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一大纲16 :你修什么,我尊重你,修哪个法要看福德、因缘
楞严经一之大纲(义贯目次解说)-16
于是一切[生灭根元]之行阴本体[从此披露]显现,故得[见诸十方]之[十二]类[众生],且[毕]竟[殚]尽[其类,虽]犹[未通]达[其各]自生[命]之根[由]端[绪](识阴,就是我们讲的命根,命根就是第八意识),但已明[见]其[同]分[生]死之[基]础(行阴),见其[犹如野马]尘埃、阳焰(海市蜃楼),就是一切万法都是幻化的。[熠熠]微明,幽微生灭微细之相。其体[清]轻微细[扰]动,清轻的扰动,就象这个水起一点点的涟漪,还是会动,可是很微细。是[为]一切众生[浮根]四[尘]所成之根身,四尘就是色、香、味、触。能否[究竟]转依(解脱)之[枢穴]关键,[此则名为]本心被[行阴区]拘于其狭[宇]中之相。有的是讲四尘就讲四大,这个是四大,地水火风、色香味触,其实都是有缘,有一个共同的缘起,都是四大假合的。
二、行阴尽相(定中末相)
经文【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xí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你看,如波澜就是涟漪,这个涟漪灭了,就变成清水了,一片的静水,这个行阴就尽了。所以,修行行阴就是观照那个生灭放下,只要生灭你就放下,这个就是觉察力很强的人。一般人被xí气拖着走都不知道。)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义贯:[若此]轻[清扰]动、[熠熠]生灭之根[元]体[性](就是第七识),其[性入]于本[元澄]清之第八识,[一]旦[澄]清了第七识行阴本[元]之种[xí],心海之中便有[如波澜]息[灭]一般,就不再起涟漪了,第八意识譬如大海嘛!此时行阴之细浪尽[化为]识阴无浪之[澄]清流[水],就平静了。即[名]此为[行阴尽]相。[是人则能超]越[众生浊]。超越之后,返[观其]行阴之[所由]起,原来是从[幽隐]之[妄想以为其]生起之[本]。
因为透彻不了第七意识,因为不明了微细的生灭,所以,外道看不清楚。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的微细相,就堕入偏见了。㈠堕二种无因恶见(二无因论)无因就是无果。【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二无因论。】
义贯:[阿难当知,是得正知]不遭邪虚,于其[奢摩他]圆定[中,诸]透过想阴十魔境之[善男子,凝]定[明]觉、不动不惑、[正]持其[心],不起爱求,因此想阴[十类天魔不]能[得其]破坏之[便],如是[方得精]心[研]究而破想阴;想阴既破已,行阴即现,故得[穷]究十二[生类]之生灭根[本](即行阴之体)。[于]行者[本类中,生]灭根[元](行阴)已显[露者],行者即于其定中[观]察[彼]行阴[幽]隐轻[清,圆]遍十二类生[扰动]之根[元](亦即七识),而此行者若[于]彼[圆]遍十二类生之根[元中起]虚妄[计度],执为究竟之胜性,就是执着第七意识到这里,认为自己已经了不起了![是人]即因此而[坠入]外道的[二无因]邪[论]之恶见。
①计本无因(过去无因恶见)
经文【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只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无所观;(能力不足,他最多就是看到八万劫,八万劫外就看不到了)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义贯:[一者,是]于行阴圆元中起计度之[人见]此行阴的生灭之本,[本]来[无因]而起[何以故?](为何会有如是见?)由于[是人既得生]灭之枢[机](就是他观照这个行阴,可是能力又不足)[全破](全体显露),乃[乘于]清净[眼根]所具之[八百功德],而能完全发挥其能见之量,因而得[见八万劫]内[所有众生],功夫不简单,能看八万劫。随着[业]行迁[流]于业[湾]中,回[环]轮转,不能自止,[死此生彼],悉在湾内,[只见众生]于八万劫中[轮回其处,八万劫]以[外]之前际,则[冥]然莫辨而[无所观]因为能力不足,不是佛。于是他[便作]如[是]邪[解]妄计:[此等世间十方众生]从[八万劫]以[来]乃[无因]而[自有]。因为能力不足,看不到八万劫外,所以,认为一切都是无因。[由此计度],因而[亡]失如来所教之[正遍知]见,从而[堕落]于[外道]邪见(也就是学佛法学到了变成外道),可悲啊!以此而[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
②计末无因。前面是计本无因,现在是末无因,就是未来的意思,(未来无因恶见)
经文【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知人生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就是天鹅)从来白(这个天鹅从来就是白的)。人天本竖,(人就是直立走路嘛,人天,[竖]就是直立),畜生(横着走路)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从八万劫无复改移。今尽此形亦复如是,而我本来不见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当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无因。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一外道立无因论。】
义贯:[二者、是]于行阴圆元中起计度之[人]于过去见本无因,于未来则[见末无因;何以故?]以[是人于] 诸众[生既]自以为已[见其]八万劫前之[根],系无因而有,[知人]自然[生人],非有他因,[悟鸟]自然[生鸟,乌]鸦[从来]即自然是[黑]的,别无有因,[鹄](天鹅)[从来]自然是[白]的,非有缘故,[人]道与[天]道众生[本]来自然[竖]着立,[畜生本]来自然[横]立横行。众生之体,其[白非洗]而[成],乃自然而然,众生体之[黑]亦[非]由[染]所[造],乃自然黑,如是等事[从八万劫]以来,即[无复改移]。
[今尽此形亦复如是;而我]从[本]以[来](在八万劫前)[不见]有众生是从[菩提]而生(此即因中无菩提),[云何]于八万劫后[更有]众生能得[成菩提]之[事]?(此是果中无菩提),无因无果。[当知今日]所在之[一切物象],于八万劫前[皆]从[本]以来[无因]无果。[由此]心魔作祟而邪[计]筹[度],谓一切自然而生、自然而灭,无因无果,因此[亡]失佛所教之[正遍知]见,[堕落]于[外道]恶见(即学佛法成外道),以致[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是]等[则名为第一]类[外道]所[立]之两种[无因]恶[论](本无因、末无因)。这个就告诉我们,外道的功夫不够,因为不是佛陀,没有办法看到七、八二识的微细生灭相,所以就断灭,进入断灭的恶见,害了众生的法身慧命。
回向……。
做一点资料补充。愚迷贪着的信徒,莫测高深、捕风捉影、穿凿附会、以讹传讹,误以为真,此即邪魔之下品者。然当今如是之下品魔到处充斥,创派立宗,附于佛法,广设道场,遍布国际,有心之人,其不觳觫哉?这个觳是叫做羊脚。觫就是害怕、发抖的样子。意思就是说,现在附佛的外道很多,遍布国际,有心之人,难道不战战兢兢、戒慎恐惧,防范他们吗?所以,就是这个意思。羊的脚颤抖、发抖,要被人家宰杀,恐惧的样子。意思就是说:邪魔外道、附魔外道这么多,我们应当戒慎恐惧,战战兢兢。
(二)堕四种遍常恶见(四遍常论)
因为外道在第七意识的生灭微细相突不破,就卡在这个地方,因为他的心境只能到达这个地方,所以,因此没有办法全面性的了悟如来藏性的不生不灭,因此到第七意识的微细相就突不破,因此就卡在这个地方,立种种的偏执论。【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圆常中起计度者(就是指第八意识的圆满常住心性,因为他没有悟,所以,起计度就偏了),是人坠入四遍常论。】
义贯:[阿难,是]正修[三摩]地[中]之[诸善男子,凝]定不动[明]照不惑,[正]持其[心],不起爱求,故[魔不]能[得]其[便],故能增修圆定,照破想阴,行阴现前。于是[穷]十二[生类]生灭(十二生类当然就是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若有想、若无想、非有想、非无想)之根[本](行阴),[观]察[彼]行阴(七识)[幽清]恒[常扰动]之[元,于圆]遍、相续之[常]相[中起计度者,是人]即[坠入]外道[四]种[遍常]之邪[论]中。
那四种呢?1、类别。①计[心境为常]恶见。【一者,是人穷心境性,(第一个是计[心境为常]的恶见)二处无因;修习能知二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不曾散失,计以为常。】这个是第一类别,总共有四个类别。
义贯:[一者,是人]欲[穷]究[心]与[境]之[性],以求一切法之本元,然而发觉心境[二处]皆[无]所从生之[因](亦即,无物能生心境二者),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生心境。复依其穷究心境之[修习能]得[知二万劫中,十方]一切[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相续不断,故彼心境皆[不曾散失],方能生已灭,灭已生,生生不息,以此见故[计]心境[以为]普遍[常]住不坏。他的功夫就只能知道二万动。
②计[四大是常]恶见。【二者,是人穷四大元(四大元就是四大的本元),四性常住(就是计四大之性为常住,就是地、水、火、风是永远存在的),修习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体恒,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义贯:[二者,是人]研[穷四大]之本[元],而计[四]大之[性]本来[常住]不坏。彼由[修习]而[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一切[众生所有生灭]皆从四大而来,然彼四大本身[咸皆体]性[恒]常,[不曾散失],故众生得以生灭相续不断,以此见故,[计]四大之性[以为]普遍[常]住不坏。
③计[八识为常]恶见。不知道识就是生灭的执着和分别。【三者,是人穷尽六根、末那执受(末那就是第七意识,第七意识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心、意、识、(为什么加顿号呢?这[心]是指第八意识,[意]是指第七意识,[识]是指前六识,所以,它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要用顿号分开。如果把[心意识]三个连成念,那个是方便。所以,要加顿号才对的。心、意、识、这[心]是指第八意识,就是如来藏识;[意]是指第七意识,就是恒常执着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识]是指前六识)心、意、识中本元由处,性常恒故;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穷不失性,计以为常。】
这个要有一点唯识学的基础,不过薰xí总是好的,熏xí慢慢提升我们心灵的般若智慧。我们如果没有般若智慧,我们的思惟模式,就会只有一直线的思惟模式,譬如说:一加一等于多少?大家都说二。我们的思惟模式是直接性的。但是佛法它不是这样讲的,一加一等于二,一从哪里来?这是个问题,开始把你的语言、文字,这些观念化的假相探究到底。所以,我们思惟模式一般都转不过来,一般众生就是这样子,会卡在某一种观念里面。问一个问题:如果我发给你们,桌上每一个人有三颗苹果,你们每一个人都吃了一颗,剩下几颗?剩下三颗,因为一颗在肚子里面,两颗在肚子外面,剩下三颗。因为我们的思惟模式都是直线的,一下子转不过来。
义贯:[三者,是人]于定中[穷尽六根]所摄之六识、及第七[末那]识,以及末那所[执受]为我之第八识,如是于[心、意、识中]求其根[本元由]生起之[处],计其[性]为[常恒故],而不知其为行阴相续之由。不知道说万法都是刹那生刹那灭的,一个生灭相续的假相,我们执以为实,然后就卡死在这个观念里面。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说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幸福,但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快乐是什么、幸福是什么?为什么?他就拿这个生灭的假相拼命的追求,他怎么可能得到快乐呢?而不知其为行阴相续之由。由其[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死此生彼,虽[循环]辗转,然此八识却从[不]曾散[失];因此而谓从[本]以[来]识性[常住],复[穷]此循环[不失]之[性],以为是不坏不灭而[计以为]普遍[常]性。就是着识大以为恒常。
④计[想阴尽为常]恶见。因为他现在透过三十种阴魔,色阴魔、受阴魔、想阴魔,现在要进入这个行阴魔,所以他认为想阴魔已经尽了,到这个地方是永恒了。他不知道后面还有一个微细的识阴魔。[四者,是人既尽想元(就是透过了想的十种阴魔),生理更无流止运转(这个[生理]不是你那个生理,[生理]是生灭之道理,所以简称[生理],这个生灭之道理,生生灭灭,灭灭生生,这个无常的道理,生理更无流止运转,因为他只能见到第七意识,第八意识的微细,他突不破。)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因心所度,(提早)计以为常。]
注释:[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既然[有生灭]之想阴既已永灭,他便以为按理而言,他自然已证到了[不生不灭]的境地。但是此时他的想阴虽灭,而行阴尚未灭,因此行阴微细之生灭相(此正是第七识之种子),[种子]旁边写二个字,就是:xí气,叫做隐性,潜伏的力量非常的大。要降伏贪嗔痴,这个是功夫,平常大家听经,看起来很有理性,但是你一碰到境界了,那一种贪嗔痴、嗔恨、愤怒的心,一下子就跳出来了。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潜伏着贪嗔痴、嫉妒、占有、攻击、伤害的隐性在,只是看什么时候因缘蹦出来,不知道!仍有微细的流注生灭相,为什么用流注呢?就像瀑布、就像水流、像大海底下的伏流。这个流注从这个大海看,非常平静。但是底下强烈的水流,你看不到,所以这个叫伏流。伏在海底下那个非常强烈的水流,但是从表面上看不到。我们表面上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但是我们的伏流在哪里?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非常的微细。
我们执着到什么程度呢?执着到我们连晚上作梦,都还认为有一个[我],这个[我],二十四个小时都卡住,叫做流注生灭,所以流注生灭的意思就是非常微细。是故他实非已(其实,他并还没有达到真正的不生灭)达真不生灭。按《楞伽经》义而言,此时为已经灭了[相生、相住、相灭],然犹未能灭[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这个很重要,相生、相住、相灭,这个[相]就是粗惑,一般粗糙,你可以观照得到的,相可以看得到的,花是生灭的。这个桌子、椅子、毛巾是生灭的,这个你很容易观察得到。但是,潜伏在我们内心里面,那种烦恼的xí气种子,你观测不到。它就像潜伏在大海底下的伏流,其实是很强。但是,你没有觉察,所以这个叫做粗惑。然犹未能灭流注,[流注]的旁边写:细惑,这个就非常的微细,难以觉察,流注生、流住住、流注灭。
义贯:[四者,是人既]已[尽]了[想]阴之根[元](想阴已尽,破了三十种阴魔了),因而他以为此想阴之[生]灭于[理]上言之,[更无]复出现迁[流]、息[止、运]行、[转]变等种种施为之相的道理,因他以为彼有[生灭]之[想心](想阴)[今]既[已永灭],于道[理中]而言,他[自然]已经[成]就了[不生灭]之法体。殊不知道,微细的烦恼习气种子还没有断,他不知道。然而他的行阴未灭,故仍有行阴的微细流注之生灭相,因此他实尚未达真不生灭之境,不过[因]他自[心所度]忖,而[计以为常]住不生灭。
【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就是佛的知见,叫做正遍知。佛就是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嘛!所以,亡正遍知就是失掉了佛的知见),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义贯:[由此]自心魔作崇,邪[计]心境、四大、八识等为[常]住不生灭,不达诸法无常之性,因而[亡]失如来所教[正遍]之[知]见,而[堕落]于[外道](即学佛法成外道),以致[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是则名为第二]类[外道]所[立]之[圆常]邪[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义贯:[又]于[三摩]地[中],已透过想阴十境之[诸善男子,坚]固[凝]定不动、持[正]其[心],不起爱求,外[魔不]能[得]其[便],故能破想阴而令行阴显现;然彼继而[穷]究此行阴,以为是十二[生类]生灭的最终之根[本],然而他[观彼]行阴(七识)系[幽]隐轻[清]、恒[常扰动],他便以为这是一切生灭最终之根[元],不知道后面还有一个第八的微细意识。因此,此行者便[于自他]法[中],妄[起计]着、筹[度者,是人]即因此而[坠入]外道[四]种[颠倒]之双计恶[见]中,计执诸法皆是[一分](一半)[无常],而另[一分](另外一半,一半常一半无常)却是恒[常]之邪[论]。
诠论:本节中所述行阴之魔相,是由于行者见行阴之体显现([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便着于其相,复于其相上种种推究、攀缘、穿凿附会,以自心妄想而去分别计度那些行阴之相,而以为是究竟之相显现,才会有魔事起。若见行阴现时,虽见其相,不取不着、平等不动,不随之而起计度,只觉知那是禅境必经过程中的一个现象而已;如是观察了知,即仍依本法修xí,本法就是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无有旁鹜,行阴即指日可破。然而广而言之,一切魔事的产生,都是由于这件事:我们[见相着相]!于修行中,于所有见闻觉知,若有所见、有所闻、有所觉、有所知,其种种相,一概不依(为什么?因为见闻觉知都是观念,都是生灭意识心。)所以,一概不依、不随、不取、不着,只依本心,就是不生不灭的真如藏性、如来藏性。及本法,究竟空性之法,则魔事自破。
反之,若有所见、有所闻(见闻染净、庄严、恐怖、可爱等相,染净相、庄严相、恐怖相、可爱相统统叫做相)、有所觉、有所知(或知、或解、或悟某经、某理、某事),即起贪爱、迷执、计着,则不论你修行多高,定力多深,皆立刻为魔所趁、为魔所用,而堕魔数,断菩提路。这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说:八大宗派也是这样,弘扬你个人相应的法门。如果说我们一弘扬净土法门,马上就起烦恼,别人跟我们看法不一样,修禅或修密的,我们就一直批评人家,这个我们已经堕入魔数了。所以,重点在哪里呢?重点就是说我修我的,生死是自己的事情,其他八大宗派,予以尊重,这个是很高超的修行人。
现在不是这样,小乘讥笑大乘,大乘非佛说;大乘讥笑小乘是焦芽败种;净土说我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禅宗说即心即佛,不必这么辛苦,见即是性,性就是平等,如来藏性;密宗说三密相应就是佛,天台、华严,各有他们的思想领域。因此师父在这里,要诚心的奉劝诸位法师和护法居士,一个修行人,连包容异已都做不到,内心起烦恼,认为别人看法跟我不太一样,为什么不按照我这个方法才能了生死呢?你自取烦恼,这个就是你已经堕入生灭之相了。因此我们研究佛法的人,很清楚佛的用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你修什么,我尊重你,要看福德、因缘。
【一者,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
[湛然以为究竟神我]:将行阴之幽清认作是湛然不动之性,且以之为究竟之神我。[神我]即所谓灵魂。又,此即印度外道二十五谛中之最后一谛。彼外道有达深定者,能观八万劫,但于八万劫外,即冥然莫辨,彼遂以此冥然莫辨、不可知的境地,立为一切法之本源,称之为[冥谛](冥然的真理)。(此犹如道家的[混沌]:[恍兮惚兮其中有相],若有右无。此[混沌]儒者又称之为[无极])外道又立从[冥谛]生[觉大](儒道亦立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八卦等等)又从[觉大]生[我心],从[我心]生[五微],五微就是色、声、香、味、触。
这个[五微]也是同[五唯],从[五微]生[五大](地、水、火、风、空),从[五大]生[十一根](儒道亦立从[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再立从[两仪生四象]最后立一[神我]。所以二十五谛中,最初为[冥谛],最后为[神我],中间共有二十三法,是为[冥谛]所生之诸法(因此冥谛为最初之能生者)。而冥谛生这二十三法作什么用呢?他们说是为了让[神我]受用。(这与耶教言上帝创造宇宙万物,皆是为了让人类受用,是如出一辙的,只不过耶教的道理肤浅得多。)所以印度的古老思想就超越了耶教。又彼所谓[神我]约略等于第七识种子,以第七识为我执中心,内执第八识为我,外执前六识为我所,故略同。此行者本来是修行佛法的,竟堕入邪计行阴为神我的外道论,滋可叹哉!很可惜!
义贯:[一者,是人观]行阴之幽清常扰动元,而以为是[妙明]真[心、遍]满[十方]世[界],且将其幽清认作[湛然]不动之性,错认了!并[以为]彼即是[究竟]之[神我。从是] 谬想[则]更[计]神[我遍十方,凝明不动],无生无灭,故是常住之性,而[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神[我]之[心性名之为常]住不变。而[彼]有[生灭者](我心中之众生),是[真无常性]。(此为计我是常、众生于我心中生灭,是为无常。)
【二者,是人不观其心,遍观十方恒沙国土。见劫坏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这个劫坏处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星系崩坏、败坏、爆炸,用现在的名词来讲叫做见劫坏处,就是看到整个银河系某一个地方,恒星爆炸了、毁灭,用现在的名词就是这个意思。因为不能离开水、火、风三灾嘛!
义贯:[二者,是人不]复[观其]自[心](因已确定计执自心为神我,是真常性),反而周[遍观]察外[十方]器界[恒沙国土]。彼但[见]为[劫]末三灾(就是水、火、风)所[坏]之[处]即[名]彼世界[为究竟无常种性](而不知诸世界于空劫后仍有成劫。)这个天体爆炸以后,新的星球会再成立,就像我们地球一样,已经成立了四十六亿年。而于[劫]尚[不坏处,名]之为[究竟常](永久常住不坏。此为计外器界已坏者为无常,未坏者为恒常。)
【三者,是人别观我心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性无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灭。其不坏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
[三者,是人]复[别观我心],见[精细微密]之行阴根本[犹如微尘],即计之为微细,此微细我虽[流转十方]界,不断地起惑、造业、受报,然其[性]却从[无移改],故是恒常;依此恒常性,而[能令此身]虽[即生即灭],无常至极,然此微细我[其不坏]之[性,名我性常]而[一切死生]之相便是[从我]常住之性中[流出,名无常性。](此为计心是恒常,而计身为无常。)
④计[行阴常(前三阴就是色、受、想),前三阴无常]之邪见。前面三阴就是色、受、想。【四者,是人知想阴尽,见行阴流,行阴常流,计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名为无常。】
义贯:[四者,是人知]自己之[想阴]已[尽],且[见行阴]刻正迁[流];然以观见[行阴]相续[常流]不断,故[计]行阴[为常性],而见[色、受、想等]三阴[今已灭尽]不存,故[名]之为[为无常。]性(此为计已尽之阴为无常,未尽之阴为恒常)。这个就是等于读到高中,就说我书读得最多!不知道后面还有大学、硕士、博士,提早自己满足。
2.结语:堕为外道(一分常论)【由此计度一分无常、一分常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就是永远不能成佛,不认识菩提,佛的心都不认识你怎么成佛呢?);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
义贯:[由此]自心魔作祟,而邪[计]忖[度]自他之身心与依正诸法皆为[一分]是[无常](一半无常),[一分]是恒[常故](一半是恒常),因而从正修行[堕落]成[外道]恶见,很可悲,也很可怕,因为没遇到善知识。[惑]乱[菩提]正觉之[性;是则名为第三]类[外道]所计之[一分常]之邪[论]。
诠论:这[一分常、一分无常]之论,究竟有何害处?因为其所计之一分常者,都是其自心、或神我,并且因为计其为常,即表示他自以为已脱离无常,他认为已经脱离无常,已达不生不灭,不再有轮回,出世之道业已成,不须更修行。而实不然,以仍未达究竟,仍处轮回,一旦报尽,将再受轮回时,即起毁谤。又,未证言证,大妄语成。且随顺外道(即学佛法成外道),破佛正法,误导众生,凡此皆是无间大罪。
(四)堕四种有边邪见(四有边论)【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分位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有边论。】
这个[于分位中]看一下,什么叫做分位呢?三际分位,就是过去、现在、未来。见闻分位就是见闻觉知,六根的起作用。彼我分位就是分别心在作用。生灭分位就是在相上讨论,它有生灭。所以,三际分位是站在时间的角度,见闻分位是站在六根的作用角度说,彼我分位是站在分别心的角度说,生灭分位是站在万法成住坏空,相上来讨论,当然也可以论断心。
[四有边论]:此四种邪论,虽然内容都是成对的,双计有边及无边,然而诸外道,并非真已证得无边之理体,故当其计某法为无边之时,只是属于邪计的[边见]而已,故以正教判之,只能称为[有边论]。义贯:[又]于[三摩]地[中]之[诸善男子,坚] 固[凝]定不动,持[正]其[心],不起爱求,[魔不]能[得]其[便],故能于三昧中上上增进而破想阴;想阴既破,彼即[穷]究行阴而以其为十二[生类]最终生灭之根[本],且[观彼]行阴[幽]隐轻[清]、便认为是恒[常扰动]的生灭之根[元,于]四种[分位中生计度者,是人]即[坠入]外道之[四]种[有边]之邪[论]。
义贯:[一者,是人]于定中观见行阴相,因而起[心计]之为十二类[生]最终之生灭的根[元],不知道后面还有一个第八意识。又观其迁[流]之业[用]循环[不息],于是[计过]去及[未]来[者名为有边]法(有限之法),过去有限,未来有限,为什么?他所见的肤浅,程度不够,台语叫做极尽了!而[计]现在之[相续心],以其念念仍相续从无间断故,[名为无边]之法(无限之法)。
②计[八万劫前无边,众生界有边]之邪见。【二者,是人观八万劫,则见众生;八万劫前,寂无闻见:无闻见处名为无边,有众生处名为有边。】
[二者,是人]以其定力能[观八万劫,则见]八万劫内有[众生]存在;于[八万劫]之[前]却[寂]然[无]有[闻见],因为功夫不够,不是佛。不过对凡夫来讲,已经不得了了!(他于八万劫前看不到、听不到有众生的迹象),由于[无闻见处]对他来讲系冥然莫辨、不能得其际涯,故他把那不可知的领域[名为无边](无限),而于他观见[有众生]存在之[处],即[名]之[为有边](有限)。
③计[我知性无边,他知性有边]之邪见。【三者,是人计我遍知,得无边性。彼一切人现我知中,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名彼不得无边之心,但有边性。】
义贯:[三者,是人] 观见己之行阴,便执为真我,且更[计]此真[我]能周[遍]了[知]一切,故此真我于诸法中[得无边]之[性];而[彼]其他[一切人]虽皆[现]于[我]的[知]性之[中]。然而[我曾](却)[不知彼之知性],可见他们的知性必定是有边的,自己知道认为自己是无边,他们呢因为不知道对象,认为是有限的。因此其知性不能达于我,而为我所知;是故[名彼不得]如我知性的[无边之心,但]是[有边性]。
诠论:种种外道千说万论,多半脱离不了自我本位,或自我中心。以外道不能无我(若无我者,即不着我,则非外道,即入如来圣道)。所以,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可以贯通三藏十二部经典的重点。八大宗派的共同处,所宣扬的就是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这是如来圣道所说的。外道以我为[能],而以有别于我之一切法[我所],依于此我、我所,而作种种妄想分别,试圆自圆其说,以成其[ 一家之言],皆不免自误误人,不脱三途轮转。(未完)
楞严经一重点提示01 : 要学《楞严经》,请放下你拥有的任何知见
楞严经一大纲 01: 给大家一个深入《楞严经》的整个轮廓、概念
楞严经一大纲 04 : 物质的终极点是精神;科学的终极点是精神
楞严经一大纲 07 :悟不悟,就看你对这个[无]字参得透参不透
楞严经一大纲12 :修行不能强迫自己要取着什么境界,这个一定会着魔
楞严经一大纲13 : 这五十种阴魔对于正法重现是有正面的作用
楞严经一大纲14 :于在家居士面前毁谤出家人, 这个罪过很大
楞严经一大纲15:有神通者亦不可随便示现, 免引起众生贪着而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