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 46:受菩萨戒的道友该做的你不做犯了,你持的是比丘戒犯的是菩萨戒

梦参老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 46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

世主妙严品 46

梦参老和尚主讲

大方广佛华严经,现在讲世主妙严品第五卷,第5卷是讲这个,同类的,同生,咱们前头讲那些个神,都是叫异生,这个是以这个普贤菩萨为主的,讲这个普贤菩萨,入不思议解脱的方便海,由此入如来功德海。那么我们就先介绍介绍啊,我们华严部同学的,整理专门介绍普贤菩萨的,让大家对普贤菩萨,更产生这个殊胜的信仰心,可能我们这些道友,念这普贤菩萨行愿品的很多,但是对普贤菩萨的这个,他这个所有利生的事业,所有功德吧,方便善巧吧,大家知道一下。

印度话叫什萨麻多布拉,多布拉帝苏勃陀,那么译做我们华严,就叫普贤,或者是遍吉,遍吉菩萨,意思就是说是,普贤菩萨的身,所现的化身,普贤菩萨的口,所说的法,那普贤菩萨的意,普贤菩萨的意啊,是法身,是法性的,普贤菩萨的身口意,都是从法性理体而演出的,那么普贤菩萨就是我们说,大乘佛教的,大乘佛教的行愿吧,象征,咱们一提到普贤菩萨,就想到普贤菩萨的行愿了,这个遍吉菩萨的翻译名号呢,只是在地藏经里头,拜占察善恶业报经的,那个忏法的时候,称为遍吉菩萨,这普贤菩萨他的身口意三业,所做的一切利生的功德事业,无所不在,这形容一个最高深的,在菩萨界里头,威望最重的,对于众生的利益最大的,一提到这个大乘了义经了,多数就提到普贤菩萨,咱知道吧,成佛的法华,法华经里头,普贤菩萨他有一个,观他的普贤行法,修行的行法,那么他的普贤的行愿呢,包括你的修行,于你的誓愿两个方面,普贤有广大的誓愿,他又能身体力行,身体力行就是他自己要去做了,他曾经无量劫的修行菩萨行,求一切智,那他所具足的这个,誓和愿是无量的,咱们经常称大行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的法门,是大行普贤菩萨,就是他修行的利益,都可以啦,都可以了。

那我们知道,我们要讲华严经,普贤菩萨跟文殊师利菩萨,他们是副,辅助毗盧遮那佛,弘扬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所以看着普贤菩萨三昧品,那么普贤菩萨就主持于正定的,关于定的方面定学方面,主持正定的。文殊菩萨呢?是主持慧的,一切般若都产生般若,文殊菩萨的智慧,这两大菩萨的,智和愿,这都是大乘最究竟了义的,因为他们经过无量劫的修行,所得到的成就,他们修集一切救护众生的,无边的行愿,所以他给我们修大乘佛教了义经的,作为示范吧。在悲华经,在宝藏佛的时候,那阿弥陀佛当时是作轮王世间王,那么普贤菩萨那个时候,是这个轮王的第八个太子,名字呢,叫泯图,他对佛发过大誓言,所以阿弥陀佛就给他更名,叫轮王,更名叫什么呢?叫普贤,这是当时的宝藏佛给他授记,给他在未来,在北方世界知水善住叫净功德,这个世界的名字啊,就是知水善住净功德世界,成佛。

这个时候还是菩萨啊,成佛的时候佛号,智刚吼自在相王,在娑婆世界呢,就是现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他辅助毗盧遮那,作为与文殊菩萨,同为释迦摩尼佛的,两大的共同的护法吧,左辅右弼啊。在我们国家的四大菩萨,加弥勒菩萨就五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弥勒加地藏,普贤菩萨是具足的,无量的行愿,他普示现一切佛刹,在菩萨之中是上首之中的上首,帮助佛扬化,弘扬佛法的度持众生,在这华严经,法华经,普贤观经,占察善恶业报经,首楞严经,大智度论里头,都有普贤菩萨利生的行相,说法的行相,在法华经里普贤菩萨发心,发什么心呢?发一个守护,在佛涅槃之后末法时代,若有持诵大乘经的,他都守护,这劝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在那个法华经里头劝发品,普贤菩萨对佛表示,对释迦摩尼佛表示,若在后世的佛法灭了,五百岁以后,五浊恶世,就是咱们现在这个时候,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想求诵大乘,若想受持大乘,若想读诵大乘,若想写书写的大乘,特别是修习是法华经者,应当打法华七,或者打华严七都是一样的,一心精进,打三个七,三七二十一天,这三个七满了,如果你打三个七,受持法华经,或者是你受持,普贤行愿品都可以,普贤菩萨就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亲自围绕你,护持你。那普贤菩萨就现在你之前,为你说法,这是普贤菩萨的愿力。

但是我们有打七的,没有见着象,有人这样问过我,普贤菩萨的愿,怎么没实现他的愿力啊,我说可能你自己的业障,还没忏悔完吧,这个情况是有的,那得看你自己怎么观想。怎么样观想呢?你不要求见世间相,说你诵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天天在你身边,普贤行愿品,就是普贤菩萨的法身,你何必另外还见现什么相呢?功夫没到啊,功到自然成啊,有好多道友,诵了十年二十年,诵普贤行愿品,没有什么灵异,也没什么特殊的显现,他就退心了,退心了不想诵了。

有些事情不可思议,怎么叫不可思议呢?我举现实的例子,本焕老和尚,他刺血写的普贤行愿品,在这个劫难当中啊,这早都散失了,他写了普贤行愿品哪,写了观音菩萨普门品,他跟我说写了很多的经,都没有了,经过几十年里的变乱,后来一个比丘,到广东光孝寺去挂单,那时刚恢复嘛,还不留单呢,他说我要见见本焕和尚,我送给他一件东西,见了本焕和尚送的什么东西呢?就是本焕和尚书写的,刺血写的哦,他那时候刺血书写的,普贤行愿品,经过几十年变乱,在他那儿出现了一本,本焕老和尚喜欢的不得了。去年吧,到这儿来,他送妙江法师升座的时候,他拿他刺血写的普贤行愿品,跟大家结缘吧,可能普寿寺有,给了我好多本,我都给他送人了,看这事好象是很简单,很不容易啊,几十年没有了淹没了,那他书写的,还有好多其他的经啊,怎么没有啊,他只有现了普贤行愿品。

我举这么个例子,举这个例子说明什么呢?不要以那个世俗的眼光看,不要以肤浅的誓愿来看,你做就做了,不要一定要求非得菩萨现身,非得我求要怎么样的,有点世间那个灵异,你业障没消,还是没有用处,普贤菩萨不能代替你成佛,不能代替你消业障,你自己做的业,得你自己消,你诵他的行愿,那他的行愿嘛,就已经立着有法了,华严经的最后,普贤行愿品,法华经的观菩萨,观普贤菩萨的行法,你去做了就对了,你在做的时候,你观想的时候,你本身就是普贤菩萨,还要见什么普贤菩萨呢?我们的道友往往的诵经,或者是拜忏,或者见个相好吧,放个光明吧,都有这种的小的希求,没见着了,心就退了,这是不对的。说要到什么程度,无求,无得,无证,证即无证,要以这种程度,以这种的心愿读诵大乘,同时在密宗之中,普贤菩萨就表示,菩萨的菩提心。

凡是密宗所称的,金刚萨埵,金刚手,都是跟这普贤菩萨同体的,特别在大日如来经,这是密宗的啊,大日如来经的书,它解释普贤菩萨,普者就是普遍的意思,贤者呢是达到最善的妙,最善的殊胜,最妙善的意思,说一发菩提心所起的行愿,尔及你的身口意,平等遍一切处,这就是叫妙善。具足一切众德,这就叫普贤。华严宗的五祖,华严宗的五个祖师,宗密大师,他作的圆觉经略疏注,他说他解释普贤,约自体,或者约当位,或者约自位,乃至把普贤菩萨从三种解释,约普贤菩萨的自体来说,体性周遍法界就叫普,随缘利生,成就众生这就叫贤,约自体说,约利益众生的事业来说,约他果位来说,从善巧的方便,来去度一切众生,不使一个众生的遗漏,这叫普。他的位呢?位仅次于佛,位临亚圣,佛呢是大圣,亚嘛就是次一点,就是次圣。所以这就叫贤,约普贤菩萨他自己所修行的,约他本位来说,一约体圆觉略疏这么形容来说,德无不周叫普,调柔顺善就叫贤,这只是解释普贤一个名字啦,只是他的名字了。

我们大家都读过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吧,那普贤菩萨劝一切众生,都要修十大愿。那么十大愿呢,一者礼敬诸佛,礼敬诸佛是加个诸字,是一切诸佛。不论哪尊佛,一佛即是一切佛,一切佛即是一佛,普贤菩萨十大愿,第一大愿就是礼佛,礼佛就加个称赞,称赞佛的功德,就礼佛赞佛。第三大愿呢,供养佛,这三个作为一组吧,一入庙或者一入到任何处,你见着佛像,或入于寺庙之中,第一个叫礼佛,礼佛就赞叹佛了,赞叹佛你自己说你自己的愿,你怎么赞叹佛?自己不会赞叹,不会赞叹吗?咱们经上说,每一个经前头都有赞叹佛,称赞佛礼佛赞佛,赞完了就供养,礼赞完了供养,说我连个水果也没带,连着香也没带,拿什么供养呢,你跪在佛前,就用十大愿王来供养佛,一者礼敬诸佛,乃至到十者普皆回向,念一遍,这叫法供养,或者念阿弥陀佛圣号,念释迦牟尼佛圣号,念哪个佛号都可以,这也是称佛的名号,称佛的名号来供养佛,法供养,意念供养,你跪在那佛前,你在太原来的吧,太原超级市场很多啊,你这一作意,把那超级市场搬来了,供养佛,意念供养,太原你没有去,台怀镇你去过吧,你到五台山来没到台怀镇啊?台怀镇商店很多啊,不管什么商店,你都用它供养来供养佛,这叫法供养,你读普贤行愿品时候,法供养为最。

供养完佛了,你要忏悔罪业了,没有罪你不能堕这么一个身,没有罪你不能生到娑婆世界来,你怎不生到极乐世界啊,净佛国土很多啊,你都不去啊?生到娑婆世界苦难重重,娑婆世界本身,什么叫娑婆世界啊?堪忍,这是印度话叫娑婆,翻成华言呢叫堪忍,堪忍什么呢?受苦,受苦又不求出离,所以叫堪忍,生到这个世界一定有罪的。要忏悔业障,如果你自己说我没得罪业,没得罪业你生到这个,你前后左右,身边六亲眷属,乃至国土上的人,罪业非常深重,代众生忏悔啊,你也要忏悔啊,自他忏悔啊,忏悔当中的时候,一定想到众生,我这二十年来就提倡,大家拜占察忏,占察忏那个礼的那个,观世音菩萨,遍吉菩萨,遍吉菩萨是普贤菩萨,你这上说啊就是普贤菩萨,要拜忏,拜忏的意思呢,就礼拜时候,主要是作观想,忏悔自己的罪业,忏悔自己的过错,这身口意啊,做了很多的错事啊,要忏悔。这是第四大愿。

要随喜别人的功德,不是生起嫉妒障碍,看见谁做好事儿了,你心里不舒服了啊,怎么不是我做,有了名闻利养了,你也想得一份,可以呀,你要随喜呀,随喜赞叹呢,你这一随喜赞叹,这功德有你一份,赞叹完了,就请佛说法,请转法轮就是第六大愿,请佛住世嘛,佛常时说法,佛若不住世了嘛,就留下些文字记载了,因此嘛第七大愿呢,请佛住世。第八大愿呢,就常随佛学,佛怎么教授我们的,我们就怎么样去做,这叫常随佛学。佛怎么做的我也怎么样做,佛给我们规定的戒律,戒定慧,戒是专门的,为什么呢?无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有个约束,防非止恶,戒律最主要的防非,防一切非法的,把一切恶止住,就是佛所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学戒的时候呢,戒学有两种,一种止持,不应该做的你不要去做,还有个作持,佛叫你做的你一定要做。现在我们的道友啊,学止持把作持就忘了,最主要的还是作持啊,你要去做呀,止作双持,你没有定力了,你怎么能不犯戒啊?得有定啊。

所以戒定,因为有定才能生出慧解,你心里浮躁,散散漫漫的,定不下心来,智慧开不了,你学佛法学点不能进入,必须得定,定了再生慧解,你怎么样能够持戒,你怎么样能够入定?你必须得学呀,学就是开智慧啊,有智慧的人他学戒,他学的是解脱戒,没有智慧人的学戒,他学的是束缚戒,这话怎么讲呢?现在我们好多学戒的同学,我们这里普寿寺,是以戒学为主的,有很多毛病,我这是批评啊,不管你们欢喜不欢喜,就是如瑞在,我也是这样跟她说,戒是别别解脱,明白戒学的名字吧,别别解脱,而不是学的别别束缚,懂得这个含义吧,特别是普寿寺,不管过去的现在的,也经过好几次换班了吧,所谓的给大众僧办事的这些执事,他功德是不错,但是毛病也不少,不要那么执著,你光学了戒的止方面,做的方面呢?怎么作呀?羯磨法怎么作啊?随机羯磨,随着众生的根机,给他作羯磨法,羯磨法是办事的啦,佛制的戒非常的圆融,怎么着呢?什么叫圆融呢?在羯磨法上,你们都学过羯磨法了,羯磨就是办事,办什么事?办佛事。

我们寺庙里头办的都是佛事,但是大众僧共住,共住的我们还有共住规约,因为我们当前的社会,跟佛在世的时候不一样了,那么现在处于当前的社会当中,怎么样跟社会跟人民跟大众,结合到一起,我们现在在佛教徒脱离社会,佛在世不是的,佛在世时候你吃饭穿衣服,咱们甭说穿衣服了,光说吃饭,你得出去乞食呀,得到人家那去要啊,不许自己做啊,人家供养你饮食完了,你还得问人家,有何所愿有何所求啊?你有什么烦恼事吗?有什么不舒服事吗?有没有让我来给你,回向回向啊,就是把我自己修行的福德,跟人家交换一下,跟人家交换什么呢?交换人的饮食啊,人家做好了给你吃啊,白给你吃啊,你要给人家说个四言八句吧,起码念几句吧,他跟社会理融合的了。咱们现在呢?我们自己单做着吃,跟你没关系,但你钱哪来的,粮食哪来的?说我们中国的佛教徒,我们这里有很多比丘尼师父,也种过地啊,我知道很多比丘尼师父,几十个人啊自己种地,自己粮食自己吃,那你土地哪来的?土地呢,你种地还有需要的,种地的一些工具吧。所以呢你离不开人群,况且你发心度众生,每个佛弟子,绝对要发心度众生,要不发心度众生的不是佛弟子。

那佛教传到我们中国来,我们中国佛教是大乘佛教,就需要度众生,我们度众生是,没有揀择的度,不是这个众生我度,那个众生我不度,都要度众生。这就是普贤行。这就是普贤行,咱们讲的普贤行就这样做,这个戒跟普贤行是不分别的,没有分别的,不是学戒了,光学止持不学作持,止持你也没学好,每一戒有多者,有十缘开缘,少者有六缘或者五缘,缘是什么呢?说这个因缘不成熟,这个戒不能这样持,有开缘,这个开缘叫什么呢?叫方便善巧,例如佛规定,你走长路,日间走长路的时候,你过午不食,那就可以开呀,你喝喝浆,当然喝浆,喝什么样的浆,或者吃点液体的东西,这就是开缘了。平常规定你,什么时候水浴什么时候洗澡,不是沐浴时间你不能洗澡,但是你走长路,就可以了。那佛制戒规定,你这一天做完事,吃饭也好,干什么事也好,必须得洗足,咱们做了吗?问问我们北方道友,你们一天洗过脚吗?你在外头走回来,你洗了吗?为什么呢?你穿着鞋穿着袜子不脏,你看金刚经吧,佛这一天早上出发乞食回来,来回就先洗脚,洗足已敷座而坐,并没找侍者,自己拿着草啊,都是草为座的,那印度以草为座的,敷座而坐,这给我们示现啊,就告诉我们,说每一条戒,多则十缘少则五缘,没学戒的先学开缘,不是找方便哪,因为这一条戒,你不把便学好,你持不清净的啊,你不是想持戒清净吗?开缘没学好你学不清净,这是第一个。

大家学土,知道还有一个数数食吧,挨着过午不食的戒,你不学过午不食,不能数数食,数数食戒知道吗?那么好多的道友,持戒很清净的,我就遇见一个专门持戒的,也是我们弘一法师的弟子同学,学得非常执着,我们俩经常抬杠,他到我那儿去了,或者去谈话去了,到客堂干啥去,人家桌子上摆的水果了,说摆的那个干点心,他拿起就吃,我说你不是过午不食吗?我过午不食这个过午吗?我说不过午这是数数食,数数食跟过午不食,有什么差别吗?犯的罪都要堕地狱,都是九百万年啊,还多耶,比过午不食戒要多,百众学吗?是九百万下地狱。那你得懂得开缘啊,学普贤菩萨行的人,也不是像人家说的,说学大乘法圆融无碍,什么不持戒了,那诽谤佛法,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他们不持戒,这是错误的观念,不能这样想,他们持的戒才清净啊,我们持的戒不清净啊。

说个例子吧,结夏安居,咱们现在结夏安居,这结夏安居是迦叶尊者为首啦,作督察了,迦叶尊者非常的严肃,比佛还严肃得多,但是他发现文殊师利菩萨,结夏安居没在,结夏安居待一天,结完夏就跑了,感到这个结夏安居完了,自恣日了受供养,文殊师利菩萨回来了。迦叶尊者问他,说你到哪儿去了?结夏安居没见你,他说我到王宫里去了,到波斯匿王王宫去了。在王宫干什么结夏安居?说我给宫人说法去了,波斯匿王王妃请我去说法去了,说结夏安居你没通过大众僧,摈除你,不许你共住。摈吧,这一摈好了,满这个祇园精舍,全是文殊师利菩萨,木鱼变了文殊师利菩萨,引磬变了文殊师利菩萨,到处都是文殊师利菩萨,摈哪个文殊师利菩萨,摈不了,那怎么算?不了了之就不摈了吧。

这是个故事啦,从这故事你体会到什么?大菩萨利益众生的时候,他是不拘小节的了,但他可不能犯戒,文殊师利犯戒了吗?没有,他要做利益众生事,他可以现别和身,他不会现比丘身的,他无量化身嘛,那他不是比丘身,你不能以比丘戒来要求他了,他不是比丘嘛,因此啊,你学法的时候,要善学,知道佛所说的一切法,不论戒学也好,定学也好,慧学也好,三学是解脱的啦,我们是求解脱的,不是求束缚的,不是没有罪,自己扛个枷,你不是找着倒霉呀,无罪找枷扛,说要求解脱,解脱可不是懒怠啊,错一个字就不得了,解脱是无罣无碍的,懈怠可就不行了,那懈怠睡大觉懒,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不行的,这是非法的。学大菩萨学得了吗,大菩萨的心量是什么尽量呢?大菩萨没有贪瞋痴了,如果你感觉你的贪瞋痴很重,学不了的。

学普贤菩萨的人,行人,学普贤菩萨的行人,就是修行者,你必须得有普贤的心量,说没有,没有学嘛,就是学嘛,普贤心量是什么呢?如果你没有学会的,多念普贤十大愿王,因为请佛住世完了,第八大愿就得随佛学,请佛住世佛出世了,佛怎么教导我们,就是常随佛学,学佛什么呢?第九大愿恒顺众生,诸佛诸大菩萨没有一个不恒顺众生的,恒顺众生的意思非常广泛,怎么随顺?怎么样随顺是教化众生?不是随顺众生行杀盗淫,你也去行杀盗淫,这样叫随顺吗?不是这个意思了。但是呢,大菩萨他示现,打鱼的,他示现打印鱼的,打渔的杀生啊,但是他可以教化他,说这个行业不行的,他打完鱼放了,他不拿它去卖钱,也不拿他去换酒喝,打鱼人都爱喝酒嘛,水里头冷了,打了鱼去换酒啊。你懂得这个道理,学佛学完了恒顺众生,因为什么呢?佛就恒顺众生,这个顺呢问题很多,怎么问题很多呢?随顺而转化它,不是随众生造业,助长众生的贪瞋痴,不是这个意思啊,随顺是能度化他,恒顺众生,大家念的普贤菩萨恒顺众生啊,若没有众生没有诸佛,不度众生怎么能成佛呢?最后完了十大愿最后,普皆回向,就把自己的所有的,把自己的不但自己的,所有的功德智慧福德,都回向给众生,报众生恩。

众生譬如菩提树的根,菩萨行菩萨道,要用水用肥料滋润众生,滋润这菩提根,那菩提才能成长,说你发菩提心在哪里发呢?在众生当中发,叫利益众生,发菩提心,才能成就你菩萨道啊,菩萨道也是利益众生啊,菩萨道、菩提心、佛道,是建立度众生的上,所以要回向给众生,说你别的不会,你把普贤菩萨大愿,十大愿王,从一者礼敬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你每天如是想如是做,还度众生,要普遍一点,当你走路了,你看见一切的那个畜生之道,众生是包括很多道的,鱼鳖虾蟹了,蚊虫蚂蚁了,你把它看成诸佛,把它看成就是一切众生,就是诸佛,说这个众生,特别的恶,要度他,菩萨不是揀好的度啊,好的还要你度吗?他不舍弃一个众生,他的化身能随你这个众生多少世,必须把他度了。这种道理呀,我们经常用观力去观念,观念,不要厌弃众生,不要看这个这个人非常坏,这需要你了,需要什么,需要菩萨度他了。说你度一个坏人,跟度十个好人,哪个功德大?你把坏人度了变成好人,他不害人了,那十个好人你不度他,他也不会伤害别人,这个道理很简显的嘛。

有些人呢,行菩萨道的时候啊,每一个发心道友,都要行菩萨道,懂不懂,非常的难,而且我们很多道友,有时候互相交谈的时候,特别是法师,遇着挫折了,在法会人家谤毁他了,人家骂他了,呵责他了,他感觉伤到尊严了,伤到法师尊严了,他为什么要骂你?若找原因的话,说今生你跟他没什么因缘,前生呢?无量生呢?你是伤害过他,说你的德呀,你的德还不能伏他,你所积的德,还不能转变他的业,那你应当忏悔,你不应当恨那个众生,说我们度都想要,这个弟子很好,又听话,道心又很好,我们第一个要求是道心好,第二个要求是听话,第三个要求像那普寿寺里头,非常守规矩,若有一个不守规矩的,那你是这个庙的导师,你怎么对待这个不守规矩,大家都厌弃他,佛也制定有啊,恶性比丘用默摈,不跟他说话,你还度他不度他?问题是在这,度他不度他?或老和尚老法师,寺庙的负责人,当家的呀,住持知客都是,都喜欢那个好的,这个寺庙若有一个调皮捣蛋的呀,大家非常讨厌他,度他不度他?这问题值得值得思索的呢,度众生度众生,这不是一句空话呀,要付诸实施啊,要现实啊,说学普贤菩萨学什么?学这个地方,普贤菩萨怎么对待众生的?文殊师利菩萨怎么对待众生的?特别观世音菩萨怎么对待众生的?恒顺众生,恒顺呢不是一天两天哦,学佛,常随佛学完了,要恒顺众生,顺诸佛谁都愿意做,很容易做到,顺众生可难了,这个具体事实啊,大家都可以想得到的。

那普贤菩萨啊,不是这样子,他的恒顺众生,他示现的无边身云,无边身云,云彩是形容的意思,示现无边身,并不是地藏菩萨才度地狱众生啊,普贤文殊观音弥勒,哪个不到地狱度众生啊?六道都有菩萨现身,能把众生渡尽吗?众生的恶,恶到什么程度?最恶的不信三宝,他没法得度啊,他不给你结缘啊,缘都不给你结,你还怎么度他?无缘难度啊,佛门广大难度无缘之人呢。懂得这个道理了,才知道普贤菩萨的德,才体会到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观音弥勒地藏,这些大菩萨吧,咱们前头所讲的那些个,世主妙严品的,咱们讲了四卷了,那四卷那些菩萨所示现的,都是度众生啊,不度众生怎么叫菩萨呢?菩萨的本身的名字,菩提萨埵的觉有情,是让一切众生都觉悟,只要你发菩提心,就要生起大悲心了,什么样叫大慈大悲?这个含义非常广,大家想吧,这非常难哪,难的程度简直不可思议,也不可思议啊。大菩萨道我们是修,是往那方面走,很多事情我们做不到啊,没办法做啊,因为什么呢?我们的力量太小了,道心也薄弱,菩提心也不坚固,连信还不具足呢,怎么来利益众生啊?信还没入位呢。

我曾经也遇着这么件事,说老法师你们这个,学佛的人满众生愿,满不满?我晓得问号有问题,我也留了一手,我说看什么愿,得看什么愿,得看什么情况之下,大家懂得我这说这话的意思吗?得看什么情况之下?得看什么能满愿?我现在的力量到什么程度?那你愿太多了,我没有这个力量,我是想满你的愿,我也跟他耍个滑头啊,怎么答复他呀,我说我只当一个满愿的介绍所,不是很多介绍所吗?你若想满愿,我可以介绍,有人能满足你的愿,介绍谁啊,介绍佛菩萨啊,你介绍观音地藏,都能满足他的愿,但是你得付出,我说我听见这话多了,像你这样说,这是责难哪,责难说法,我说若有一个女孩子找我,说我愿意跟你结婚,我能跟她结婚去吗?我要满她的愿,说你这没满愿,没满愿,你不是菩萨,那你自己承认不是菩萨,为啥?没达到这种程度,观音菩萨就可以满她的愿,咱们不行。说那送子观音,好多求小孩的,是不是都能满他的愿呀?你还得付出呢,不是一求人家就满愿,你不付出啊?像我们这个求成道,求佛菩萨加持,感应嘛,你得有感才应嘛,这还得付出呢。你不付出就来了,不可能的。

我们修道也如是,先量自己力,你对众生的度众生的,像例如说吧,佛涅槃的时候,魔王波旬跟他说,我将来灭你的佛法的时候,我让我魔子魔孙,穿你的衣服,不做你的事儿,吃你的饭,也就跟你出家当和尚,但是不做你佛事,不做佛事做魔事,破坏你的佛法,像这类的,恐怕现在末法就多了,要怎么对待他呢?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老法师像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啊?我说我的认识是这样的,魔王波旬他认为,把佛法破坏了,让我魔子魔孙穿你的的衣服,吃你的饭,不做你的事。我说他要得现生,也得当个和尚,他是说啊,魔王波旬就让他的魔子魔孙当和尚,我说他只要当,只要当一天和尚,管他是魔和尚,假和尚真和尚,将来一定也能成佛。

这话怎么讲?大家想想看吧,他是沾到了佛法了,管他只有一点点善根,魔子魔孙也是众生啊,那个魔子魔孙也有福德啊,魔王他也是,他除了不了生死之外,他也布施啊,他瞋恨心特别重,他瞋恨心的反面也有慈悲心哪。魔子魔王魔婆吧哈,那个邪门的魔母,她对她的子女爱护得很哪,她也有爱心的呀,只要有爱就行了,这就是他的根,一切众生都能够成佛,都能够转化,这才是普贤菩萨观念,所以对一切众生都要度他,所以普贤菩萨广修十大愿,也劝一切众生修十大愿,引导一切众生都入华藏世界海,完了最后特别在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大家读普贤行愿品都知道吗?亲睹弥陀,顿悟无生,那普贤菩萨念十大愿王生的,就不像我们平常一般念阿弥陀佛生的,我们这个生的,还不晓得到极乐世界,经过多少劫啊,念十大愿生的,是顿见诸佛,顿见阿弥陀佛,顿悟无生。但是呢,不违安养回入娑婆,生了闻了法了,又回来了,又回娑婆世界了,要来度众生,娑婆世界苦难特多,这是华严菩萨,这华严菩萨的普贤菩萨境界。

特别第三祖法藏大师,我们读华严经的,得读华严这五祖,华严祖师只有五个,一代一代的,第一代是杜顺和尚,第二代是智严和尚,第三代是法藏大师,第四代是清净国师,第五代是密宗大师。就这五祖。那这个法藏大师他有作一部书,叫华严探玄记,探玄,解释探玄记里特别解释普贤的名字,说德周遍法界就叫普,他的德这个德呀,我跟大家讲过好多次,德就是行道,修行的行道的有得于心,就心领神会了,行道有得于心者谓之德,功呢,就是行道,行道时候所修的功行,把这所修的功行啊,心里头能得到了功德,当你布施的时候心里欢喜,当时就得到了,得到什么呢?得到一个欢喜无碍,布施生欢喜心。随顺一切众生而度众生,这就是随顺成善。

探玄记,就是法藏大师著的探玄记,他以三义三种道理,来分别文殊普贤这两位大菩萨,普贤属于法界门,特别注重门字,门是通达义,让一切众生都从这个门进入一针法界,普贤这个门,能够通到一真法界。文殊师利菩萨,他属于般若门,般若门是能入,般若门能入法界,有了智慧了自然就能入法界了,入到佛的性海。法界门呢?普贤菩萨也是这个门,通入法界性海。第二种含义呢,普贤是三昧自在,三昧是定,也翻总持也翻定,三昧。文殊菩萨呢,说般若自在,智慧自在,三昧自在是定,般若自在是慧,定慧均等,成道就是一个智一个慧,一个智慧,一个定力。普贤名嘛,普遍,广义,广,普遍。文殊菩萨呢,智慧甚深,般若是甚深,是甚深之义。普贤是广大之义。一个是般若法界,一个是三昧法界,文殊即普贤,就是般若跟禅定的法界,禅定即般若,般若也即是禅定,二而不二,定慧均等,就成就毗盧遮那佛了。大家看那个三圣图,毗盧遮那佛文殊普贤菩萨,你就坐这儿如是观吧,定慧成就,究竟,毗盧遮那是定慧之体,从行门入就是从普贤门入,从智慧门入就从般若门入。

还有第二祖的智严和尚,他写的有著,华严孔目章,这个不多,分量都很轻的,华严三昧章啊,华严孔目,这个孔目章啊,还有金狮子章啊,金狮子章是法藏大师作的,那华严这个二祖,就是智严大和尚,他说普贤有三乘,每乘都有普贤菩萨,第一乘的普贤菩萨,分人,或理解的解,或者行,修行的行,一共是有六种普贤。三乘普贤之中,在法华经说所乘的白象,所说的普贤菩萨,乘坐六牙白象,这是普贤菩萨,法华经说的,说普贤菩萨乘着六牙白象,到你修行者的面前,来给你启发作启导,这是约人来说。约解,解是理解的解啊,因中道叫解,果中叫解,叫解脱,因中叫解行,说会三归一,说是羊车鹿车牛车嘛,这三乘嘛,会三归一于一乘,趋向于一乘,约他解行来说,约普贤菩萨行愿品来说,这是行,是吧,所谓的行普贤行,行是指法门说的,就是普贤的法门。

在一乘之中的普贤,就是专指着华严经入法界品,就是普贤菩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到弥勒菩萨教,后来让他去参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让他去参普贤菩萨,这个时候就是一乘的普贤菩萨,善财童子参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就给他说,证入法界之门的普贤,就是这前头咱讲的,一乘的普贤,乘六牙白象,至善财童子前,完了使善财童子入普贤菩萨一毛孔中,在普贤菩萨一个毛孔中,参了无量诸佛,这到入法界品最后普贤菩萨,善财童子参普贤菩萨、

解呢,指是四十华严,四十华严普贤行愿品,是般若译的,最后译的,是三译华严之中最后译的华严,晋译的华严就六十卷,唐译的华严八十卷,那么最后译的这个,普贤行愿品,入法界品叫四十华严,也是唐译的。说了有六十个修行的法门,从渐次到深入,说到微细境界陀罗门,因陀罗微细法门,这个就很深啊,这是在这个大本经里头,唐译华严在离世间品,说普贤菩菩萨的十种心,十种普贤愿,怎么进入普贤十种心,怎么进入普贤十大愿?但是这个是,华严孔目章里头这样解释的,这是单著的一品,华严孔目章不多,它含义就是这个上来所说。

华严第四祖,澄观大师,这是他法号,他在华严疏钞,他分三种,有自体的华严,有住位的华严,有当位的华严,有佛后的华严,有融摄的华严。就是有自体的普贤,有住位的普贤,有当位的普贤,有佛后的普贤,有融摄的普贤,融是融通摄受的那意思。一共说有五种普贤。在疏里头说,说普贤呢,就是体性周遍就叫普,随缘成德就叫贤,这是约自体来说的,约利生说呢?曲济无遗,用种种的方便善巧,不是走直路,是弯路,济是济度拔济众生,除众生苦,一个都不遗漏,就叫普。说他的位极亚圣,仅仅次于佛就叫贤,又有一种解释呢,德周法界曰普,调顺众生就叫贤,是当位普贤。当位普贤就是在说华严法会的时候。又说果,所有佛果上的果德,都穷尽佛果的果德就叫普,不舍因门就叫贤,果是由因来的呀,怎么行的因呢?不舍,不舍弃因,成了果了,还以因来度众生,这是佛后普贤,成佛了之后的普贤。

说普贤菩萨,总说吧,说大悲大智,有智慧的大悲,智悲双运,觉海已满,他已经成就了,跟佛平等了,用他的智慧跟他的悲,度一切众生。华严疏钞里头,也都是澄观大师的,华严疏钞里头上注解得最广,解释华严义最深,位前的菩萨只是发个菩提心,咱们现在四众道友,所有佛弟子,共同学习华严都是普贤,没入位的普贤,没入位信位都没入,就位前普贤,仅仅发一个大愿心吧,随着普贤大愿嘛,读诵普贤大愿,就随着普贤发愿,有个欣求的心,还入不上,这是一种。这也算是普贤,位前的普贤,还不是普贤的普贤。

位中的普贤呢?是证得等觉位了,等觉位就临近于佛了,这叫佛前,还没成佛呢,佛前。第三种呢,位后的普贤,得了果了,不去成佛还去行因,不舍因行,不舍因地所有的大愿,这叫佛后普贤。普贤的境界啊,究竟是什么境界?华严宗一乘境界,专解释普贤的,对这大机的众生,大根机的众生,给他说的佛的境界。法藏大师著的华严五教的时候,有五教义的五教章,华严五教章,他对于这个性海,果分,十佛自证的境界,佛说十种佛,说应众生的机缘,众生是个什么样的机缘,就给他说什么教,这叫缘起因分,缘起因分的普贤境界。等以后到了愿成了,分也成就了,到这等觉大士,因人之上首,果呢,就是佛,在因地时候,那普贤为首,因地之中之首,这华严五教义的章的讲义里头,他有两点,普贤是法界门,就是三圣当中的普贤的因人,普贤就是入法界的门,所入达到极点了,所入达到极点就达到成佛。

那文殊师利呢?是智慧门,能入的最初必须得有智慧、发心,现在把卢舍那佛的果分,举他因分到了顶点了,隐了文殊智而标普贤行,那般若部门呢?是隐了普贤行来说,广谈的文殊智,普贤因分之始末,这叫缘起法门。举文殊普贤在其中,举普贤文殊在其中,二大士二而不二,二而不二就是合而为一,智慧悲愿,悲愿的智慧,智慧即是愿,愿即是智慧。

咱们最初开始讲华严经就说,我们这个法体的因性,跟毗盧遮那佛是一体的,那跟普贤菩萨也是一体的,跟文殊菩萨智慧也是一体的,冥然一体。有一本书叫五教章通录记,在这个里面说,一切的机,一切众生的机,不论他是凡也好圣也好,都叫普贤,只要学华严的,相信这个普遍法门的,就叫信,乃至从信而求解,理解求解,解就是知,知道,知道什么呢?信为初开始,解向前进一步,解普法的也都叫普贤,解了之后而去做,也都叫普贤。解而去做,做就是行,行完了就是证,叫证法普贤。说人是普贤,法也是普贤,总而言之吧,普贤菩萨是诸佛之根源,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诸佛之母,一切都如是。

诸法的体性,到了果了就叫性海,到了因了,就是普贤人,普贤法。大智度论这样记载的,大月氏西佛肉髻住处国,一个浮图中,这个说浮图都是庙,一个寺庙里头,有个忠癫痫病的人,疯子疯癫了,他糊里糊涂的病苦当中,善根发现了,过去善,善因成熟了,到了遍吉菩萨像边,就是到了普贤像边了,他这个时候心里清醒了,一心念愿,念普贤菩萨。那本是个像,那个像就用右手摸他的身体,这一摸嘛病就好了,那这个记载当中呢。只举这么一个例子,我自己感受的,我从开始学,到了佛学院开始学,没有智力,我经常也不隐瞒,我没有读过书,我小学还没毕业嘛,但是那个时候,慈舟老法师在那儿办的,华严大学,特别奇怪的,我们那里头有两位比丘尼师父,我们大学是男众都不收,但是慈舟老法师收了两个比丘尼,为什么?这老和尚说,你办佛学院,这两比丘尼,你必须得收,老和尚就是虚云老和尚,这两比丘尼就是他徒弟,那个时候就收这两个比丘尼徒弟,那我们可算同班学了,每天一上课她俩必来,就是通愿法师的师父,大家可能知道了,后来圆寂到五台山。

但是我们开始学华严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懂,学了半年了,华严经的字还不认识呢,我也不是学生,我只是一个给老法师打扫清洁侍者,端端饭这样子的,没办法进入,老法师就教我,后来我想走又不想走的时候,想求开智慧,老法师就告诉我,读普贤行愿品,做供养,燃身啊烧香啊,烧香疤供香啊,没有别的供养嘛,拿身供养,但是那时候我十六岁去的,头一年半等于浪费时间,后一年半老法师告诉我,读普贤行愿品供养普贤菩萨,你说是真的吧,他假的,他假的吧,他又变成真的,为什么?我十九岁年底吧,将近二十岁初,我就开始讲经了,我自己都不相信,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没有智慧,为什么?这叫普贤菩萨加持力,从那时候开始一直讲经,我可以算到二十岁吧,想到现在了九十岁了,讲了七十年了,还不会讲,你别人问我老法师啊,讲的呀,错误很多,这个要忏悔的啦,有时候我们说一句话,这句话有个正受,正受就是大家都很对的,说者听者都很对的,还有不正受,说者错误,说者都错误,听者怎么能领会呢?这是要忏悔的,圆人说法无法不圆,说不圆的人说法,那都是不圆的了,圆教也说成不圆的。

所以说法利生,有他的不可思议的功德,但是也含着很多不可思议的过患,说错了,落因果的,说错一句话,别人信你这句话,照你这句话去做,就落了因果了,有人这样问我,他说你十六岁就出家,大概没做什么错事,怎么坐监狱坐了三十多年?哈,我说我讲经说错话的多了,三十三年是少了呢,三万三千年都少了呢,你说了一句错话,落因果,报应,不是,说法利益方面归利益方面,错误方面归错误方面,就像我刚才说的,别解脱戒一样的,学好了,每条都是解脱的,二百五十戒,三百四十八戒,你持清楚了,证了阿罗汉果,一条都没违犯,违犯了忏悔,忏悔了还还复清净,你就证了阿罗汉果了。说你犯戒没犯戒?证果没证果?没证果就犯戒了,犯了戒忏悔没忏悔?忘了忏悔了。

有好多的细行呀,很微细那个,你犯了还不知道呢,你不知道细行犯了戒了,特别是我们三壇大戒一起受的,受菩萨戒的道友,那不是简单的,菩萨戒啊,该做的你不做犯了,你认为我持戒啊,你持的是比丘戒,你犯的是菩萨戒知道吗?因为三壇大戒都受了,菩萨戒可难持啊,不是像比丘戒,比丘戒是属于事,事相你可以辨别是非人我,菩萨戒我辨别不出来啊,你没有这个智慧的时候,特别是梵网经,若受弥勒菩萨戒,六重二十八轻,那还好一点,那凡夫尽一切努力能持到的,菩萨戒凡夫持不到的呀,不是凡夫所能办得到的。那该别受了,别受了,不受失道佛的种子,永远成不了佛,菩萨必须得受,犯了怎么办?犯了忏悔,天天在忏天天在犯,犯了就忏,忏了就持,佛法想要深入,能够真正理解,不是我们这轻心慢心懈怠心所能进入的,不要看的,哦佛法就觉悟的方法吧,是啊,觉悟的方法,觉悟的方法层次太多了。

然而值得赞叹一面,是咱们大家都应该庆幸的,庆幸自己今天现清净相,现比丘比丘尼的身,能够入了法界,法界这个门哪,永远是开着的,没有关的时候,法办这门有好大呢,法界就是尽虚空遍法界嘛,这个门也是尽虚空遍法界的,随时都可以进入,进入来了,就这一入就不容易了,说那个不可思议的,发了怕发现的不对劲,心里不嫌远,庆幸自己一定能成佛,除了法国经济社会环境也是入社的,入了法界门,读了法界经,发了法界的菩提心,行的普贤愿,庆幸自己一定能成佛,除了法华经授记,华严经也是如是的,入了法界门,你闻到了华严经,一定能成佛。这是我们庆幸的。但是过程要好久呢,那看你去做去吧。今天我们就讲这里了。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 01--31目录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 31:每天晚睡一定要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晨起第一念头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 32:众生的是无量的是差别的,你必须得有差别智才能度众生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 33:法供养为最,用闻法供养,比有形有相的布施供养的更重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 34:随时发善的愿,千万莫发恶愿,不要认为这是假的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 35:咱们这是在定业当中,要转这个定业,你得很大付出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 36:你披了这个福田衣,众生向你求福,你拒绝是不对的了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 37:你修行的功力跟你愿力的结合,用你修行成就你的愿力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 38:无论修哪一个法门最大的障碍就是中断魔,从头再修菩萨不会等着你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 39:现在的家庭破裂的太多太多了,就是缘尽了再留也留不住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 40:名山底下无善人,你去看去才体会到众生的业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 41:当你用动物药的时候,你要多发菩提心,多给众生回向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 42:在六道轮回想得多你出不了六道,四圣法界想的多一定入四圣法界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 43 :很多修道者、出家人的梦多数是那个护法或者你修哪个本尊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 44:事跟理结合了,理能成事了,那就是了生死法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 45:看什么都喜欢就是贪,看见什么都想自己得到,这是贪


短视频目录(2020.07.01)

近期的目录链接(2020.07.06)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01-152目录(全)

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06(未完)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388(全)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目录(全 )

梦老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全)

梦参老和尚地藏经浅全)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 全

梦参老法师法华经(全)

梦参老和尚心经讲解(全)

梦老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