见不到佛,不过没有关系,佛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我们也不必执著,自己感慨业障深重,不能跟佛同时在世,见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但是没关系,我们还可以听到真理,还可以听到真理。【心生仰慕,又知佛相好,是百福庄严,三十二相,则三千二百福庄严,如是相好之福,不知佛修何万行之行,发何四宏之愿而得成就?】【从性起修名行,依理发誓名愿。】【不知佛从性起何修,依理发何愿,而能成就如是相好?】

【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佛身相好,必须长远之时,脱度一切受苦众生,】我不要自己快乐而已,痛苦的留给别人,快乐的自己来享受,这样不可以,大丈夫舍我其谁,荷担如来的家业,义不容辞。如果我们今天做一个出家人,为道牺牲,为众生牺牲,为佛教牺牲,值得!非常值得!所以内心里面无怨无悔,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路线,我们要度脱一切受苦的众生,我们自己辛苦一点没关系,不要让众生受苦,若要当法师,出家,应该要有这种的心理准备,不要痛苦给众生,快乐才自己来。【众生苦尽,佛功德自成,相好自现。】【灭苦得好果,度苦是好因,欲得极好之佛身,须度极苦之众生。】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闻佛开示,便于佛前,发尽未来际,不可记劫之时,度脱六道受苦之愿。】【从愿起行,广设方便,解脱六道罪因苦果,】我们若没有造这个因,我们就不会受这个苦果,我们既然受这个苦果,在座诸位,我们在苦果的旁边,应该写:无怨无悔,没有怨恨,没有后悔,世间绝对没有说….,你相信因果吗?对不对?那就无怨无悔嘛!这个苦果你本来就是要接受的,你生长在这个家族,受尽一切苦,这个没有人叫你来的,谁叫你来?你的业力叫你来的。这没什么好埋怨的,所以说因为我们有罪因,我们有苦果,但是我们若能将这个苦果化作智慧,唉,苦果变成善因,佛法真是圆融,这个苦果就会变成我们善的因,因为我们知道世间痛苦,懂得赶快修行,这个苦果化作善因。

所以广钦老和尚讲过一句话,这句话我觉得很重要,一个修行人应当能够把有化作无的能力,有就是执著、分别,无就是空性,一个修行人一定要将这个著相化作空性,无所著的这种能力,才是真正的在修行。所以我们今天无论遇到什么境界,不要老是说,我是凡夫,我还是很执著,我是凡夫,这样也会阻挡自己前进,不要常常拿凡夫来挡自己,这变成挡箭牌,师父讲他二句就不高兴,唉呀!师父讲你是为你好,他就,我还是凡夫,这样答案就出来,就挡住了,意思是讲这句我是凡夫,就是圆满的答案了,你奈我何?你拿我没有办法,这句很多人常常在讲,是不是这样?如果说有的人讲:我是凡夫,有时候是谦虚,师父讲我是凡夫,对不对?要谦虚一点嘛!但是我很幸运听到佛法,师父若在教化我们,我们要听,不可以用凡夫来作挡箭牌,挡箭牌,不可以。我是凡夫,我还会执著,那你变成是退步,学佛就变成退步,你不要忘记你是法王,法王就是你,你就马上得到解脱,要直下承担,这一句你没有听过吗?不要常常用我是凡夫而搪塞,那你就不长进的一个愚痴的人,不长进的一个大愚痴的人,常常用凡夫来挡。

所以说这个罪因苦果,【而自愿方满,我行始圆,方成佛道。】【而众生无尽,所以其愿亦无尽,无尽之愿,故名大愿。】【于彼佛前,立斯时长行广之愿。】就是说长时间的行这个菩萨的广大之行愿的意思。【因此于今过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广度众生。】

【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世有佛,事情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此乃过去不可思议劫前,有佛出世之文。】他现在是说过去一段,一段,一段过去的因缘,【佛不是常常出世,经过无数时劫,众生善根成熟,感佛出世。】【例如释迦灭度,我等善根成熟时,弥勒方出现世间。】【弥勒说法,大众善根成熟,一闻法便悟道,所谓龙华三会,】龙华三会,诸位,现在翻开75页,看中间,闻者同时得道,第一会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果,第二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果,第三会说法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果,九二六亿人是受五戒,九十四亿人受三皈依,九十二亿的人一称南无佛,所以我们这辈子若没有把握,我们念地藏王菩萨,接着等弥勒佛降生,但是最好是不要,最好是不要等到弥勒佛再来,这辈子你就要去,底下说所谓龙华三会【度人无数。】

【过去不可思议劫,这么长久时,虽有佛出世,众生愚痴不知,而佛能知。因佛有三达之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智慧知过去世无碍,犹如今日,】【智慧知未来世无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故名三达智。】就所谓的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通过去、现在、未来,【所以过去有佛出世,唯佛能知,佛号觉华定自在王者,以定慧立名,】【觉华定是定,自在王是慧,觉是观也,心如莲花,以慧观心,心开便入三昧,】心开就是烦恼,放得下叫做心开,在座诸位!为什么莲花不开?什么叫做花开见佛?我们研究佛法很久,我们能否体会这句话,要注意听!什么叫做花开见佛?你心花开就是见佛,就是说心的智慧开了,就见佛,那个花其实也是不离心,就是觉性的意思。我们的心若烦恼,花就不能见,花不开也没有办法见佛,烦恼断,万缘放下,一念提起就是花开见佛,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要真才实学,不可以只做表面的功夫而已,表面的功夫就是说我也认真念佛,我也仿真拜佛,我也认真在持戒,不过碰到一点小事,烦恼不断,你一样不能花开见佛,是不是?所以心开便入三昧,简单讲开就是悟的意思,如果你加一个【悟】字,那就更清楚,心开悟,便入三昧,为什么?见到不生不灭的东西,见到如来大圆觉性,【故名觉华定。】

【如来藏经云:】《如来藏经》这本经总共是一卷,汉译的本有二个,一本是《大方等如来藏经》,是东晋佛驮跋陀罗翻译的,收在大正藏第十六册,另一本叫做《大方广如来藏经》,唐代不空三藏翻译的,在天宝五年跟大历六年翻译的,收在大正藏第十六册。这是《如来藏经》这么说,【佛观一切烦恼心中,有如来结跏趺坐,】就是一切众生大家都有烦恼,简单讲我们的烦恼当中就有坐一尊佛,只是你没有发现,【严然不动,德相具足,】在座诸位!我们每一个心中都有一尊佛,都是结跏趺坐,都是如如不动,只是因为我们不会运用,变成看到相,我们当作这是真的,不了解假一切相到最后终归毁灭,所有的执著、分别都是多余的痛苦,负担,我们就会当体即空,生即是无生,空就是无生,这种东西了解了,佛就现前,所以佛观一切烦恼心中,有如来结跏趺坐,严然不动,德相具足,难道不是大家本性都具足,【此乃心中有佛,唯观能知,】观就是回光返照,所以师父一直交代大家要回光返照,你找一百间道场都没有用,你若有善根找一间道场,好好冷静坐着回光返照,你马上悟道。你若不懂得回光返照,从外一直追求善知识,找一百间你也不会开悟。

所以唯观能知,【不观则不知。】【自在王者。以慧照一切法,得大自在。】【如法华经云:】这是《法华经》这么说,在旁边写个:譬喻品第三,【我为法王,以法自在。】这句话出自《法华经》的《譬喻品第三》,我为法王,以法自在,【自在者将一乘法说为三乘,将三乘说为一乘,故云于法自在。】师父跟诸位讲过《法华经》很重要,因为很多经典都引用《楞严》跟《法华》,所以这二部经典,大部的经典我们都讲完了,幸好都讲完了,还没有往生,这样已经算很好了,大家也算很有福报,有缘,【此佛寿命很长,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梵语阿僧祇,此云无央数,】【时世人民,寿命长故,佛寿亦长。】佛的寿命也很长。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像法之中,】像法就是相似的意思,是说佛陀入涅槃不久,还有修有证的人,就是类似,像就是相似正法叫做像法,【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宿世的福报很深,【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此乃圣女福厚之文。】【“像法”者,佛灭度后,佛法流行世间,而有正、像、末之分。】正法就是有修有证,像法就是证的人少,修的人多,末法只有解或者是信,修证的人几乎没有,我们现在就是末法,末法实证的人太少了,【例如释迦佛灭度,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我们现在离世尊已经三千多年,【彼佛亦复如是,正法灭后,像法之时,有一位婆罗门女,出现世间,此女是处女。“婆罗门”者,此云净行,净修梵行,】也是修行人,【志生梵天故,是印度之大姓也。】大姓就是很高贵的意思,印度的大姓就是比喻高贵,比别人更高一筹,所以大部分婆罗门都是一种我慢比较重,因为出世在婆罗门太高贵了,【婆罗门女,宿福深厚。福有三福:一持戒福,二布施福,三修定福。】但是佛教讲修这个定,这是跟智慧都是同时论断,就是说定里面必须要充满了智慧,一般的人活着时就没办法定了,往生以前要定更加困难,修定对往生是非常的重要

《阿含经》里面有记载,一个比丘已经证到阿罗汉果,有一天他在洞里修行禅定的时候,被毒蛇咬到,这毒气攻心,他知道活不了了,一般的人被毒蛇咬到心就开始乱了,这位比丘因为已经悟到无我,他就拜托舍利弗:舍利弗,拜托你帮我扛到洞外,看看阳光,跟这些比丘最后的告假,最后的说一声。舍利弗就把他扛出来,所有的比丘集合过来,包括在家人,看他的面相非常安详,没有一点恐惧、忧郁、取舍,是那么的安详,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人照理讲被蛇咬到毒气攻心会痛苦、会挣扎,乃至有求生的欲望,比丘知道自己没救了,人家问:尊者!你怎么能这么定,那么安详,来接受这个死亡?他就说:世尊早就讲过了,我们这四大无我,五阴是苦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很早就悟到无我,也无我所有的东西,离开这世间就像脱离一层肮脏的东西,所以我欢喜接受。

因此我们在家居士从此以后认真的修定,定当然就是有智慧,我们在《唯识学》里说,阿罗汉有定解脱,也有慧解脱,其实并不是说慧解脱的人没有定,也不是说定解脱的人没有慧,不是这样子,而是说比如目犍连他专修定,突显这个定也可以断烦恼,但是你说目犍连他全部没有慧吗?不可能,舍利弗就专修慧,难道他都没有定,这也不可能,所以只是突显他在修的过程上,只有佛是比较圆满。

比丘在临命终心定定到内在非常安详,感化很多人,所以我们要了解缘生跟缘起。在一般人来讲,都认为缘生跟缘起两个名词是一样,其实是不一样的,缘起是动词,缘生是被动词,缘起就是说我这一刹那之间要成就一桩事情的时候,它正在进行,叫做缘起,比如我们现在来讲的话,缘起,形容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这一刹那之间,这可以说缘起;缘生不是这样,它是被动的过去式,已经生出来的东西,比如文殊讲堂那是缘生,它是已经生出来的东西,存在的一个事实,已经成为过去的被动式。所以你说缘生等于缘起,那是不对的讲法,因为我们对佛法没有深入,才说缘生就是缘起,很勉强来接受,其实这两个完全不同,不是很深入经藏的人,只好说勉强可以这样子。

若要修持戒有福,布施有福,但这个修定,哎呀,这个福最重要,你临命终要完全靠这个“定”字,你持戒有福,但若平时你的心散乱,临命终真正的福生不起来,“定”换我们现在的内在的名词叫做安详,心里面充满了智慧的安详,而不是说没有智慧,傻傻的。持戒有福,布施也有福,修定也有福,【三福具足,故名深厚。既然宿福深厚,品德纯和,因此亲戚宗亲,人人钦敬。此女内定外慧,】内心非常的定,外在显现非常有智慧,【三业清净,威仪具足,行住坐卧,常在定中,所以诸天善神,日夜翊卫拥护。】这个读翊yi四声,辅佐的意思,辅佐就是帮助,就是在左右两边护持的意思,一个人的心若安详,没有贪、嗔、痴,他心中存在着般若的智慧,恭敬三宝,那么诸天都会护持他。

【其母信邪,常轻三宝。】这很严重,你偷拿人家东西,杀鸡鸟,这是杀业,轻视三宝,这不得了,这个罪过非常的重,这一定堕地狱的,你注意看:【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好好劝告她:不要轻视三宝。三宝是人天的眼目,【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你看,轻视三宝就堕无间地狱,有的人还打出家人,这真的是不了解因果,在律学里面说:在家人不管比丘有修,没有修,就是说比丘只要他现出家相,你打骂我比丘,比杀八万四千父母的罪更重。你想想看!你敢动三宝的话,那这不得了,罪很重,她才轻视三宝而已,还没有打,就堕无间地狱。

【此乃女母堕苦之文。】

【其母愚痴,善恶不分,邪正不辨,信仰外道,内起邪见,外轻三宝。】这邪见最严重,邪见就是火车头,知见错误,这不得了,他再怎么做对三宝都会有成见,都会攻击、伤害,我告诉诸位,饭可以吃饱一点,若在三宝门中,不是上去就是下去。二个跳板,一个是一跳就到极乐世界去,一个一跳就到地狱去,出家也是一样,出家若没有好好的修行,不是跳上去,不然就跳下去,两边而已,很少落在中间,出家光是这辈子吃施主的饭,哇!你不得了了,太多了,不要说一天吃三餐,吃二餐好不好?佛陀在律学里讲:为施所堕,被布施,因为信徒是流血流汗赚来的钱,省吃俭用拿来供养你出家人,你没有好好修行,没有弘法利生,不能利他又不能自利,整天吃饱睡,睡饱吃,你稳死的,你不得了,那就是为施所堕,被这个布施牵引着你就马上要堕入三途,所以说地狱门前僧道多,道就是道士,胡乱骗财骗色,僧道就是出家人跟道士最多,所以说我们出家若要乱搞花招,开口就要几十万,要人家多少钱,你可要注意一点。所以我们出家人,人家布施随人家的因缘,人家没有布施,也是这样过日子。这个内起邪见是最严重,出家人起邪见,在佛法里不列入出家人,为什么呢?因为佛要入涅槃前,那个魔说他要破坏僧团,佛陀说:你不可能破坏我的三宝,不可能。魔说:到时候我穿你的衣服,吃你的饭,讲的不是佛法。世尊就掉眼泪,如果你要这么做那我拿你没有办法。所以穿出家衣服讲的不是佛法,稳死的,对不对?就不列入三宝,那是魔,(未完)

地藏经 01 :让父母亲得以超度,可以离苦得乐,这个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孝顺

地藏经 02 :凡是用烦恼心在观照,用烦恼的心在解决问题的,都不是修行人

地藏经 03 :史迹上的地藏菩萨目犍连尊者、九华山金地藏的事迹

地藏经 04 :佛弟子不要为了一点小事计较,应以大慈悲心来面对一切世间人

地藏经 05 : 佛法没有什么诀窍,就是要熏习,听久自然就豁然大悟

地藏经 06 :你心中没有诚恳就什么都不能成就,别说修行成佛

地藏经 07 :不是先念佛的人先赢,是懂得运用智慧的人先赢

地藏经 08 :堕入饿鬼道的都是福报花完了,聪明人身上有一些赶快布施

地藏经 09 :心比光速更快,心是绝对的存在,整个宇宙虚空都在你的心

地藏经 10 : 听经闻法很重要,连开悟都要一直熏习,重复的闻法

地藏经 11 :强摘的水果不甜,强迫的因缘不圆,恰到好处的因缘才会解脱

史文章阅选读一

史文章阅选读二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